快點來登入喔~!!
《非洲創業實錄》第736章 第九旅
   第736章 第九旅

  東非國防軍在圖爾卡納河岸邊,多構建地堡,有些地堡直接建在河灘附近,設置機槍口,攔截河面,尤其是河流折彎處。

  四月份南非尚未進入雨季,所以圖蓋拉河河水並不豐腴,但是也不至於乾涸,因為西部受德拉肯斯山脈影響,地形雨比較豐富,旱季也不像東非其他區域那樣明顯,這使得圖蓋拉河水量十分可觀。

  這也是前世萊索托成為南非“水塔”的重要原因,前世南非共和國的調水工程就是從萊索托買水,然後補充北部工業地帶的用水需求。

  總體而言英軍挑選的渡河時間不錯,正是圖蓋拉河枯水期,但是也有一定難度,不過對於東非而言,圖蓋拉河防禦工作並不好做。

  圖蓋拉河受到地形影響,非常曲折,大型河灣非常多,這就拉長了河道,防線也必須設計的非常長。

  而東非的第九旅總計人數是五千七百多人,這個數量放在以前比東非一些師還要多,這是東非擴軍後的結果。

  但是第九旅的防區卻直接超過二百公裡,不到六千人的兵力,卻要防禦這麽長的邊界,所以應對納塔爾殖民地的英國軍隊,東非第九旅必然無法長期堅守。

  只要英國人持續不斷進攻,總能找到適合渡河的地點,現在英軍主要麻煩在於渡河船隻數量有限。

  畢竟整個東非區域的開發都非常薄弱,到目前為止東非作為非洲唯一的基建強國,都還在全國修建各種基礎工程,但是道路,運河,橋梁等等,都距離亞歐大陸國家差距明顯,整體上也就強於南美。

  尤其是阿根廷,鐵路增速上並不比東非慢,有英國資本的加持,阿根廷發展飛速。

  而圖蓋拉河又是英國和東非的交界地帶,商業往來為零,雙方都不對圖蓋拉河流域進行開發,航運業自然發展不起來,船隻數量不足也就在情理之中。

  就以圖蓋拉河流域而言,之前這裡生活的是祖魯人,祖魯人那是“事實”上的野蠻人,對圖蓋拉河流域的開發基本為零。

  但是南美大型工程不強,區域性的小規模基建應該是在東非之上的,尤其是阿根廷和巴西這兩個國家,在人口集中的地方,條件都不錯。

  畢竟沒有哪個國家有膽量,敢主動和英國發生衝突,至於德國現在國力還沒有達到可以和英國抗衡的資本,而美國被歐洲排斥在世界中心之外,只能在美洲地區耀武揚威。

  而東非和英國接手後的圖蓋拉河流域其實沒有太大變化,主要是東非在區域內修建了大量軍事設施。

  東非的基建水平尚且能在非洲排到第一位,那其他殖民地或者非洲國家的水平可想而知。

  當然,圖蓋拉河本身也沒有發展航運業的潛力,光是圖蓋拉瀑布群就足以截斷當地的航運條件。

  英國則沒有這方面訴求,作為世界第一強國,英國往往屬於進攻方,並不需要在防禦上下太大功夫。

  當前東非面對的形勢是聯軍三個大方面同時進攻,小方向更是不計其數,同時還要提防北方地區的埃及英軍。

  所以每處戰場的東非軍隊分布比較平均,這樣兵力就顯得有些捉襟見肘,唯一具有優勢兵力的就是東部軍區,東部軍區實際上分為兩個組成部分,也就是近衛師和東部軍區,雖然近衛師屬於東部軍區序列,卻實際上是獨立的部隊。

  總而言之,第九旅承受了它本不該承受的巨大壓力,能夠阻擋住英軍的三次渡河,就已經超出了其能力范圍。
    在這方面第九旅要感謝英軍指揮官的指揮,急於求成造成了當前的狀況。

  這和英軍指揮官輕敵有重大乾系,畢竟這次英國軍隊主力來自於英國皇家印度軍隊,順風仗打多了,意味到了非洲還是南亞那樣的配置,但是當前東非的軍事實力已經超越了歐洲的中小國家,就算在歐洲也能排上號。

  第九旅前線指揮部。

  “旅長,我們觀察到敵人又要發動新一輪的攻勢了,他們的渡河部隊再次重新集結完畢!”

  亞力多德旅長沒有立刻做出指示,而是問道:“現在是幾點鍾?”

  “已經是下午五點二十三分,距離天黑大概等還有一個多小時的時間。”

  亞力多德分析道:“現在英軍指揮官現在只知道蠻乾,白天他們已經組織發動了三次大規模登陸作戰,都被我軍以優勢火力打退,但是我們的彈藥消耗量極大,尤其是機槍,對於打擊這種小型渡河船隻非常有效,甚至直接打爛船體,讓英軍整船的渡河突擊部隊直接報廢。”

  “唉,可惜了,馬克沁機槍雖然好用,但是我們東非的產能卻很有限,短短一天不到時間就消耗了五分之一了的庫存量。”

  “馬克沁機槍對於敵人的小型登陸船非常有用,河面上的英軍都成了活靶子,只需要一輪掃射,就讓對方戰爭耐心直接耗盡,對敵方士氣造成嚴重打擊。”

  第九旅各個前線部隊對機槍的體驗反饋非常好,但是機槍對彈藥的消耗情況也是驚人的。

  這讓亞力多德旅長對機槍的使用模式產生了思索,機槍威力巨大,如果把他們集中在一起,應對敵人的大規模進攻會產生什麽效果呢!

  最主要的還是機槍的使用效率沒有達到亞力多德的預期,這種大規模殺傷性需求應該應用在大規模陸地正面戰場。

  使用在攔截英軍渡河上有些過度浪費,很多士兵打起來爽,但是容易忽視彈藥使用情況。

  所以亞力多德說道:“如果以機槍作為火力輸出點,可以有效攔截英軍的渡河部隊,但是如果我們把機槍組織起來,布置為一條射擊帶,那對敵人的殺傷力會造成什麽結果?”

  畢竟英軍的作戰模式以排隊擊斃戰術為主,如果東非能同時把機槍組織起來,對著敵人進行掃射,那畫面想一想恐怕就很有效率。

  現在第九旅這種把機槍作為防禦武器,針對敵人登陸作戰的效果反而不能把機槍的作用發揮到最大,畢竟登陸作戰的英軍兵力是分散的。

  亞力多德的想法引發了旅部內所有人的思考,這樣的做法,貌似非常可行,但是在沒有見識到實戰效果之前,大家並不能完全確定其可行性。

  見沒有人提出有意義的建議,亞力多德隻好先把這個想法放在心裡,現在最主要的是打退敵人的第四次渡河行動,為整個新漢堡港市爭取更多的時間。

  所以亞力多德下令道:“在天黑之前,打退敵人的第四次進攻,等到天黑了,英軍再想渡河就困難多了,現在前線支援的新漢堡港市志願者撤離,我們至少要阻擋英軍兩天時間,然後再向新漢堡港市撤離,這段時間裡我們必須要節省子彈,尤其是機槍彈藥,至少預存一半以上。”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