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非洲創業實錄》第741章 殺戮機器“馬克沁”
   第741章 殺戮機器“馬克沁”

  東非過去的對手,除了參加過普法戰爭的“黑興根軍事學院”那一批學生,基本上沒有遇到過排隊擊斃戰術。

  葡萄牙人倒是有這個能力,但是上一次東葡戰爭葡萄牙恨不得一個兵掰兩個兵用,殖民地兵力太少,而黑人仆從軍又沒有這樣的能力。

  排隊擊斃戰術也不是什麽軍隊都能玩的,首先就是軍隊的協從性要強,其次要有過人的膽量。

  而這兩點都不是被葡萄牙倉促組織起來的黑人仆從軍所具備的,反倒是之前東非和恩德貝萊王國交戰時,恩德貝萊人使用過“半成品”排隊擊斃戰術。

  恩德貝萊人雖然已經變成歷史,但是不可否認他們的組織能力還是比較強的,很可惜的一點是當初恩德貝萊人接觸火槍的時間太短,否則他們應該能再現排隊擊斃戰術。

  ……

  面對這種東非國防軍基本上沒有見過的“新穎”戰術,第九旅的一些士兵確實有些茫然,尤其是那些來自遠東帝國移民的新兵,十分不能理解。

  “這些‘英國人’,為什麽排的那麽整齊,他們是準備直接送死麽?”

  “笨蛋,那不是英國人,而是英國殖民地的印度人,你看他們那黑人的皮膚,也就比東非黑人膚色白一點,那些白皮膚的指揮官才是英國人。”

  眼前的印度士兵樣子倒是做的很不錯,就是不知道他們學習了英國龍蝦兵的幾成功力,要知道“龍蝦兵”只是調侃的詞語,英軍面對戰鬥的勇氣還是可嘉的,要不然英國也不可能打下那麽大的地盤。

  “國防軍以前也使用過,只不過那個時候還不叫國防軍,而是殖民地軍隊,我們也有一段殖民史,後來建立王國後,加上槍械升級,這種戰術就被淘汰了,至於英國人他們從來都不擅長陸軍,像德法兩國恐怕也再淘汰線列戰術,不過我們一般稱這種戰術為排隊擊斃戰術,所以你說這種戰術是送死也沒有問題。”

  “至於他們為什麽要排成整齊的隊列,這就是你見識少了,這種戰術實際上在歐洲非常普遍,如果你在遠東帝國參加過對外戰爭,說不定也有機會見識當初英國和法國人的使用這種戰術,不過那都是幾十年前的事情了,看你的年紀肯定也沒有經歷過。”

  上次英法聯合入侵遠東帝國是1856年,那個時候連東非都不存在,而且距今都三十多年了,所以遠東帝國移民除了早期到東非的移民裡有少數人見識過以外,後期移民東非的人根本就沒見過。

  而軍改前普軍的逃兵率也可以看出排隊擊斃戰術對普魯士平民對戰爭的恐懼,畢竟使用這種戰術,不是敵人倒下,就是自己倒下,更像是“兌子”,誰的棋子先兌光了,就先輸掉戰爭,那些軍官們不把人命當回事,普通士兵可是非常惜命的。

  要不是普魯士進行了陸軍改革,那普魯士恐怕還是歐洲逃兵最多的軍隊,難以實現統一小德意志地區的偉大成就。

  所以排隊擊斃戰術就是對底層士兵最大的“人心”考驗,而很多士兵本來就是強征入伍的,自然更容易一擊就潰。

  排隊擊斃戰術正式名稱是“線列步兵戰術”,不過即便是德意志人也喜歡排隊擊斃戰術這個稱呼,因為在傳統德意志平民眼中戰爭本來就是去送死。

  “既然如此,國防軍為什麽沒有使用過這種戰術,這不是歐洲主流戰術麽?”

  而這個時候,印度士兵其實比東非人還要奇怪,在他們眼裡,英國的敵人也是“歐洲人”,可是為什麽和英國差別這麽大?
  東非一些士兵不了解,還有老兵和有見識的士兵給他們解惑,而印度士兵就沒有這種機會了,畢竟總不可能向白人軍官詢問吧!恐怕得不到答案不說,還要挨一頓打,只要老老實實服從白人的命令就好了。

  就像現在,這種排隊擊斃戰術,就是英國老爺們讓他們這麽做的,排成整齊的隊列,然後對準敵人射擊,這種戰術在印度訓練了很久,所以印度部隊表現有模有樣。

  羅斯特很滿意印度士兵的表現說道:“看來之前我們錯怪了印度人,圖蓋拉河確實妨礙了軍隊的進攻,還是在陸地上更適合我們的戰鬥。”
    “是的,師長,我們在印度的時候對這些印度人的訓練可是很嚴格的,完全按照我軍標準,像圖蓋拉河那樣只是意外。”

  在圖蓋拉河一線,有圖蓋拉河存在的原因,排隊擊斃戰術自然沒有辦法施展,畢竟不可能站在水裡“排隊”,但是來到陸地上,英軍終於可以使出祖傳秘方。

  “進攻!”信心大增羅斯特下令道。

  東非人的兵力已經搞清楚,不管是不是一個旅,就算加上援軍也不可能比自己的兵力多,畢竟這次英軍,葡萄牙軍隊還有德蘭士瓦人從多條戰線進攻,東非人肯定抽調不出太多兵力支援眼前這支東非軍隊。

  就算東非有富余的部隊,時間也來不及了,從英軍過河後羅斯特就清楚這一點,畢竟東非有多余的兵力也不可能輕易放棄著圖蓋拉河那種優勢地型。

  印度部隊在軍樂隊的雄宏音樂中,邁著鏗鏘有力的步伐,向著東非的“簡陋”陣地開始進攻。

  而這個時候,東非的機槍手們早就做好準備。

  因為英軍“遲到”的原因,東非第九旅成功集合完畢,所以機槍數量也全部補齊,第九旅總共有六十三挺機槍。

  而英軍遲到則是東非的“慣性”失誤,東非推測的英國行軍速度是按照東非行軍速度測算的,這導致第九旅估算英軍抵達時間早了“四個小時”。

  實際上到目前為止,英軍都還沒有集結完畢,像重炮兵部隊就遠遠落在圖蓋拉河對岸,那些大家夥可不好移動,尤其是圖蓋拉河上臨時搭建的浮橋根本無法承受。

  所以只有英軍攜帶的只有輕型火炮,數量還不多,這個時候英國人火力其實遠不如東非。

  而東非的輕炮兵早就隱藏在所謂“高地”上,同時亞力多德將全旅的機槍都集中起來,準備驗證機槍的威力。

  “開火!”隨著亞力多德下令。

  東非的機槍手們在一條線上對著英軍印度部隊的陣列開始進行掃射。

  子彈像雨水一般飛向英軍,很快馬克沁機槍前的排氣口衝擊處大股白色的水汽蒸騰,這是水冷結構給槍體降溫。

  而對面的印度人就像收割機下的玉米杆一樣,成片倒下,恐慌迅速在印度人中蔓延,但是東非的機槍像“魔鬼”一樣,不斷收割著他們的性命。

  前世馬克沁機槍這種武器第一次大規模實戰,實際上就是英國人在1893年使用,對象是恩德貝萊人,英國人僅以四人陣亡的代價就消滅了一千五百多萬土著,而當時英軍只有五挺馬克沁機槍。

  而現在和東非人交手的英國人也是裝備有機槍的,不過還是加特林機槍,就算原本歷史,英國人也是直到1888年十月份才裝備第一批馬克沁機槍。

  所以這次英軍在機槍武器上,實際已經落後於東非,而且這還是英國陸軍的情況,像印度人這種仆從軍恐怕連“暫時落後”的加特林機槍都沒有裝備。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