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大明皇長孫!》第751章 黃帝紀元,大明四十一世紀
  火車的製作,主要是在於一個活塞運動。

  在這方面,現在大明的技術早已經是達到了。

  完全可以直接製作蒸汽火車了。

  鋼軌這邊,也不算多大的難度。

  唯一的缺點就是,以現在大明的技術程度,還不足以過河開山,只能是在平原上進行修建。

  簡單點說,無法進行直達。

  不過這些問題,就現在來說,算不得多大的事情。

  回到宮中。

  見識了蒸汽大錘的朱元璋半躺著。

  “等到這從京師至草原的鐵路修建完成,北元那邊,應該是要納入咱大明來了。”

  “如今對北元的扶持,終究只是個權宜之策,他們一直都是咱的心腹之患。”

  朱元璋的語氣懶散,但透露出來的意思,血雨腥風。

  朱英點頭道:“爺爺說的沒錯,也該是有個了結了。”

  “到時候我們把鐵路直接修建到草原之上,建立城池,以後整個草原,都將是大明的牧馬之地。”

  朱元璋回道:“抓緊一些,咱可想早點看到這一幕。”

  說到這裡,朱元璋直起了身子:“草原之患,痛煞中原數千年計,終於是要到了咱的手裡終結了。”

  說著說著,朱元璋有些激動了起來。

  這可是天大的功勳。

  足以讓後世史書大寫特寫。

  可謂是功蓋三皇,德高五帝。

  不僅是如此,蒸汽火車能夠抵達的地方,都將是大明的國土。

  比起海上,朱元璋顯然更加在乎陸地。

  真正意義上將曾經蒙古帝國的所有領土都歸入到大明中來,以前看來或許有些癡心妄想,然現在,是真正有了實現的可能。

  這如何不讓老朱激動。

  這段時間的朱英算是比較忙碌了。

  因著工業的需求,在礦藏這塊,是目前大明需要極力推動改革的。

  像是從前那樣,不僅是效率低下,而且制度也不完善,很容易就讓人鑽空子,搞貪汙腐敗。

  國營這方面,從來就是官員中的油水部門。

  為了能夠開采更多的煤礦,朝廷現在也開放了煤礦勘探,挖掘的權力。

  山西是煤礦大省。

  曾經為了打擊晉商,朱英對於山西進行了一番清掃,大量的官員落馬,不知道多少走私商販遭受到清剿,勞役,滅門。

  隨著跟北元的關系緩和,走私這塊的買賣也不好做了。

  因此晉商行情低迷,那些豪擲千金的大商也不見了蹤影。

  在娛樂業上,變得蕭條。

  不過最近兩年,隨著煤礦業的發展,越來越多的礦老板出現,他們吃到了煤礦的紅利。

  “山西那邊,通知三司多安排一些監察組過去,現在朝廷對於煤礦的需求量很大,也因此開放開煤權,其中不乏是有一些老鼠屎,偷稅漏稅,官商勾結。”

  “尤其是在私礦開采這方面,一定要予以嚴厲的打擊,礦洞下方何其危險,他們只顧著自己的利益,枉顧他人性命,欺上瞞下,胡作非為。”

  “傳令過去,如若有檢舉私礦者,賞寶鈔千貫。”

  坤寧宮正殿,朱英正在對刑部尚書,大理寺卿,都察院三司訓話。

  朱英非常清楚後世煤礦裡的那些勾當,雖說沒親眼見過,但影視劇裡可不少。

  尤其是開私礦,那些行為簡直是令人發指。

  後世那般,在當今這個時代,怕是要更加狠厲。

  在大明高速發展的同時,朱英也不忘記保護底層的百姓。

  朝代的更替,什麽氣候因素之類的,說到底最大影響還是來源於最底層的百姓。

  能夠吃飽穿暖,誰還會去幹造反的活計。

  “謹遵太孫令旨。”

  三司恭聲回道。

  等三司走後,朱英就準備規劃招兵的事宜了。

  無可否認,一旦蒸汽火車製成,鐵軌完成對邊關的搭建,那麽大明的戰爭時代,就要開始了。

  士兵肯定不能等到那個時候再去招募,現在招募就要開始訓練。

  “帖木兒那家夥,還想著來犯我大明,原本還說你再過個幾年就會病死,現在看來你是等不及了。”

  歷史上的帖木兒,是在五年後東征的路途上暴斃而亡。

  現在朱英這隻蝴蝶扇動了翅膀,也不知道帖木兒還會不會東征,畢竟現在的大明,可不是永樂時期。

  武將皆在不說,國力更是前所未有的強盛。

  要是帖木兒不親自東征了,那還會暴斃嗎?

  朱英也不是很在乎。

  不死又能如何,東征那是找死,現在就等著大明打到撒馬爾罕去吧。

  “殿下,法師道衍請求覲見。”

  門外的小宦官傳話道。

  朱英點頭道:“讓他進來吧。”

  姚廣孝這個時候過來,難道是中土神話體系搭建好了?
  朱英不由有些期待。

  姚廣孝進來後,行禮道:“小僧拜見太孫殿下。”

  咦!
  小僧這個稱呼出自於姚廣孝的口中,倒真是有些令人驚奇。

  即便是面對朱棣,朱元璋,姚廣孝一直都是自稱貧僧。

  自稱小僧,這代表著在此人面前,心裡有著很是崇高的敬意。

  “免禮,是神話體系的典籍,已然完成了?”朱英問道。

  姚廣孝嘴角帶著笑意,回道:“回稟殿下,已然是完成了。”

  說完,從袖中掏出一冊書籍來。

  “請殿下過目。”

  旁邊的郭忠上前接過,遞給朱英。

  朱英接手後,開始翻看起來。

  書冊的封面寫著是上古紀要四字。

  翻開書冊,首先是綱目:感盤古開辟,三皇治世,五帝定輪,世界之間,遂分為四大部洲。

  後邊就是一些關於洪荒的記載,各個神仙的故事。

  基本上就是按照朱英講述的那些。

  朱英也沒細看,畢竟這是定冊,閱讀性不算高。

  翻到最後邊,寫著洪武三十二年七月,黃帝紀元四千零九十六年。

  看到黃帝紀元,朱英愣了愣。

  他突然想起,在後世的中原,自己穿越前,因為一些特殊的關系,采用的是西元紀年,也就是俗稱的陽歷。

  什麽是西元紀年,那就是歐洲傳過來的,采用的時間點是耶穌的生日。

  耶穌誕辰那一年,就叫公元元年。
    什麽二十一世紀,兩千年的說法,那是耶穌誕生了多少年。

  像是其他國家,都有自己的紀元。

  哪怕是倭國,都有自己的年號,唯獨後世中原沒有。

  用後世的話來說,現在的大明,處於是中原四十一世紀。

  耶穌誕生的那一年,中原都已經是西漢末年了。

  在前邊,春秋戰國,秦始皇,劉邦等等歷史人物,都已經是紛紛登場後又消亡。

  中原已經是極其強大之國,絲綢之路都通了不知多少。

  這個時候,耶穌才誕生。

  後世有些崇洋媚外之人,甚至都不知道,他們所推崇的上帝教耶穌,比自己的先祖黃帝,足足小了兩千七百一十七歲。

  不要小看一個簡單的歷法。

  因為這是一種民族的自信。

  後世朱英未穿越之前,哪裡是什麽二十一世紀,分明是四十八世紀。

  “殿下,小僧覺得采用黃帝紀元,更可體現出我中原神話體系源遠流長,而於此也是為了區分上古時期與現在的分別,小僧在書籍中有寫到,於黃帝紀元之前,統稱為上古。”

  姚廣孝心思縝密,見著太孫翻到最後突然就皺眉不語,一下子就猜到了是關於紀年的問題。

  自然姚廣孝考慮到的並非是民族自信這塊。

  對於現在的大明來說,除開中原大地外的其他地區,皆為蠻夷。

  姚廣孝考慮的主要是區分神話時代跟平凡時代,而黃帝紀元,更加顯得真實。

  朱英從沉思中回過神來,抬頭看了眼姚廣孝後,轉頭對郭忠吩咐道:“傳令邸報司,至今日起,所有的邸報上必須要加上黃帝紀元。”

  “先是黃帝紀元,再是本朝年號。”

  郭忠聞言略微有些遲疑,因為洪武的年號是陛下的,如此行事,會不會讓陛下和太孫之間產生間隙。

  不過這想法也只能是放在心裡,當下回道:“遵令旨。”

  朱英這才對姚廣孝說道:“法師說得對,黃帝紀元,更能夠讓海外蠻夷知曉我中原之長久,此事應該普及開來。”

  姚廣孝心中松了口氣,他還擔心這紀年的方式,會對皇權有所影響。

  朱英注意到旁邊郭忠欲言又止的神情,自然明白其顧忌。

  “爺爺那邊沒關系,我自會親自去說。”

  聽到太孫這話,郭忠心裡的石頭落了地。

  黃帝紀元其實一直都有,只是這些紀年的方式,主要還是道教在用,民間多是用當朝皇帝的年號。

  朱英這一次,就是要把黃帝紀元給推廣開來。

  洪武三十二年,聽起來才三十多年的感覺,哪裡有黃帝四千余年聽起來霸氣。

  那些大明之外的番夷一看,就能清楚的知道,中原文明自紀年開始,已然有四千多年的歷史。

  這是何等的輝煌大氣。

  在表達上,也很是直接。

  所以,朱英才會要求黃帝紀元要在當朝皇帝的前邊,這樣更為醒目。

  況且黃帝本來就是炎黃祖先,加在前邊無可厚非。

  要知道,四大文明古國之中,唯有中原文明一直不存在斷層,從古至今延續到了後世。

  黃帝紀元的形式,更能夠體現中原文明古國的強盛繁榮。

  好在朱英是太孫,亦是未來的大明皇帝。

  只需要他想做的,就能夠去推動。

  這就是皇權的強大之處。

  “接下來,關於此洪荒神話體系,我會讓邸報司連續刊登記載,拉出專門的版塊來。”

  “法師所寫的,將會流傳至於天下各國之中。”

  朱英開口確認道。

  這個時候的姚廣孝,突然對著朱英行起了三拜九叩大禮。

  而後說道:“小僧此生無憾矣。”

  朱英笑道:“別這麽著急,你還有很多事情呢,這洪荒神話體系,還可以繼續完善,也需要人來主導傳播。”

  “高麗那邊,你就不必再奔波了,晚年時光,好生在京師修養吧。”

  “我會冊封你為天界寺主持,此後余生,便為傳播我大明文明效力。”

  “你這一身的才學,也應該去尋個弟子傳下衣缽,如此帶走豈不浪費。”

  “最近關於蒸汽機的事情,你可是聽聞了,去了解一番吧。”

  “或許不用兩年,蒸汽火車就能夠造出來了,到時候你再去高麗,也就三四日的功夫。”

  “屆時,整個天下,將會變得更加的精彩。”

  “法師多活一些時候吧,否則不是可惜了。”

  朱英明白,對於姚廣孝這樣的人來說,追求並非是榮華富貴,而是自己心裡頭的執念。

  當他對自己三拜九叩之後,明顯的感覺精氣神都在喪失,暮氣重重之感。

  而朱英這是要給他一個新的方向。

  果不其然。

  姚廣孝不知什麽叫做蒸汽火車,他沒聽說過。

  但是說兩三日抵達高麗,這被他記住了。

  原本平靜的心湖,再次泛起了波瀾。

  “三四日功夫,就能抵達高麗?”姚廣孝直直問道。

  朱英道:“法師不必來我這裡詢問,完全可以自己去看看,我所言是真是假。”

  “最近這些天,法師一直在苦研神話,怕是連京師邸報都沒看過,往後可多多看看邸報。”

  “現在的大明呀,每過幾月,都會發生巨大的變化。”

  姚廣孝躬身道:“謝殿下指點。”

  朱英擺擺手,和聰明人說話就是簡單,自己的心意寥寥幾句就能明白。

  翌日。

  關於采用黃帝紀元的事情,傳到了朱元璋那裡。

  劉和小心翼翼的稟告,朱元璋聽完後卻沒有當做什麽大事。

  反而道:“大孫這事辦的不錯,黃帝紀元四千余年,那些外臣看了,心中自覺恢弘大氣。”

  “這對咱大明來說,是個好事。”

  “按照大孫的意思去辦,往後大明上下,當采用黃帝紀元為主,皇帝年號為輔。”

  朱元璋的心思,早就在開擴疆土上了。

  而黃帝紀元,正好是迎合了傳播大明文化的需求,因此朱元璋自然沒有拒絕的道理。

  朱英很久前,就跟他討論過關於傳播中原文明,教化番夷之事。

  四千年的文明傳承,自然可以輕松擊潰那些短暫的蠻夷文明。

  便是在這個時候。

  京師外驛站。

  汪進義帶著王后阿依達,還有那姐妹花,終於是抵達了。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