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港島家族的誕生》第118章 【要做實業】
  第118章 【要做實業】

  林志超來到九龍倉的碼頭,這邊是香港的深水港,環球航運的大船只能在深水港卸貨、裝貨,也只能租用九龍倉的貨倉。

  因為很多貨物都是提前備案要運輸的,所以這些貨物就會放進碼頭的倉庫,那麽航運公司就需要向貨倉擁有者交納租金,按天算的。

  怡和洋行憑借九龍倉大量的碼頭、貨倉,每年賺取了大量的鈔票。

  有這樣一句話:“誰擁有了九龍倉,誰就掌握了香港絕大部分的貨物裝卸、儲運和過海輪渡。”

  此言不虛,九龍倉是此時香港最大的碼頭,產業涵蓋了九龍尖沙咀、新界、港島上的大部分碼頭、倉庫、有軌電車、輪渡等優質產業。

  僅九龍倉碼頭就擁有一個大型輪渡碼頭,五個貨船碼頭,以及岸上大量的貨倉。

  林志超問道:“我們的貨船有沒有被九龍倉故意針對卸貨時間?”

  負責業務的是高啟強,思考一番後,說道:“這倒沒有!貨倉價格有些稍貴,但行情都差不多,大家都在私下講,怡和洋行收費太貴。”

  這是怡和洋行的傳統,那就是吸血香港,再拿到海外投資。以後怡和洋行只會越來越過分(收費貴),直到九龍倉把香港船東全部得罪,就連港府都看不慣的程度。

  而林志超之所以詢問剛才那個問題,他也是擔心被會德豐洋行故意針對,雖然這種可能性很小,但也不得不警惕。一旦卸貨時間被碼頭方拖延,以及貨倉租金價格特別昂貴,那麽顯然也是很麻煩的事情。

  當然,目前並沒有發生。而這種事發生的幾率也不大,第一是馬登左右不了怡和,會德豐現在還只是個中等洋行;第二是怡和並不會小題大做,這畢竟是做生意,要錢才是目的。

  待金安號靠岸後,林志超也登上了貨船。

  “老板”

  海員們紛紛招呼。

  林志超笑著問道:“這個船上生活怎麽樣?”

  有海員馬上回答道:“金安號的船上環境,比香港的岸上都好多了,應有盡有,這美國佬造的船就是有錢。”

  眾人紛紛笑了起來!

  林志超卻說道:“你們別高興太早,以後每艘船的海員不是固定的,是需要輪換的。有條件好的船,自然也有條件差的船。”

  “我們不怕,出來跑船,就做好這個準備了,老板盡管放心!”

  “就是,再艱苦的條件,我們都可以做。”

  一時間,這些海員輕松的回應著。

  從他們的身上可以看得出來,和其它航運公司的員工,有著根本的差別。

  就好比一個是正規軍,一個是雜牌軍的差別。

  看來,環球海事學院的課程,還是能改變一些人的。

  隨後,林志超又來到船員們生活區、會議室、圖書館等,並提出一些整改意見。

  “李船長,明天帶船上管理層,到公司開會!”林志超最後講道。

  開什麽會,自然是總結的會議。

  李東來點點頭,他知道環球航運規矩多,但恰恰薪水也高一點點(年底雙糧、節假日有福利),船上待遇也好一點(飲食)。

  船上的海員都是環球海事學院培養出來的,大家已經習慣一些公司的規章制度。

  “好,老板!”

  在船上待了很久,林志超才戀戀不舍的離開,因為他發現站在船上,有點想站在遊艇上一樣。

  若是以後購買了新船,他在想自己要不要跟船一次,體驗航行在大海上的感覺;
  當然僅十天之內的航程,比如日本到香港。

  日本—香港—南非的直達航班抵達香港的碼頭,唐仲源已經得到消息,第一時間親自驅車來取貨。

  他是這次趕工的總指揮長,三天之內務必要將700打襯衫完美的完成。

  隨著人造纖維布抵達香港,唐仲源覺得已經完成了第一步。

  他相信若不是這個訂單需要日本采購布料,可能有成衣廠願意合作,到時候就沒有他們什麽事情了。

  布匹抵達長江製衣廠,第一個步驟是裁減。

  一般來說,很多成衣廠是沒有這個環節的,他們只能在外加工裁減,隨後再拿回工廠車縫。

  而長江製衣廠坐擁近兩萬的面積,各項設備一應俱全,工人也有200多人,已經具備晉升中型成衣廠的條件,就差訂單而已。

  而香港,並沒有大型成衣廠,中型成衣廠已經是目前最大級別的存在,而且還寥寥無幾。

  很快,唐仲源已經開始指揮生產,工人們開始全神貫注的工作。

  事前大家便已經得知,需要趕一批貨,大家需要通宵達旦的完成任務。

  至於有沒有獎勵,這些工人自然不會問,老板也不會給,這是業內的習慣。

  在香港是沒有加班費的說法的,大家聽都沒有停過。

  有工廠上16小時,有工廠上12小時,你乾不了走就是。

  事實就是,目前外面一份五十元每月的工作,都是市場的搶手崗位。

  工資不一定讓你吃很飽,但一定不會讓伱餓死。

  這,就是這個時代的拚搏精神!
  第三天下午,林志超來到長江製衣廠。

  “志超,我們已經打包好了,提前20小時完成!”唐仲源頂著個黑眼圈,高興的講道。

  “嶽父辛苦了!有了這次的經驗,下次就無需緊張了。”林志超笑著說道。

  兩人雖然是在合作長江製衣廠,但是分工很明確,林志超隻做參謀,唐仲源實際參與經營。而這三天,唐仲源還得照看‘紡織染’三個工廠,自然是家都沒有回。

  做實業就是如此辛苦,每一個人都是這樣過來的!
  “對,這次工人確實辛苦了,很多工人每天都隻睡兩三個小時。”唐仲源也感歎道。

  資本家並不都是嚴苛的,林志超和唐仲源都是非常重視員工福利的老板。雖然這種加班不會給加班費,但長江製衣廠本身就是工資較同業高出20%,再加上年底雙糧和節日福利,已經是好老板的典范。

  所以,偶爾加班狠一點,又有什麽問題,又不是經常加班。

  “辛苦啦大家,不過若是企業發展起來,他們的待遇自然也是水漲船高,我們都不是吝嗇的老板。”林志超平靜的說道。

  唐仲源點點頭。

  隨後,林志超自然要去群眾當中去,畢竟他才是老板。

  走到車間裡,工人們還在乾其他訂單,他們已經是兩天沒有睡好了,不過今天終於可以早點下班,回家睡個好覺。

  “林老板”有工人打招呼。

  林志超點點頭,工廠裡男女工人都有,男人佔差不多70%以上。說實話,男人真是什麽活都可以做,就說車縫紉機吧,大多數的水平都比女工做得好。

  “辛苦了,大家!等我們以後拿下南非的訂單,公司就會發展得更大,你們這些老員工的待遇,也一定會水漲船高。”

  畫餅是必須的!

  當然這也不是餅,最重要的是林志超發展的企業,一定會成為行業標杆,各方面都會處於行業先進水平。

  倘若在這個行業做得很差,掙扎兩下,就得主動關閉。

  “謝謝林老板!”工人們紛紛‘天真、淳樸’的說道。

  多好的工人啊!

  看到這些工人,林志超就忍不住在線,香港還有三十年的‘廉價優質勞動力’,自己說什麽也得做更多的實業,充分利用這些工人。

  否則,他會良心不安的!
    翌日。

  700打襯衣準時裝進直達南非的貨輪,林志超和唐仲源都松了一口氣,畢竟是第一次接南非的單子,各方面都還陌生。

  如今,總算可以睡個安穩覺了。

  當深水埗的成衣工廠各家老板,聽說長江製衣廠承接下斯科特的訂單後,頓時熱議紛紛。

  “這個長江製衣廠,連非洲的訂單都接,也不怕拿不到貨款!”

  “林老板財大氣粗啦,虧了無所謂啦!”

  “聽說這單有700打襯衣,至少也得是10萬港幣的銷售額吧!據我所知,長江製衣廠也就百多人規模(老黃歷),一年能賺10萬港幣嗎?若是一次虧損掉,還不如不做。”

  同業們依舊紛紛不看好來自非洲的訂單,成見非常的大,甚至打算看長江製衣廠的笑話。

  至於長江製衣廠的歸屬,大家自然認為是林志超的產業。

  當然,這個產業本來就是林志超的產業;就是將來,他最多也就是和唐家五五分。

  麗欣製衣廠的林白欣,也聽聞南非訂單的歸屬,頓時有些懊悔。若是通過這個訂單的契機,將產品打入南非,那麽麗欣製衣廠便不再局限於香港和東南亞的市場。

  與此同時,林白欣又希望長江製衣廠將事情搞砸,他從而獲得機會。

  “我要主動尋求南非的訂單,不能坐以待斃!”

  又是一年春(1950年),港島隨處可見翠綠。就連這個時代的中環,都是綠色佔據一半的色彩,並不像是後世大廈挨著大廈的石屎(混凝土)森林。

  原來,中環現在也有大量地皮尚未開發。沒有開發,不代表沒有業主,比如何東家族在德輔道(前世恆生銀行總行)有一幅1.6萬平方尺的優質地皮。

  而荃灣更是如此,一片翠綠。

  不過隨著‘港島危機’影響減弱,不少企業主開始來到這裡尋求開設工廠。

  自然,這邊的土地也開始回升。

  林志超坐在長江實業的辦公室,正在辦公。

  長江實業是他最大的現金奶牛,每月盈利已經突破四十萬港幣,歐美的訂單也越來越多。

  在去年,長江實業被他提走300萬港幣後,債務僅150萬港幣。這就相當於,去年就已經可以為林志超提供150萬港幣的淨利潤。

  不過隨著在長江塑膠、長江製衣廠的投入,兩筆加起來足足70萬港幣,相當於今年一二月的利潤大半都沒有了。

  今年長江實業的資金,林志超已經不敢亂投資了,因為長江實業要考慮‘禁貿風波’的影響。最重要的就是采購大量的原材料,趕在上半年的時間內。

  雖然新加坡的工廠已經投入生產,但誰知道美國佬會不會針對那間工廠;好在,林志超沒有打算做‘走私’生意,理論上是不會被針對。

  甚至就論航運事業來說,林志超和董船王是一路人,只不過董船王是替台島和美國運輸軍用物資,而林志超最多是長期租船給日本航運公司。

  長江塑膠廠總經理陶德榮,來到林志超的辦公室,並做工作匯報。

  “老板,長江塑膠廠現在已經可以略有小賺佔領了不少的市場份額在東南亞也打開了銷售渠道.”

  林志超聽得比較歡喜,長江實業能賺錢就行,一共投資35萬港幣,本來是當積累經驗的;而如今可以小賺,一兩年回本的那種,他又何樂而不為了。

  “現在香港市場上的塑膠批發價格是多少?”林志超關心的問道。

  正所謂無奸不商,他自然是渴望獨佔鼇頭,佔領更大的市場。不過若是正常手段,難免不可能實現,或者兩敗俱傷。

  這時候,林志超就想到兩個案例,可以供他參考:
  一、他曾經看見一部連續劇,主角在改開時,間鵬城的打印機全部買下,隨後海上遇到風暴,因而只有他手中有打印機,趁機又高價售出。

  二、盤踞清海四十年的軍閥馬步芳,在逃到迪拜後,將市場上的縫紉機全部買下,因此所有僑民(姓教的那種)只能從他手上高價購買機器。

  這個案例表明,一旦做到市場壟斷,那麽價格還不是你說了算。

  陶德榮回答道:“一磅(450G)是1.4~1.5港幣,其實塑膠產品利潤挺高的,若是加工成原子筆,再加一根筆芯,批發價可以是好幾塊,市場價更是達到一二十一支,雖然賣不出進口原子筆100港幣一支,但利潤也很高呢!”

  筆芯是進口的,香港只能生產筆殼。

  林志超點點頭,說道:“原子筆雖然利潤高,但我們還是主要以玩具、生活用品為主。”

  “好的!”

  其實,林志超問這個問題的目的是——他打算在美國封鎖香港貿易前,大量將采購塑膠;而且,長江貿易進口塑膠的成本價,只有1.2港幣每磅,甚至可以更低。

  待到了下半年,長江塑膠廠又可以大量從市場購買塑膠原材料,造成市場原材料稀少,以達到掌控市場原材料的地步。屆時,長江塑膠廠便可以‘進退自如’,一舉成為行業的霸主。

  待陶德榮離開後,林志超靠在椅子上思考。

  未來三年時間,對他來說既是機遇,也是麻煩。麻煩便是對他拉鏈產業的未知,機遇就比較多了,航運、地產都是機遇。

  而麻煩,他已經未雨綢繆,只希望將損失降低到最小。

  眼下,爭取在四月中旬左右,湊出300萬港幣,用於去美國采購鋁合金、銅、塑膠,避免到時候沒有原材料的囧境。對於新加坡工廠,當然會抱最大的希望,但卻不是唯一的希望。

  “咚咚”

  “進來”

  王東山抬起頭,見是李家成,臉上有些不喜,因為最近萬和塑膠廠的業績下降得很快,這位總經理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李家成也明白老板對自己的看法,但就算他再聰明,面對長江塑膠廠的‘物美價廉’衝擊,也是沒有辦法。

  他更愁的是,自己即將辭職創業,而這個市場現在又競爭如此激烈,該如何生存。

  不過他是必須要辭職的,人不能一輩子打工,他步入社會六年時間了,如今也該創業了。他認真想過,假設他開塑膠廠,一定要充分利用工人,晝日生產來降低成本,以此先活下來、生存下來。

  至於這些工人,他可以從哪些剛剛從農田走出來(避難粵人)招募,這樣一來又可以省不少薪水。

  省,是最重要的!
  至於委屈哪些工人,他並不覺得有什麽不妥,現在有多少人處於失業中,哪怕是一份三四十港幣的工作,都需要排隊應聘。

  大不了,以後等自己賺錢了,再給大家漲工資和福利。

  “李經理,最近業績下滑很嚴重啊!你怎麽不多想想辦法?”王東山質問道。

  他就總感覺,這個第一乾將最近有些不太對勁,今天要敲打一下了。畢竟,這個總經理的薪水可不低。

  李家成頓時有些難堪,自知理虧。

  不過,他很快調整情緒的說道:“老板,對不起,現在市場競爭實在激烈。還有.我其實是來向你辭職的!”

  王東山立馬驚訝起來,神情有些激動的說道:“李經理,我知道你壓力大,但也不用辭職吧!以前那麽多大風大浪,我們都闖過來了,現在不就多了一個大玩家嘛!”

  他還是非常重視李家成這個人才的,甚至再難尋找如此優秀的總經理。

  李家成咬咬牙的說道:“並不是這個原因!我在去年底,就已經考慮辭職創業,我不可能一輩子為別人打工,我也有理想,成為一個像你這樣的企業家。”

  王東山頓時臉色鐵青,不高興的說道:“李經理,你若是想加工資,我二話不說就同意。你是我們萬和的總經理,你這一走,要帶走我多少客戶?”

  李家成連忙擺擺手,說道:“王老板你放心,我絕對不挖公司的任何一個客戶,哪怕是他們主動找上門,我也不會和他們做生意,這是道義。”

  王東山頓時明白,李家成去意已定,再勸也無濟於事。

  他還是不甘心的說道:“你明知道現在競爭激烈,還選擇辭職創業,真不是一個明智的決定。”

  李家成只能說道:“我廠子小,我可以一人身兼多職,開銷就小很多。所以更容易生存!”

  王東山沒辦法,只能留李家成一個月時間,待他處理好公司的事情,再離開;李家成心想有始有終,便也就答應下來。

  殊不知,一張參天大手,已經烏雲密布而來,主要針對的就是他,而對手是一個素未謀面的人。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