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港島家族的誕生》第241章 【普通人的生活】
  第241章 【普通人的生活】

  林志超來到長江工業園,雖然在他的核心資產中,工業僅排在第三位,但林志超依舊會時常參與長江工業集團的工作,制定策略、出謀劃策、監督生產、打開渠道等一些列工作。

  換做是世界上其它的任何一個企業家,是完全不可能做到林志超面面俱到,且極其專業的;這得益於林志超擁有一個超強大腦,以及前世的記憶。

  其實在林志超看來,做工業是最需要消耗精力的,做航運、地產,多多少少都有一些‘炒風’存在。而做工業,則需要踏踏實實,認真分析形勢。

  假發生產車間,林志超對管理層誇獎道:“去年長江假發廠表現不錯,今年你們要再接再厲!”

  1957年的長江假發廠,盈利依舊穩定在500萬港幣以上,這讓林志超大喜;與此同時,他對假發的前景,也進行了重新的思考。

  陳麟元、陳霞等管理層,頓時非常受用和歡喜,能得到老板的誇獎,不僅僅是自豪感爆棚,更是關系著年終獎的多少。

  陳麟元回應道:“雖然香港的假發競爭激烈,但我們憑借銷售網絡龐大、技術精良等優點,一直保持著競爭力,這是我們安身立命的關鍵。”

  銷售網絡龐大,意味著長江假發廠不僅可以將自己的產品賣到歐美,更可以將別人的產品進行代理。

  技術精良,一些特殊的假發,每頂可以出廠價千元,利潤率爆表。

  林志超點點頭,從一開始,他們就做到行業‘老大’,所以香港雖然假發廠眾多,但卻難挑戰長江假發廠的地位。

  “陳總經理,你經常出國考察,說說看歐美假發需求人群,有沒有擴大的可能性?”

  林志超其實心裡明白,只是故意考驗一下陳麟元。林志超將這些子公司的總經理,當成‘老板’培養,一年多次海外出差考察,經費公司全部報銷。

  至於這些子公司的總經理,會不會辭職創業,林志超壓根不擔心,離職就再培養一個就行,真正的指揮是林志超。當然了,陳麟元的薪水每年都在加,比如去年就已經接近十萬,今年將突破十萬。

  陳麟元說道:“全球假發的需求一直是穩定增長,這得力於歐美嬉皮士越來越流行.還有一種現象,就是特種的假發需求市場越來越多,這種客戶都是單一客戶定製的,如禿頂的假發,發套須與邊沿的真發有機地結在一起,色澤要一樣,以達到以假亂真的奇效。這種客戶除了本港的藝人、禿頂者、頭髮稀疏者,還有慕名而來的海外人士。價格可以達到上千,甚至近萬港幣。”

  林志超聞言,結合自己的記憶——60年代才是嬉皮士真正流行的年代,60年代末才逐漸消退。就好比‘時裝’一樣,一旦普及,就不能再叫做‘時裝’了。

  如此一來,假發產業還有近十年的黃金期。

  “嗯,我覺得假發還有黃金期,可能就是來源於披頭士風會在六十年代真正風靡歐美。這樣,你根據情況,和一些優質代工工廠,簽署長期供應合同,穩定我們的供應鏈。待將來形勢不對,我們再簽回單月供應合同。”

  如此一來,他們不費吹灰之力便掌握了生產渠道。

  “好的”

  隨後,林志超又關照陳霞道:“陳經理,香港人經商的風格是——大錢不放,小錢不丟。剛剛陳總經理說的那個單一客戶需求,你可得讓技術水平成為香港最好的工廠之一,那樣才能做高端訂製。”

  陳霞從一個女工,發展到如今的生產經理,這中間的有兩個原因:第一,長江工業集團擅長培養人,也喜歡培養潛力管理層;第二,陳霞雖然文化近小學水平,但性格利落、要強,肯鑽研。

  這樣一來,陳霞這些年沒有掉隊!
  “老板放心,我們一定做世界上最好質量和技術的假發,不會輸給法國佬。”陳霞不服輸的說道。

  在這一點上,陳霞已經有‘女強人’的影子。她加入長江假發廠以來,命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一個薪資只有幾十港幣的女工,如今一躍成為年薪3~4萬的香港中產階級。

  隨後,林志超花了一會時間,參觀生產車間,並和大家聊天。

  他說是已經將假發、塑膠花這兩個產業,完全交給集團和分公司的管理層;但實際上,林志超的經商風格是非常遵守——大錢不放,小錢不丟。

  更何況,如今不管是假發也好、塑膠花也好,都做到了頭部,盈利是非常豐厚的。

  就拿假發來說,假設十年時間每年都能保證500萬港幣盈利,那就是足足5000萬港幣。

  這是一個什麽慨念,如此多的錢,可以讓一個地產為零的公司,在六七年抄底,一舉在1972年上市,成為‘地產五虎’的規模。

  接著。

  林志超來到長江塑膠廠。

  目前,長江塑膠廠的工人已經突破3000人,比林志超預計的還高出500人;用陶德榮的話來說,必須擴充人數,否則失去太多的利潤。

  與此同時,為長江塑膠廠代工‘塑膠花’的衛星公司,足足有二十多家,工人加起來也有一千多人;還有,為長江塑膠廠做串線的家庭工廠,也達到兩百多家,大概有五百人。

  近五千人的規模,堪稱工業奇跡。

  而整個香港的塑膠花工人,已經有3萬人左右,不含家庭作坊。

  “老板,最近一年多,Zunino Altman(齊愛公司)增長速度很快,據說工人也有3000人了,在美國搶走了我們不少訂單。”陶德榮匯報了一個‘不好’消息。

  林志超聞言,有些意外。

  齊愛公司便是前世香港第一大塑膠花工廠,李家成僅排在第二。

  這家公司的老板,是一對猶太兄弟,當年香港塑膠花風靡全球後,這對兄弟在1954年底便來到香港開設工廠。猶太兄弟很聰明,知道在其它地方開工廠,一定沒有錢賺,故第一時間來到香港開設工廠。憑借其雄厚的資金,以及美國的銷售網絡,齊愛公司迅速發展壯大。

  猶太人是個難纏的競爭對手!

  前世,這對兄弟還在香港觀塘投資了一座工廠大廈作為總部,結果這座大廈在後來又被李家成收購了;因為齊愛公司在1967年破產,猶太兄弟一個也早亡。

  “你有什麽辦法?”林志超問道。

  他反正沒有辦法,畢竟塑膠花主打一個就是‘物美價廉’,長江塑膠廠用工那麽多,一年利潤也只有2000萬港幣(1957年)。

  而且,按照林志超的預估,這一世的塑膠花堅持不到1967年,就會急轉直下。預計,能火到1965年,就已經很不錯了。

  陶德榮說道:“齊愛公司之所以發展如此快,是因為他們的美國銷售網點非常多,而美國又佔全球25%~30%的消費力。但若說辦法,除了研發更多的款式,保證更好的質量,其它也只有去美國市場再爭取一下代理商,就怕價格被壓低。”

  林志超馬上說道:“價格不能再低了!塑膠花還能流行五年以上,已經算是非常的好的預期了,提前把價格做差,誰也得不到好處。”

  陶德榮點點頭,說道:“確實!塑膠花當初幾乎是一夜開滿世界,這種風靡速度,讓所有人都驚歎。但這種風靡,往往也會很快消退。”

  林志超雖然沒有好的應對辦法,但他卻是一個領導,隨即說道:“關於競爭這事,晚點讓集團高層和塑膠廠高層,坐下來一起談談。”

  “好的”

  最後,陶德榮吞吞吐吐的說道:“老板我們的人工工資高,照這樣下去,後期競爭也大,成本也大,怕是很難增長利潤。”

  他知道老板對工人很好,但作為管理層,有必要提醒老板。
    林志超笑道:“沒有利潤就抓緊關閉工廠,還做什麽,工人的工資我還會考慮增加的。塑膠花工廠早晚關閉,你以為我沒有準備?再說了,這樣產品不行了,再搞新產品就行,長江玩具廠的增長,就是最好的證明!”

  陶德榮是既佩服老板,又有些不解,對工人稍微好點就行了唄,在他看來。

  “我明白了!”

  “嗯,總之你們管理層不會失業,後期還有很多工廠要開的,說不定將來還能進入科技含量高的產業。”

  陶德榮頓時佩服的五體投地,老板一切都在掌握中,對於每一個產業都有計劃。

  參觀完兩家工廠,已經到了傍晚,林志超也不準備加班,決定回家。

  如今的長江工業集團,工人已經達到10000人以上,成為巨無霸工廠。

  而香港注冊工人才17萬,未注冊工人約20萬出頭。

  如此大的工廠,也是要花精力管理的。

  晚上七點,長江塑膠廠的工人‘周大奇’回到荃灣的木屋。

  “當家的,今天是不是發雙糧了?”妻子一邊拿出晚餐,一邊高興的問道。

  她的丈夫周大奇是長江塑膠廠的一位塑膠花工人,按照長江工業集團的慣例,工作滿6個月的工人,每年最後一個月要發‘雙糧’。

  周大奇拿出兩張百元港幣大鈔、兩張十港幣,擺在妻子面前,端起碗就一邊乾飯,一邊口齒不清的說道:“存起來!”

  妻子笑嘻嘻的說道:“還存起來,這麽一家子需要吃飯,哪有錢存!”

  周大奇不在意的說道:“我說存起來慢慢的開支,不要沒到發工資,就斷糧了。”

  一家有四口人,他們還有兩個孩子,一個5歲,一個才2歲;正因為如此,妻子也不能上班,只能在家帶孩子,所以他也沒有指望一年存多少。

  妻子馬上說道:“這你放心,這次還是能存100多元的。也幸虧你是在長江工廠裡做活,不然這一家子怎麽吃得飽.三嫂今天又來了一趟,問長江工廠還招不招人,他們兩口子也想跳槽去長江工廠乾活!”

  周大奇馬上說道:“有這個好事,我肯定介紹你進去,孩子交給我媽帶一下,也能應付過來。”

  妻子連忙點點頭,說道:“這倒是,我也好想去你們工廠賺錢!一年領十三薪,每月還有80~100港幣薪水,多好!”

  周大奇自豪的說道:“何止這點好處啦!加班是1.5倍的時薪計算,一年的端午、中秋、春季都有米油供應,每個月還能休息一天,每天正常上班十個半小時(含午餐半小時),中午供應免費午餐,全港打著燈籠也找不到這樣好的工廠。”

  80~100的月薪,在香港處於優等生的水平;
  而其它福利,香港90%以上的工廠都沒有,或者沒有誠意。

  比如,長江工業集團三個節日的福利,一個工人一個節日米有20斤、油2斤左右,都夠一個成年人的一月主糧了。

  而且,長江工業集團加班較多,每月都有5~20元的加班費。

  每月休息一天,這在香港90%的工廠都不可能實現,因為大家都是全年無假期;有事就請假,但要扣工資。

  而長江工業集團的工人,便可以利用這一天,去處理一下家庭事情,或者帶家人去逛逛香港。

  妻子說道:“嗯,林老板是好老板。對了老公,這個月你加班費有20港幣,要不我們花10港幣去買隻雞吃吃,孩子們也要補補的!”

  香港的一斤米在0.5元上下(按照等級,價格有來去),一隻雞則要10港幣。香港工人一個月的工資,只能購買10隻雞,所以吃雞是很難的。

  畢竟,很多工廠依舊只有50~80港幣,不供應午飯(也沒有餐貼),沒有加班費,時間十二小時每個月的薪水,連三頓飯都吃不飽,還吃什麽雞。

  這也是——長江塑膠廠的工人和關聯工人都近5000人,一年利潤也才2000萬港幣。若是,對本公司的工人苛刻一些,一年下來利潤都可以上2300萬了。

  長江工業的工人成本,是別的工廠1.5倍,甚至比一些血汗工廠高兩倍多。

  香港的工廠不是不賺錢,而是老板都喜歡壓榨工人,在他們看來,反正有大把的廉價工人可用——內地逃過來的、調景嶺的臨時工;所以,大家都是能多賺就多賺一些。

  當然,也有一些工廠是因為競爭力弱,所以利潤低,再加上壓榨工人可以賺更多,也就專門找那些廉價的工人了。

  但林志超做不到,在他看來,如果一個工廠需要壓榨工人的基本生活費,那麽說明這個產業的附加值太低,他還是關掉的好。

  至於他在股市收割韭菜這種事,他內心毫無波瀾,韭菜他不割,也有其他人割;而且這些韭菜生命力旺盛,割了又生長起來。

  重要的是,他的手法不是在主動收割韭菜,沒有使用下三濫手段。比起某些團體在股市的收割手法,不知道仁慈多少倍。

  周大奇頓時直流口水,並說道:“行啊,不就是吃隻雞嘛,我一個月加班費就夠了。”

  妻子見狀,說道:“德行!你就好好乾吧,不要把工作丟了。現在還有好多人吃都吃不飽,我們一年好歹還能存兩三百。”

  周大奇說道:“可惜,我們沒有安排上徒置大廈,不然每個月13元的租金,我們也出得起,還能住樓房呢!”說完,他露出向往的表情。

  是啊,現在香港誰不想住上樓房。

  但香港的木屋,七八十年代還有呢,當然後來的木屋主要是內地過來的人在住。

  “別做夢了,趕緊洗洗睡覺,明天早上還請趕工。”

  “怎麽是做夢呢,聽說政府都已經安置了幾十萬人了,早晚輪到我們。到時候孩子也稍微大點,你也可以上班,說不定我們一年可以存個1000元呢!”

  “真的呀!我聽說徒置大廈有‘樓頂學校’,孩子可以在學校裡學習,大人則可以去上班。”

  “對,而且徒置大廈都是左鄰右舍,孩子放學自己回家都沒有問題。”

  一時間,兩口子陷入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他們至少還有盼頭,但香港不少工廠的工人,是一點也沒有盼頭,因為薪水僅夠餓不死,每天工作十四五小時,全年無休。

  當然,那種工廠一般是請的是未成年工人、女工、剛到香港的工人;一般工人只要不傻,乾一段時間,就會選擇跳槽待遇更好的工廠,溫飽問題還是沒有問題,也能稍微存點錢,不亂花的情況下。

  像長江實業的單身工人,或者兩口子都在廠內工作,一年下來存500港幣是沒有問題的,兩口子更是能存1000以上。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