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英靈召喚:只有我知道的歷史》第187章 更好的制度(求訂閱)
  第187章 更好的制度(求訂閱)
  在蘇澈所知道的歷史中。

  朱元璋的人生有兩大遺憾,第一是馬皇后的死亡,第二就是自己大兒子朱標的死亡。

  這兩個他最重視的親人,都死在了他的前面,這讓他陷入了極度的痛苦之中,從而讓他在晚年徹底暴走瘋狂。

  當然,這也和那些文臣集團喜歡作死有一定的關系。

  比如在朱元璋的晚年,所發生的南北榜案,這就是純粹是文人集團喜歡作死才導致的結果。

  或者說他們認為朱元璋真的已經徹底老了,忘記了他曾經揮下的屠刀,才敢在老朱的底線上反覆橫跳。

  一個殺了那麽多官員的開國君王,還能被文官集團如此輕視,不殺他們簡直是對不起他們的作死了。

  南北榜案件的本質,事關北方穩定的大問題,是國家層面上的問題,而不是簡單錄取一些才子當官的事情。

  在南北榜案發生之前,前幾次南北方都有人上榜,可南北榜一個不錄,這事情本身就很離譜了。

  說白了就是看皇帝已經垂垂老矣,試圖挑戰一下皇帝的權威。

  朱元璋在得知了這個事情之後,第一時間並沒有舉起屠刀,而是要求複查,給了一個機會。

  朱元璋下詔,成立了12人的“調查小組”,他命侍讀張信、侍講戴彝、右讚善王俊華、司直郎張謙、等十二人成立專案小組,進行複查。

  朱元璋的意思很直白:增錄幾個北方舉子平息事態就行。

  可結果,
  這些文人集團,當真是又蠢又壞,硬生生的把自己作死了,還連累南方中榜的舉子。

  朱元璋從一開始的態度,就是平衡一下,處理掉這個不是問題的問題。

  結果這些官員說什麽“經複閱後上呈的試卷,文理不菲”、“以考生水平判斷,所錄取51人皆是憑才學錄取,無任何問題。”

  這些官員難道就不知道,這事情的本質已經和真才實學,文采如何根本沒有任何關系嗎?

  不,他們當然知道。

  當官這麽多年,如果連這點基本的道理都不懂的話,那就真算是白幹了。

  但他們偏偏選擇去挑釁皇帝的權威。

  所以很多時候,還真不怪老朱磨刀霍霍向官員。

  實在是怪這些官員太喜歡作死了。

  等到了建文帝時期,這群文官集團就更狂野了。

  建文二年,來自江西吉安府的胡廣、王艮和李貫包攬了一甲前三的狀元、榜眼、探花。

  即便是朱棣時期,也是如此。

  永樂二年,同樣是來自江西吉安府的才子們包攬了此次科舉考試前七名。

  雖然有很多人說,這些科舉並沒有舞弊,是正常的結果,所以應該正常對待,可問題是——南北榜案的本質和科舉舞弊並沒有任何關系。

  這事情事關南北兩地的地域歧視,是國家大一統層面的本質問題。

  或許在後人看來,南邊和北邊,似乎並沒有什麽區別,都是華夏。

  可這是大一統的固定思維。

  事實上,在明朝這個時間點來說,卻完全不是什麽這麽一回事情。

  明以前,是元朝。

  元朝為維護蒙古貴族的專製統治權,采用“民分四等”的政策,把國民分為四等:一等蒙古人,二等色目人,三等漢人,四等南人。

  所謂漢人,並非全是漢族之人,而是泛指淮河以北地區,原金國所屬的漢族、契丹族、女真族,還有南方的大理人,以及東北地區的高麗人,被蒙古人都冠以“漢人”的稱呼。

  換個說法,就是“北人”。

  而南人,則指南宋統治區域裡的百姓。

  自唐以後,宋元都是割裂的,漢人王朝沒有大一統已經太久了,所以漢人這個群體已經徹底的割裂了,南方和北方的人互相歧視和針對,視彼此為仇寇。

  明朝這個王朝的皇帝雖說個個奇葩,但明朝對於“光複華夏”這件事情上而言,可以說是功德無量的。

  對華夏文明而言,這一次非常重要的挽救,雖然不是特別成功,可也相當不錯了。

  如果沒有明朝的話,華夏文明很大可能會繼續割裂。

  總而言之,在明初這個時間點,華夏文明又一次大一統後,有太多的事情需要朱元璋去做。

  那些擋在老朱面前的阻礙,都被他統統摧毀。

  可惜的是,朱元璋完成得並不算好。

  這一次,這個機會出現在蘇澈的面前,他要嘗試完成這些老朱沒有完成的事情!
  不多時。

  太子朱標來到大殿之中。

  這時的朱標非常年輕,身體也沒有出現問題,長得也是一表人才,性格更是沉重穩重,一副不怒自威的姿態,當真有些帝王之相了,很有曾經朱元璋年輕時的風采,怪不得老朱這麽喜歡。

  “兒臣拜見父皇!”朱標認真的行了個禮。

  “來,標兒,快過來。”蘇澈招了招手,和往常的朱元璋一樣,並沒有任何反常動作。

  每次模擬,進行親自干涉之後,蘇澈都能繼承原主的一切記憶和習慣,所以並不會被發現不對勁。

  有些習慣甚至是蘇澈本人都沒有的,可做起來卻十分自然,根本沒有任何違和。

  如果不是如此,恐怕干涉還沒多久,就會被身邊熟悉的人發現不對勁了。

  所幸,模擬的干涉並不會出現這個問題。

  而等到模擬結束後,這些習慣又會消失不見。

  可以說非常神奇了。

  看著走過來的朱標,蘇澈不由得思量著。

  這個時間點上,馬皇后已經死了,人死不可能複生,可太子朱標還沒有死。

  如果能挽救太子朱標的死亡,讓他繼位成功,將歷史徹底改個方向……

  到時候,那朱棣可就萬萬不敢造反了,如果還遇到了那蠱惑人心的黑衣和尚,恐怕直接就是一刀砍過去——你讓俺造大哥的反?開什麽玩笑??哪裡來的妖僧!還不受死!

  想到這一幕,蘇澈忍不住露出淡淡的微笑。

  如果能改變這些。

  雖說不能憑借這點,完全得到朱元璋的認可,但至少算是一個加分項了!
  此刻朱標走了過來,蘇澈一把將朱標拉到了自己的身邊坐下,給他把了個脈。

  “父皇?這……”朱標有些蒙圈,父皇怎麽會給自己把脈?父皇什麽時候學的醫術?他怎麽不知道??

  “別急,這是咱最新學的把脈,比太醫院那些庸醫厲害多了!”蘇澈笑著說道。

  蘇澈是有醫術這個技能點的。

  雖然他不經常使用。

  甚至已經放下很久了……

  但,他沒有遺忘,也不可能遺忘,有過目不忘這個天賦在呢!

  早在第一次模擬的時候,蘇澈模擬張角,就稍微會一些醫術了。

  一開始張角用符水治病,本質就是用藥治病,和什麽符籙沒關系。

  此後第二次模擬,蘇澈模擬的目標是張仲景,更是學習了很久的醫術。

  雖說並沒有特別厲害,成為什麽神醫,但至少比朱元璋太醫院的那些太醫,要靠譜很多了!

  明朝的太醫,是出了名的不靠譜。

  在蘇澈所知的歷史中。

  最奇葩的一個太醫,甚至醫死了兩個皇帝!
  這人叫劉文泰。

  此人身為禦醫,居然連本草都不大精通!
  弘治皇帝令他校對本草,他竟請求改讓翰林院負責。

  這氣得閣老劉健上疏力爭:“豈有詞臣為醫士校書之理!”

  可他善於鑽營,拉了不少關系,一直官運亨通,從普通禦醫升到太醫院院判,又從院判升到院使。

  成化二十三年,明憲宗朱見深病重,劉文泰參與了搶救工作,當然,沒成功。

  史書記載劉文泰:投劑乖方致殞憲宗。

  也就是說朱見深之所以去世,都是因為劉文泰開錯藥了,這妥妥地就是謀殺皇帝,大逆不道。

  禮科給事中韓重上疏彈劾劉文泰,說他是“以庸醫濫叨重用”,害死了憲宗皇帝,應斬首示眾。

  然而朱見深被劉文泰治死後,他兒子明孝宗朱祐樘即位,按理說老爹被庸醫害死了朱祐樘應該嚴懲劉文泰。

  可也不知道是心慈手軟,性格仁弱,還是他打心眼裡覺得劉文泰這事兒乾的好乾的妙。

  他並沒有殺劉文泰,而是將他貶為五品太醫院判,這樣的處罰可以說是微乎其微了。

  醫死了皇帝,別說殺頭了,居然連坐牢都不需要坐,甚至還能吃皇家的鐵飯碗,只是降了官。

  這事的奇葩程度,可想而知。

  朱祐樘放了劉文泰一馬後,做夢也想不到,不久之後,自己的命也會折在他的手上。

  劉文泰被貶之後,積極活動關系,隻用五年,又成了四品太醫院使,然後朱祐樘的身體問題,又落到了他手上。

  一日,太監昭告文武官員,大概意思是:朱祐樘感冒了要休息幾天,大家該幹嘛幹嘛不要擔心。

  這話一出,那些老臣們的心就開始打鼓!
  無他,當年朱祐樘的爹,朱見深病逝前……也是這麽說的!
  好耳熟的話!

  但老臣們心裡懷疑,也不敢說,說了就是詛咒龍體,這是大罪。

  可事情總是驚人地相似。

  沒過幾日,又傳來噩耗——朱祐樘已到了彌留之際!
  還沒等大臣們反應過來,朱祐樘立刻駕崩了!
  皇帝又死了!
  大臣全都懵了,一個個都驚呆了,趕緊追責。

  這一查可了不得,又是禦醫劉文泰開錯藥了!
  他又殺了一個皇帝!
  先後醫死了兩個皇帝!!

  這戰績,當真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了。

  等到了明武宗朱厚照上位後,當即就要處理了這個害死他爺爺、爸爸的庸醫,將其投入死牢,絕對不能讓他再害死了自己!

  結果。

  內閣的謝遷、李東陽據理力爭保下了劉文泰。

  因為謝遷與李東陽是明孝宗生前最為看重的大臣,話語權極重,憑著這兩個人的關系,劉文泰流放廣西,得以善終。

  每次看到明朝這些奇葩事情的時候,蘇澈都忍不住腦殼疼。

  所幸的是,蘇澈自己就會醫術,並不用求教這些離譜的太醫。

  此刻把脈一番後,蘇澈大概了解了朱標的身體問題。

  “寸關尺三部舉、按均感覺無力,這是虛脈之象,多為氣血不足或髒腑虛證。”蘇澈緩緩說著,隨後盯著朱標,語重心長的說:
  “標兒,你這身子有點虛啊!”

  “啊???”朱標聽了這話,不免有些懵圈,父皇還真的給他把脈把出問題了?
  “父皇,我是為變法改革之事而來。”朱標連忙說道,這才是正事。

  “那些都是小事,標兒,你最近很勞累嗎?”蘇澈開口問著。

  在原本的歷史上。

  太子朱標為什麽離奇死亡,死在了朱元璋之前?

  這算是一個未解之謎。

  朱標到底怎麽死的,明史和明實錄沒有記載。

  按照現存史料分析,主流的觀點朱標是累死的!

  從洪武十年開始,朱標就開始代理朝政,幫忙處理大小事務。

  而洪武元年立太子時他剛十三歲。

  朱標的體格是遠不如經歷過造反的朱元璋。

  朱標代理朝政之後才過了三年,胡惟庸案爆發,朱元璋廢除宰相。

  此後某種程度上來說,朱標就成了半個皇帝兼半個宰相。

  過度加班勞累,壓力和疲勞拉滿,為了排解壓力,偶爾還要放縱一下自己,更是透支了身體,難免大病小病纏身,本質上和那些996加班掛掉的社畜們差不多。

  老朱對自己太狠了,對待後代的皇帝也狠,為了集權,皇帝的工作量太多,太大了,老朱能抗得下來,其他人可就不一樣了,即便是朱標也不行,根本抗不下來。

  朱棣同樣如此,為了打仗,直接把自己的肥兒子累得夠嗆!
  “最近的確諸事繁忙,但兒臣能忙得過來。”朱標笑著說道,要說累那肯定累,可作為太子,在如此強勢的父親面前,怎能輕易說累?

  “標兒啊,咱最近想通了一件事情。”蘇澈搖了搖頭,緩緩說著。

  “什麽事?”朱標下意識的問著。

  “一個人的力量是有極限的,哪怕咱擁有改天換地的偉力,可如果只是一個人的話,是不可能治理好這個天下的。”蘇澈認真的說道。

  “咱廢除宰相是為了集權,更是為了打壓那些文人集團,讓他們知道這天下到底是誰在當家做主。”

  “但如果因此而損失掉一些東西,那就得不償失了。”

  “所以,咱思考了很久,最終得出一個結論。”

  “廢除掉宰相制度之後,不應該將諸多事情全部攬在身上。”

  “如果全部包攬在身上,以後的皇帝多半沒咱們這個本事,所以宰相還是會出現,哪怕到時候不叫宰相這個名字,但多半仍會名亡實存!”

  “所以與其徹底廢掉宰相,讓其名亡實存。”

  “還不如創建一個更好的制度!徹底取代原本的宰相製!”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