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錦繡重生:天價豪門千金》1876.第1872章 長信宮燈
  長信宮燈,是漢代青銅鎏金燈具最典型的代表,在青銅器裡面頗有名氣。

  宮燈通體鎏金,看起來就是一個雙手執燈跽坐的宮女,宮女神態恬靜優雅。

  這隻燈一改以往青銅器皿的神秘厚重,整個造型和風格都顯得極為舒展自如,輕巧話裡,是一件十分實用且極具美觀的燈具珍品。

  設計非常巧妙的是,宮女一手執燈,另一手袖則伸出,似做擋風狀,實則擋風處為虹管,用以吸收油煙。

  宮女銅像體內中空,其中空的右臂與衣袖形成了銅燈燈罩,可以自由開合,切燃燒產生的灰塵可以直接通過宮女手臂沉積於宮女體內,因而在使用的過程中,不會讓嗆人的煙塵大量飄散到屋子裡。

  這樣的射擊,放置了空氣汙染,又具有審美價值,其環保理念,體現了華夏古人的驚人指揮和超前意識,在公元前,設計者就能有這樣的獨到匠心,是非常難得的。

  長信宮燈被譽為中華第一燈,因為曾經放置在竇太后的長信宮內而得名,不過霍思寧卻知道,這燈並非一開始就放在竇太后的寢宮,而是屬於漢武帝之姊平陽長公主,也就是陽信長公主。

  因為在長信宮燈的上部燈座底部周邊雖然刻有“長信尚浴,容一升少半升,重六斤,百八十九,今內者臥”的銘文,但是仔細觀察就可以看得出來,這些銘文字跡潦草,很顯然是後期刻上去的,由此可見,這長信尚浴並不是此燈的最初所有者。

  反倒是在這燈體的其他六處,都可以看到“陽信家”字樣的銘文,這些文字字跡清晰公證,可見是在宮燈最開始鑄造的時候,就已經刻上去的,說明宮燈原屬於陽信長公主家。

  不過,這不是霍思寧第一次見到這燈,事實上,在冀北博物館就藏有一隻。

  這也是為什麽霍思寧還沒有將這燈拿起來打量,就知道這麽多關於長信宮燈細節的緣故。

  不過冀北博物館的那一隻宮燈,正好與眼前的這一只動作對稱,冀北的那一隻,宮女是左手執燈,右手袖伸出做遮擋狀,但是賽米亞拿出來的這一隻,卻是右手執燈,左手袖口伸出做擋風狀。

  霍思寧將這隻宮燈拿起來,前後左右上下轉了一圈,果然,這宮燈無論是從造型還是那些銘文細節,都與華夏國內的那隻長信宮燈一模一樣。

  天眼之下,這隻宮燈的紫氣濃鬱,已經達到了紫黑色的程度,可見這隻宮燈歷史之悠久,是霍思寧所接觸的那些古董文玩裡面,時間哪怕不算最長,也是排得上號的物件了。

  這玩意兒是真品,那就說明,華夏國內的長信宮燈,其實本來不是一隻,而是一對。

  霍思寧驀地想起來,長信宮燈的史實資料裡面的確顯示,六八年竇綰墓被發現後,國家考古專家隊就此漢墓進行了發掘工作,在打開竇綰墓主墓室的時候,在墓室內發現了長信宮燈,但是此時主室的長信宮燈摔在地上,侍女頭部、燈盤、燈罩燈零部件已經散落一地,這些零部件被專家帶出古墓之後,經過多位專家的研究後,才得以修複完成。

  事實上,答案是霍思寧在第一次看到長信宮燈的時候,就覺得不對勁,華夏古人在創造物件的時候,最講究對稱,就像很多古建築,都是多邊形,或者是一些雕刻的石像,比如門口的石獅子等等,都會要求成雙成對的出現,這是寓意好事成雙,圖個吉利。

  但是這竇綰墓內的長信宮燈卻只有孤獨一盞,這顯然並不符合古人的審美和風俗習慣,尤其是這種陪葬品,又是燈盞,鮮少會有單獨一隻的,光是寓意上就不好,負責墓葬的人,正常情況下,不會出現這樣的紕漏或者說是失誤。

  只是,當時考古隊的確只在墓室內發現了一隻長信宮燈的碎片,所以當時負責考古資料收集的人,就以為那墓室內本來就只有一盞燈。

  現在看到這隻與冀北博物館的長信宮燈造型完全對稱的燈盞,霍思寧心中幾乎可以肯定,這一隻長信宮燈和冀北博物館那隻長信宮燈一定就是一對,應該是一塊兒被隨竇綰的棺槨長埋在地底下的才對。

  只是當時考古隊為什麽隻發現了其中的一隻,而是還是碎片,又是怎麽讓這一隻漂洋過海,落到了賽米亞的手中,霍思寧就不得而知了。

  不過她想,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大底是離不開兩個可能性。

  一個可能是在考古隊進入竇綰墓之前,這個漢墓的主墓室就已經被盜墓賊光顧了,但是這些土夫子不小心將其中的一隻長信宮燈給打翻,並且使得那宮燈碎裂了,為了避免麻煩,所以這些人當時就隻帶走了完整的這隻,而將碎裂的那些碎片隨意地拋擲在了地上,直到後來考古隊發現;

  另外一個可能性,則是當時負責考古的那些工作人員裡面有問題,可能是誰見利起意,趁著當時的那些隊友不注意,率先進入了主墓室,並且偷偷地將其中的一隻完整的長信宮燈給順走了,留下那一只因為主墓室坍塌而碎裂的燈盞殘片;

  不過不管到底是哪一種情況,都可以得出一個結論,這盞燈,就是竇綰墓裡面的東西。

  這長信宮燈器型完整,完全看不出修複的痕跡,上面沒有一點磕碰的痕跡,顏色鮮亮,包漿濃厚,看起來比冀北博物館收藏的那一隻還要好,一看就知道是一件大開門的傳世作品。

  霍思寧敢肯定,將來她那私人收藏館開張,僅僅憑著這盞長信宮燈,就足以讓人趨之若鶩,只怕要讓那些青銅器收藏愛好者們踏破門檻了。

  除此之外,那銀鎏金無量壽佛,瑪瑙金碗,翼善金冠也都保存非常完整,霍思寧在一些古董鑒賞圖錄裡面,都沒有見過如此品相完整的物件。

  看樣子,這些東西應該是很早就流失到國外了,至少肯定是在**********破四舊之前,不然這些東西的品相,不可能保存得這麽好。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