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非洲創業實錄》第740章 古戰法
   第740章 古戰法

  本來按照羅斯特的想法,那自然多爭取一些“軍功”,但是因為沒有“俘虜”東非士兵的原因,也就無法搞清楚東非軍隊的編制。

  這種情況下,該怎麽把“圖蓋拉河大捷”編造出來,畢竟編造也要有理有據。

  對於羅斯特的做法,在這個時代並不算奇怪,就像前世英國同布爾戰爭時,虛報軍功和損耗非常嚴重,幾乎花光了英國的國庫,和後來美軍在阿富汗的所作所為其實道理差不多。

  當然,圖蓋拉河防線確實被突破了,這一點是無法改變的事實,但是想把這場勝利“誇大”一點,還是必須獲得東非的情報。

  處理完印度俘虜的問題後,羅斯特下令道:“命令全軍,簡單休整後,立刻北上,這一次我們必須讓東非付出代價。”

  這一次必須抓一批東非俘虜,把東非國防軍的編制搞清楚,在此之前關於圖蓋拉河戰役的情況不急於上報。

  在羅斯特命令下達後,剛剛上岸的英軍在等待重武器過河後,急匆匆的繼續追擊“潰逃”的東非軍隊。

  實際上這次英軍火力準備並不充分,畢竟按照以往經驗,殖民地戰爭都是英國火力佔據優勢。

  這一次英軍火力當然不弱,但是東非的火力卻在英軍的預料之外,所以和之前的殖民地戰爭相比,才會產生“火力不足”的想法。

  亞力多德站在房頂上指著四周對下屬們說道:“克朗斯科普村實際上是一處略微地形低窪的地方,以平原為主,周邊地勢稍高,我們將軍隊部署在兩邊高地,而克朗斯科普村又是同樣新漢堡港市的公路的必經之地,英國人肯定要經過這裡。”

  而給予亞力多德底氣的,還是至少圖蓋拉河戰役沒有給第九旅造成太大傷亡,除去傷亡士兵,第九旅仍然有五千多人。

  克朗斯科普。

  在此前,亞力多德和旅部其他人經過了充分的分析,像英國那些老爺兵,百分之九十的可能性不會選擇走其他地方。

  ……

  “所以把戰場選在這裡,對我們優勢最大,這也將是我們旅第一次和英軍的正面實力對抗,多余的話我就不說了,所有人必須打起精氣神,按照戰前部署發揮好各自的作用,尤其是對旅部的命令要無條件服從,我不希望當我下達撤退命令的時候,有人因為貪圖軍功而戀戰。”

  主動放棄圖蓋拉河防線後,第九旅反而可以集中兵力,這就讓亞力多德的可用兵力其實增加了。

  第九旅在亞力多德的命令下,並沒有急於撤退到新漢堡港市,而是準備在這裡和英軍在正面打一場。

  戰爭就是這樣,不能十全十美,所以亞力多德只能選擇對己方利益最大化的策略來布置戰爭。

  當然,如果發生意外的話也不是不可能,如果真的發生意外那只能說第九旅運氣太差。

  因為南邊疆省的路況極差,而英國人拖著一堆家底,他們只能選擇從公路通行。

  當然,現在第九旅這樣布局,也有可能面臨被英軍包餃子的風險,但前提是英國人對東非情報成熟。

  而這也是目前英軍面臨的最大問題,羅斯特就面臨著這種情況。

  羅斯特:“軍情處的人就都應該吊死,他們這些廢物給的這張地圖和實際上的東非不能說像,恐怕就是以前還沒有殖民前非洲地圖匯集起來的,連基本的地形都沒有搞清楚。”
    “師長,那我們應該怎麽辦?是沿著海岸線向東非進攻,還是走東非人修建的公路?”下屬問道。

  可以確定沿著海岸線走是一定可以抵達新漢堡港市的,畢竟新漢堡港市是沿海城市,沿著海岸線北上是一定可以找到東非主力的。

  除了海岸線以外,唯一有參考價值的就是東非人建設的公路,第九旅撤離時就是沿著公路撤退的,在道路上留下不少車轍和腳印。

  因為旱季的原因,這些痕跡很清晰,沒有被雨水衝刷,不過從公路狀況來看,東非人的建設水平還是不錯的。

  雖然只有一條公路,但是隔壁納塔爾殖民地除了德班港等城市和據點,根本不會費力修建這種跨區域的道路。

  “按照公路追擊吧!我們之前和東非軍隊交手,從路面情況來看,這條路的盡頭肯定是東非陸軍撤離的主要方向,這條路一定會通往新漢堡港,所以現在沿著公路向北方追擊,當然,為了避免東非人沿著公路設伏,先頭部隊要小心一點。”

  羅伯茨伯爵前往馬普托後,羅斯特就是納塔爾殖民地的最高軍事指揮官,所以他的命令一言九鼎。

  很快英軍的先頭部隊就向著克朗斯科普村的位置而去。

  下午四點多,不出所料,和在此等候多時的第九旅迎面碰上,雙方發生了激烈交火,而先頭部隊遇到敵人,後方英軍也終於趕到。

  “前面是東非人的一處村莊,之前被我們擊潰的敵人好像就在那裡休整,對面人數不少,所以先頭部隊不敢貿然行動,等你指示!”下屬向羅斯特報告道。

  “很好,這應該就是堅守圖蓋拉河的東非部隊了,之前因為圖蓋拉河的原因,我們沒有辦法拿下他們,現在他們沒有依靠了,看他們拿什麽和我們戰鬥,命令印度部隊組織進攻。”羅斯特下令道。

  而這個時候,英國龍蝦兵終於可以把祖傳的“一字龍蝦陣”擺出來了,當然這次羅斯特依舊以印度部隊作為先頭部隊。

  印度人死了就死了,反正是炮灰部隊,而且應該可以消耗掉東非很多彈藥,當然,這樣也可以讓英軍的傷亡數量好看很多。

  羅斯特其實並不是莽夫,在此之前英軍雖然損失了點兵力,但是數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因為佔大頭的印度仆從軍人只能算消耗品。

  只要死的不是英國人,羅斯特就可以想辦法把事糊弄過去,畢竟英國最不缺的就是印度人。

  而這也是戰爭發生到現在,羅斯特都沒有吸取教訓的重要原因,印度士兵雖然死傷慘重,但是羅斯特無法感同身受,如果是英國人死那麽多,羅斯特恐怕早就暴走了。

  印度部隊不愧是得到了英軍的真傳,雖然武器裝備落後一點,但是其他方面幾乎和英國一模一樣。

  他們按照英軍標準陣型,在地形開闊的克朗斯科普村外列隊,甚至連歐洲標配的軍樂隊都組織完畢。

  這種情況,東非國防軍還是第一次見,當然,這個第一次見主要指的是敵人方面,在以前和土著作戰的時候,東非也喜歡排隊擊斃戰術,那樣面對一些大型土著部落或者王國的死亡衝鋒,確實能更容易集中火力收割。

  不過後來隨著德萊塞步槍的裝備,步槍性能得到大幅提升,排隊擊斃戰術這種“古戰法”早就被東非淘汰了。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