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開局就殺了曹操》第397章 黃忠荀彧組CP,不遠千裡入川尋皇叔
  第397章 黃忠荀彧組CP,不遠千裡入川尋皇叔(三合一,七千大章求月票)

  “荀司空,你可真的是做出了好大事!!”

  長安城這裡,董卓見到荀爽,直接這般大聲的說道。

  近日董卓已經是下令,將那些隨著王允站出來,在受封台那裡,出聲呐喊,對他進行聲討的人,都給當眾斬首了。

  除了一個王允暫時留著,其余砍了一個乾淨。

  雖然這一次,董太師沒有牽連全族,但這一次砍了二十五個朝中官員,其中不乏高官,還是讓人感到極度的震撼。

  鮮血浸染之下,董卓的威嚴,變得更強。

  此時聽到董卓出聲喊荀爽,且以這種語氣,說出這話來,那些聽到的人,都是忍不住的為之一顫。

  心下覺得事情要遭。

  這荀司空只怕是也做了一些什麽事情,被董卓這廝知道了,拿住了把柄。

  董卓這廝,可是什麽事情都做的出來,太傅都砍過,司徒正在獄中,求死不能,將要承受比砍頭更加殘酷的死法。

  如今這家夥又盯上了荀司空……

  只怕荀司空也要危了……

  荀爽聽到這話,卻是神色未變。

  泰然自若的轉身,對著乘坐車攆而來的董卓,顯得有些顫巍巍的施了一禮。

  見禮之後,才開口道:“還請太師明言,莫要嚇人。”

  董卓聞言,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

  他從車攆上下來,來到荀爽身邊,拉住荀爽胳膊道:“我也是今天得到稟告才知道,荀司空居然去信,讓家中老小都從潁川過來,要來長安地定居。

  這事情可不小啊!”

  也難怪董卓會這般高興,專門將這事情拿出來與荀爽說。

  如今的朝中之人,其實有很多,都是想要讓自己的家人,從長安這裡離開。

  如此就可以不受製於董卓。

  今後真的是做些什麽了,也比較安全些。

  只不過是迫於種種情況,不敢這樣做。

  對於這些,董卓心裡面是知道的。

  也正是因為如此,在得知荀爽居然將自己的舉家老小,都給召來長安,準備定居的事情時,才會如此的開懷。

  荀爽聞言,才知道是一個什麽情況。

  當下笑著對董卓道:“如今,關中地區,安定,安穩,一片欣欣向榮,呈現著不一般的氣象。

  而且,又有太師大軍環繞守衛,格外安定。

  最是安全,是最好的居住之所。”

  董卓聞言,忍不住的再度笑了起來。

  荀爽這話,可真的是太對董卓胃口了。

  “司空家中,可是有著好後生啊,荀彧此人不凡……”

  董卓開始說起荀彧認出逃走的呂布,並出言讓黃忠將呂布擊殺之事。

  言語之中,對荀彧諸多稱讚。

  很是羨慕。

  “真羨慕荀司空家有這般的後輩,荀司空家後繼有人啊!”

  董卓與荀爽說了荀彧黃忠做出來的事情之後,望著荀爽,滿是羨慕的出聲如此說道。

  荀爽聞言,笑著:“太師何須在這裡羨慕老朽,太師家的孫女婿,才是人中龍鳳!!

  與太師的孫女婿比起來,我荀家的麒麟兒,可差的太遠,只有提鞋的份兒。”

  正羨慕的不成的董卓,聽到荀爽說起好孫女婿劉成,心中頓時樂開了花,忍不住的哈哈大笑起來。

  周圍那些原以為司空荀爽可能要倒大霉的人,見到這一幕,不由的為之一愣,繼而心中大為感慨。

  這荀司空之所以為荀司空,將司徒這些,都給熬走了兩撥了,他還安然無恙,穩坐釣魚台,也不是沒有道理的……

  ……

  長安城中,董卓在受封台這裡,親自接見攜帶呂布腦袋而來的荀彧黃忠。

  李儒從黃忠手中接著匣子,雙手托著來到董卓面前。

  董卓接過,將匣子打開,露出了呂布那早已經涼了的腦袋。

  認真端詳了一會兒,董卓歎了口氣,出聲道:“奉先啊奉先,你這逆子,真是一個糊塗蟲!

  我自問不曾虧欠於你,你卻做出這等大逆不道之事!
  跟著我好好的乾下去不好嗎?

  為何非要作死?”

  說罷,又看了兩眼一言不發的呂布,就將匣子放到了一邊,交代道:“將呂布腦袋掛在城門去,懸首示眾!以儆效尤!”

  立刻有人領命而行。

  董卓則在這個時候,站了起來,親自來到荀彧黃忠面前,笑著道:“若非你二人,只怕這反賊呂布,就要一路出潼關,徹底逃遁了。”

  荀彧黃忠對董卓施禮。

  荀彧開口道:“我與漢升,不過是順手而為罷了。

  漢升才是誅殺呂布的功臣。

  我不過是說了幾句話而已。

  況且,就算是沒有我等出手,呂布也一樣是出不了潼關,逃脫不了太師您的掌控。”

  董卓聞言,頓時笑了。

  “根本不用別人介紹,你這一開口,我就能夠確定,你確確實實就是荀司空的親侄子。”

  荀彧聞言也笑了起來。

  “我之前可是說了,誅殺呂布,賞千金,封侯!
  如今漢升將呂布這廝誅殺,這些我自然不會忘記。”

  他說著,拍拍手,立刻就有人抬著箱子過來了。

  將沉重的箱子打開,露出了裡面的諸多的錢財,分量非的足。

  與此同時,還有人托著用紅布覆蓋住的托盤,來到董卓身邊。

  董卓將紅布掀開,露出了一方印。

  他將這印拿起來。

  望著黃忠道:“漢升你斬殺了大逆不道的呂布,那這溫侯之印,就與漢升了,今後漢升便是溫侯!”

  黃忠聞言不由一愣,整個人都有些慌。

  呂布之前不僅是溫侯,還是董卓的義子。

  現在這董卓要封自己為溫侯,莫非還存在要收自己為義子的心思?
  一念及此,心中慌亂,連忙出聲推辭。

  “黃忠此次,專門為尋劉皇叔,治我孩子之病而來,立功非黃忠本意。

  黃忠也不求有什麽賞賜,只求太師能夠與黃忠文書,能夠讓黃忠帶著犬子,前往益州,去尋劉皇叔,為我犬子治病,如此,黃忠便已經感激不盡了。”

  董卓道:“這事易耳,我等一下就讓人與你。

  但漢升你立下如此大功,我董卓又當著那樣多人的面,許下了封賞,不與你可是不成。

  容易讓人說我董卓言而無信。

  且這事情,與你前去益州尋找我那克德孫婿,也並無衝突。”

  呂布反叛,董卓心中自然憤怒,但心疼也是有的。

  畢竟呂布這家夥,武力是非常可以的。

  不管是因為什麽原因而死掉的,他的死對於董卓而言,都是董卓損失了一員大將。

  結果現在,呂布剛死,就又有一員大將,拎著呂布的腦袋過來了。

  這樣的情況下,董卓如何能夠不歡喜?

  特別是通過前來匯報的董璜派來的兵馬,得知徐榮這樣一員大將,在黃忠手下,也走不出幾招之後,他就更加的歡喜了。

  徐榮雖然以排兵布陣為強,但個人武藝也還是非常不錯的。

  黃忠斬殺逃竄呂布,輕易戰敗徐榮,足可以說明他個人勇武不俗。

  這一次,呂布能夠在他做出了諸多謀劃,進行封堵圍攏的情況下,憑借其勇武,硬生生的從長安之中殺出去,更是讓董卓對一員大將,擁有強悍的武力,有多麽重要,有了一個更為真切的認識。

  在此等情況之下,對黃忠進行籠絡是必須的。

  黃忠見董卓說得誠懇,且沒有提什麽收義子,認義父之類的事情,也就沒有再推辭,雙手接過了董卓手中的印,成為了新鮮出爐的溫侯。

  董卓見此,不由的開懷大笑。

  黃忠這裡處理完畢之後,董卓就又轉頭望向荀彧,詢問荀彧立下大功要何封賞。

  荀彧道:“在下未曾立下寸功,不敢要什麽封賞。

  只是這一路與漢升同行,處出了感情,漢升將要前往益州去尋劉皇叔為他孩兒治病,在下也想要跟著前去。

  一路也好有一個伴兒。

  當然,更為重要的是,自從來到了關中之後,在下就多聞劉皇叔之名,想要去見識一下,皇叔到底是一個什麽人物。

  益州戰事不曾結束,我隨漢升過去,若是有需要幫忙的地方,也能夠多少出一些力。”

  董卓聞言,思索了一下,點了點頭:“文若這般的青年才俊,想要前去益州也可以,那邊戰事不曾結束,文若思慮敏捷,說不得真能立下大功勞。

  不過……”

  董卓口中說出了說話之中,最為讓人深惡痛絕的兩個字。

  前面說話說的好好的,一旦出現‘不過’這兩個字,十有八九事情要就要壞。

  誰也不知道這‘不過’二字後面,會跟出什麽話……

  “不過,還是要有官職在身才好。

  文若這般人物,來到了我這裡,卻是白身,總是不好。”

  董卓如此說著,想了想就道:“文若就先任騎都尉吧!

  克德一開始才到我手下的時候,也是從騎都尉做起來的。”

  荀彧聞言,心中松一口氣,只要不是不讓自己去益州就可以。

  當下就對著董卓施禮謝恩……

  ……

  “漢升,今日時間已晚,咱們今夜先在長安歇息一下,明天一早動身前往益州如何?”

  荀彧知道黃忠心中擔憂兒子病情,在長安這裡待不下去,就說明天一早就走。

  黃忠道:“聽文若的。

  文若叔父荀司空在長安,文若與其許久不曾相見,不妨多停留一日,也好說說話。”

  荀彧道:“不必停留多時,有今天一個晚上,便已經足夠。”

  說罷,又望向黃忠道:“漢升隨我一起到我叔父那裡好了,那裡有現成的居住之所……”

  黃忠想了想,便也同意。

  一方面找房子居住之類的比較麻煩,另外一方面,也想跟著荀彧去拜見一下荀彧的叔父。

  這可是當朝司空。

  他才來到長安,人生地不熟,見一下這樣的人物,也是好的……

  ……

  “叔父,您、您怎地瘦成了這幅模樣?!”

  荀彧帶著滿心的歡喜,見到了叔父荀爽。

  結果,剛一見到,就被荀爽那瘦弱的樣子,給驚到了。

  見禮之後,連忙奔向前去。

  荀爽臉上都是笑:“文若來了啊,叔父沒事,人老了,不就是這個樣子嗎?”

  一番相見之後,荀彧向荀爽引薦了黃忠。

  荀爽對著黃忠認真施禮:“世道亂了,從潁川前來關中,一路上可不安寧,幸好文若遇到了漢升,若不然,只怕老朽的家眷,來不了這樣全……”

  黃忠連忙對著荀爽還禮,開口連稱不敢:“路上若非有文若,單憑我是不可能看出呂布在長安做出這等大事,就更不要說對呂布出手,將其擊殺,剛來長安就立下大功了。

  且潼關那裡,盤查甚嚴,若非文若,以我之前的身份,想要踏入關中,只怕要費諸多周折……”

  荀爽聞言笑了起來……

  當天晚上,荀爽這裡做了諸多的飯食,為荀彧等諸多的荀家老小,以及黃忠一行人接風洗塵。

  荀爽親自作陪。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黃忠起身向荀爽等人敬酒,又說了一些話,就以旅途勞頓為由,向荀爽、荀彧等人告辭,前去歇息,將空間留給荀家人……

  又吃了一陣兒飯之後,荀家眾人也各自散去,荀爽獨留下荀彧,讓他隨著自己去了他的臥室……

  “不來長安,都不知道叔父生病,瘦弱成這般模樣,這一趟益州之行,侄兒就不去了……”

  “啪!”

  還不等荀彧說完,荀爽的一巴掌就已經是抽到了他的後腦杓上,將他的腦袋抽的一點一點的。

  “呀,叔父還有這般力氣打侄兒,那侄兒還接著去益州……”

  不等荀爽說話,挨了打的荀彧,便已經是先一步的說了起來。

  這話聽到荀爽耳中,頓時就將荀爽給逗笑了。

  “你這家夥……”

  他伸手指著荀彧出聲笑罵。

  而被稱之為有王佐之才荀彧,這時候卻像是一個孩子一般,頑皮的笑了起來……

  “走了一路,見了諸多情景,有何感想?”

  荀爽問荀彧。

  荀彧面色變得認真:“未曾接到叔父書信之前,侄兒覺得袁紹袁本初勉強值得輔佐。

  接到叔父書信之後,覺得這劉皇叔更是一個人物。

  一路從潁川行來,進入關總,侄兒更加認同叔父言語。

  這劉皇叔,確實是一個值得輔佐之人。

  漢室三興,說不得就在其身上……”

  ……

  荀爽房間裡面的燈,一直亮了大半夜才算是熄滅。

  也不知道這叔侄二人,都說了些什麽話。

  荀彧拜別荀爽,自去休息。

  荀爽目送荀彧離去,臉上都是笑容。

  “文若郎君更穩重了。”

  老仆在邊上如此說道……

  ……

  閑話少敘。

  第二天一早,荀彧黃忠一行人拜別了荀爽,拿著前往益州的文書,便再次啟程,離開長安,一路朝著益州而去。

  黃忠雖然心中著急,想要下一刻就來到劉皇叔跟前。

  但考慮到自己兒子身體,最終還是沒有走距離最近的子午谷,而是走了相對比較好走的斜谷。

  出了長安,來到扶風郡,第三日到了五丈原。

  手中有文書在,在五丈原這裡把守褒斜道的張濟自然不會為難他們,很順利的就進入了斜谷。

  “嘚嘚嘚嘚……”

  進入斜谷往前行進了不足二十裡,前方隱約有馬蹄聲響起。

  且越來越近。

  騎在馬上,拎著大刀的黃忠發現這樣的動靜之後,立刻就出聲讓隊伍進行警戒。

  這一次,少了荀家的老小,以及不少的荀家護衛,隊伍精簡了不少。

  片刻之後,便有一隊兵卒,騎著戰馬,一路疾馳而來!

  黃忠眼尖,一眼就看到戰馬上的騎士頭盔之上,插著紅翎!

  “紅翎急使?!”

  他出聲低呼,告知周倉等人,這些疾馳而來的騎士的身份。

  同時心中震動。

  覺得是劉皇叔攻伐西川出現了大問題!

  來到長安之後,他知道大約是二十天前,長安這裡接到了劉皇叔兵馬漢中大捷的消息。

  並知道劉皇叔正點起兵馬,開始攻伐西川。

  結果,這才過了多長時間,自己等人就在這裡遇到了從益州而來的紅翎急使!!
  這必然是益州那裡的戰事出現了大問題,十有八九是劉皇叔吃了大虧。

  不然的話,絕對不會動用紅翎急使!

  至於劉皇叔西川大捷的事情,黃忠沒敢想。

  畢竟西川的地形地勢在那裡放著,無比險峻。

  不要說守關的是穿著衣甲,有著武器的人。

  就算守關的是豬,有那樣多險峻地形撐著,西川也絕對不會陷落的這樣快!

  看來,自己與文若這一趟前往西川,是能夠做上一些事情的!

  這樣想著的同時,心中也顯得緊張,擔心劉皇叔會在西川那裡出事。

  劉皇叔若是出事了,只怕自己孩子是真的沒救了……

  “西川大捷!
  西川大捷!

  劉皇叔破劍門關,攻破綿竹城!斬首賊首劉焉!!”

  正這樣滿是緊張的想著,那為首的紅翎急使,便已經是大聲喊叫起來,分享著益州那裡勝利的喜悅。

  黃忠聞言不由一愣,然後露出極度不可置信的神色。

  西川大捷?!
  大破綿竹?!
  斬首劉焉?!
  這……

  這怎麽可能啊!
  這才多長時間,就連劉焉都給斬殺了?!

  這究竟是劉皇叔太猛,還是劉焉太菜啊!
  但就算是再菜,也不可能這樣快就將西川給丟了啊!

  那可是西川,不是別的地方!

  不僅僅是黃忠,就連荀彧也一樣都被震驚的說不出話來,覺得是自己聽錯了。

  而紅翎急使,還在高聲宣揚,重複著這幾句話。

  三遍之後,就一刻不停的從他們身邊打馬而過。

  朝著長安的方向而去。

  “這……”

  看著那疾馳而去的紅翎急使,荀彧愣了一會兒之後,張口說話,想要表達一些東西。

  結果,嘴巴張開之後,卻隻說了一個字,剩下的就不知道該說些什麽了。

  愣了一會兒,才終於憋出來一句:“真猛啊!”

  ……

  長安城外,短屯外圍,此時格外的熱鬧。

  短屯之前失火,大量糧食被燒毀。

  此時雖然已經過去不短的時間,且進行了一定的清理,但還是能夠在不少的地方,發現被燒焦的糧食的蹤影,向人訴說著這裡之前所發生的悲傷事情。

  此時,短屯這裡匯集著大量的百姓,百姓的情緒,顯得格外激動。

  在眾多百姓的前面,五花大綁的綁著一個人。

  這人被兵卒按著,跪在地上。

  這人正是以往的司徒,王允!

  在王允的身邊,還豎立著一根杆子。

  杆子上面掛著一顆人頭。

  人頭經過了一番的醃製,用來防腐。

  這人頭是掛在長安城門之上,示眾了幾天的呂布的。

  在王允和呂布腦袋的中間,還插著四個貼了紙張的牌子,紙張上面,寫著字。

  上面寫著呂布王允二人的罪行。

  主要寫的是呂布王允二人,相互勾連,燒毀短屯糧草,妄圖讓關中大亂,從而渾水摸魚的事情。

  以及呂布王允二人假傳天子詔書,意圖謀反之事。

  有人在邊上進行宣讀。

  宣讀之人乃是賈蘭。

  他之前做謄抄,以及宣讀各種政策做的多。

  在很多觀眾百姓面前,是老熟臉,讓他來宣讀這些事情,更加的有說服力。

  隨著賈蘭的宣讀,這些百姓的情緒更為激動。

  望著王允以及呂布那為了防腐,進行了一番醃製的腦袋,恨不得將之吃了!!
  這不僅僅是短屯的糧草被燒毀,牽扯了他們這些尋常百姓的心。

  更是重要的,是與呂布進行分兵,帶著兵馬朝著小路而走魏越,為了能夠吸引更多追兵,讓呂布更為安全,沿途燒了不少民屯的房子,有三十多個百姓,因此而死亡!
  為了達到自己想要的效果,董卓特意下令,讓人將那些民屯的百姓給帶到了這裡,參與審判王允。

  舊恨加上新仇,讓這些剛剛被傷害的百姓,望著王允與呂布的腦袋,紅了眼睛!
  “我、我沒有想要燒短屯的糧食,隻想激怒呂布。

  是呂布擅作主張燒、燒毀的!”

  王允出聲喊叫,要自證清白。

  但沒有什麽用。

  “你沒有想燒,但短屯的糧草,就是因為你才被燒毀的!

  這有什麽區別?”

  王允的話剛出口,就被人給懟了回來。

  紅了眼珠子的百姓,可不會管他之前是不是司徒。

  王允被這些百姓的反應,給氣的不輕,心中感到悲憤。

  自己為了大漢,命都不要了,都拚上了!
  結果這些百姓,不過是損失了一些糧食而已,也沒有被餓死,一個個現在還活的好好的,卻在這裡嘰嘰歪歪個不停!

  這些人,怎麽就這樣蠢,這樣沒有良心?!

  “你們還是不是這大漢的的人了?!
  平日裡大漢給你們帶來諸多庇護,而你們,在大漢發生危難的時候,連一點付出都不想,一點的犧牲都不願意做!
  你們不配做大漢人!”

  王允梗著脖子,對這些百姓出聲怒吼,站在道德上進行斥責。

  百姓們聽到他的斥責,很多都覺得心中憋悶,但因為嘴笨,卻說不出來什麽話。

  就在這時候,有人出聲吼道:

  “我們自然是大漢人!
  但你也不能因此就燒我們活命的糧食!

  燒我們居住的房屋!

  你口口聲聲說大漢帶給了我們庇護,可從我記事起,就只有貧窮、動蕩,家破人亡!

  官吏如狼似虎要人命!
  豪強蠻橫又富足,官吏卻不敢收取他們的稅賦,只收我們的!

  算賦一年內收取幾十次……

  我們來到關中,終於看到了活下去的路,結果糧食被你們給點了!

  不顧我們這樣多的人死活!
  要不是董太師,要不是劉皇叔,我們早就死了!

  你這會兒卻在這裡問我們是不是大漢人!
  卻說我們不犧牲!
  我們一直都在犧牲!
  是不是在你們眼中,我們這樣人死完了才好?!”

  這個民夫打扮的人,指著王允大吼。

  那些之前被王允的話,給氣的說不出來的眾多百姓,隻覺得心中憋悶為之一松,覺得這人說出了他們的心聲!

  “就是!我們都做出了這樣的犧牲,你還指責我們不犧牲!”

  “你們這些高高在上的人,就是不顧我們的死活!”

  “打!打死他們!
  他不叫咱們活,咱們也不叫他活!”

  百姓的情緒,被徹底調動起來,指著王允進行喝罵。

  有的百姓,直接就朝著王允動手了。

  那些兵卒,對此並不管,只是在一邊看著。

  這讓這些情緒被調動起來的百姓,更加的膽大。

  跟多的百姓衝了上去。

  “愚昧無知!
  愚昧無知!

  我替大漢感到悲哀……”

  被百姓動手揍的王允出聲如此怒吼。

  但他的聲音很快就變得斷斷續續了,最後一點聲音都發不出來……

  等到百姓們被兵卒們攔住的時候,王允已經徹底死去。

  模樣淒慘,身上的許多地方都已經殘缺不全,留著撕咬的痕跡。

  呂布那被醃製過的頭顱,也一樣顯得殘破。

  看著平日裡溫順、看起來軟弱可欺的百姓,做出來的這事情,賈蘭忍不住的打了一個寒顫,感到異常恐怖。

  他似乎發現了一股讓人無比恐懼的力量……

  ……

  “走,去皇宮。

  事情都已經發生了這樣久,也該去見見咱們的天子,與天子說說此事了!”

  長安城中,在得知王允已經死掉,且是怎麽死的消息之後,董卓笑了笑,對邊上的李儒,出聲如此說道,殺氣彌漫的……

  李儒這個能夠眼皮都不帶眨的逼死弘農王的人,聽話此話,半分吃驚都沒有。

  他點頭讚同道:“是該如此,不然有人還覺得嶽父大人您好欺負呢……”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