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英靈召喚:只有我知道的歷史》第183章 空印案!朱元璋的第一道考驗!(求
  第183章 空印案!朱元璋的第一道考驗!(求訂閱)
  諸多回憶湧上心頭,情緒之強烈,甚至感染到了蘇澈。

  這些畫面讓蘇澈沉默許久。

  雖知道馬皇后和朱元璋是古今罕見的帝王與皇后,可那濃鬱到化不開的思念,無法用言語來形容的痛,還是讓蘇澈震撼不已。

  朱元璋是千古一帝,戎馬征戰一生,嫉惡如仇,對貪官恨到了骨子裡,甚至不惜大開殺戒,就算牽連無數,也要懲戒到底。

  就這樣一個冷酷到有些殘忍的殺人狂魔,內心深處竟是如此的柔軟,或者說,軟弱。

  即便是如此偉岸之人,也有需要依靠和傾訴之人。

  自古君王多薄幸,最是無情帝王家。

  像是朱元璋和馬皇后這樣的夫妻,當真是非常少見。

  在馬皇后死的那一天,大臣們如喪考妣,哭得比誰都傷心,一方面是為馬皇后這樣好的皇后死了,十分之悲痛。

  另一方面,則是因為朱元璋這把天子劍,從今以後,再沒有了劍鞘,作為臣子,又怎麽可能不傷心呢?

  在這些大臣看來,馬皇后死亡,代表著他們前途堪憂,代表著他們可能更加容易被殺。

  事實也正是如此。

  馬皇后去世後,朱元璋的性格變得更加暴虐,因為一點小事就經常殺太監殺大臣,被殺的大臣不在少數,因為諸多案件,更是大肆屠殺官員——這把天子劍再也沒有劍鞘了,那誰也無法阻止朱元璋的殺戮!
  胡惟庸案後,還有空印案,郭桓案,以及藍玉案。

  算算時間,接下來的應該是空印案?
  所謂空印,就是在文書上預先蓋上印章,需要用時再填寫上具體內容。

  按明朝規定,每年各布政司、府、縣都要向戶部呈送錢糧及財政收支、稅款帳目。

  戶部與各布政司、府、縣的數字須完全相符,分毫不差,才可以結項。

  如果有一項不符,整個帳冊便要被駁回,重新填報,重新蓋上地方政府的印章。

  因為上繳稅款,在運輸過程中難免有損耗,出現帳冊與實物對不上的現象是大概率事件。

  所以前往戶部審核的官員都備有事先蓋過印信的空白書冊以備使用。

  這本是從元朝既有的習慣性做法,也從未被明令禁止過。

  但。

  沒被明令禁止過,並不意味著就沒有問題,相反,問題非常大。

  一個蓋過印信的空白書冊,能帶來相當之多的回旋余地。

  說白了,這是蒙古元朝時代就遺留下來的陋習,使用空印會給貪汙大開方便之門。

  這事兒或許在很多人看來只是小吏偷奸耍滑,甚至很多人認為是交通、通訊條件所限的折中辦法。

  但問題是,帳目這玩意兒,是多少就多少,如果有什麽不符,那就應該說明不符的原因,而不是去把它改得來“符合”。

  更重要的是,戶部明明知道各地這樣做假帳,卻給予了長期默許。

  這不是中央和地方官僚合夥坑蒙朝廷麽?
  財政年度結算可以這樣作假,那什麽帳不能這樣作假?

  發生“空印”事件後,史載,朱元璋的反應是“盛怒”,認為這是欺罔行徑,朝臣嚇得瑟瑟發抖,都不敢諫言。

  就在這時。

  有太監傳話,錦衣衛指揮使毛驤求見。

  蘇澈頭也不抬的說:“讓他進來。”

  這個時間點,朱元璋將自己的護衛親軍進行了裁撤改編,打造成了一支直接受自己管轄的特務部隊,也就是錦衣衛。

  而毛驤,便是這錦衣衛的一把手。

  錦衣衛的職責是直駕侍衛、巡查緝捕。

  錦衣衛和那些大臣,天生站在對立面上,可謂是水火不相容。

  毛驤作為錦衣衛指揮使,剛上任就糾察諸多不法行為,為自己升官之路上鋪上墊腳石,簡直是理所當然的行為,此刻他跪在下面,認真的說著:“啟奏陛下,這是臣剛剛從戶部查抄到的一本帳目,請陛下龍目禦覽。”

  太監立刻將毛驤的帳本遞了上來。

  蘇澈瞥了一眼毛驤,他的頭頂的氣運是紅色,如血一樣的紅色,裡面還有一抹黑色和黃色相互糾纏。

  隨後蘇澈低頭看了一眼這帳本。

  上面空空如也,只有一個印章。

  這一瞬間,蘇澈明白這是怎麽回事了,這應該便是空印案的第一現場了,因為創建了錦衣衛,所以錦衣衛立刻拿這空印來作文章,用這些文人官員的把柄,來為自己加官進爵。

  此刻大明帝國已是十幾個年頭了,空印這個事兒一直作為潛規則進行,朝廷上下,所有官員,都知道這個事兒,大家夥兒十分有默契的捂著這個消息,而作為開國皇帝的朱元璋,到現在還不知道這個事兒,一直被蒙在鼓裡。

  這也難怪朱元璋會生氣,朝廷上下,所有官員,全都對此事心照不宣,甚至連那些嘴上說著效忠皇帝的官員,都對這個事兒閉口不提!

  這種感覺實在是太心寒了。

  老朱被騙得實在是太慘了。

  這些想法在蘇澈腦海中一閃而過,他盯著這帳本,輕聲說著:

  “空印?”

  “陛下,這是湖廣承宣布政使司給戶部交上來的錢糧帳目,或許因為辦事人員粗心,把一個空帳本交上來了。”錦衣衛指揮使毛驤笑著說道。

  “你想說什麽?”蘇澈眯著眼睛盯著毛驤。

  毛驤心頭一寒,冷汗順著臉頰滴了下來,渾身雞皮疙瘩都起來了,他竟然在皇帝的面前耍小聰明,這真是找死了!
  毛驤連忙說著:“啟奏陛下,這雖是空帳本,可上面都蓋著湖廣承宣布政使司的大印,這就說明,這本空帳本是他們故意的行為……其中到底有多少齷齪之事,臣不敢妄言。”

  “咱知道了。”蘇澈淡淡說著。

  錦衣衛指揮使毛驤聽著這話,頓時一愣,他萬萬沒有想到,面對這本空印帳冊,皇帝陛下竟然是這樣的態度?此刻不應該是出離的憤怒才對嗎?

  要知道,這可是欺君罔上之罪,如此重大的罪過,難道不應該讓他立刻調查清楚嗎?

  “這事情咱此前就已經知道了,你這是第二手消息了,退下吧。”蘇澈搖了搖頭說著。

  聽到這話,毛驤瞬間意識到有人搶功了,是誰?到底是誰,搶了他這潑天的功勞?
  這是一樁大案,同時非常好查。

  首先,漢字的“一”、“二”、“三”等數字很容易添筆,但添的筆畫也不難辨認,但凡有添筆的都是改了帳目。

  其次,印章用紅色印泥,帳目用黑色墨水。如果是先寫好再蓋章,那紅泥就應該在黑墨之上,反之則會有墨水寫在印泥上方的情況,這種就可以判斷屬於“空印”行為。

  此外。

  空印案也為後世立了兩個新規:
  首先,帳目不能用“一”、“二”、“三”這樣的所謂小寫數字,更不能用阿拉伯數字,而要用“壹”、“貳”、“叁”這樣的所謂大寫數字。

  其次,蓋章必須“朱在墨上”,即紅色印泥必須蓋在黑色墨水上方,以證明是寫好了字之後才蓋的章。

  這兩個制度一直沿用到現代,仍是財務和公文制度最基本的原則,充分說明是非常正確的規則。

  這“空印案”,或許就是朱元璋留給蘇澈的第一個考驗?

  看蘇澈是否能處理得更加完美?
  此刻毛驤聽到這話,老老實實告退,隨後離開了大殿。

  而蘇澈托著下巴,盯著這空印帳冊,眼神幽幽,忍不住思索起來。

  空印案後,有浙江寧海人鄭士利上書朱元璋。

  鄭士利認為,陛下欲治罪這些空印的官員,是唯恐奸吏得到空印紙,弄虛作假危害老百姓,但這是不可能的,並提出了四個觀點:

  其一,空印帳冊蓋的是騎縫印,具體到每張紙上印跡並不完整,與一紙一印不同,即使流散出去,也辦不成什麽事,何況這蓋了章的白紙也是輕易拿不到的。

  其二,錢糧這些帳目數字,府必合省,省必合部,出入對錯,最後戶部說了算。而部省間距離,遠則幾千上萬裡,近則三四千裡,一旦有錯,周轉麻煩。先印而後書,這是權宜之計,且由來已久。

  其三,國家立法,必須要有明確的法律,而後根據法律懲處違法者。但是,立國並沒有針對空印的法律,大家一直是這麽做的,並不知道有罪。如今一旦治罪,不能服人。

  其四,國家培養一個合格的官員很難,能位至郡守的官員,都是數十年培養所成,這些官員並非草菅可割而複生,不能輕易殺之。

  這一文章一出,暴怒之下的朱元璋立刻下令,原本被叫停的砍頭判決盡快執行,另外,讓錦衣衛趕緊出馬,先把鄭士利逮捕入獄,然後再好好查一查,看看他背後是不是有人指示。

  這事件發生後,鄭士利笑道:“顧吾書足用否耳。吾業為國家言事,自分必死,誰為我謀?”

  一副慷慨激昂的姿態。

  然而。

  朱元璋之所以這麽生氣,也很簡單。

  因為鄭士利的說情之辭看似懇切有理,實則鼠目寸光。

  朝廷培養官員當然不易,能當到知府知州的也堪稱能吏,但能吏就可以貪腐?
  鄭士利前一段還只是說情,後一段則有點暗藏要挾的意味,這更是貪官們最常用的一個辯詞——

  我們是行政體系的棟梁,就算有輕微的腐敗,但不至於垮掉,您現在懲治大家,豈不是拆毀整個棟梁體系?所以皇帝您應該容忍我們這一點點貪腐,這也是為了您的江山著想呀!

  為了上層統治集團的政治支持,為了下層行政體系的完整,總之就是為了保持統治,貪腐就應該被容忍。

  很多人都是這樣想的,很多皇帝也是這麽做的,歷朝歷代,基本每個皇帝都對這些小小的汙點視而不見。

  多少官員指著這錢發家致富呢!
  畢竟,要為了大局考慮嘛!
  沒了官員,皇帝如何治理天下?
  殺一個官可以,難道要把所有的官員全部殺了???
  這直接惹怒了朱元璋,他表示:那就把所有的財政官員全部殺了!
  殺!

  殺他個血流成河,殺他個朗朗乾坤!

  老朱做事就是這麽彪悍,不講什麽“為大局考慮”!
  他,便是大局之所在!
  後世很多人稱空印案是一個大冤案。

  為空印案辯解的人更是層出不窮。

  問題是,貪腐這種行徑,在強盛時期,或許不足為道。

  可對於一個龐大的帝國的慢慢侵蝕,卻是積重難返。

  此後明朝流行的火耗、漂沒、羨余等看似輕微的貪腐行為,徹底被上面容忍之後,官吏們便巧立火耗、漂沒等各種名目,讓這種“損耗”越來越大。

  到明末甚至出現稅款十之八九歸了火耗,朝廷收不到稅,而朝廷派出的軍餉十之八九歸了漂沒,導致前線嘩變。

  這些亂象的根源便是在空印案便早早埋下。

  朱元璋懲治得狠一些,就能讓這些亂象晚一些出現,國家便多強盛一些,國祚也延續得長一些。

  可這樣的行為,也是很多人所無法理解的。

  包括這個滿腔正義,自詡國家忠良的鄭士利!
  這麽玩空印,全憑官員的良心行事,又怎麽可能靠譜?

  路上想“損耗”多少就“損耗”多少!
  久而久之,後果越來越嚴重,元朝國祚如此短暫,就有這空印的功勞了。

  對待這一案件,朱元璋前思後慮,考慮了很久,最終才使出了雷霆手段,來了一波大換血。

  從元到明,很多事情已經根深蒂固,而朱元璋並沒有更好的解決辦法,那就只能用他自己的辦法——殺!全殺了!
  所謂空印,與其說是元朝“舊例”,不如說是元朝積弊。

  元朝本來就是極度粗放管理的,所謂“皇權不下省”,財政上實行的根本就是“包稅制”,這麽一來,官僚機器早就在其中上下其手攫取了超額的灰色利益了。

  明初很多大案,如“空印案”、“郭恆案”、“南北榜案”。

  從某種意義上都可以看做朱元璋對這種官僚體系的積弊開刀。

  單是空印案,朱元璋殺了全國所有掌印官員,株連了4萬余人,導致明朝的行政系統都差點崩潰。

  而此刻蘇澈出現在這裡。

  十有八九,便是朱元璋將這個難題當做了蘇澈的考驗了!!

  這是……第一道考驗!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