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重生七零:我在林場當知青》第530章 可樂供貨
   第530章 可樂供貨
  處理完廠子的事情,盛希平又給郭守業、趙永寧等人打電話,約個飯。

  趙永寧已經提為副局長了,郭守業目前還是資源處處長,看這個架勢,提副局也就是早晚的事兒。

  之前盛希平跟郭守業提過,等松山林場那個飲料廠開工生產後,留一些可樂給他,盛希平要試試用可樂換物資。

  六月初,第一批可樂就已經檢驗合格,出廠了。

  那時候盛希平正忙活著往災區運物資呢,沒時間回來商議供貨的事。

  郭守業這人辦事兒特講究,知道盛希平忙,二話沒說,直接往冰城發了一批貨。

  並且告訴盛希平,貨款不著急,啥時候有啥時候給。

  不出盛希平所料,可樂果然受到毛子那邊的歡迎,甚至成了跟酒一樣的硬通貨。

  安德烈等人,都下了大筆訂單,要這種可樂。

  “謝謝郭哥信任我,連個供貨合同都沒有,直接就給我發了貨。”

  “走,進屋說話。”盛連成伸手,接過兒子手裡的東西,爺倆進屋。

  盛連成挺關心這些的,又不好向旁人打聽,正好兒子回來了,他少不得要問一問。

  可樂的包裝用易拉罐,礦泉水的包裝要用聚乙烯塑料瓶。

  “他們啊,中午吃完飯就出去玩了,一大幫孩子,不知道嘚瑟哪兒去了。”盛連成不以為意道。

  “你還別說啊,真有點兒事得找你幫忙。

  “哥,你那個飲料廠,現在產量怎麽樣?我這頭需要大量的訂單,不知道能不能供應得上?”

  盛希平跟郭守業那邊簽了供貨合同,又打電話給黑河那邊,讓孫景剛聯系伊萬諾夫,想辦法進幾批鋁材和聚乙烯原料。

  “老大,快跟我說說,興安嶺大火的事兒,後續怎樣兒了?”

  “你們趕的倒是挺巧,今早晨人家給送來的榆黃蘑。

  安德烈等人都下了不少訂單,盛希平心裡沒底,所以要找郭守業確認。

  放暑假了,陳維國、高海寧、王建設這幾家的孩子都回林場來了。

  飲料廠不光出產冰山可樂,還有峽谷泉礦泉水。

  郭守業一聽就樂了,就稀罕這樣的大財主。

  盛希平一聽就樂了,這對於他來說,那不就是小菜一碟麽?

  郭守業夠意思,盛希平投桃報李,也要表示一下誠意。

  “行啊,這都小事兒,回頭我跟國外客戶聯系一下,伱要多少,給你進兩批就是了。”

  張淑珍剛從菜園子裡割了些韭菜,正在屋門口摘菜呢,見到兒子兒媳,便笑著說道。

  “產量沒問題,廠子好幾條生產線呢,現在才用了一條,你要多少,我立刻就讓人生產。”

  再加上劉家的幾個小子,盛家四個孩子,成天呼啦啦一大幫人。

  別的我不敢說,進口點兒機器,工業原料啥的,應該能行。”

  再說了,身為國人,還是應該支持本土品牌,支持國貨的,所以盛希平才會這麽問。

  情況最嚴重的時候,盛連成夫妻正在深城伺候月子呢,等七月初他們回來時,一切已經塵埃落定。

  盛新華哥倆還算好的,每天早晨先寫一段時間的作業,然後再出去玩。

  我還說呢,今天要包韭菜榆黃蘑餡的餃子,結果你們就回來了。”

  這些包裝的原料,目前短缺,所以郭守業才說,讓盛希平幫忙。

  這些孩子在林場,可以說是哪裡都平蹚,沒人敢惹他們。

  郭守業一聽,格外高興,趕緊給盛希平倒上酒,連同趙廣寧一起,三人碰了下杯子,一口把酒喝了。

  國內現在生產可樂的廠子極少,要是郭守業這邊產量不夠,盛希平就只能跟國外的幾個可樂公司談合作,那樣利潤低,沒啥意思。

  如今來了大訂單,郭守業高興還來不及,要多少,他就給生產多少。

  晚上吃飯的時候,盛希平當面向郭守業表示感謝。

  冰山可樂剛開始銷售,市場還沒有完全打開,不敢生產太多,怕產品積壓。

  你看能不能給聯系點兒聚乙烯原料,還有鋁?現在這些玩意兒短缺。”

  林場的孩子都這樣,只有吃飯睡覺的時候在家,其余時間,根本抓不著影。

  盛希平往屋裡一瞅,別說自家倆兒子了,連倆閨女都沒見著影兒。

  “希平啥前兒回來的?黑河那邊都安頓好了?”盛連成見了兒子,也挺高興,隨口問了兩句。

  “爸,孩子們呢?怎都沒見著影兒?”

  “看你這話說的,咱兄弟這些年了,我還信不過你麽?
  再說了,我弟弟是什麽人啊?天南海北都有公司,做大買賣的人,還能賴我那點兒小帳了?”

  把松江河這邊的事情處理完,盛希平暫時沒什麽事。

  正好趕上八月二號禮拜天,下午學生休息,夫妻倆開車回林場,看看父母。

  “那就謝謝郭哥了,你這邊要是有啥事不好解決的,盡管跟我提。

  郭守業哈哈一笑,很是爽快的說道。

  盛希平就把前因後果,都講給父親聽。

  大火過後,處理了一批人,有的救援不利,有的玩忽職守,還有辦事不分輕重緩急的。

  大火就在眼前了,愣是把救火人員拽去開了倆鍾頭會。

  討論“從哪裡打?怎麽打?打不滅怎麽辦?”

  因此,耽誤了最佳救火時機。

  這樣的人,不處分他們,難以平息眾怒。

  “對了,我丈人,被調去黑省林業廳,當了一把手。”盛希平想起這事兒來,忙跟盛連成說了下。

  “呦,親家這是又升官兒了啊?真行。

  不過,現如今那頭亂糟糟的,你丈人過去,工作怕是不好開展吧?也是難為他了。”

  盛連成在林區工作這些年,好歹也當過小頭頭,多少明白一些。

  火災過後,要安置受災群眾,要盡快恢復生產,還要抓緊時間處理火燒地遺留問題,及時人工補種造林、人工促進更新。

  各種工作千頭萬緒,周明遠又是個外來戶,這工作不容易乾。

  “嗯,估計是不太好辦,反正我在冰城陪了他一段時間。

  把我認識的關系,但凡能沾邊兒的,都介紹給我丈人了,多少能有點兒用處吧,誰知道呢。

  只要他能站穩了腳,後續慢慢處理就行,我丈人的工作能力沒問題,唯一就是歲數大了點兒。”

  能幫的盛希平都幫了,剩下的,他愛莫能助。

  “做得對,你丈人對你沒話說。

  他這麽大歲數了又被調去主持工作,收拾爛攤子,這個時候,你不幫他還有誰能幫他?”
    盛連成聞言點點頭,對兒子的做法予以肯定。

  父子倆再屋裡嘮嗑,張淑珍和周青嵐這對婆媳,則是擱外屋挑韭菜,洗榆黃蘑,剁餡。

  早晨張淑珍在林場商店買了些肉,盛希平他們又帶回來些,挑一塊肥瘦相間的剁了調餡,正好包餃子。

  快四點了,盛新華兄妹四個,才回家來。

  盛新華盛新宇各自拎了個水桶,裡頭分別裝著魚和蝲蛄。

  盛欣玥和盛欣琪倆人,一個端著小盆,一個拎著筐。

  盆裡是托盤兒,筐裡是蘑菇,有粘團子、小黃蘑、掃帚蘑等。

  四個孩子都穿著舊衣服,盛新華哥倆挽著褲腿兒,褲子還是濕了一大片,一看就是下河玩的太忘形了弄濕的。

  欣玥欣琪兩姐妹,麻花辮被樹枝刮松了,亂蓬蓬的,頭上還帶著一圈枝條和野花編成的花環。

  這一看就知道,是跟著人家進林子玩去了。

  四個孩子才回林場二十來天,都曬黢黑。

  男孩子也就罷了,不在乎啥黑白美醜。可女孩子不行啊,曬黑了將來可怎整?
  平日裡在家打扮的跟洋娃娃一樣的閨女,一回林場,就成野丫頭了。

  周青嵐一看倆閨女那樣,簡直心塞。

  可這話她跟公婆說不著,孩子成天出去野,老人能攔得住麽?
  “爸爸,媽媽。”

  孩子們不知道爸媽瞅著他們鬧挺,一見爸媽來了,高興夠嗆,樂顛顛的往前湊。

  “哎呀呀,你們快去換套衣服,洗一洗手和臉再說吧。我的天,怎能造成這樣啊?”周青嵐一臉嫌棄的說道。

  孩子們一愣,低頭看看自己身上,確實有點兒埋汰,於是趕緊去換衣服,洗手洗臉。

  “奶,我們抓了魚和蝲蛄,小妹她們還撿了蘑菇,你看要怎麽處理?”

  盛新華第一個收拾乾淨了回來,問張淑珍。

  “蝲蛄大的就留著煮了吃,小的明天我給你們做蝲蛄豆腐。蘑菇收拾一下,明天用醬炒了吃。”

  張淑珍那麽愛乾淨的一個人,自打有了孫子孫女后,也乾淨不起來了。

  那些魚啊,蝲蛄,她都處理的夠夠了,可是看著孩子們那滿心期待的眼神,別的話也說不出口啊。

  “奶,你嘗嘗我摘的托盤兒,可好吃了,酸酸甜甜的。”

  盛欣玥端著小盆上前來,捏幾粒小果子,喂到奶奶嘴邊上。

  張淑珍趕忙張嘴,把果子吃了,還得高興的點點頭。

  “嗯,好吃,今年雨水少,這果子也甜。”

  盛欣玥如法炮製,給媽媽、爺爺、爸爸,都喂了一小把果子。

  還別說,孩子們摘的托盤兒挺不錯。

  一個個有拇指大,紅豔豔的,吃到嘴裡酸酸甜甜汁水豐富,裡面那小小的種子,一起都吃下去了。

  “好了好了,你們留著吃吧,我得趕緊包餃子,還剩最後一塊兒面了。”

  眼見著孫女還要喂,張淑珍趕忙說道。

  孩子們端著小盆,去一邊吃托盤兒了。

  盛新華能作,拿了個碗,抓一大把托盤進去,撒一杓糖,然後用杓子把托盤都碾成果泥,最後用杓子舀著吃。

  結果,幾個小的也學會了,都去拿碗。

  “好了好了,都少吃點兒,留著肚子一會兒吃餃子。”

  周青嵐一看,孩子們作的沒邊兒了,忙喊住他們,不許胡鬧了。

  韭菜榆黃蘑餡的餃子,鮮香無比,一家人坐在炕上,熱熱鬧鬧的吃著餃子。

  盛連成夫妻看著眼前的兒孫,更是滿心歡喜。

  吃過晚飯,天色還早,盛希平領著新華新宇,去大鹼場老劉家,看望師父師娘。

  劉長德兩口子見到盛希平,分外高興,非得拽著盛希平上炕坐,又招呼兒媳婦泡茶。

  劉家的幾個孩子,也都不小了。

  劉強今年十七,秋天讀高二,他在前川林場中小學念的書,去年秋天直接去松林高中就讀。

  按正理,劉強是大鹼場戶口,他應該去東崗高中念書,松林高中是林業子弟校,不收農村戶口的孩子。

  好在劉強學習不錯,又有周青嵐的面子,松林高中那頭才留下他。

  劉鵬十五,秋天讀初三,最小的劉新,今年也九歲了,秋天讀二年級。

  其他幾個,不是讀初中就是小學,都在前川林場中小學念書。

  “瞅瞅這幾個孩子,幾年的工夫啊,都長成大小夥子了。

  得虧現在家裡日子好過了,要不然,這七個小子將來說媳婦,可得不少錢呢。”

  盛希平見了孩子們,心生歡喜,忍不住調侃道。

  “哈哈哈,可不是怎地?

  得虧那哥倆跟著你啊,都掙了點兒錢,將來給這七個孩子說媳婦,倒是不用愁了。”

  劉長德一聽,哈哈笑起來,劉家其他人也跟著笑。

  “大哥,養殖場那頭怎麽樣了?”笑過之後,盛希平扭頭問劉玉江。

  “養殖場挺好的,規模擴大了好幾倍,現在有鹿不到兩百頭,香獐子五十來隻。

  開春的時候割了兩茬鹿茸,賣了些錢,今年冬天,香獐子可以采麝香了,估計能賣一筆錢。”

  養殖場目前還在發展壯大階段,投入多,出產少。

  隨著種群的逐漸擴大,往後收入會越來越多。

  “暫時就先發展這兩種,等著過兩年回回本兒,我尋思著再添點兒別的。

  東崗養殖場那頭還有貉子、水獺、紫貂啥的,到時候咱也引進點兒。”

  以前的老人都說,家財萬貫,帶毛的不算,劉玉江也不敢太冒失,還是一樣一樣慢慢發展吧。

  “哥,不用,那些皮毛動物基本上都是吃肉,或者雜食,飼養起來麻煩,不如養鹿和香獐子。

  暫時先養這兩樣就行,只要發展好了,不少掙錢。”

  對於養殖場,盛希平有不同的看法。有的時候,大而全未必就好,能做到專精,比啥都強。

  鹿、香獐子,都是食草動物,飼料好弄,皮毛動物確實掙錢,可是飼料麻煩。

  “再過幾年,可以適當養點兒麅子、野豬啥的,往後城裡人吃雞鴨鵝、大肥豬膩歪了,就會惦記吃野味兒。”

  不光野豬、麅子,將來像野雞、樹雞等,都會是餐桌上的新寵。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