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港島家族的誕生》第363章 【股市收割】
  第363章 【股市收割】

  林志超從海外回港,已經是四月下旬。

  這天,他和何善衡、何添、鄭裕桐、郭德勝、楊志雲等在中環的一家茶樓雅間聚會。

  會議的發起者是鄭裕桐,他很快說道:“各位,感謝大家的抬愛,今天我們就正式討論新世界發展的計劃。”

  原來,鄭裕桐已經和太古洋行達成一個協議,那就是斥資1.45億港幣買下其手中的‘藍煙囪’舊式碼頭,佔地面積19.9萬平方尺的尖沙咀濱海旺地。

  鄭裕桐並沒有獨立開發的實力,因為他還有一家啟德置業,這家公司才是他主要的地產資產。

  前世啟德置業上市,籌集資金8300萬港幣,而新世界發展才籌集資金5000萬;只不過,後來新世界發展成為主力,啟德置業成為附庸。

  林志超笑著說道:“你是總經理,有什麽計劃直接講出來就行!”

  眾人紛紛笑著附和這個觀點。

  周大福企業佔股‘新世界發展’40%的股權,佔股最多,其余股東都在10%左右;何善衡擔任董事局主席,林志超只是象征意義的擔任了一個董事,他純粹是給朋友捧場。

  所以,新世界發展是鄭氏家族的企業,是毋庸置疑的。

  而林志超為什麽要捧場呢?
  畢竟,他不太喜歡和人合作,擔心有什麽糾紛什麽的。

  實際上,只要是順德商人,林志超總會給予照顧,亦或者破例進行合作。

  鄭裕桐隨即說道:“那好!我們第一個計劃就是正式成立新世界發展公司,並且和太古洋行簽署正式的‘藍煙囪’碼頭買賣合同,這幅地皮一共是19.9萬平方尺”

  林志超問道:“已經下定沒有?”

  鄭裕桐點點頭,說道:“下定了!”

  隨後,眾人討論起這幅地皮的開發來。

  還是鄭裕桐主導:“我的想法是,買下這幅地皮後,我們先不急著開發,而是讓新世界發展開發其它地產項目。等到合適的機會,我們再將企業上市,集資來開發這個項目.”

  林志超隨後說道:“這個計劃不錯!那正好,這次出資的話,我就用地皮入股吧。”

  鄭裕桐高興的說道:“這實在太好了,還省了我們購買土地的麻煩!”

  新世界發展,首批集資1.5億,林志超打算拿出價值1500萬的地皮出來,作為這個企業的項目開發。他的想法是,雖然他拿出1500萬的地皮,但只要1973年高峰時套現,價值將會高達6000萬以上,所以不會虧,而且還能大賺。

  其它股東,也並不是都拿現金出來,也有拿寫字樓單元、電影院來抵消的。很快,一個地產公司的資產便已經搭建出來。只有購買藍煙囪的地皮,肯定要運用貸款的模式。

  大家達成一致,五月份正式成立‘新世界發展’,並開始經營。

  回到長江實業。

  零售部門的經理,林紹東直接向林志超進行了工作匯報:“老板,7-11便利店第五家門店順利開業.大家樂快餐的第六家門店也開張大吉.”

  最近一年,林志超對零售部門非常重視,花費不少精力和同事討論,以及貢獻很多優秀的方案。

  今年(1970),7-11便利店的目標是開四家,總數量達到八家。並不是長江實業的資金實力不足,而是要根據香港經濟水平,來進行一個逐步發展。如果大軍壓上,最大的可能就是會出現,部分門店的利潤不足。

  今年‘大家樂’快餐也是四家門店,總數量達到九家門店。資金來源都是通過貸款解決,由長江實業進行簽字擔保,銀行便大開水喉。

  林志超講道:“有無競爭對手的出現?”

  林紹東搖搖頭,說道:“沒有直接競爭對手出現,就算有模仿的,更多的像是士多店,而非便利店。士多店不講究裝修、貨物的品種和拍攝等等,都不足以成為對手。不過,有一件事向你重要匯報——牛奶公司開設了香港第一家超級市場——惠康超市,就是您非常看好的一種零售模式。”

  林志超愕然,原來惠康超市是牛奶公司開的,而非置地公司開的。但在置地收購牛奶公司後,惠康超市自然就隸屬置地公司了。

  “我不急著進入超級市場,依舊重點發展便利店,但在這期間,供應鏈的豐富和渠道,你要加倍重視。實際成熟,我們也要擁有自己的超市品牌。”

  他等不了收購和記黃埔後,再經營其‘百佳超市’,而是打算在長江實業集團上市後,立馬啟動超市計劃——永輝超市。

  等到將來收購和記黃埔後,在將百佳超市的門店並入永輝超市即可,屆時香港第一大超市集團,勢必屬於長江實業集團。

  林紹東點點頭,說道:“嗯,我們有在努力,增加人才儲備,優化供應鏈渠道”

  老板會花費很多時間,和大家討論供應鏈,那種方式最優化,並且進行系統化的研究。所以,他自然一直非常重視。

  “對了,我約了日本‘日清公司’的安藤百福會長,本周來香港考察7-11便利店。到時候,伱好好的介紹一下,我們也持有日清公司49%的股權,而日清打算在日本加盟7-11便利店。”

  “沒問題,我一定做好迎接工作。”

  隨後,林志超詳細交代一番後,林紹東便離開辦公室。

  林志超看中日本的零售市場,但深知和日本人競爭零售,絕非易事,搞不好弄得灰頭土臉。但他在日本是有盟友的,那便是歸化日本人安藤百福。

  兩人合作的‘日清公司’這些年發展非常不錯,日清拉麵遠銷歐美,且是日本第一方便麵品牌;與此同時,味千拉麵在日本的連鎖模式發展非常成功。

  因為如此,林志超便打算以日清公司的名義,在日本零售行業插一腳。

  前世7-11便利店是1973年底才在日本加盟的,所以時間完全來得及搶先一步。重要的是,安藤百福有零售經營的經驗,且日清公司的現金儲備較高,完全可以賭一把。

  此時的日本零售業,幾乎都是百貨模式,所以日清公司大有可為,在便利店、超級市場分一杯羹。

  長江工業園,隨著第一台由美的電子代工的‘街機《PONG》’下線,現場響起熱烈的掌聲。

  雅達利負責人奧尼奇亦來到香港參觀,因為這是‘雅達利電子遊戲’的投資策略,那就是輔導美的電子代工《PONG》街機,節約生產成本。

  實際上,這是林志超和奧黛麗赫本聯手推動的,雅達利電子遊戲公司需要降低生產成本,而美的電子需要趁機進入‘街機’領域,兩家‘一拍即合’,由雅達利電子遊戲公司提供技術和設備購買,再請美的電子進行代工。

  原本,一台《PONG》的生產成本是500美金,如今僅需要350美金(含運費、稅費等),成本降低很多。

  目前一台《PONG》市場價是1200美金,銷量為9000台;按照林志超的預計,接下來兩年大概還能銷售1萬台;所以,這是合則兩利的事情。

  當然,根本原因還是林志超希望用這種方式,先將街機的技術吃下,與此同時培養屬於‘美的電子’的人才。

  “林先生,我們一起試用一下,如何?”奧尼奇高興的說道。

  林志超是奧黛麗集團的股東,但他一開始對於集團的這個計劃有些不理解,香港代工生產雖然節約成本,但質量難以保證。

  不過老板和總裁紛紛同意,他一個分公司總裁只能聽命,畢竟街機《PONG》不是他的創意,而是集團的創意。
    知道奧尼奇來港考察後,他才發現長江工業集團的製造能力、管理水準,絕對是媲美日本工廠的存在;他也明白,為什麽芭比娃娃一直是在香港全部生產的。

  實際上,孩之寶也有部分零件,是來自香港生產的。

  “試試,看看我們香港代工生產的,是否和美國生產的質量一樣!”林志超笑著向前,工作人員連忙通電開機。

  奧尼奇立馬上前,並說道:“絕對比美國生產的好,你們的工人遵守規章制度,又能吃困耐勞,絕對是優秀的工人。”

  這個不是諷刺,而是一種鼓勵。當你不能觸及高端製造時,不要去嫌棄低端製造。

  當年‘仙童半導體’來港投資‘晶體管工廠’,也承認香港工人是世界上最優秀的工人,特別是香港女工——便宜、質素好。僅用一年時間,仙童半導體就在香港生產出1.5億枚晶體管,供應全球很多市場。

  接下來,和奧尼奇打了一盤遊戲,林志超勝利。

  “體驗太棒了!”

  “好,奧尼奇總裁滿意就好,那我們就可以正式加足馬力,替雅達利代工訂單了!”

  “當然,這次我們決定簽署一張1000台的訂單合同,後續產品都將交給美的電子代工。”

  “好,你和我們的李振隆總裁完成簽約,剩下的我就不參與了。”

  “沒問題!”

  街機、電子手表、隨身聽,這三個項目都已經確定半年多時間,都已經進入實質性研發階段。幾乎在亞洲網絡了大量的人才加盟,就連日本工程師都招募了好幾名。

  當然,核心零部件並不在研發和生產之列,更多是靠進口。比如電子手表的集成電路,就需要從歐美日進口,但是,後期可以從台島進口,所以價格更加便宜。

  林志超邀請安藤百福來港考察,他和林紹東一起陪同考察了幾家便利店,結果就是安藤百福對於這種新型零售業非常感興趣,但有些顧慮。

  站在7-11便利店的門外,安藤百福講道:“林先生,我們合作很多年了,我對你的商業眼光一直非常敬佩。只是,7-11便利店雖然是個非常好的項目,但我擔心競爭不過日本其它零售巨頭。你也知道,日本零售業的競爭非常激烈。”

  林志超笑著說道:“便利店是新興模式,和傳統零售是不一樣的,他不出售服裝和家電等,更多的是食品、報紙、生活用品等,所以無需擔憂和日本大型零售商直接競爭。重要的,我們是率先搶佔市場,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所以你無需擔憂。”

  安藤百福點點頭,思考一下後,說道:“你說的很有道理,我願意嘗試,林先生具體打算怎麽合作?”

  林志超自然不會貪得無厭,首先安藤百福是個經營人才,其次安藤百福又是日本人,所以不可能佔股少於林志超;一般想進入別國市場,很多產業都會優先考慮合作,而非獨資。

  “以日清公司的名義,拿下美國南方公司的7-11日本經營權,這就是合作,不是嘛?”

  “當然,你可是我們公司的股東!”

  兩人在日清的股權,也就2%的差距,安藤百福這個人也算誠實,沒有坑過林志超,分紅什麽的都非常透明。

  隨後,大家回到公司,商討合作的細節工作。

  長江實業集團這邊,可以派遣管理人員去日本參加籌備,因為林志超早就已經算好了今天。

  這些人去日本工作一段時間,還能為港澳7-11便利店提供更好的意見和管理。

  香港股市果如林志超所預料的那樣,經過1~3月份的暴漲,從158點上升至196點;但在3月13日達到196點後,便開始‘獲利回吐’,特別是四五月份,受美國決定出兵柬埔寨造成美國股市大幅下跌的因素影響,香港股市也加入下跌的行列。

  截止五月下旬,恆生指數已經觸碰至170點,下跌10%以上。

  “老板,馮生來了!”

  “嗯馮生,來來,請坐!”

  “林生”

  周福照帶著馮景禧,來到林志超的辦公室,隨後三人坐在沙發上聊天。

  林志超和馮景禧早就認識,當年新鴻基開張,他就親自參加過。去年馮景禧和李家成加入香港地產商會,林志超還請兩人一起吃過飯,和飛艇泰一起。

  別看林志超一年到頭經常出國工作,但在香港的人際關系卻非常龐大,當然了,林志超一般喜歡和‘有前景’人的交朋友。

  正因為如此,有人說林志超喜歡提攜別人。

  “林生,你這是大手筆投資股市呢,我們經紀公司最大的客戶,非你莫屬了!”馮景禧笑著說道。

  林志超放下茶杯,笑著說道:“最大客戶,不是你自己麽!”

  馮景禧謙虛的說道:“不敢和你相提並論,不過我自己確實現在將主要的精力,放在證券上面。”

  他從去年便已經成立新鴻基證券,集中精力炒股,而在新鴻基地產實際上已經名存實亡,分家已經成為定局。三兄弟也算是和平分手,沒有鬧出矛盾,前世李兆基還擔任了新鴻基地產40多年的副主席,一直到二十一世紀退休後。

  現在的新鴻基地產,本來就是一個地產策劃機構,擁有員工也就四十多人;旗下的每一個樓盤,可能都是一個合夥項目。

  不過這幾年,新鴻基確實非常賺錢,就給開了工廠一樣,建造了大量的工業廠房和住宅大廈。香港一年的工廠大廈差不多要有五十座落成,大概600萬平方尺的樓面,這是因為香港工廠實在太多了,需求非常大。

  林志超說道:“周經理和你講了吧,我們投資的證券是長期投資,就好比是在投資公司一樣,所以你怕是分不到多少傭金了。”

  馮景禧立馬正色道:“林先生說笑了,這是我們應該做好的。再說你信任我們新鴻基證券,我感謝你來不及。”

  林志超點點頭,說道:“我很看好你在金融領域的成就啦,證券交給你操作,物業很放心。不過有一點,你要注意,保密很重要的。畢竟你知道的,我的身份,以及這資金量,對市場影響很大。”

  馮景禧點點頭,說道:“這點你放心,我們一定做好工作的。”

  聊了一陣,三人就一起吃午餐去。

  此次找馮景禧合作,正好分擔一下龐大的炒股資金。

  林志超這才發現,哪怕是在香港做地產,但還不如炒香港的股票賺錢。

  這一波牛市,他賺個8億港幣的話,那長江實業集團的地產業務,還沒有這個數目。

  當然了,性質完全不一樣,地產可以一直賺錢,而股票則需要布局多年。就拿這一波證券,他從1967年開始布局,至1973年初才能收割;而在1973~1974年的股市,他一分錢賺不到,但在這兩年的地產,依舊不會受到太大影響。

  更何況,錢自然是都要賺的,大錢小錢一起賺。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