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英靈召喚:只有我知道的歷史》第170章 對胡推恩令,前所未有的民族大一統
  第170章 對胡推恩令,前所未有的民族大一統王朝!(求訂閱)

  蘇澈看著這幾個選擇,不由得陷入了沉思…

  一:仁德治世。

  這是苻堅的選擇,是他堅定的道路。

  事實上。

  能有如今這些成就,苻堅並不是那些無腦的聖母。

  他有自己的堅持,也有自己的取舍,並非一味懷仁。

  也正是這樣的待人以誠的策略,才讓他收獲了王猛的追隨。

  在前期,苻堅可謂是一帆風順。

  也正是這一帆風順,才給了他一種錯覺。

  似乎只要心中懷有仁德,任何困難都能解決。

  可事實證明,作為君主,還是亂世之下的君主,用這樣的方式治國,顯然有些不妥。

  蘇澈思索了一下,將目光看向第二個選擇。

  二,以法治世。

  這是王猛所堅持的道路。

  在王猛在政的這段時間,前秦並非全是以儒道教化,而是儒法並行。

  如果說苻堅代表的是儒的角色,那王猛就代表的是法的角色。

  在王猛的治理之下,國內可謂井井有條。

  一直到王猛死後,前秦的治理方案,便從儒法並行,變成了完全偏向儒道。

  這毫無疑問是走錯路了!

  蘇澈下意識的想選擇這一個選擇。

  可轉念一想,以法治世,單純的嚴苛法律,並非是最好的選擇。

  內儒外法,儒法結合,這才比較合適,也是歷朝歷代統治者的選擇。

  如果此刻選擇第二個,那是否就摒棄了原本的儒呢?

  如果讓前秦變成秦朝那般的法治國家。

  搬出軍功製。

  運行嚴苛律法。

  甚至是那些連坐制度,各種徭役制度……

  將前秦變成秦朝那樣的古典軍事國家,肯定會變得非常的強大,但與之相應的,就會走向另外一個極端。

  很顯然,只要選擇這個,便會與苻堅的理念背道而馳。

  這多半不是苻堅希望看到的……

  這也是蘇澈猶豫的一點。

  蘇澈緩緩搖了搖頭。

  他並沒有著急做出決定,而是將目光看向第三個選擇。

  三,縱情享樂?

  蘇澈一愣。

  這樣的逆天選擇,都能出來嗎?

  或許這一個選擇,也會出現一些奇妙的效果?

  如果是錯誤選項,那就不可能如此明顯!

  說不定有奇妙的效果?
  比如縱情享樂之後,讓某些別有用心之人露出了雞腳,然後在趁機將他們逮捕?

  不得不說。

  並非沒有這個可能!

  但選擇這一個,很顯然是在賭了。

  最後。

  蘇澈還是將目光看向第四個上。

  四,親自干涉。

  蘇澈忍不住在想,如果是我自己來做的話,能處理好這糟糕的局面嗎?

  前秦的問題很多。

  最主要的便是胡人和漢人之間的矛盾。

  這個時期,種族之間的矛盾激化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由於晉的軟弱無能,使得北方的少數民族愈發張狂囂張。

  無論是鮮卑族,又或者是羯族,還是匈奴等等。

  胡人們紛紛南下,各種的殺燒搶掠,為所欲為。

  這一段時期,可以說是漢人的人間地獄。

  其中的羯族,更是喪心病狂。

  他們行軍並不帶糧草,而是攜帶數萬漢人女性。

  這些人被他們稱作“兩腳羊”,晚上的時候,拿來泄欲,到了白天,便直接烹殺吃了。

  借這種極端的行軍方式,羯族在北方擁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建立了後趙。

  由於統治者的殘忍,直接導致死亡人數超過了三分之二。

  從長安到洛陽再到鄴城,沿途的路上掛滿了上吊自殺的農民,場面可謂是非常壯觀。

  在這樣一個亂世中,想處理好漢族和胡人的種族仇恨,可不是一般的困難。

  可即便知道如此困難,知道艱難重重,但苻堅依舊去這樣做了,並且創造了五胡十六國的唯一治世。

  這樣一個理想主義者,他身上的魅力光輝是難以掩蓋的。

  他與王猛的故事,便是劉備與諸葛亮的翻版,在這歷史長河中上演了“世另我”之事!
  可惜的是,這樣的理想主義者,終究只是曇花一現,在這混亂無序,沒有人道的世界裡,猶如一道短暫的光。

  如果讓他徹底成功的話,或許他的功勳,便能被人與始皇帝相比。

  前者掃六合,書同文,車同軌,量同衡,幣同形,罪在當代,功蓋千秋。

  後者如果能成功的話。

  提前上演少數民族和漢人的大融合,創造一個真正的大同世界,讓胡人不再成為華夏的困擾,而是握手言和,此後一家親。

  只要開了這樣一個先河,那歷史的軌跡說不定便會就次改變。

  就像是秦始皇統一天下,成為了第一個皇帝,此後都想當皇帝。

  在苻堅的手中,各個民族被大一統,或許以後便都是大一統。

  如此一來,沒了胡人這個外敵存在,華夏的文明或許就會走向另一個軌跡。

  這樣的大一統民族時代,與後世的少數族裔為統治者,禁止彼此通婚,單純的統治貴族階級,這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但。

  這樣美好的幻想,苻堅夢寐以求的大同世界,終究是沒有實現。

  一是時代的問題,二是能力的問題。

  苻堅作為皇帝,在能力方面還是稍有欠缺了,和那些著名的開國君主相比,終究是差了不少。

  蘇澈看著這四個選擇,猶豫半晌,終究還是做出了決定。

  親自干涉!

  選擇一出,
  再次睜開雙眼,眼前是一間陌生的宮殿,並不奢華,所見之處,多是樸素的裝設。

  這是苻堅特意叮囑的結果。

  他即位後,與民生息,勸課農桑,並且以身作則,自己下地親自耕田,皇后則親自養蠶織絲。

  除此之外,苻堅還興修水利,減免田租,禁止奢侈,后宮都不允許穿絲綢,所有衣服都不能拖地。

  他本人同樣以身作則,皇宮之內,多是樸素裝設。

  在文化上,苻堅推行儒學,認真興辦太學。

  他曾親自到太學視察,過問學校的各項管理,並考察學生們的學習情況,以及他們的生活環境,比如吃住行。

  太學的食堂更是被他狠狠整頓一番,原因是有學生吃到了老鼠。

  雖然說在這個時代,老鼠並非沒有人吃,反而很受歡迎,這是底層農民能接觸的少數肉類了。

  可這並不是鄉下的學堂,而是一國太學,出現這樣的情況只能證明食堂後廚的環境非常差。

  在聽聞這件事情後,苻堅勃然大怒,直接罷免了相關人員,進行了嚴厲的整頓。

  雖然是以儒治世的仁德皇帝,但並不意味著他真就是軟蛋,該有的果敢,還是有的。

  蘇澈坐在胡凳上,認真消化著這身體的一切記憶,還有這個世界的一切。

  隨後。

  他直接召見了王猛。

  不多時。

  等到王猛過來,蘇澈直接站起身,拉著王猛入座。

  已經位極人臣的王猛,並沒有多禮,直接跟著過來坐下。

  一上來,王猛就有些無奈的說:“陛下,臣要處理的事情很多,您為什麽要屢次三番召見我呢?這讓我該如何完成我應該做的事情呢?”

  蘇澈啞然一笑,在記憶中,苻堅前幾個時辰才剛剛見了王猛,二人商議了一些國家大事。

  結果現在蘇澈再次召見了他,這讓急於處理各種事情的王猛,難免有些著急上火,此刻甚至“責怪”起了自己的君主。

  這樣的對話,在二人之間並不少見,更嚴重的指責也有,二人的關系一直都很好。

  在儒家理念中,這種關系其實是不正常的。

  應當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下對上忠與孝、上對下仁與愛。

  而在先秦法家看來,君臣之間就是利用與被利用的關系,帝王既要最大化榨取大臣的價值,又得對其提防、戒備臣子的專權和竊取至高權柄,從而架空帝王。

  在封建時代,君臣關系也因此呈現出矛盾性。

  在形勢需要時,兩者之間是魚與水、是水與舟。

  但在大多數時候,要麽是功高震主、或是伴君如伴虎,要麽你死,要麽我亡。

  在諸多這樣的反面情況下,君臣信任無間,關系無比親密,才越發顯得珍貴。

  比如劉備和諸葛亮。

  再比如苻堅和王猛。

  事實上。

  劉備和諸葛亮二人之間的關系,還不如苻堅和王猛,二人的關系算是千古罕見了。

  史書記載:苻堅機明好斷,納善如流。王猛有王佐之才,銳於進取。觀其君臣相得,自謂千載一時。

  此刻蘇澈自然知道這些,所以面對王猛的抱怨,並沒有在意,而是擺了擺手說:“你不能如此勞累,要注意身體才行。”

  面對君主的關心,王猛的臉色稍稍緩和,隨後搖了搖頭說道:“國事繁忙,有太多的事情需要去做,需要去監察,可以信任的人又太少了,很多事情我不得不需要親歷而為。”

  “太學已經籌備幾年,應該會出現一些人才,到時候你就可輕松一些了。”蘇澈笑了笑說道。

  “太學?那群乳臭未乾的臭小子,想要成才,至少得再過一些年頭,也不知道我死之前,能不能看到那一幕了。”王猛搖了搖頭,歎息了一聲說著。

  “國家大事,差之毫厘謬以千裡,必須要認真對待才行,太學那群臭小子,書沒有讀幾本,就敢對我的政策指手畫腳……”

  “輕言國家大事的人,是絕對不能委以重任的,即便他們有再高的才能也不行,必須要變得沉穩,三思而後行之人,方才可以重用。”

  王猛絮絮叨叨的抱怨,他此前的行事風格,是經典的法家風格,諸多政策,可謂非常嚴厲。

  這也引起那些太學生的批判,他們認為王猛的權利太高了,已經影響到了君主。

  現在王猛的職位確實多,說是權傾內外,一手遮天都不為過,和曹操差不多了。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短時間內擁有如此大權,嫉妒的他人簡直不要太多,同時他下手狠辣,法治嚴明,不管伱是什麽人,都依法治理,更是有仇敵無數。

  前幾年,他由內史調任侍中、中書令、兼京兆尹。

  因為聽說貴族大臣強德酗酒行凶,搶男霸女,無所顧忌,

  但誰也不敢“太歲頭上動土”,因為他是太后的弟弟。

  結果王猛根本不管,立即收捕強德,等不及奏報,便將他處死。

  待到苻堅因太后之故派人持赦書飛馬趕到時,強德早已“陳屍於市”了。

  隨後,王猛又與禦史中丞鄧羌通力合作,全面徹查害民亂政的公卿大夫,一鼓作氣,無所顧忌,彈指之間即將橫行不法的權貴二十多人鏟除乾淨。

  於是,百僚震肅,豪右屏氣,路不拾遺,令行禁止!

  緊接著,王猛又讓苻堅下令挑選得力官員巡察四方及戎夷地區,查處地方官長刑罰失當和虐害百姓等劣行,整頓地方各級統治機構。

  在王猛的革新措施之下,直接帶來了一派嶄新氣象。

  在這個亂世之中,秦境安定清平,家給人足,百姓安居樂業。

  時有孩童歌唱道:
  “長安大街,楊槐蔥蘢;下馳華車,上棲鸞鳳;英才雲集,誨我百姓。”

  “兵強國富,垂及升平,猛之力也!”

  在這五胡十六國這個亂世,有這等景象,屬實是非常難得。

  這就是王猛的風格,亂世用重典,沉屙下猛藥!

  而王猛之所以能這麽橫行無忌,根本不用擔心後路,最大的原因就是他背後站著苻堅這個無條件信任他的君主。

  但也正是這樣的風格,讓有心之人惡意誹謗,讓他在勳貴和讀書人之間的名聲並不好。

  而王猛對那些人,同樣不屑一顧。

  和你們這樣蟲豸一起,怎麽能治理好國家呢?
  蘇澈認真聽著王猛的抱怨,也沒有插話。

  王猛絮絮叨叨說了很久,將近來遇到的煩心事都大概說了一遍。

  這些事情多是各種小事,有漢人的事情,也有氐人的事情,還有其他胡人的事情。

  幾個時辰之前,王猛沒有將這些事情說出來,因為這些不過是瑣碎的小事情,並不值得拿出來談論。

  而現在,蘇澈並沒有找王猛商談國家大事,所以便將這些事說了出來。

  等到王猛說完之後,蘇澈便開口給了自己的解決思路。

  王猛一愣,認真聽著。

  停了半晌之後,王猛不免有些驚訝,雖然這些多是瑣碎的小事情,但也正是如此,才不好處理,就像是雞肋一樣,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如果投入過多,處理那些小事,這就本末倒置了。

  可如果不處理,問題放在那裡,總歸是一個麻煩。

  所以王猛對此還是有些頭疼的。

  然而讓他沒想到的事,君主竟然給出了解決的辦法?!

  這種事情以前很少發生過。

  王猛認真聽著,頓時眼前一亮,覺得蘇澈所給的這些解決方法,很有新意,或許可以試試。

  “君上這辦法真是不錯,我回去就試試看。”王猛笑著說道,“您還是厲害啊!”

  “這些不過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又算什麽呢?”蘇澈笑了笑說著:“你幫我處理的,都是國家大事,這根本不能相提並論。”

  “君上此言差矣,治大國若烹小鮮,如果連那些小的問題都解決不了,如何能治理一個國家呢?臣遠不如君上!”王猛聽著誇讚,連忙開始了商業互吹。

  蘇澈笑了笑,繼續說道:“我再給你說個故事。”

  隨後蘇澈開始說起了諸葛亮和司馬懿的故事。

  諸葛亮無論是治國還是軍事才能,都遠勝於司馬懿。

  可最終的勝利者,卻是司馬懿。

  他不僅活到了最後,吞並了蜀國,甚至還竊取了曹魏的江山,取而代之,成為了皇帝。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麽?”蘇澈笑著問道。

  王猛不假思索的說:“好人不償命,禍害遺千年!”

  蘇澈:“……”

  看到蘇澈這無語的表情,王猛頓時啞然失笑,說道:“君上的意思我明白,是讓我注意休息,注意養生,絕對不能像是諸葛亮那樣。”

  “非也。”蘇澈搖了搖頭,認真說道:“我的意思是,你就是我的諸葛亮,如果諸葛亮多活一些歲月,或許就能助蜀漢一統天下。”

  “如果景略你能多活幾年,或許就能幫助我一統天下。”

  “你覺得呢?”

  聽著蘇澈這話,王猛的呼吸都沉重了一些,他重重點了點頭,表示認同了蘇澈的看法。

  事實上。

  諸葛亮多活幾年,並不一定能幫助蜀漢一統天下。

  但王猛多活幾年,還真有這個機會。

  這也是蘇澈叮囑王猛要注意養身,不要太過於辛苦,整天熬夜,996就算了,還各種加班,這誰頂得住?
  王猛之所以五十一而亡,就是因為和諸葛亮一樣,殫精竭慮,死而後已了。

  “我會注意一些的。”王猛點了點頭說道。

  為了一展宏圖,實現真正的抱負,王猛決定偶爾休息一下,但也僅僅只是偶爾。

  沒辦法,他需要做的事情實在是太多太多了。

  “若此後一統天下,君上可有良策,如何處理胡人和漢人之間的關系?”王猛抬頭看著蘇澈,忽然問道。

  這話很直接,也直戳問題的本質。

  王猛是漢人。

  而苻堅是氐人。

  前秦終究是胡人政權。

  所以。

  無論苻堅如何善待子民,如果沒有一個良好的政策,解決這種族之間的關系,那以後肯定會出現大亂子。

  苻堅不死,短時間內自然不會出現問題。

  可只要苻堅一死。

  甚至於,就算苻堅有了相關的政策,可人死政熄的情況也會隨之出現。

  到時候,天下又會繼續動蕩,繼續亂起來……

  蘇澈聽著這話,認真沉思起來,隨後開口說道:“我有些淺薄的想法,不算特別完善,不知是否可行,你願意聽嗎?”

  “願聞其詳!”王猛連忙點頭。

  隨後,蘇澈緩緩說起了自己的政策,對待漢人和胡人的種族之間的解決辦法。

  “首先,胡人以及那些少數的民族,需要有一定的自治權。”

  “自治權?”聽到這話,王猛皺起眉頭:“讓他們自治,遲早會出現亂子啊……”

  “自治是政治上的自治,而不是軍事上的自治,如果軍政合一,讓他們完全自治,這自然不可能。”蘇澈搖了搖頭,淡淡說著。

  王猛也知道自己著急了,不應該著急下判斷,此刻點了點頭,繼續聽著。

  “所謂自治,是在我們大秦的統一指揮前提之下,各個少數民族聚集區域,實行地方區域自治。”

  “如果那些少數民族過於龐大,那就分而化之,追溯根源,設立各個部落,讓他們以本來的部落,實行自我治理!!”

  蘇澈這話,猶如驚雷,王猛起初還沒意識到這自治的關鍵,此刻聽到這樣的話,頓時瞪大了雙眼,一時間有些錯愕的說著:“推恩令?”

  “對,便是推恩令!”蘇澈點了點頭。

  “這推恩令……真的可行嗎?”王猛皺起眉頭,這是對漢人的政策,對待胡人,也能有用?

  蘇澈微微一笑,緩緩說著:

  “先生或許對胡人的歷史不太了解,在上古先秦時代,草原上的部落,多是幾百上千一群,就像是一盤散沙,不成氣候。”

  “但歷史的發展往往是非常有趣的。”

  “為了防止小規模的胡人肆意劫掠,漢人在邊境建立起了長城。”

  “因為長城的存在,可以一勞永逸的防止胡人南下劫掠……”

  “可也正是如此,這直接倒逼胡人進一步發展,可以說,就是長城的存在,間接淘汰了小部落的胡人族群。”

  “胡人族群們,只有抱團在一起,才能生存下來,才能突破長城,繼續實現劫掠。”

  “也正是如此,胡人絕對不會是鐵板一塊,這條對胡推恩令一出,讓他們擁有自治權,自主管理本民族,處理大小事務,自己當家做主……這樣的權利,他們絕對不可能拒絕!”

  “而他們的自治權的根本,則是來源於大秦帝國的準許……也就是說,所有的地方自治,都是大秦不可分離的一部分,所有民族自治的機構,都必須在服從大秦的統一領導之下!”

  “因此,各個區域自治必須以國家統一、領土完整為前提。”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所有漢人,所有胡人,都是一家!都應該團結在一起!”

  “無論是漢人,還是胡人,都進行平等的對待。”

  “先秦掃六合,大一統天下。”

  “我大秦同樣可以並六合,創造一個前所未有的諸多民族大一統王朝!!!”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