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港島家族的誕生》第153章 【海派船王】
  第153章 【海派船王】

  何東置業的會議室,林志超和何東各自在律師的見證下,簽署下自己的大名,算是正式達成一筆交易——長江置業以416萬港幣的價格,拿下何東置業的德輔道中77號地皮,面積為1.65萬平方尺。

  對於這幅地皮的規劃,林志超已經決定醃起來,直到五十年代後期再考慮修建成香港最靚的大廈。

  “感謝何東爵士的成全,這幅地皮實在太適合修建總部大廈,正面便是維多利亞港,很是適合我的環球航運。”林志超笑著說道。

  這幅地皮就在中環碼頭的正南方,正北方是中環剛剛填海地段——將來的交易大廈和國際金融中心,林志超若是修建一幢二十多層的現代化大廈(短暫香港最高大廈),便可以俯瞰維多利亞港,總覽港九商業繁華,端的是意境十足。

  何東說道:“可惜地皮還是小了點,不然你可就可以修建匯豐銀行那樣的靚廈。”

  言語之間,多有玩笑的口吻,可見兩人的關系還是不錯的。

  林志超笑著說道:“怎麽敢和我的財神爺相提並論,能興建一座新的大廈,我已經心滿意足。”

  何東又說道:“你能在五六年之間,便打下如此基業,我相信將來你的企業就算沒有匯豐銀行大,也不會輸給它太多。我年輕的時候,也像伱這樣,渾身都是賺錢的想法;看到你,我就想到自己年輕的時候,可惜我現在老了,只能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不思進取了。”說完,不由得露出對老去的觸景生情。

  怎麽可能會輸給匯豐銀行,林志超心裡如是的想到。

  “何爵士過獎了!不過晚輩還真和你年輕時有些相似,因為我的第一桶金也是介紹一幢住宅給保濟丸的李老板,從那時起,我便對賺錢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無時無刻不想著賺錢。”

  何東頓時大悅,因為林志超提起他這一生最重要的一件事情之一,也是他認為最關鍵的一件事情——他在26歲那一年,涉足地產經紀業(兼職,本身是怡和買辦),他聽說端拿洋行要出售一幅地皮,位於中環德輔道與皇后大道之間,便主動要求中中介。端拿洋行大班知道他的人品和能力,便全權委托給他,底價定30萬港幣。最終何東不負眾望,以43.5萬港幣出售,打破香港開埠以來地皮單價的最高紀錄。何東從買賣雙方各抽取1%的傭金,計8700港元。

  兩人聊得盡興,當然也有林志超擅長交際的原因。

  而另外一幅住宅舊樓群——位於九龍尖沙咀金巴利道16至20號及加拿分道40至46號,是李高福自己和何東置業簽約,價格談好了,一共是102萬港幣。這幅住宅舊樓群佔地面積2.335萬平方尺,因為上面還有住宅可以收租,所以不能按照地價來給,而且這樣的住宅樓下可是可以規劃商業面積的。

  總體說來,每平方尺不到五十港幣,真是便宜到爆。若是留著1955年籌備開發,可以建成10層高樓,每一層20多個住宅單元,那就是200多個單元,每一個售價3~5萬港幣,也是一個了不得的利潤。

  回到長江實業的辦公室,胡兆煦來到林志超的辦公室,又匯報一個好消息。

  “老板,深水灣79號的業主已經答應放售,價格定在48萬港幣!這個業主畢竟只是個駐港軍官,深知不知道哪一天就被派到半島戰場,或者回國,所以還不如套現。”

  林志超點點頭,說到底還是敗在他的鈔能力之下。雖然這筆交易本來很突兀的,是林志超主動找上門尋求交易,理由是覺得風水不錯;而英軍官自然趁機坐地起價,賣貴兩成。

  對於林志超來說,買貴兩成不是問題,誰叫他對深水灣79號志在必得呢!

  這幅地皮只有1.2萬平方尺,但架不住風水極佳,背後有環抱型山體、側前方便是淺水灣,山環水抱;聶高臣山與壽臣山成‘雙金聚寶金局’,這處本無平地,是開鑿而來,故形成了一個山唇,使龍氣兜聚而不散。

  “那就安排一下簽約!”

  “好的,就在本周五,是個簽約的好日子,我和業主溝通一下。”

  “可行”

  待胡兆煦離開後,林志超伸伸懶腰,心裡美滋滋的想著今年的物業進展。說實話,航運雖然賺錢,而且亦可以帶給他巨大的聲威,但給林志超的感覺——就是沒有物業讓人安心。

  畢竟,行船三分險的古話,是有一定的道理。而物業則是恆古不變的‘霸權’,你以為地主消失了,實際不過是換一撥人,換一種方式而已。

  長江實業目前也算小有成就,擁有的物業有:百德新街半邊街(佔地21萬多平方尺)、星島烏節路(佔地20余萬平方尺)、德輔道77號(1.65萬平方尺商業地皮),以及零散物業若乾。

  林氏家族則擁有:乾德道花園洋房(佔地三千多平方尺)、深水灣79號(1.2萬多平方尺)。

  林志超的心,一下踏實了很多。明年(1952年)繼續尋找地皮,每一年他都要購買一定的地皮,將之儲備起來。

  12月初旬,環球航運。

  林志超正在辦公室裡審核帳目,環球航運在十月、十一月成本控制得都不錯,盈利都在百萬美金出頭。而十二月分的租金又紛紛到帳,林志超頗有種‘花不完’的心情,當然僅是個‘安慰’。

  實際上做航運的,錢一直不夠花,至少在七十年代以前,情況是這樣的。

  “咚咚”

  “進來”

  業務經理高啟強走了進來,隨後匯報一個消息:“老板,最近有個新船東加入橫濱至香港的固定路線。”

  林志超問道:“實力如何?旗下有船多少艘,多少噸載重量?”

  不是說橫濱至香港的航運線路運輸量很小,相反還不錯,雖然橫濱只是東京灣的一個港口城市,但由於重建,需要的物資較多。

  不過,固定線路只是這條航線的一部分運力,很多運力都是單程短租模式,或者日本自己的船隊運輸。

  顧,多一艘船加入,還是有影響的!
  高啟強說道:“是寧波幫的,叫做趙從衍。看樣子,是在半島戰役賺了很多錢,然後及時收手。目前據說只有一條船,噸位是3500噸,船很破舊。”

  林志超恍然大悟的說道:“是他啊!”

  高啟強說道:“老板認識他?”

  林志超點點頭,將當初趙從衍攬貨得罪人的事情說出來。

  “這次倒是挺規矩的,價格什麽的,和我們差不多。這條線路運力還是有的,倘若多他一條船,影響也不是特別大,但還是有的。好在我們和很多客商建立了信譽,還是可以應對的。”

  環球航運雖然只有四艘船在走固定線路,但每艘都是7500~8600噸的大船,比其他同行還是優越很多。

  “如果是這樣,我們只需做好自己的事情即可。主要還是,我們要保證足夠強大的競爭力,以此來競爭其它對手。”很快,林志超如是的說道。

  “嗯,先觀察觀察,看看具體有什麽影響,我們再針對性的做些措施。”高啟強認真的說道。在他看來,既然是競爭對手,自然也得用些小手段,當然是在規則內允許的。

  “固定航線主要是在業務上,所以這事就由你盯著。”

  “好的”

  海派有四個船王,包宇剛、董浩雲、趙從衍、曹文錦,林志超自然要‘限制’他們的成長,但手法一定是‘光明正大’、‘在商言商’,理論上講是不會搞小手段的。

  對付包宇剛,環球航運已經率先得到匯豐銀行、日本航運公司的信譽、信任,所以包宇剛絕不會再有前世一半的成就,撐死能有幾百萬噸船隊,已經不得了。

  對付董浩雲,環球航運則要率先在‘貨櫃運輸’上發力,甚至要做貨櫃運輸的開拓者。

  因為前世包宇剛的船隊主力是油船,董浩雲的船隊主力是貨櫃船,趙從衍的船隊主力是散裝貨船,至於曹文錦的船隊很多都在東南亞,和東南亞國家隊合作航運公司等。

  總之,環球航運要一挑三——包宇剛、董浩雲、趙從衍,重點是一挑二——包宇剛、趙從衍;因為散裝貨輪業務最小,可能會在五十年代中期逐漸減少發展。

  另外一邊。

  趙從衍坐在剛剛租賃的中環寫字樓裡,心情非常的興奮,也有一種劫後余生的慶幸。

  原來,他足足跑了一年出頭的險途,每一天都活在心驚膽戰之中,因為國星號就是他最值錢的財產。
    好在,他在這一年出頭期間,足足賺了120萬美金,足夠買三四條‘國星輪’。

  本月國星號回港,他第一時間選擇停止再跑險途,畢竟聽說很多人中招,虧得傾家蕩產。

  “再去購買一條七八千噸的二手貨船,剩下的資金則購買兩條3000~5000噸的貨船,我的船隊一下便成長起來。”

  “雖然沒有跑險途賺錢,但現在航運形勢還是非常不錯的,而且賺得穩妥。”

  趙從衍又想起環球航運這個巨無霸,傳言其擁有一支十萬噸左右的船隊,比許氏船隊還要龐大。

  “不到三年的時間,林志超居然在船隊成長如此的快!想當初,在碼頭偶遇時,他不過是連船都沒有的人。如今,居然已經是我船隊的五六倍,真是奇人!”

  “不對!據說林志超在置業和黃金上大賺特賺,所以若是將這部分資金投資航運,恐怕他起步便是擁有一兩萬噸的載重量,再憑借其得到匯豐銀行的扶持,成長到如今倒也算可以理解。”

  “不過長租的價格便宜不少,他居然還肯大部分長租,是不是有些傻?”

  最終,趙從衍覺得林志超有些傻,居然將船大部分長租,這樣豈不是少賺不少錢。

  殊不知,航運也就一年時間的好行情,可能不到1953年,就得慢慢下滑了。

  “咚咚”

  “進來”

  趙從衍的心腹乾將周毅來到他的辦公室。

  “環球航運那邊是什麽反應?”趙從衍問道。

  說實話,他有些心情忐忑,畢竟雙方要展開競爭,他要從虎口裡奪食。

  周毅笑著說道:“老板過慮了,這條固定航線又不是某一家專利,我們跑自然是合情合理。所以,環球航運也知道這一點,並沒有做什麽舉動。”

  趙從衍點點頭,說道:“只是我聽說林志超這個人很霸道,所以才小心為上。”

  周毅說道:“老板你說的是林志超坑王統元那件事?”

  趙從衍說道:“雖然不知道真假,但王統元確確實實虧損上百萬,紡織產業也受到影響,現在已經落後唐炳源、唐仲源兄弟了。”

  在這個年代虧損百萬港幣,已經是個天文數字了。

  再加上前幾年粵省人在炒黃金上,將滬市金商、金融家、炒家一網打盡,多少滬市商人歷歷在目,並警告子女家人,千萬不要去炒股炒黃金之類,還是安安穩穩做實業最安全。

  周毅說道:“航運畢竟不一樣,香港有太多人做航運,所以互相之間競爭很正常。”

  趙從衍思考了一下,說道:“我們業務如何?”

  周毅說道:“業務才剛開始發展,看不出好壞,但可以肯定的是,行情是真的很好。日本成為美軍的後方基地,日本產業界獲得大量的戰時特需訂單。而日本工業化路子於香港一樣,都必須依靠海外的原料市場——棉花、大米、礦石、金屬、塑膠等等,貨源估計是不愁,盈利雖然不及險途,但想必也非常豐厚。”

  趙從衍放心下來,但又老毛病犯了,說道:“我覺得環球航運在這條航線根深蒂固,信譽也非常好,我們為了盡快業務穩定,應該還是要優惠一點。價格不要太優惠,也不要和環球航運一樣,隱蔽一點,這樣肯定更能快速發展。”

  周毅想了想,也認同了老板的想法,說道:“沒問題,我去安排。”

  趙從衍松了一口氣,說道:“我很快又會去購買一批船,所以我們要盡快將業務做好。如今,我們不再是像1949年那麽驚慌逃亡,而是在香港真正站穩了腳步,該是在航運大展拳腳的時候了。”

  此時的趙從衍,意氣風發,畢竟一年多賺了120萬美金,這份身家已經是不菲。其實他算不上航運行家,是半路出家的航運人,所以他將自己的兒子打算培養專業的航運人士,大學都得選航海專業。

  這天早上,馮永發一臉嚴肅的找到林志超。

  “老板,今天早上有艘船在到日本長崎的途中出了問題,根據船上輪機長的描述,大概率是船的主要機器出了問題。我已經安排技術部經理何雲金馬上帶人趕往日本,親自監督維修,盡可能降低損失。”

  林志超也是咯噔一下,船壞在海上若是太久,承租人就會扣錢;若是貨物有冷藏之類的,那就更複雜,不及時處理的話,連貨物都得賠錢。

  倘若扣一次錢,林志超都要心痛好久,因為都是好幾萬美金以上。

  “給我定個機票,來得及一趟就一起去。”

  林志超果斷決定親自上船,身先士卒。

  這種大事故的維修,是要聘請外面的專業維修團隊,在日本的海域自然要邀請日本船廠的工程師,缺什麽設備也能第一時間配足;至於環球航運的技術部,一般是維修小問題,保養機器用的。

  “好的”

  上午9點半,林志超坐上了香港航空飛日本的航班。

  香港航空公司,是香港兩家航空公司之一,負責北邊的航線,大股東是怡和、英國宇航;所謂北邊的路線,也就是台島、日本、韓國,以前還有華夏內地,但現在自然缺了最大的市場。

  飛機到了長崎,輪船卻停在海中,林志超等人需要乘搭駁艇才能上船。正值嚴冬,海上寒風刺骨,冰冷的海浪濺到林志超等身上,利如刀鋒。

  林志超的身體很好,但也感覺到一種異樣的寒冷,不過他沒有退縮和埋怨;相反,他笑著對眾人打趣道:“今天這個天氣,讓我覺得考慮一下冬泳,免得那個冬天我落水了,反應不過來。”

  何雲金語氣顫抖的說道:“老板的身體好,冬泳不在話下。”

  林志超看看大家,包括一些日本工程師,都凍成狗一樣,感歎天氣的惡劣,但卻沒有抱怨。

  經過一個多小時的航行,總算到達環球航運的萬噸大船上。這艘船是去年1月份購買的七艘大船之一。沒想到居然出問題了,真是有點不好。

  上船後,大家喝了點熱水,就迫不及待的了解情況。

  接下來的三天,林志超才知道行船三分險的道理。在輪船維修的時間裡,海上天氣惡劣,凜冽的狂風和滔天巨浪毫不留情地卷過,輪船如一片無根的葉子,漂浮在海上。

  幸好林志超不暈船,否則半條命都沒有了。就算如此,哪怕是萬噸大船在大海裡,在惡劣天氣下,都顯得那麽渺小。

  當然讓人很高興的是,輪船三天之內維修好了,並順利抵達港口,幾萬美金的罰款是保住了,因為是合理范圍內的時間。

  而事故原因也並非海員的責任,屬於二手船的本身事故,林志超也並沒有任何的不滿情緒,反而邀請大家一起聚餐慶祝。

  而這件事也給林志超提了個醒,他旗下的船都是舊船,隨著時間的推移,事故的頻率可能增加。這次大事故,是兩年多來第一次,所以林志超才有些感觸。

  不過也是沒有法子的事情,二手船便宜,回本的時間快。環球航運十五年之內,怕是淘汰不了旗下的全部二手船。

   更新時間改改:每天12點~3點第一章,每天晚上8~12點第二章。

    若是存稿有了,就固定中午12點和晚上8點。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