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大明皇長孫!》第777章 太孫逼我反?
  “北元沒了?”

  朱英沒有想到,在草原冰封前的最後一道消息,竟然是北元亡國。

  這個消息對於現在的大明來說,也不知道是好是壞。

  乾清宮內。

  朱元璋吃著烤紅薯,有些納悶的對大孫道:“咱的崇禮候沒了,咱還想著等來年開春的時候了,咱帶著百萬大軍兵臨草原,這小子會不會直接臣服於咱。”

  買的裡八剌也就是額勒伯克,如今的北元皇帝。

  他是元順帝之孫,元昭宗之子。

  在被俘虜後,就生活在京師,封了崇禮候,後來送到了草原當北元皇帝。

  對於大明來說,額勒伯克才最符合大明的利益,因為朱元璋非常的清楚,額勒伯克是個什麽樣的人,或者說當年在南京的時候,朱元璋把他培養成了什麽樣的人。

  養出龍鳳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可把人養廢,就要簡單許多了。

  這些年來,草原對於大明的威脅不斷降低,這其中自然有額勒伯克的功勞。

  朱英道:“動手的是鬼力赤,他聯合了阿蘇特部,趁著冰封,北元放松警惕的時候,率領族人直接衝擊北元王廷。”

  “阿蘇特部為被北元王廷鎮守南大門,鬼力赤的軍隊一過來,他們立即就反水了,以至於北元王廷根本就沒反應過來。”

  “鬼力赤廢除了北元的國號,自稱蒙古國。”

  朱元璋想了想道:“這阿蘇特部的首領,是阿魯台吧,咱記得這家夥跟朵顏三衛的關系很是不錯,泰寧衛指揮使指揮使阿劄施裡的妻子,就是阿魯台的女兒。”

  朱英點點頭:“這次鬼力赤聯合阿魯台確實是走了一步好棋,篡位後,阿魯台幫著聯合了科爾沁部,他跟科爾沁部的關系一直很好,現在穩定了草原局勢,讓鬼力赤順利登上了可汗之位。”

  “鬼力赤當上了可汗後,就把北元國庫大開,把所有的糧食都拿出來分掉,讓他的族人,追隨他的部族,都能渡過這個冬天。”

  “可惜了,原本這個冬季對於草原應該是損傷很大的,也利於來年開春北伐草原,沒想到出了這個變故。”

  草原很窮,但北元很富。

  尤其是在跟大明最近幾年交好中。

  和其他的草原部族不同的是,北元作為從中原過去的蒙元殘余,他們在政治,文化上,受中原文化影響很大。

  因此北元是有足夠多的存糧的。

  北元存糧現在到了鬼力赤的手裡,不說讓草原部族都吃飽,但大部分人,都可以熬過這個冬天了。

  朱元璋說道:“以阿魯台的精明,說不定已經在暗中聯合朵顏三衛了,這些家夥,估計又想著叛亂了。”

  朵顏三衛有叛亂的前科,設立朵顏三衛的第二年,他們就叛亂了,朱元璋隻好派傅友德跟郭英再次討伐,這才又臣服下來。

  現在這樣的情況,朱元璋認為朵顏三衛大概率又會背叛大明。

  “咱給他們三人下一道諭旨,命其立即入京覲見,若是不肯前來,那必然是背叛了咱。”

  朱英聞言,就明白了老爺子的意思,笑著問道:“若是來了呢。”

  朱元璋哈哈一笑:“既是來了,自當就留在京師安享晚年。”

  以前是為了安撫,可現在大明都要北伐了,當然就沒這個必要了。

  朵顏三位這個反骨仔,必須是要拿下。

  大明現在有自己的兩萬重騎,對於朵顏三衛也沒那麽需要了。
——
  倭國九州島。

  朱英的令旨在經過一月路程後,終於是抵達了。

  四路天使分別向秦王,晉王,燕王,齊王而去。

  燕王府。

  朱棣皺眉的看著前來的天使,起身以示尊敬。

  作為藩王,即便是朱元璋的諭旨,他也不需要跪著接旨。

  “北伐在即,責令燕王朱棣立即返回京師,以參與北伐事宜。”

  天使宣讀完後,笑著對朱棣道:“燕王還請接令旨。”

  朱棣上前接過令旨,對旁邊的馬三寶使了個眼色。

  馬三寶連忙從袖子掏出一個沉甸甸的袋子,塞進宣讀令旨的宦官袖中。

  宦官感受了下,當即眉開眼笑。

  “燕王還有什麽不清楚的,請盡管詢問,奴婢必定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每個宦官都喜歡當天使,而收點好處,這都已經是潛規則了。

  朱棣遠在倭國,雖然對大明有些布置,可皇宮那等地方的消息,又哪裡是能輕易打聽到的。

  還不如直接詢問傳令旨的宦官,這樣省去了很多麻煩。

  朱棣想了想道:“不知太孫這令旨,是隻傳給了本王,還是其他三王都有。”

  宦官回道:“是四王都有令旨,都是返京之事。”

  朱棣再問道:“不知皇宮中最近可有什麽變故。”

  聽到這話,宦官面帶難色,燕王問的太廣泛了,而且很容易涉及到一些隱秘。

  作為宦官,很清楚的知道有些話能說,有些話可不能說。

  朱棣見此心下一驚,還以為真的什麽大的變故發生。

  當即再次對馬三寶使了個眼色。

  馬三寶頓時了然,笑著對傳旨太監後邊的宦官道:“諸位遠道而來甚是辛苦,我帶著諸位先去歇息一二,也好品嘗一些倭國這邊的特色美食。”

  隨著來的幾位宦官不敢搭話,隻得是看向傳旨太監。

  傳旨太監略微遲疑便輕輕點頭,幾人這才隨著馬三寶離開。

  “公公請坐,來人,上茶。”

  “燕王客氣。”

  入座後,朱棣這才說道:“還請公公告訴本王,這宮中可是有什麽大的變故。”

  傳旨太監猶豫幾分後回道:“我等出發之際,正逢陛下感染風寒,病重臥床,陛下諭旨讓太孫監國,當日太孫就讓我等出發倭國傳旨。”

  傳旨太監出發的時候,朱元璋的心病還沒祛除,對於他們來說,知曉的就是陛下病危,而後就領令旨上路。

  這就導致給了朱棣錯誤的引導。

  “什麽,父皇病危,太孫監國!!!”朱棣驚呼,當即就從座位上站了起來。

  “你可莫要誆騙本王。”

  “說,是不是太孫讓爾等故意這般說的。”

  朱棣轉身抽出寶劍,殺氣騰騰的盯著傳旨太監,大有一言不合,就要取其頭顱的意味。

  事關重大,他必須要試探一次真假。
    傳旨太監嚇得夠嗆,連忙跪在地上:“奴婢怎敢蒙騙王爺,這等大事,宮裡早就傳得沸沸揚揚了,哪怕是個小宦官都知道。”

  “太孫監國登臨龍椅,百官也是都知道的啊,王爺只需派人查探,必然就能知曉此事。”

  朱棣神色冷漠,將劍直接搭在傳旨太監的肩頭,只需要抽身一抹,就能令其身死。

  “你要知曉,本王在宮中多少還是有幾名耳目的,即便是騙得了本王一時,然去京師路上,本王多的是手段殺你。”

  朱棣根本不相信什麽百官,這如果是個局,那麽他那大侄子,肯定早就隱秘了消息,只有少數人知曉。

  不過想到這裡,朱棣也明白,真要是局,估計這些傳旨太監們,也不可能知曉。

  “王爺饒命,王爺饒命啊,奴婢說的句句屬實,絕對不敢欺瞞王爺。”傳旨太監微微轉頭,看到肩頭上鋒利的寶劍,差點膽子都給嚇破了,他什麽時候見過這等場面。

  朱棣沉默片刻,突然肅殺的面容轉而笑了起來,並且把寶劍也收了回去。

  “本王就是跟公公開個玩笑罷了,看把公公給嚇得,這是倭國的習俗,公公想來不會介意吧。”

  “地上太涼,公公還不起身。”

  朱棣隨口捏造了個理由說道。

  傳旨太監小心翼翼的看了眼肩頭,寶劍果然沒了,當即緩緩起來,陪笑道:“謝過王爺給奴婢開的玩笑。”

  朱棣點點頭:“好了,你先退下吧,三寶那邊會安排的。”

  “謝王爺。”

  這邊傳旨太監退下後,朱棣馬上吩咐仆從將王妃叫來。

  這等事茲事體大,朱棣必須要跟王妃商議。

  徐儀華聽到消息,連忙趕了過來,她在後院也聽說了有令旨之事。

  徐儀華來了後,朱棣屏退左右,將手中的令旨給王妃看。

  徐儀華看完,有些疑惑的看向朱棣。

  朱棣這才說道:“我詢問了傳旨太監,說他們臨出發之際,父皇病危。”

  只是一句話,徐儀華就知曉了朱棣的想法,隨問道:“王爺如何想。”

  朱棣搖頭道:“本王不知。”

  “此番傳旨,是太孫以監國之名,借北伐之事,要求我等四王立即返回京師。”

  “我那大侄子心思縝密,於倭國之中留有許多暗手,時刻傳遞倭國消息,他必然非常清楚我等如今之事。”

  “假若這是個局,父皇已經危在旦夕,甚至現在已然駕崩,那我等去往京師,便如同羊入虎口,再無回來倭國的可能。”

  “我那大侄子面善心狠,笑裡藏刀,本身出走十年而歸,哪有什麽親情可言,或是父皇駕崩,便迫不及待拔刀相向了。”

  “如果拒旨不遵,我等四王聯合,方可對抗太孫。”

  “今本王親衛私兵,總共有十萬余兵力,其他三王大差不差,四十五兵力鎮守倭國九州島自成體系,即便是太孫想要出軍討伐,也要考慮後續事宜。”

  “屆時我等再服軟稱臣,只要免去京師,自當可固守藩國。”

  徐儀華聞言說道:“王爺的這些想法確實沒錯,可這一切都建立在父皇已經駕崩的前提下,假若父皇沒駕崩呢。”

  “如若父皇沒駕崩,只需一道諭旨,王爺就不得不從,親自前往京師請罪,以父皇之脾性,王爺如此行事,必定要削去王爵,撤銷藩國,貶為庶人,幽禁於京師之中。”

  徐儀華說的,就是朱棣最擔心的事情。

  如果今天來的是父皇諭旨,那麽朱棣毫不遲疑就會起身出發。

  可這次來的卻是太孫令旨,還是以監國之名發出的,這就讓朱棣不由得多想了。

  徐儀華道:“會不會是太孫故意為之,局中設局。”

  這句話,讓朱棣心中一跳。

  他頓時就想到,如果父皇真的駕崩了,那麽大侄子肯定會將此事隱瞞下來,然後秘密以父皇的名義傳諭旨過來。

  他們自然不可能多疑,就算是懷疑,也只能動身前往。

  屆時同樣是有去無回。

  朱棣沉聲道:“以父皇的脾性,倘若是病危之際,絕不會讓我等返回京師,給太孫的登基造成任何障礙,哪怕是駕崩,臨終前給我們的諭旨,也只會是不準吊唁。”

  “大侄子的身份,是因為父皇壓著,所以沒有人敢說閑話,雖說現在太孫已經掌控兵權,將那京師打造成鐵桶一般,也不會有人敢反,然父皇必然會保障穩健,同時也是為了避免手足相殘之事發生。”

  “父皇在擔心我們搗亂的同時,又何不擔心太孫趁機對我們下手。”

  “皇家自古無情,父皇壓著我們,也同樣壓著太孫,他要是不在了,太孫還會像從前那樣嗎?”

  徐儀華皺眉道:“王爺的意思是,現在父皇病危,但也不確定能好,或不好。”

  “太孫令旨過來,如若我等不去,那父皇病好之後,自然要治罪下來。”

  “如若我等去了,父皇卻已經駕崩,太孫就可以放開手對付我們了。”

  朱棣冷著臉點點頭:“我這大侄子,城府極深,在宮中之際,從未表現過任何對我等這些皇叔有過想法,海外封王更是讓父皇聖心大悅。”

  “你想想,當初大侄子入宮,那時父皇都已經在百官宣布,命允炆為太孫,只等黃道吉日便行冊封之事。”

  “作為皇明長孫,難道那個時候他對皇位沒有想法嗎,可他是怎麽做的,他不僅沒有針對允炆,反而是交好藍玉,同時建言獻策,改革軍事,絲毫未有明手暗手去針對允炆。”

  “他很清楚,父皇聖心獨斷,只需做好皇長孫該做之事即可,逼得允炆自請退讓,是一點把柄都不給。”

  “要知道在此之前,他可是個邊關走私商販啊,打家劫舍,刀口舔血,賺取暴利之商人。”

  “別說是失憶,就算是沒失憶,這十年未見,還能有什麽親情。”

  “偏偏這樣的人,在入宮之後盡顯柔和,憂國憂民,宅心仁厚,你信嗎?反正我不信,真是天大的笑話。”

  “他要真是如此,怎會暗中打壓於我,稍顯手段,就將道衍調離。”

  “在這個時候,父皇病危,一道令旨讓我們回宮,這裡頭藏著的意思,難道還不明顯嗎。”

  說到這裡,朱棣的臉上浮現出幾許猙獰。

  因為當初朱英能夠去到京師,就是他帶著去的,真就是偷雞不成蝕把米。

  正因為朱英對自己的熟悉,所以很清楚知曉道衍的重要。

  “王爺的意思是,反了?”徐儀華的面色很平靜。

  朱棣咬牙,似乎就要喊出‘反了’二字,可一想到父皇,這兩字就卡在喉嚨裡說不出來。

  半晌,朱棣癱軟在座位上:“傳令三王共同議事吧,想來他們也應該知曉了目前父皇之事。”

  “即便是反,也只能是四王聯合,才能抵抗太孫。”

  聽到這話,徐儀華微微歎息,道:“其實就算太孫對付我們,也不過是收了藩國罷了,榮華富貴當不會缺。”

  朱棣擺手打斷,不想再聽了,道:“通知二哥他們吧,屆時再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