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大明皇長孫!》第712章 道衍,你老了
  第712章 道衍,你老了
  “你老了許多。”

  次日,朱英看到姚廣孝後,不由是感歎道。

  七年前,那個時候的朱英剛剛抵達京師,身份變幻後,對於朱棣只是尋常,但對於姚廣孝就忌憚許多了。

  歷史上的黑衣宰相,單這個名頭,讓後世的他自然敬仰。

  相比之下,朱元璋在世的情況下,朱棣就不值一提了。

  朱元璋作為父皇對皇子們的壓製,那是無敵的。

  而朱英作為太孫,得朱元璋寵溺,不必拘泥於歷史上的永樂大帝。

  最麻煩的是姚廣孝,這家夥最喜歡搞破壞。

  朱英甚至都能猜到,當初要強行把自己從北平帶到京師來,其中姚廣孝出了大力。

  不過話說回來,如果不是姚廣孝的話,自己現在還不見得能得太孫位。

  將姚廣孝放逐到高麗去搞事後,朱英在京師這裡就輕松多了。

  否則不知道姚廣孝會搞出什麽麻煩事來,這家夥必然暗中作祟,很難有所把握。

  即便朱英有信心,但事多了也麻煩。

  丟到高麗就省心多了。

  七年,人生有多少個七年,尤其是對於當時就已經五十七歲的姚廣孝來說。

  只是朱英也沒虧待他。

  掌高麗,打倭國,與李成桂分庭抗禮。

  這讓姚廣孝可施展出才學抱負,亦是能在歷史上留下濃厚的一筆。

  只是這些年的奔波勞累,讓上了年紀的姚廣孝,已然更老矣。

  “殿下比之前,也更為成熟了。”

  姚廣孝此刻也很是感歎,看著朱英臉上不長的八字胡。

  當年的朱英,虛歲十八,今也不過二十六歲,怎一個年輕了得。

  七年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不短,然大明已然驚天變化。

  京師變化是最大的,然姚廣孝自高麗一路行來,這路上之所見,百姓安居樂業,商貿發達,多數人臉上菜色不再,哪怕非是節時,亦能吃上葷腥。

  官道變得寬敞平坦,這一路都少受許多顛簸之苦。

  流民幾乎看不見了,甚至曾經四處都有的乞丐,現在都是稀罕物。

  而造成這一切的朱英,今年才二十六。

  多少王朝的太子,還在研究怎麽爭權奪利,哪怕是太子朱標,此時也在大明全境巡查,學習,幫忙處理政務。

  僅僅七年啊,這大明,已然變成了他所不認識的樣子。

  那麽十年後,二十年後,將會是怎樣。

  姚廣孝此刻,很想留在京師,在這生命最後的時光裡,見證越發繁榮的大明。

  朱英沒想到七年不見,心狠手辣的姚廣孝,竟然變得有些多愁善感起來。

  當下直接開始講述關於自己神話體系的設想。

  這只不過是再複述一遍。

  隨著朱英的講述,原本有些心不在焉的姚廣孝,神情變得認真起來。

  原本後靠著的背,也向前微微傾斜。

  當朱英講到融合世界神話體系的時候,姚廣孝的眼神裡,已經有些奪目的光彩。

  在宗教信仰方面,毫無疑問,姚廣孝必然是大大的行家。

  要說他個人有什麽信仰,只怕是扯淡了。

  有時候,越是懂行的人,就越是清楚裡面的彎彎道道。

  宗教信仰最初被創立出來的目的是什麽,是為了讓統治者更好的統治民眾,是讓民眾變得安分守己。

  像是佛教講究來生,在此間受苦都是為了更好的下輩子。

  這樣的民眾,才會不那麽暴躁,聽從統治者的管轄。

  而讓姚廣孝覺得最為驚喜的是,朱英提出了宗教信仰的另一種可能,同化。

  將世間的神話全部納入到一個大的體系中去,而後進行排位。

  這是精神上的武器。

  “貧僧此生再無所求,願身故後,太孫位臨九五,敕封貧僧為神。”

  姚廣孝目光炯炯的看著朱英,語氣極為認真的說道。

  朱英沒想到姚廣孝會有這樣的要求。

  想來或許這也算另一種名垂千古了。

  倘若未來的大明,佔據了整個世界半方天下,那麽世界神話體系,必將在整個世界流傳,且被人所堅信。

  屆時的姚廣孝,也會隨著傳唱千古。

  “可。”

  和聰明人說話,不必太多廢話,個中意思都能明白。

  姚廣孝仔細思索一番後說道;“佛教布道比之道教更為廣泛,借用四大部洲的說法,更為令人相信,其中一關鍵之處,貧僧還未完全領悟,到時候免不了多多叨嘮殿下。”

  朱英點頭:“此事關乎重大,我也只能提供個大概的想法,具體的設定,只能是有勞法師了。”

  說到這裡,朱英頓了頓問道:“法師可曾知曉我下懸賞尋流淚樹之事。”

  姚廣孝不知道太孫怎麽突然轉到這裡來,便也只能回道:“貧僧來京師的路上,有所耳聞。”

  不想聽都不行,現在消息傳開,各個驛站都在講述這事,世襲萬戶侯啊。

  哪怕沒有刻意去打聽,姚廣孝都已經知道了具體內容。

  不過他對於這個事情並沒有多少關心。

  朱英沒有繼續說,而是對旁邊伺候的郭忠吩咐道:“將我先前的地圖拿來。”

  郭忠連忙去書房,將地圖拿到正殿來。

  朱英走下正殿台階,將地圖放置在姚廣孝側邊的案台展開。

  “法師請看。”

  這是朱英根據前世的記憶,所繪製的一個大概世界地圖。

  之所以是大概,那就是比例的關系,但大體的陸地是沒錯的。

  “這是哪裡。”

  姚廣孝認真的掃了一眼,很快就發現了其中不同。

  他對於地理自然有所涉獵。

  地圖上標注的大明,草原,乃至於非洲,歐洲,都曾經聽聞過。

  大明混一圖製作好後,也曾跟隨燕王一起觀看過。

  而在東海另一頭,卻多出了大片陸地,這顯然沒在姚廣孝的記憶裡。

  朱英還想用這世界地圖給姚廣孝一些震撼。

  沒曾想姚廣孝竟然對地志極為熟悉。

  他倒是忘記了個事情,姚廣孝曾經在天界寺當過僧官。
    天界寺是大明用來接待外來使臣的地方。

  因此姚廣孝很早就接觸到世界的概念,哪怕歐洲,非洲,未曾有使臣來過,但他可以從他國使臣那裡聽說關於歐洲,非洲的存在。

  如此對於目前已知大多數的文明國度,有所涉獵實屬正常。

  況且姚廣孝精通佛教,佛教很多典籍都是梵文,波斯文書寫。

  如果姚廣孝不懂這些,怎麽能到精通二字。

  雖說沒有黃觀過目不忘,懂幾十門外語那般誇張,但也是頂尖人才了。

  “這就是我要找的流淚樹所在之地。”朱英沉聲說道。

  姚廣孝臉上露出非常明顯驚訝,下意識開口道:“東山經所描繪之地,竟然是真的存在。”

  朱英聽完,微微沉默。

  他發現,好像大家都真的很讀書。

  老爺子是這樣,黃觀是這樣,現在姚廣孝也是這樣。

  讀書多就可以這樣肆意妄為嗎。

  其實這就是後世跟現在的相差,因為大明的書籍比起後世來說,真的不多,尤其像是山海經這樣神鬼異志的古書,是大部分讀書人的課外讀物。

  想看其他的,也沒有啊。

  大明的小說話本是很火熱,但這大明才開始呢,哪有這麽多話本。

  施耐庵的水滸,羅貫中的三國在大明問世後,就極其火熱,傳遍大江南北,哪怕是不識字的,也會選擇去茶館聽書。

  黃觀,姚廣孝,這都頂尖人才了,朱元璋哪怕當了皇帝都沒停歇過,自然不會陌生。

  朱英繼續說道:“法師請看地圖,自古有言東土大唐,為南贍部洲,這昆侖洲,則可為西牛賀洲,那歐巴羅,為北俱蘆洲。”

  “當今文明天下之國,相互間自由聯絡,哪怕是路途遙遠,也同樣知曉彼此之存在,唯獨這東勝神洲,未被任何人所知曉。”

  “以四大部洲之說對應當今天下,自會有聰明人指出,無可未有東勝神洲。”

  “倘若在這個質疑聲中,東勝神洲突然被發現,那又該當如何。”

  朱英的嘴角帶著淺淺的微笑。

  姚廣孝自然明白。

  當世界神話體系提出後,肯定會被很多人所挑刺,因為這裡涉及到許多國家的宗教信仰。

  有些信仰濃厚的地方,不服是肯定的。

  都是神明,憑什麽你家的神明比我家的更為高貴。

  這都是你杜撰出來,做不得真。

  伱說四大部洲,怎麽還缺少了一塊。

  當這個時候,東勝神洲突然被發現,事態就會變得反轉。

  原來神話裡的故事,都是真的!
  當然,會提出疑問跟質疑的,必定是知識淵博者。

  不過知識淵博的人都已經信了,其他人還有什麽不可相信的。

  對於東勝神洲,或者說美洲的存在,姚廣孝沒有質疑。

  太孫都已經開出上千萬貫的懸賞,還有世襲萬戶侯出來,當跟你開玩笑呢。

  況且遠征軍的存在,也沒有特別的隱瞞,雖未刊登邸報,但有路子的都能知曉,姚廣孝哪怕只是回來一天,也能聽到稍許風聲。

  “融合他國神話,則必然要更加真實,貧僧雖通佛釋道,可對於這世上萬國,大部分都是陌生的,還需借些助力。”姚廣孝認真的說道。

  既然是世界神話體系,那肯定是要把所有的神靈都納入進來。

  這並不是自行想象,隨便杜撰就可以,要找到每個地方精通宗教的人才,配合之下才能完成。

  如此才能達到同化的效果。

  “你放心,我已經給曹國公下過令旨,自當會收集這方面的人才帶回大明,錦衣衛這邊也準備了許久。”

  自當有這個想法的時候,朱英就已經在做準備了。

  李景隆下西洋,這麽好的機會,當然是要把握住。

  就現在來說,中原及周邊的神話,包含佛教這塊,也足夠姚廣孝寫上很久了,再到李景隆回來的時候,就可以繼續補充。

  洪荒神話體系,是以中原神話為基礎,再從周邊散開,確定了核心,編纂起來就容易許多。

  姚廣孝點點頭。

  他心裡已經有了想法,先前太孫說的佛道之爭,便是洪荒神話體系的主流。

  以故事話本的形式寫成白話文,更容易傳播。

  有朝廷背書,完成後完全可以發在邸報上,佔據大的篇幅。

  一次放不下,也能通過連載的方式。

  京師邸報遠銷海外,根本不用擔心對外傳播的事情。

  “不用急著開始,法師這才剛回來,可以休息幾日先。”

  “為了方便法師,我會下道令旨,冊封法師為詹士府少詹士,方便法師行走及查閱書籍,調動相關人員。”

  朱英笑著說道。

  其實他想開個玩笑說老詹士的,不過感覺這樣有些冒犯。

  編纂洪荒神話體系,對大明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加上姚廣孝前往高麗,不管是打倭國,還是與李成桂分庭抗禮,這都是有大功勞的。

  征討倭國的時候,高麗確實牽扯了倭國方面很大精力,不然大明也很難一帆風順。

  高麗一直對大明邊境時常騷擾,姚廣孝在高麗穩定了大明邊疆,自然有功。

  姚廣孝有些恍惚。

  當年他在天界寺的時候,一門心思想要當官,最後什麽也沒得到。

  不甘心只能是劍走偏鋒追隨燕王。

  如今兜兜轉轉回到京師,已然可到正四品。

  當真是世事無常啊。

  “謝殿下隆恩,貧臣定然會竭盡全力,編纂神話體系,不讓殿下失望。”

  姚廣孝得到正四品的官職,沒有想象中的激動,或許更多的是感歎。

  不管是跟隨燕王,還是在高麗擔當國師,在權力上早就已經超過這個品級。

  至少從現在開始,太孫親口冊封下,他已然是大明臣子,入官籍。

  朱英看著原本有些老態龍鍾,現在重新散發出火力的姚廣孝很是滿意。

  把才能用在正道上,才是對大明最好的貢獻嘛。

  在處理完神話體系的事情後,朱英可沒有時間閑著。

  畢竟現在已經二月開春,帖木兒進犯大明吐蕃的事情,也是到了該要給他個教訓的時候了。

  領兵的是徐輝祖,而兵員的調動在此前早就有所安排。

  三十萬大軍當然不可能說全部從京師這邊調動,不然京師的安全誰來守護。

  加上徐輝祖在內,京師這邊總共也就數千人出發。

  臨出發前,朱英自然還要作些安排。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