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港島家族的誕生》第154章 【1952年】
  第154章 【1952年】

  林志超回到香港不久,召集了一個環球航運管理層會議。

  會議室,他問道:“目前我們環球航運有20艘船,能不能實現每天為世界各地航行的船隊,召開技術會議?”

  在環球航運的總部,設有電報用戶直通電路,各地的船隻可以通過這個電路,把遇到的各種問題及時報告,如意外造成時間延誤、水手發生不幸事故、機器出現故障、碼頭泊位不足以及其它天災人禍,在香港的環球公司總部都可以第一時間獲知這些情況。

  林志超認為這樣做的目的是:分析所遇到的各種各樣的問題,及時采取補救的辦法,為日後購買新船積累經驗,如果航船出現問題,公司就可以準確知道船的方位,及時派人飛往離船最近的港口處理。

  通信部主管廖昌貴隨即說道:“老板,要想實現環球航運的船隻每一刻都能保持通信,恐怕還得需要10~15艘船的無線電波。目前,有時候很多船隻的通信,需要半天至一天才能得到進入頻道內。”

  林志超並無遺憾,相反說道:“看來這個方案很快就可以實現了!所以,公司要將我說的方案籌備起來,明年我們要實行每天召開技術會議,我盡可能每天出席,我若不能出席,副總經理主持,副總經理不能主持,技術部經理主持。總之,要充分利用我們布局的無線電波全球網絡,了解旗下每一艘輪船的動態。”

  “是,老板!”

  眾人紛紛激動的說道。

  這意味著什麽,意味著環球航運的船只在世界各地形勢,其規模龐大。

  林志超也很高興,終於快要實現自己的夢想——實現全球即時通信。

  那些只有一艘船或者幾艘船的船東,他們的船一出港口,便毫無音信,船東只能憂慮不已。

  這就是優越性!
  散會之後,高啟強找到林志超匯報道:“老板,那個趙從衍的船東是不長教訓,我們發現他又在低價攬貨。就去詢問他們,他們還狡辯是因為自己的船破舊,所以價格低一點。”

  林志超聞言,並不感到有什麽可生氣的,問道:“價格很低嘛?應該沒有必要吧,現在行情那麽好。”

  趙從衍的理由確實很充分,就他那條破舊的3500噸國星輪,價格低一點可以理解。

  “倒不是很低,大概低了5%左右。”

  “對我們有多大的影響,你讓人評估一下再說。倘若5%的價格來去影響不大,我們就不要反應過激,更多的將精力放在服務、準時、安全上面。”

  “好的,我明白了!”

  待高啟強離開後,林志超思索著要不要陰一把趙從衍,最後他還是選擇算了,多大點事。

  環球航運發展到今天,已經是一隻腳踏進‘世界之最’的圈子裡,何必和小船東勾心鬥角呢!
  林志超為什麽敢這樣想?
  道理很簡單,做航運最重要的是懂行情和周期,其次是懂財務,最後是懂經營。

  行情和周期:前世包宇剛便精通此道,他全球的跑,和國家領導人見面,翻閱當地的報紙,就是為了摸清航運的脈絡,以此決定自己的船是‘租期定幾年’,更有利在行情好時,簽署長約。而在這一點上,林志超直接是心有成竹,很精準。

  財務安排:便是獲得銀行的扶持、造船廠的扶持,並在公司做最好的財務安排。這一點,林志超已經獲得了匯豐銀行的信任、日本客戶的信任。

  公司經營:林志超擁有超強大腦、記憶力驚人,又孜孜不倦的學了三年航運,目前就是十年航運功力的船東,也未必比得上他精通。

  想到這些,林志超也就釋然,對於趙從衍的小聰明,並沒有放在心上。

  交給手下去處理!
  林志超帶著家人參觀了深水灣79號的房子,眾人發現現在房子也是非常不錯的,唯一的缺點就是老舊一點。

  “初步方案是這樣的:從深水灣道那裡修建一條南北斜著的私家馬路,直抵前院,私家馬路旁邊設置安保崗亭,二十四小時執勤。然後這邊修建一座大裙樓(底座),裙樓之上則是:中間是三層歐式建築風格的別墅、南邊是泳池、西南是草坪、北邊是大理石院落.除這些建築外,那邊(非裙樓)修建一個小型花園、涼亭.”林志超描繪著自己的規劃。

  已經找好了建築設計師,並進行了溝通。對於林志超提出來的裙樓,建築設計師給予很大的好評。

  在這個時代,裙樓並沒有運用起來,而在後世,香港最多的就是裙樓。別墅、購物中心、大廈等等,都充分利用裙樓(底座)。

  這是因為裙樓可以將商業購物中心和寫字樓進行分開,裙樓可以讓別墅主人更有私密性、安全性。

  前世最誇張的裙樓,林志超記得還是李兆基到老沒有住進去的白加道35號,裙樓有兩三層樓高,直接將馬樓都遮天蔽雲。

  “這樣修建下來,得上百萬建築費吧?”許彩英興奮的問道。

  與此同時,她自然是很向往,這是女人的天性。

  “估計差不多,很多材料都需要歐美進口,當然區區幾百萬建築費,灑灑水啦,又不是一年支出,相信你老公的賺錢速度。”林志超得意的說道。

  某些成就感,只有在家人面前才會表露。哪怕是兩三百萬港幣的成本,林志超也覺得沒有多大的問題,畢竟整個工期需要五年以上的時間(含設計時間)。

  “什麽時候竣工呢?”唐彩芸也忍不住問道。

  “五年時間,但入住可能得1958年的春節。”

  屆時,林志超三十歲,唐彩芸二十九歲,許彩英二十五歲,還有兒女滿堂。

  眾人欣賞一番後,才戀戀不舍的離開,因為接下來很快就會被推平,進行重建。

  晚上回到乾德道花園洋房,一家人聚在一起吃飯,幸福美滿。

  平常,林志超還是有不少應酬的,但他已經是能推盡量推掉,以家人為重。

  席間,吳文英作為長輩,問道:“志超、彩英,你們兩人也不能光顧著玩,先要個孩子,反正早晚都是要,伱看彩芸,生兩個孩子還像個少女一樣,絲毫看不出什麽。現在生活好啦,沒有我們以前生孩子傷身體。”

  許彩英頓時害羞起來,婆婆說的‘玩’可是大有深意,用自己小姑子兼好姐妹、好同學林馨兒的話來說,聲音太大,二樓基本上可以聽見。

  “媽,這事可怪不得我!”許彩英很快摘掉嫌疑,聲明不是自己在搗鬼。

  林志超則無所謂,家裡只有他一個男人,還有兩個小男孩,難免有些放縱。

  “媽,這種事也是一種情感的交流,可不是玩。至於孩子嘛,會盡快安排的,你就放心吧!”

  吳文英見兒子臉皮厚,又自有主張,深感無奈,彩英這丫頭,確實太過水靈,當然兩個媳婦都水靈。

  “你豎著耳朵聽什麽,好好的讀書,不要辜負你哥哥的期盼!”吳文英見管不了兒子,只能管起女兒來。

  林馨兒這兩年聽得多了,臉皮多多少少也臉厚了,不過此時還是害羞的低頭說道:“你們都不避著我說,還怪我聽得多。”

  林志超笑著說道:“好啦好啦,就是個小孩的事情,麵包會有的,牛奶也會有的。還有,馨兒你不要有壓力,考得好不好,哥都送你去讀大學。”

  許彩英馬上說道:“這個你就放心吧,我們家馨兒可是最聰明的,讀書是灑灑水啦!”故意一副嫂子的口吻。

  林馨兒心裡咬牙搓齒,卻不敢在家公然對嫂嫂打鬧。

  吃完晚飯,聊了幾句,林志超就要帶著唐彩芸、許彩英上樓,做什麽事情很明顯。

  吳文英有時候擔心兒子的身體,就買昂貴的草藥和食物,進行給兒子大補;這種補林志超來著不拒,但晚上肯定是折騰更凶了。

  好在吳文英通過兩個媳婦,也知道自己兒子身體很好,便沒有那麽擔心了。

  不一會,林志超下樓招呼林馨兒。

  “馨兒,借一下!”
    林馨兒臉一紅,隨後低頭走進自己的臥室,過了一會拿出一個口袋。

  “別多想啊,彩芸她沒有在香港讀過書。”

  “知道啦,你快上去吧!”

  “這丫頭!”

  時間匆匆,轉眼來到1952年1月初旬。

  林志超來到長江工業,巡視著他的‘工業區’,足足四十五萬平方尺的地皮,已經並林志超進行了整體的規劃,預計全部建成後,這裡將擁有200萬平方尺以上的廠房樓面面積。

  與此同時,這裡被林志超定位‘輕工業園區’,他還會投資一個重工業園區,目前的想法是在將軍澳那邊,將來用於冶煉鋁合金,以及拆船等。

  回到辦公室,剛坐下不久,長江塑膠廠的總經理陶德榮就來匯報工作。

  “老板,去年長江塑膠廠總計盈利46萬港幣.原材料是按照市場價從長江貿易購進的,比較暢銷的產品是玩具、膠瓶、水桶等目前香港最大的兩家塑膠廠,便是我們長江塑膠廠和開達實業。”

  盈利水平比預期好一些,塑膠製品的利潤其實並不算很高,因為這個門檻低,競爭激烈,所以產品利潤率不高。除非生產出爆款級別的產品,別人短時間模仿不來的,然後待大家沒有反應過來之前,將市場大量佔有。

  香港的工業將會是全球商品的山寨王國,林志超對此也有自己的想法,那就是心態好一點,有錢大家一起賺也沒有什麽。當然,如果他開發出有注冊專利的玩具產品,那麽肯定是要較真的,畢竟賣的就是高附加值。

  “嗯,整體表現不錯,去年形勢那麽嚴重,依然能取得這個業績,我是比較滿意的。新的一年,形勢依舊不容樂觀,希望那麽再接再厲,在穩定發展的同時,也得想辦法突破,主要技術上的突破。世界上塑膠技術,日新月異,有什麽新機器,有什麽新產品,都要時刻關注。”

  “我明白了.老板,帳上的資金要不要交給長江工業?”

  “留下一部分,大部分上繳長江工業。後期集團會布局整個工業的規劃,你們長江塑膠廠也是投資重點。當然,還得結束戰爭後,香港的工業才有真正的陽光。”

  “可惜這次談判失敗了!”

  “等吧,一兩年之內肯定結束。”

  陶德榮點點頭,他知道老板在塑膠產業還有很大的野心,但現在進口不了新型塑膠機器,原材料進口不便,產品不能銷往美國這些原因都製約這香港的塑膠產業發展。

  由於林志超經常和手下溝通市場前景、發展方向,甚至包括國際形勢、香港優勢等,所以他的高管眼光也很長遠。而且,林志超喜歡學習和進步的管理層,所以大家也是很努力。

  陶德榮離開後,王良也來到林志超的辦公室,他現在還是長江拉鏈的總經理,所以實際工作也是拉鏈產業為主。

  與此同時,優衣庫服裝公司劃撥至長江實業後,長江工業僅剩下兩家一級子公司——長江拉鏈、長江塑膠。

  “老板,去年的總結報告我們準備好啦,您過目!”

  “嗯,我邊看,你便概括。”

  王良立馬整理思路,這個老板就是這樣的,很是喜歡手下準備非常充分,所以他自然有充足的準備。

  “去年,長江拉鏈總計生產拉鏈1150萬米,生產總值2990萬港幣,拉鏈獲得利潤626萬港幣,長江貿易在原材料上獲得52萬港幣.投資金額為460萬港幣,你抽走500萬港幣,帳上流動現金為32萬港幣。”

  “新的一年,長江拉鏈的投資主要是在研發、增加其它設備等上面。”

  林志超也快速瀏覽長江拉鏈的工作報告,聽完王良的話後,林志超說道:“長江拉鏈或者說長江工業的資金,今年開始我都不會抽走,待戰爭結束,我會在工業上大戰宏圖。當然,在這之前,我們要積蓄足夠的技術實力、人力資源,你們的眼光也要長遠一點。”

  王良立馬點點頭,高興的說道:“沒問題!我們的技術部和伯恩機械聯合開發尼龍拉鏈,已經穩定下來,一定可以研發成功。屆時面對世界對拉鏈的需求狂漲,在成本更低的情況下,我們能獲得更大的市場份額。”

  說實話,一年1150萬米,只是世界拉鏈需求市場的很少一部分;雖然長江拉鏈將產品銷往歐美,但市場佔有率並不高。

  前世YKK拉鏈在五十年代末,拉鏈已經總生產到8億米;而到了二十一世紀,一年便生產出25億米。

  這個市場很大,哪怕是分一杯羹,也能一直堅持下去。更何況,長江拉鏈並不會落後到那裡去。

  “伯恩機械是不是業務做得並不好?”林志超突然問道。

  王良想了想,說道:“他們的紡織機器業務確實一般,至於拉鏈機器,也全靠我們佔據很大一部分業務。”

  林志超點點頭,說道:“我知道了!”

  他的腦海裡,已經浮現一個計劃,明年開始實施。

  最後,林志超說道:“今年依舊是雙糧,春節有米油福利,你安排一下,讓集團所有人過個好年。”

  王良頓時感激的說道:“老板仁義!香港一些效應好的,仁義的老板,也在跟隨我們公司的腳步,年底發雙糧。”

  林志超擺擺手,說道:“不去管別人!對於我來說,只要公司是理想的效應,年底發雙糧是應該的。”

  香港的這種傳統並不是林志超首創,但卻是林志超做得最有效應的,因為他的工廠夠大,員工夠多。

  因而,影響力也是十足!
  在林志超的公司,實行的是在同類產業的薪資水準‘前列’,但並不脫離市場;重視年終獎和節日福利,才是最好激勵員工的。

  林志超深知‘人心’,你每個月給員工加薪10港幣,員工也未必感動,因為他們會習慣的,只是覺得你這家公司薪水不錯,但不會感激。

  但倘若你節日有福利,對於員工來說就是意外之喜,他們更認可公司;加上年底雙糧,比加工資都管用多了。

  當然,這些都是‘禦下小道’,整體待遇來說,你不能偷奸耍滑,一定是行業頂尖水平的。

  環球航運。

  林志超聽完馮永發的工作匯報後,心中立馬盤算起來。

  前段時間購買地皮和豪宅,從環球航運支出了30萬美金,好在影響不大,因為環球航運每月盈利很高。

  到了今年三月份,差不多可以考慮再次購船了,爭取在匯豐銀行再貸款300萬美金,再利用帳上的資金,購買七八萬噸貨船,完成今年一半的目標。

  剩下的目標,已經無需借貸,利用自有資金即可。畢竟,匯豐銀行也不會借貸太多的資金,每一次都會將環球航運的帳務審查的明明白白,然後評估風險,最終才會放款。

  至於利用環球航運的資金,去投資地產之事,下半年再根據情況抽取資金。

  想到這些,林志超還是對馮永發說道:“今年環球航運的所有職員,在去年底的那一個月,發雙糧。春節也即將來臨,要讓財務部和後勤部,聯合采購米油,發放給員工。”

  馮永發立馬很驚訝,海員的工資可不低,在香港所有職業排名前列;若是年底發雙糧,是一筆不小的數字呢!
  不過,他還是感激的說道:“好的,我馬上組織,到時給您方案。”

  “嗯”

  所有的公司,林志超都打算如此,他要做一個‘還不錯’的老板,他要很多職員,為他打一輩子的工。

  等將來,一些公司還會設置‘職員養老金’等基金,真正做一個偉大的企業家。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