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大明皇長孫!》第711章 姚廣孝回京,七年變化
  第711章 姚廣孝回京,七年變化
  黃觀用得太順手了,關鍵是覺悟能力非常高。

  在南京直隸這邊選拔完成後,黃觀還向朱英申請,親自前往北平監督。

  不過這個請求被朱英駁回了。

  遠征軍的統領大多數都在京師已經完成,去北平也就接人出發,這沒必要再去跑一趟。

  大明的軍隊,可沒這麽差勁,連此事都無法完成。

  有黃觀提供的章程明細,按章辦事就可以了。

  比之南方,北方的士兵顯然還更有優勢一些,尤其是生活在遼東地區的,對於寒冷早就習以為常。

  不過考慮到橫渡白令海峽後,北美南下四季就分明了,是以南北也都需要。

  遠征軍的事情籌辦完成後,朱英再次把黃觀召進宮裡,商量關於南洋這邊的安排。

  “悠悠七載,沒想到再臨京師,已然是物非人非。”

  正陽門碼頭上人聲鼎沸,四處都是搬運貨物的吆喝聲。

  姚廣孝看著這既陌生又熟悉的碼頭,極其感歎。

  原本這裡不過是些泥巴土路,現在所入眼之處,盡皆是水泥鋪設。

  不僅是碼頭,感覺似乎河道都有被加寬了,來來往往的船隻琳琅滿目,可見繁華。

  那正陽大道,姚廣孝在離開的時候聽說了,但卻沒有親眼見過。

  此刻看著那寬敞大道上密集的人群,心神皆有些震撼。

  這種劉姥姥進大觀園的感覺,好比後世一直生活在農村,突然到了繁華大都市。

  “太孫殿下,真的,很不錯。”

  姚廣孝眼放光明。

  從前,他從未對大明這個國家有所多少的歸屬感,在他看來,朝代更替亦是尋常,此生最為在乎的便就是施展抱負才華,青史留名。

  直到看到現在的大明,給他帶來了巨大的衝擊。

  長期生活在高麗,又去了倭國,草原的姚廣孝,足可以說開眼看世界了。

  但其余國家所有的一切,在南京這座京都面前,都如同是螻蟻一般渺小。

  不管是那些搬運的工人,還是來往的行商,個個紅光滿面,眼神憧憬,體現出這大明蓬勃朝氣。

  在每個人的心中,都有個理想之國。

  七年來第一次回來的姚廣孝,感覺找到了自己心中所屬。

  是啊,七年過去了。

  當年五十七歲出門,而今已然六十四。

  人到晚年,難免產生落葉歸根的想法。

  船靠岸後,姚廣孝拒絕了隨從搭直通車,想要自己好好看看這煥然一新的南京。

  自然,身邊還是跟著兩個護衛。

  姚廣孝身上穿著代表高麗國師的袈裟,華貴異常。

  雖說現在對於衣服的限制沒有從前那般嚴格,但能夠穿上這等袈裟的,普通人也不敢招惹。

  姚廣孝步入正陽大道認真的感受到一番什麽叫摩肩擦踵,哪怕是個吃飯的小店,都排著長長的隊伍。

  這裡可是外城,已然是如此多人。

  坊間那還得了。

  其中姚廣孝也注意,幾乎每過兩條巷子,就能看到治安所的招牌,這意味著京師這邊有著大量的治安人員。

  這便是我的國啊。

  此刻,一種民族自豪感,在姚廣孝的心底油然而生。

  或許只有長期在外鄉的人,才會有這種強烈的感覺。

  其實姚廣孝本應該在去年的時候就回來。

  不過因為等候朱權。

  朱英召姚廣孝回來,改革中原神話體系的事情。

  但高麗這個地方,可不能放棄,必須要有人鎮守。

  目前是三方鼎力的局面,維系著目前的高麗,若平衡被打破,姚廣孝直接離開的話,那麽李成桂必然會趁勢奪取高麗王位。

  是以朱英便就選定了寧王朱權去接班。

  這並非是敕封藩國,暫且代於高麗之事。

  其中也是考慮到姚廣孝六十多歲了,這般大的年紀,身體狀況是個問題,一旦出現變故,可能會使得高麗的謀劃成空,給李成桂作了嫁衣。

  朱權年輕,這些年也經歷過戰事,在謀略這塊也有幾分本事。

  替代姚廣孝問題不大。

  姚廣孝要等到朱權抵達,並且完成交接才能回來,一來二去的,也就到了這個時候。

  “道衍回來了?怎麽沒來宮裡。”

  “回稟殿下,道衍法師想要獨自在南京城逛一逛。”

  朱英從錦衣衛得到消息,聽說姚廣孝在逛街,這才意識到姚廣孝離去七年,大明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行吧,隨他去吧,舟車勞頓的,讓他先休息一日,明日再過來宮裡。”

  “是,殿下。”

  錦衣衛離開後,朱英笑著對黃觀說道:“道衍你應該認識吧。”

  先前朱英一直在跟黃觀商議布局南洋的事情。

  黃觀點點頭:“道衍法師在天界寺的名頭很是響亮,只是臣到禮部的時候,道衍法師已然跟隨燕王去了北平。”

  姚廣孝洪武十五年就去了北平,而黃觀則是在洪武二十四年才高中狀元入翰林院編修,自然是錯開了。

  朱英笑道:“道衍此人才學極深,於道釋儒三教鑽研極深,這番我想要改革完善中原神話體系,少不得他的幫忙。”

  之前朱英就已經跟黃觀說過,關於神話體系對海外教化,信仰的影響。

  在這方面,就是黃觀的弱項了。

  畢竟黃觀讀四書五經,是正兒八經,根紅苗正的儒生,對於神鬼之說接觸很少。

  朱英要借鑒後世的洪荒設定,其中自然會涉及到許多詳細的名諱。

  這些名字,朱英怎麽可能背下來。

  那些故事,基本上看過就已經忘記了,也就記得個大概,真要詳細寫出來,別搞笑,他只是大學生,又不是什麽研究這方面的專家教授。
    再者他的雅文水平也很一般,而新的洪荒體系,必然是要出雅文跟白話文兩個版本的。

  一般人顯然很難完成這套洪荒體系的設定。

  能同時精通道佛兩家的,少數是一方面,再一方面朱英需要在文字裡夾帶私貨,這等東西唯有姚廣孝最是熟悉了。

  朱英還想著把其他國家的神靈也包含在其中,比如古希臘的奧林匹斯眾神,古埃及神話,古印度神話,北歐神話,哪怕是已經淡卻的古羅馬神話,這幾大古神話體系都搞進去。

  哪怕是所謂的上帝,也必然要包含其中。

  其他小國的,自然就降下去一檔。

  現在世界神話很多地方都沒有形成大的體系,尤其是在目前世界文明初步交融的情況下,如果統一完善的世界神話體系出爐,必然是有很大市場的。

  本來現在大明就是全世界最為富饒,強大,神秘的國度,那麽洪荒神話體系最強,也是很合理的吧。

  誰要是覺得不合理,很好,咱們作為神話體系的代表,來碰一碰就知道了。

  至於帖木兒,那就無所謂了,目前的帖木兒本土都沒有什麽神話體系,波斯神話目前也是七零八碎的。

  再者帖木兒雖受波斯文化影響,自稱蘇丹,實際上他是突厥人,而他繼承的又是蒙古帝國遺產。

  在神話體系的對抗上,完全不值得一提。

  歐洲那邊就更加簡單了。

  畢竟古羅馬帝國都已經崩盤,歐洲分割成了七零八碎的小國,全歐洲的人加起來,都沒有咱大明的人多,哪怕是神話的角度上來講。

  我大明的神明信仰之力都要你多得多,你那區區幾百萬的信徒,怎麽跟我大明八千萬信徒相提並論。

  且在朱英擬定的神話體系裡,皇帝本身也是神靈的代表,可是有著封神的權力。

  這便算是文明的覆蓋了。

  文明是一方面,武力值也是很重要。

  最後的對決,當然還是靠拳頭。

  朱英指著地圖上的南洋說道:“整個南洋,臨近我大明,我計劃是在十年內,逐步的進行百姓遷徙,而後掌控整個南洋的軍事武裝,即便是保留南洋各國,至少也是要去軍事化。”

  去軍事化,這是個新穎的詞匯,黃觀之前沒有聽說過,但很好理解。

  稍有些疑惑的問道:“殿下的大明遠洋貿易,將會逐步在南洋各國開設莊園,招聘農奴,種植糧食,這等方式可將其百姓所產生的怨恨,轉嫁到各國之上,為何要讓我們大明來承擔呢。”

  “有我大明水師的武力保障,將馬六甲內的沿海海域全部控制下來,奪其錢糧富為大明,臣覺得如此才是最高效的方式。”

  去軍事化的間接統治,也會讓南洋百姓對大明埋怨,如果只是開設農莊,這股怨氣就不會影響到大明。

  日積月累下的爆發,也是由南洋諸國承當。

  所以黃觀對此有些不理解。

  這個小冰河橋段,朱英熟悉得很,畢竟他已經跟老爺子講述過一遍,現在再說一次,也就信手拈來。

  劉日新又被當了擋箭牌。

  關於氣候變化,影響到歷史王朝更替,以至於兩百年後大明受冰封之苦,蝗蟲四起,遍地饑荒這等事情,從朱英口中緩緩講述出來。

  黃觀聽完之後,深受震動。

  他沒想到太孫已經看到兩百年後的大明,而自己這般,簡直是鼠目寸光。

  起身作揖道:“是臣愚鈍了,太孫此舉乃為後世謀福利。”

  朱英擺擺手:“沒事,這些消息伱並不知曉,有此想法也很是正常。”

  黃觀的思想開始轉換,沉吟片刻後說道:“既是如此,欲謀其國,先使其亂,我大明乃禮儀之邦,貿然出兵有違道德典范,亦損我大國威嚴。”

  “其內生亂,猶如安南,我大明當以正義之師出擊,撥亂反正,自可將其掌控手中。”

  朱英輕輕點頭。

  這個想法跟他是一樣的。

  南洋諸國有著自己的文化信仰,完整的統治機構,如果不亂起來,大明很難有插手的理由。

  出兵攻打是下下策。

  如果太過強勢,表現出一統南洋的決心,很容易讓整個南洋的國家聯合起來。

  不要小看南洋,沿海也就算了,內陸多是熱帶叢林,瘴氣四生,讓大明的將士們鑽進林子裡去打仗,瘟疫傷亡上就是個很大的問題。

  而且戰爭一旦起來,那麽來源於南洋的財富也會跟著變少,大明的整體利益都會受到很大的影響。

  哪怕是拿下南洋全境,還要付諸於大量兵力鎮壓,應付四處升起的起義。

  搞到最後,反而是動搖了大明根基。

  其中影響最大的還是在氣候跟環境。

  如果是大量平原地區,早就給他推平了,當然這樣的話,也輪不到朱英來乾,前面朝代自然早完成。

  “殿下覺得將火器售賣於南洋如何。”黃觀思索一番後,突然開口說道。

  朱英有些驚訝,問道:“詳細說說。”

  黃觀繼續道:“殿下發明的火繩槍,在小規模的作戰中,無疑是一神器,但今由於大規模裝備軍中,全境開設火器工廠的緣故,火繩槍跟顆粒火藥,已然不是多大的秘密。”

  “現在這些海商們,除了暗中在大明購買外,不少甚至都有了自家的小作坊生產。”

  “他們所生產的火繩槍,比起咱們大明來,不管在持久還是威力上,自然是要差上許多,如今已然泄密,不如放開購買,傾銷火器於南洋,扶持當地幫派,貴族及各方勢力。”

  “如此之下,自當更能生亂,同時也可引導我大明世家介入爭鬥之中,再以水師壓製,靜候良機。”

  朱英笑著點頭:“你這想法很是不錯,具體的安排寫個章程出來。”

  “詹士府那邊現在人手比較空缺,你看哪些人才適合,便也都招進來出謀劃策,把架子搭起來。”

  黃觀的想法很對朱英的思路。

  朱英會有這個想法是建立在前世列強租界的歷史情況下。

  黃觀可沒有知曉歷史後世的本事,所以這些想法都是他通過自己研究琢磨出來,是極為正確的方向。

  在後世,租界最後都沒了。

  這裡頭的原因,其實跟人數有關。

  列強人少,只能佔據上層統治。

  而大明不同,目前八千萬已然是最多之國,現在正在搞鼓勵生育。

  其實就算不鼓勵,也都在瘋狂造孩子,三年兩胎那都是基本操作。

  是以當不斷遷徙百姓的情況下,人口比例達到一定程度,那南洋諸國自然就歸於大明了。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