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英靈召喚:只有我知道的歷史》第150章 大唐國師!真教出了一個李二!(求
  第150章 大唐國師!真教出了一個李二!(求訂閱!)
  《唐律疏議》說:化外人相犯,同類自相犯者,自依本俗法;異類相犯者,依法律論。

  簡單來說,就是:外國人犯事兒,如果相同國家老外相互之間的事兒,那就照他們的法律處理;如果牽扯其他國家老外,或者唐人,那就按照唐律處理。

  可封建王朝時代,所謂的法律,不過是王家的法而已。

  基本上,所有法律都被政治裹挾,不存在獨立於皇權的法律。

  在王朝強盛的時候,或許可以硬氣一下。

  可到了衰弱的時候,統治者根本不敢硬起來。

  而這些外邦人自然而然的就硬氣了起來。

  《舊唐書·代宗本紀》載:

  大歷七年正月甲辰,回紇使出鴻臚寺劫坊市,吏不能禁止,複三百騎犯金光、朱雀等門。

  是日皇城諸門皆閉,慰諭之方止。

  秋七月癸巳,回紇蕃客奪長安縣令邵說所乘馬,人吏不能禁。

  大歷十年九月戊申,回紇白晝殺人於市,吏捕之,拘於萬年獄。其首領赤心持兵入縣,劫囚而出,斫傷獄吏。

  這段兒記載的大概意思是,來唐出訪的回紇使者在長安橫行不法,朝廷束手無策的情形。

  囂張的回紇人,在大唐首都肆無忌憚的搶劫。

  結果皇帝的意思是派遣使者太監安撫,各種好言相勸,極盡安撫,希望他們不要破壞回紇與大唐的情誼,不要侵犯大唐的尊嚴,否則回紇可汗也會懲罰他們的,並表示明日會代表皇上前往鴻臚寺客館給他們賜宴。

  一番軟硬兼施後,回紇使者才表示自己無意冒犯大唐的尊嚴,願意約束手下將士,讓他們各自回到城外駐地去,不再侵擾長安士民。

  此次事件好不容易安撫平息下去,剛過半年,到了七月份,又有回紇商人公然鬧事,打砸搶劫。

  一幫回紇商人連帶著手下,竟然在街市上襲擊了長安縣令邵說,連邵說騎的馬都被他們搶了去,縣衙的衙役根本對付不了他們。

  等到了到了大歷十年,又是幾個回紇人大白天在長安街市上就敢殺人放火,捕快將他們捕獲下獄後,他們的首領竟然帶了一幫兵丁直接衝到萬年縣衙劫獄,打開牢門,直接搶人,連帶著將看守牢房的衙役們砍傷好幾個。

  而回紇使者敢這麽做的依仗,就是他們協助朝廷平息了安史之亂,自此居功自傲,認為大唐朝廷衰弱,不過如此,事實上,即便行事如此囂張,皇帝也不敢問罪回紇,只能裝作沒看見,甚至還得派遣使臣給回紇賠禮道歉。

  而此時,距離大唐立國才不到一百四十年。

  此前。

  為了奪回長安,收復失地的時候,唐肅宗因為拿不出太多的錢,就許給了回紇人合法劫掠的權力。

  收復長安以後,回紇人要按照約定進城劫掠,這時候還是皇子的唐代宗就拜倒在回紇葉護的馬下,說如果現在縱兵劫掠,對收復洛陽不利。

  洛陽百姓一旦聽聞長安百姓的遭遇,一定會倒向叛軍,誓死抵抗,還是等收復洛陽,再從長計議。

  回紇葉護權衡利弊,決定先暫時放棄劫掠。

  此後收服洛陽、鄭州、開封一帶,自然遭到回紇軍隊的瘋狂劫掠。

  有很多人拿這個事情來黑大唐。

  這不得不澄清辟謠一下。

  那就是——

  唐軍也去搶了。

  請雇傭兵當然要給錢,沒錢就給合法搶劫權利,再苦一苦百姓。

  這樣的事情,還不止一次。

  最可笑的是,唐軍看到回紇軍隊在城內搶錢搶糧搶女人,眼紅的不行,也加入了搶劫的隊伍中去了。

  同樣是大唐,巔峰時期的大唐,征戰四方,把周圍的國家挨個打,換來是臣服和敬畏。

  而低谷時期的大唐,只能讓自己的百姓被各種搶劫,不敢有一絲怨言,反而加入進去。

  在蘇澈看來。

  國家與國家之間的交往,從沒有什麽仁義道德可言。

  國家之間的信義,始終是建立在軍力上。

  蘇澈能清楚明白這一點,唐玄宗也能明白這點,可在那群腐儒教育之下的太子李瑛,顯然不能明白這些,他聽著這話,竟下意識的說著:“遠征不臣之國,花費巨多啊……”

  這話一出,太子李瑛也知道自己說錯話了,連忙低下了頭。

  蘇澈搖了搖頭。

  他倒了一杯酒,慢慢悠悠的喝著,緩緩說著:“我給你說個故事。”

  “什麽故事?”李瑛下意識的問。

  “貞觀十五年,薛延陀向大唐求親,唐太宗答應新興公主嫁給真珠可汗,薛延陀真珠可汗使其侄突利設來給聘禮,獻馬五萬匹,牛、橐駝萬頭,羊十萬口。”蘇澈緩緩說了起來。

  “可是,唐太宗拿了聘禮就反悔了,把使者趕出去了,約定悔婚,但不退回聘禮。”

  “當這個消息傳開後,滿朝大臣都震驚無比,他們紛紛諫言:‘朝廷既然答應與他們通婚,又接受了人家的聘禮,就不可失信於薛延陀,以免又生邊亂。’”

  “褚遂良更是磕頭磕出血,他誓死請求唐太宗不要背信棄義毀壞大唐的信用。”

  “你認為唐太宗這個事兒做得如何?”

  李瑛聽著這以前從未聽過的故事,皺著眉頭,無奈的說:“不敢非議祖宗……”

  這話的意思是,李瑛覺得祖宗李二做得很不地道,但他不敢說。

  “你認為太宗這做法很不厚道?”蘇澈瞥了一眼李瑛,淡淡問著。

  李瑛不說話,沒承認,也沒否認,這就是默認了。

  看著李瑛這態度,蘇澈嗤笑一聲,道:“那你就和那些腐儒文臣一個德行,同樣的水準了,所謂道義和信用,有的時候是需要的,但你若是沒有遠見與你自己的想法,那你就不配成為一個合格的君王。”

  “唐太宗在看到群臣激憤後,勃然大怒,他呵斥說:你們這些書呆子都是隻知古而不知今!”

  “如今中原強大,北方少數族暗弱,以我大唐的一千步兵,可以擊敗他們的數萬騎兵,所以薛延陀肯卑躬屈膝,滿足我們的要求,不敢稍有傲慢,是因為他們剛剛立了可汗,屬下雜姓部族不少,想要借著大唐的勢力以威懾製服他們。”

  “同羅、仆骨、回紇等十多個部族,各有兵力幾萬人,如果他們合力攻打薛延陀,可以立即攻破取勝,之所以不敢輕舉妄動,是因為畏懼是我大唐所立的可汗。”

  “如今如果將宗室女嫁給他,他們必然自恃是大國的女婿,其他部族誰還敢不服。這樣薛延陀就能統一漠北得到幾十萬騎兵的支持。”

  “這些戎狄人面獸心,一旦稍不滿意,必會反咬一口,造成禍害。”

  “現在我回絕其婚姻,拿了他們的聘禮削弱他們,其他部族得知我們拋棄了他們,很快會將他們瓜分豆剖,這樣大唐就有機會拿下漠北了。”

  “即便唐太宗都把話說到這個份上了,那群只知道讀聖賢書的腐儒文臣,依舊還是不滿。”

  “因為太宗背棄了所謂的大唐信義!”

  “這群只知道偏安一隅的腐儒文臣,如何能懂千古一帝的心思?如何能懂千古一帝的眼光!”

  太子李瑛聽著這問題,頓時瞪大了雙眼,不敢置信的說著:“我以前……從未聽過這樣的典故。”

  蘇澈呵呵一笑:“那些腐儒,如何能教你這樣的典故?”

  蘇澈又問:“我再問你,幾年之後如何了?”

  李瑛皺著眉頭,思考半晌,回答道:“幾年之後,大唐動兵,吞並了薛延陀和骨力乾……”

  “那我問你,是選擇背棄信義,吞並他國,還是遵守信義,任由他國發展,最後攻打大唐,擄掠大唐子民?!”蘇澈盯著李瑛的眼睛,一字一句的問著。

  這個激烈的問題,讓李瑛漲得滿臉通紅,他不假思索的說道:“當然是背棄信義!”

  “哼。”蘇澈哼了一聲,伸了個懶腰,說:“那你還算是有救。”

  自從蘇澈成為太子太師這些天,在蘇澈的指導之下,太子李瑛的變化是非常巨大的,此前的他,不過是個心思單純的少年,不管是行事還是做事,都格外死板,信守教條。

  這樣的人,並不能說壞,但對於一國儲君而言,這顯然是不夠的。

  那些文臣,希望出現的君王,便是喜歡聽從大臣安排和建議的傀儡皇帝,治國讓他們來治國就好了,皇帝只需要做一個吉祥物。

  這樣的皇帝,大多是文臣們的夢想君王。

  在這樣的教導之下,李瑛是現在這個樣子,簡直再正常不過。

  不過。

  自從蘇澈出現後,便強行將李瑛從原本的歪路上糾正了回來。

  此刻李瑛的三觀有一種被重新刷新的衝擊,他呆呆的說著:“背信棄義,所以大仁……遵守道義,所以暴虐?”

  看著一臉震撼的李瑛,蘇澈又喝了一口米酒,笑著問道:“你是不是很奇怪,為什麽此前從無一人告訴你這些道理?難道那些儒學大家,真就是一幫酒囊飯袋嗎?”

  李瑛一愣,下意識點了點頭。

  蘇澈又倒了一杯酒,緩緩說著: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皇帝是這天下的擁有者,可皇帝一個人是忙不過來的,所以要治理天下,就必須要將權利分給官員,讓他們幫忙治理。”

  “無論是官員還是百姓,都是皇帝的私人財產,因為大私,所以大公,多數皇帝不會讓百姓活不下去,然而官員和那些世家大族,卻沒有這個顧忌,他們不要命的撈錢,各種兼並土地,盤剝百姓,在無數百姓的身上作威作福……”

  “所以,你要明白一個道理,作為君王,要和百姓站在一起,而不是和那群官員、和那群世家大族站在一起!”

  “百姓是君王的百姓,而不是官員、世家大族的百姓!”

  “君王需要世家大族的支持,奪取這個天下,需要官員的幫助,治理這個天下。”

  “可你若是認為,因為如此,你便是與官員與世家站在一起的,那就是這世上最大的蠢貨!”

  “皇帝是需要世家和官員的支持和幫助,但官員和世家不過是這王朝的吸血蟲而已!”

  “王朝之所以會滅亡,多是因為吸血的世家和貪汙的官員太多,將百姓逼得活都活不下去了!他們來回都是死,只能誓死反抗!”

  蘇澈這話一語道出這個所謂皇權的真相,可謂是直指封建制度的本質。

  這對太子李瑛而言,毫無疑問又是一次前所未有的衝擊,他瞪大了雙眼。

  過了半晌,李瑛又問:“那暴君呢?”

  蘇澈笑道:“所謂暴君,就是皇帝化身最大的吸血蟲,跟著那群官員、世家一起吸血盤剝,以此來滿足自己的私利!結果因為動了那些本屬於世家大族的利益,便被世家大族聯合推翻,僅此而已!”

  這一番話讓李瑛有些恍惚,這與他以往的認知可謂是截然相反,可他又沒辦法反駁,哪怕不願意相信,可內心深處的聲音卻告訴他——這就是現實!

  一個殘酷,又極其真實的現實。

  有那麽一瞬間,李瑛忽然明白,為什麽天子會自稱自己是孤家寡人了。

  幫助他的大臣,外戚,勳貴,無不是想在他的身上獲得更多利益,要從王朝的根基盤剝利益的吸血蟲,而君王卻不可避免的需要這些人的幫助。

  這是一條無解的道路。

  哪怕借助寒門子弟,依舊沒用,屠龍者終會成為惡龍,寒門子弟們最終還是會成為新的世家貴族,哪怕君王再怎麽走,也走不出這個死循環。

  領悟了這一個真相後,李瑛自嘲一笑,一臉痛苦的說:“依先生這麽說,這世界上就不存在什麽萬世之基業,一切都會慢慢走向死亡,無論如何改革,最終都會走向滅亡,父皇勵精圖治,才過去這麽些年,就變成現在這樣……”

  “所以需要開海,需要將自家的矛盾轉移到外面。”蘇澈說道:“你難道認為,開海經商,就是為了錢?”

  太子李瑛皺著眉頭,沉默不言。

  蘇澈問:“我問你,什麽是錢?”

  李瑛下意識的問:“黃白之物,還有銅錢?”

  蘇澈搖頭說:“若是僅僅為了這些的話,為什麽要開海經商,直接在銅錢上寫上直百、直萬,說這錢價值百錢、萬錢不就行了?”

  李瑛愣住,他下意識認為這是謬論,皺眉想了想,說:“可這樣的錢發行多了,錢就會變得不值錢。”

  “好。”蘇澈點了點頭,笑著說:“那我問你,如果開海經商,賺來數不清的金銀銅,那這些金銀銅那直百、直萬的錢有什麽本質的區別呢?”

  李瑛下意識的說:“當然有區別,前者是貨真價值的錢,後者只是虛標了那麽多,並不能算數。”

  蘇澈搖了搖頭,開口道:“你仔細想想,你有數不清的金銀銅,和那直百、直萬的錢有什麽本質的區別?”

  這話一出,李瑛頓時呆住,他蹙起眉頭,仔細想了想,猛然發現,雖然有區別,但好像並沒有本質的區別!!

  如果有數不清的金銀銅,那這些貨幣本身的價值,就會變得不值錢。

  想明白了這點後,李瑛有些匪夷所思的說:“怎麽會這樣?”

  “因為貨幣的本質,只是一般等價物!”蘇澈解釋說。

  “一般等價物,一般等價物……”李瑛念著這個詞,一時之間,神色都有些恍惚,是啊,這才是貨幣的真正意義,“原來如此,原來是這樣……”

  蘇澈搖頭說著:“今日的教學就到這裡了,我教的這些內容,你自己思考,認真反思一下,總結出來,明日說給我聽。”

  “你自己先把那些外邦商人殺人案件處理一下,然後再仔細想想我說的這些話,只要悟透半分,你便是大有可為!”

  “我要去喝酒了!”

  蘇澈一揮手,轉身瀟灑離開,留下太子李瑛愣在原地。

  這一節課,蘇澈的思想灌輸簡直不要太多,這對於李瑛來說,就像是經歷了一場又一場的頭腦風暴!

  這讓李瑛頭皮發麻,頭都有些癢癢的,感覺就像是要……長腦子了!
  不多時,鄂王瑤、光王琚來找太子李瑛。

  由於玄宗對武惠妃的專寵,不僅使太子李瑛的母親失去了君王的寵愛,鄂王瑤的母親皇甫德儀、光王琚的母親劉才人也生活在夜夜惆悵之中。

  這相同的遭遇,使得太子李瑛、鄂王李瑤、光王李琚走到了一起。

  此刻他們來找李瑛,就是前來勸說,那些外邦蠻夷之事,不能輕易動彈,處理這樣的大事,一個沒什麽實權的太子,一個處理不當,很容易出現大問題。

  所謂不做,就是不錯。

  這種問題,自然是讓玄宗皇帝來頭疼,才是最合適的。

  此刻過來後,看到太子李瑛失魂落魄的坐在塌上,似乎在想什麽。

  鄂王李瑤奇怪的問:“皇兄,你這是做什麽?”

  光王李琚也好奇的問:“二哥,你怎麽了?”

  太子李瑛搖了搖頭,無奈的說道:“沒事,我只是想通了一些事情,所以備感失落而已……”

  這話一出,李瑤和李琚二人都是一愣,不由得面面相覷。

  隨後他們將此次前來的事情說了。

  聽著兩個弟弟的建議,李瑛笑了笑,不屑一顧的說:“此事我自有處置,《唐律疏議》中有:化外人相犯,同類自相犯者,自依本俗法;異類相犯者,依法律論。”

  “這些外邦商人殺我大唐之人,自當是依法處置,斬立決,你們不用勸我,我意已決!”

  “這……?”李瑤和李琚二人有些驚愕,但還是提出了建議:“二哥,你至少得告訴父皇一聲,不要獨斷專行啊……”

  “我明白。”李瑛點了點頭,攤開一本奏折,直接寫了起來。

  很快,太子李瑛將自己對這一次案件的處理方法,原原本本寫在了紙上。

  “參與抗議的外邦商人,全部抓入天牢,一一審訊,動手殺人者,斬立決,全部財產充公,遊行的商人,未傷人,可按律法,其行人力能助之而不助者,杖八十,又因是他們遊行而引起的動亂,所以統統判兩年牢獄!”

  隨後李瑛將這麽處理的原因,以及可能會發生的後果全部寫出來,天朝上國之法,不容觸犯,如因此番邦斷絕交情,阻止大唐開海經商者,那就發動天兵,征討不臣之國!
  這一本奏折寫完,鄂王李瑤、光王李琚二人皆是目瞪口呆,紛紛震驚的說:

  “二哥你什麽時候變得這麽強勢了?”

  “二哥你也太霸氣了!”

  他們一個個崇拜的看著太子李瑛,這讓李瑛有些不好意思的說:“一切皆因太子太師指點迷津,讓我領悟了這些……”

  “太子太師?”鄂王李瑤好奇問著:“就是那謫仙人李太白?”

  光王李琚拔出腰間不存在的‘劍’,揮舞著說:“就是那個寫出十步殺一人,千裡不留行的李太白?”

  “對。”李瑛點了點頭。

  “二哥,什麽時候,你給我們引薦一下啊?”光王李琚連忙說著。

  鄂王李瑤一臉期待的說:“皇兄,我也很想見那李太白,可惜每次到你這邊來,都看不到他身影……”

  “是啊,今日又沒看到那李太白。”光王李琚看了一眼左右,感慨說著。

  “那李太白人呢?”鄂王李瑤問。

  “先生一天隻給我上半個時辰的課程,為我指點迷津,其他時間,都去喝酒玩耍,結交朋友去了。”李瑛無奈的說著。

  每日從蘇澈這裡,只能汲取半個時辰的知識,這對於太子李瑛而言,有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他幾次請求先生多多教導一些。

  可蘇澈只是笑了笑,根本不想多教,反而教訓了一頓:“貪多嚼不爛,就這些知識,你能消化一半就已經很了不得了。”

  得到這樣的回答後,太子李瑛只能開始反覆思考蘇澈所教導的那些內容。

  在思考的時候,太子李瑛偶爾會想起,在自己小的時候,最是頭疼那些老師的教導,根本讀不進去那些儒學書籍。

  每次讀書上課的時候,李瑛都是無比頭疼。

  他從未想過,有一天自己竟然會求著別人的教導。

  只能感歎一句,當世謫仙人,果真是名不虛傳。

  很快。

  當李瑛將自己的奏折交給了自己的父皇。

  玄宗在看到奏折上的處理方法,以及詳細的論述,不由得挑了挑眉頭,他很是意外,自己這個宅心仁厚,心慈手軟的兒子,竟能提出這樣的決策……

  轉念一想,或許不是這樣。

  “這是李太白的意見?”

  玄宗輕笑一聲,淡淡問著。

  一旁的太子李瑛聽著這話,頓時臉頰微紅,低頭說著:“正是。”

  “那你就按照這個去處理吧。”玄宗淡淡說著。

  “是。”李瑛點了點頭。

  與此同時。

  歸雲閣中。

  蘇澈在幾個舞姬的環繞之下,來到了閣樓上。

  今日,勾欄聽曲。

  這事情李白最喜歡做,既然模擬李白,自然不能免俗,得好好體驗一番。

  這幾日蘇澈在歸雲閣寫下不少詩詞,引起無數舞姬花魁的熱烈歡迎,他們都期待著自己能名揚天下。

  比如蘇澈為一個吳地少女所寫一首詩。

  “蒲萄酒,金叵羅,吳姬十五細馬馱。

  青黛畫眉紅錦靴,道字不正嬌唱歌。

  玳瑁筵中懷裡醉,芙蓉帳底奈君何。”

  這首詩可謂露骨到了極點,寫出來後,那來自南方的十五歲的歌姬,整個臉頰紅到脖頸處,也不說話,就將頭埋在了蘇澈的胸膛裡。

  這些日子,在這長安城中,蘇澈結識了不少好友,一個個都是大名鼎鼎,有高適、岑參、王之渙、王翰、王昌齡、李頎、崔顥、孟浩然、杜甫、賀知章。

  這些人中,有些人本就是住在長安城中,而有些人則是在其他地方聽到了那首《俠客行》,知道了長安城中有一尊謫仙人,特此慕名而來。

  見到蘇澈過後,大多一見如故,成為知心好友。

  而今日,當蘇澈來到這歸雲閣中,又看到了一個一表人才的青年,只見他穿著錦衣華服,氣概不凡,同樣是所有人的焦點,站在這俗氣的歸雲閣中,是如此的與眾不同。

  此刻這少年正在饒有興趣的看著舞台上的舞姬。

  舞台上,一名來自女蠻國的菩薩蠻,正在跳著優美的舞蹈。

  她穿著一身青色的輕紗,袖口處鑲嵌著不知名的寶石,腳步輕盈妙曼,跳著格外華麗和別具一格的異國舞蹈。

  她那妙曼的身材,在輕紗下若隱若現,半遮半掩的紗裙,有著讓人產生探索秘密的想法。

  這菩薩蠻,指的是女蠻國的人。

  傳說,這女蠻國中,並沒有一個男子,全國上下,都由女子組成。

  由於距離唐朝較近,為了得到大唐的庇佑,因此每年都會向唐朝進獻貢品,進獻的東西,除了一些珠寶財物之外,還會送來本國的美女。

  這些美女身穿的衣服,能歌善舞,和古代神話中的女菩薩極為相似,因此在唐朝人將這些美女叫做菩薩,由於是女蠻國所進貢的,因此也叫做菩薩蠻。

  對於長安的豪門而言,如果家裡沒有幾個像樣的家奴,那他們都不好意思出門。

  而長安豪門世家,必備的三大件,就是昆侖奴、菩薩蠻以及新羅婢。

  此刻這少年,似乎看中了這菩薩蠻?
  此刻隨著蘇澈過來,那青年也轉過頭,看了一眼蘇澈。

  “青蓮居士謫仙人?”這青年笑著問。

  “正是在下。”蘇澈笑了笑,問道:“閣下是?”

  “在下,摩詰居士。”青年笑著說道。

  蘇澈一愣,隨後明白了眼前這人是誰,摩詰居士王維!

  王維和李白的人生經歷,可謂是一個天一個地。

  隋唐時期有幾個超級世家,人稱“五姓七望”,分別是太原王氏、范陽盧氏、滎陽鄭氏、清河博陵二崔、趙郡隴西二李。

  “五姓七望”都很傲嬌,他們只在自己小圈子裡玩嫁娶,不跟別的家族通婚。

  王維的父親就來自太原王氏,母親則是博陵崔氏的女兒。

  可謂是含著金鑰匙出身的世家公子哥。

  他參加科舉,輕輕松松的就考上了進士及第。

  而同時期的李白,連參加科舉的資格都沒有。

  就算有資格參加科舉,也多半得考個很多年才行!
  而王維因為背後的世家,年紀輕輕便考中了進士,此刻就任太樂丞,這是太常寺下太樂署官職,掌樂之官,相當於在朝廷負責禮樂方面事宜的官職。

  玉真公主便格外崇拜王維,對詩仙李白反而不那麽在意。

  王維的詩很美,就如同他的畫一樣,他的畫也很厲害,就像是他的詩一樣……

  遊學期間,王維到過長安、洛陽、終南山,一邊旅遊一邊寫詩。

  其中那首:“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便是出自王維的手筆了。

  他是詩人當中最會畫畫的,畫家當中最會玩音樂的,音樂家當中最懂佛學的。

  這是一個全能型藝術家。

  在聽到王維的名字後,蘇澈稍稍一愣,指了指這地方,笑道:“沒想到堂堂摩詰居士,竟然會來到這樣的地方,真是讓我意外啊。”

  “我看過你的詩,也看過你的文章,你的詩寫得很好,文章也寫得很好。”王維笑著說道:“所以特地來這裡找你,希望能和你交個朋友。”

  蘇澈搖了搖頭說:“能不能當我李太白的朋友,那就看你能不能喝酒了!”

  “正有此意!”王維笑著說。

  “來。”蘇澈直接勾搭在王維的肩膀上,將他帶到了自己的‘VIP專座’上,此刻這裡已經有孟浩然和賀知章在了,他們正在討論著近些天發生的大事。

  外邦商人暴動之事。

  此刻看到蘇澈過來,賀知章好奇問著:“太子對那外邦商人準備如何處理?”

  “殺之!”蘇澈不在意的說著。

  “殺?那麽多的外邦商人,全部殺了嗎?”賀知章驚訝的問。

  “這就是太子自己的事情了。”蘇澈笑了笑,他給出了解決的方法,太子如何解決,那就是太子的事情了。

  王維在旁邊聽著這話,忍不住道:“全部殺了,這不妥,就算要殺,也應該找出殺人的主謀,將主謀殺了,而那些沒殺人的,應該是另外一個處罰。”

  “而且,我覺得這事情並不簡單,背後肯定有國內那些富商插手,他們才是這一次外邦商人暴動的主要原因!”

  “如果沒有那些人的蠱惑,我不相信那些外邦商人不約而同的匯聚在一起!”

  “在我看來,這些人才是最該死的,不僅要處罰那些外邦商人,還要處罰國內的那些在背後鼓動的富商才行!”

  蘇澈聽著這話,有些驚訝的看著王維:“你說得不錯,是應該這樣處理。”

  “外邦商人該死,那些國內鼓動的富商更該死!”

  一句話,二鬼子比鬼子更可恨!

  次日。

  那些殺了人的外邦商人,全部被斬了頭,長安城的菜市口,一群老百姓看到那些被砍頭的外邦人,一個個拍手稱快。

  “殺得好啊!”

  “犯我大唐者,雖遠必誅!”

  “都該殺!”

  當這些人被處決後,讓太子李瑛的民望上升不少,同時,在蘇澈的建議之下,太子李瑛還抓住了幕後的一些主謀,砍頭的砍頭,抄家的抄家,流放的流放。

  這一系列事情,乾脆利落的解決後,開海經商之事,再無阻礙,幾乎一瞬間就提上了日程。

  此前那些外邦商人被砍了頭後,他們的財產,理所當然的充公,海船的奴隸,水手,統統都變成了大唐的財產。

  隨著大唐開海經商,各種資產,就像是水流一樣,源源不斷的流入大唐。

  以往這些利益,多是被外邦商人,國內的一些世家、富商掌控。

  而現在,則變成了大唐朝廷的利益。

  滿朝諸公們也從這開海經商,看到了海外的利益。

  聽說,海外之地,有一年三熟的物產豐富之地?

  聽說,海外有銀山銅山?

  聽說,海外的河流裡都有金子?
  聽說,海外還有各種特色產物?
  當他們看到了這些利益後,一個個瞬間變得格外主動。

  此前大唐的盛名,已經傳到了外內外,成為萬邦之上國。

  但那僅僅只是名氣。

  隨著蘇澈的出現,這些名氣,逐漸變成了肉眼可見的各種資產。

  而這。

  僅僅只是第一步。

  幾年後。

  隨著海外開商,國內的各種商品,越發緊缺起來。

  因為是大唐的商品,根本不愁銷路,然而商品的數量卻是有限制的,原因很簡單,生產力太低了!

  哪怕那些商品日夜趕工,催生了不少的大唐工人,可依舊還是不夠用,很輕松的就賣空了。

  眼看著有一座金山擺在眼前,卻賺不到,這種感覺,簡直太難受了。

  這可把那些世家大族給愁壞了。

  在這樣的環境下,工業革命的源頭,也就此開始萌芽,一些專門搞科研的人出現了,在他們的研究之下,不少新東西被研究了出來。

  比如新的織布機,這是一台全新的紡織機,紡織的速度快了不止一點半點,根據統計,足足比之前織布要快了五六倍!
  這樣一台機器的出現,毫無疑問引起了非常大的轟動。

  這讓很多人開始思考,既然能研究出這些東西,那能不能更進一步,研究更厲害的東西呢?
  於是乎,世家大族們,開始不斷將賺來的資金投入到了研究中。

  歷史的車輪,被再次的轉動了起來。

  而這一切的始作俑者蘇澈,此刻正在給太子李瑛上課。

  這幾年的教導,太子李瑛可謂是脫胎換骨,他的眼神變得格外睿智。

  蘇澈教導他的那些課程,那些知識,是毋庸置疑的屠龍之術。

  隨著玄宗不斷寵愛武惠妃。

  而武惠妃又希望自己最聰慧的兒子當上皇帝。

  幾乎每天都在玄宗的耳邊說著各種閑言碎語。

  玄宗和太子李瑛的關系,也變得越來越差。

  在這樣的情況下。

  使得太子李瑛萌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一個前所未有的野心。

  如果是此前的他,根本不可能出現這樣的想法,也不可能有那樣的野心。

  但現在,經過了蘇澈的教導,他已經不再是從前的那個少年。

  不過。

  當李瑛產生這個想法後,並沒有對任何人說。

  他默默的準備著,同時認真負責開海經商之事。

  這期間發生了不少矛盾,可李瑛都一一忍了,一直委曲求全。

  又過了幾年。

  李林甫登上相位後。

  武惠妃和李林甫勾結在一起,二人一拍即合,決定陷害殺死太子。

  這一日。

  武惠妃假傳聖旨,說宮裡進了賊。

  讓太子與鄂王、光王披甲入宮,捉拿逆賊。

  這是陽謀。

  如果太子李瑛進宮捉賊的話,那就陷害太子和其他兩個王子勾結,披甲入宮,意圖造反!

  可如果不進宮的話,那就是抗旨不遵,連聖旨讓他進宮都不過來,這是什麽意思?難道希望賊人害了皇帝?哪怕這聖旨是假的,依舊會讓玄宗心生間隙,甚至廢了太子也不是沒可能。

  然而……

  拿到這道聖旨後,太子李瑛大喜過望,他做夢也沒想到,竟然能拿到這一份聖旨,這件事是天助我也!

  此刻蘇澈正在教導李瑛,聽到這聖旨,再看到李瑛抑製不住的欣喜,頓時一愣,瞬間明白了一切前因後果。

  等到傳聖旨的宦官走了,蘇澈打量著李瑛,淡淡笑著說道:“我就說這幾年你一直偷偷瞞著我準備什麽,原來是準備造反啊。”

  這話一出,李瑛臉色巨變,驚愕的看著蘇澈。

  “老師?”李瑛呆在這裡。

  “去吧。”蘇澈淡淡說著:“你也是老二,也學學那李二吧……”

  “是!”李瑛一下站起身,認真說道:“若徒兒大事成了,定尊老師為大唐國師!!”

  這話說完,李瑛轉身離開,蘇澈看著李瑛的背影,不由得搖了搖頭。

  “大唐國師嗎……”

  “聽起來好像不錯的樣子。”

  蘇澈笑了笑,自言自語說著:“沒想到我真要教出一個李二來了……”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