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亂清》第十七章 軍民魚水情
  陝西被兵已久,善後事務極其繁難。民政方面,關卓凡沒有時間精力插手;軍務方面,離開陝西前,關卓凡委了陶茂林負責西安以西部分,雷正綰負責西安以東部分。

  德興阿部雖然駐扎山西,但初衷也是為防回匪東渡黃河而設,算是剿回部署的一部分,因此關卓凡蒲州之行帶了雷正綰過來,命他兼管德部,囑他將這支疲怠之師好好整頓一番,該清的清,該殺的殺。

  軒軍陝西一行,叫雷正綰、陶茂林二將目眩神搖,二人都向關卓凡表達了投入麾下、為爵帥效死的意願。

  有人主動投附當然是好事,雷正綰、陶茂林也是能員,但這些事情總得等剿平撚子再說,現在還談不上。

  另外,軒軍體系已成,新的力量如何融入,關卓凡還沒有完全想好。比如軒軍的理念、戰法、訓練、器械,都不是雷正綰、陶茂林當下的見識可以企及的。這兩位總兵現在加入軒軍,短時間內,作用還比不上一個副團官。

  軒軍自然還要進一步擴軍,但這個得步步為營,不能操之過急,特別要留意和將來的淮軍的裁撤,保持一個微妙的事實上的互動。

  征西軍團在蒲州分為兩部分,關卓凡、白齊文率第二團、炮兵團、騎兵團、近衛團、工兵營奔赴山東壽光,吳建瀛率第七團、第八團北上,負責拱衛京畿。

  吳建瀛心知爵帥這個安排是心腹之寄了,非常激動,誓言效死。關卓凡也密密叮囑了很久。

  吳建瀛帶的這支兵。駐地是豐台大營。

  京畿的防衛。皇帝身邊是禦前大臣的責任;紫禁城裡邊是領侍衛內大臣的責任;北京城內是步軍統領衙門的責任;城外,主要是豐台大營和西山銳健營的責任。

  此外,還有驍騎營、前鋒營、護軍營。不過,到了這個時候,這“禦三營”早已經腐朽不堪,基本就是擺設了。

  吳建瀛赴美之前,是從二品的副將銜,歸國後和大夥兒一起加一級。變成正二品的總兵銜;以拱衛京畿任重,特旨加一級為從一品的提督銜。

  豐台大營和西山銳健營原各有一個提督。因此吳建瀛部入駐豐台大營,豐台大營就出來了兩個提督。吳部名義上歸豐台大營提督節製,但實際上兩個提督品級相當,各不相屬,同時“直屬中央”。

  呂氏和珠兒主仆兩個,就坐了車子,和吳部一齊赴京。到了北京,如何安置她們兩個,關卓凡已經細細地交代妥當了。

  從鳳翔返回西安的時候。關卓凡“谘文”負責備辦剿撚糧台的直隸總督劉長佑,請他另外準備一萬五千套棉衣。“款式不拘”,限時送達前線。同時強調,不可在山東壽光當地備辦。

  “谘”是平級之間使用的公文,關卓凡對劉長佑算是特別客氣,但時間上定得很死,沒有任何通融余地。

  大家都很奇怪,這批棉衣做什麽用呢?

  不會是軒軍自用。

  軒軍美式著裝,有自己的製式冬衣。軒軍的冬裝,裡面是綠色的製式毛衣,外邊是粗呢短上裝和羊毛長褲,最外邊再套上一件厚呢短大衣,擋風、禦寒、行動便捷,當時清軍那些五花八門、臃腫不堪的冬衣是沒有辦法比的。

  另外,軒軍的製式冬裝還包括棉質軍帽、保暖手套、羊毛襪。

  腳上是短筒皮靴,暫時冬夏不分。

  這些裝裹,大部分中國當時都無法大規模生產,所以軒軍回國的時候,掃乾淨了聯邦政府的軍需倉庫,裝船的存貨,足敷數年之需。

  回到這批“款式不拘”的棉衣上:為什麽“不可在壽光當地備辦”呢?

  不知道,欽差大人沒說,抓緊時間辦就是了。

  這批棉衣的用途,關卓凡另文通知了華爾和張勇。

  確實不是給軒軍用的。那麽給誰用的呢?劉長佑絕對想不到的:給壽光當地的老百姓用。

  軒軍從天津開拔之前,中央機樞指揮淮軍等各路剿撚官軍,按照關卓凡“略陳剿撚二三事”的方略行動,已頗見成效。

  河南全境堅壁清野,各路官軍步步緊逼,撚軍在豫省沒打過幾個像樣的仗,卻終究立足不住,被迫東入魯境。

  東撚入魯之後,山東各地也開始築圩立寨,撚子東突西奔,四處碰壁,終於不知不覺進入了關卓凡幾個月前設計好的“口袋”,蝟集在壽光以北的王胡城。

  北有大海,西有黃河,南有沂蒙諸山,東南有彌水阻隔。

  從中樞到地方,凡是知道關卓凡“略陳剿撚二三事”內容的人,無不驚駭於關卓凡的料事如神,包括李鴻章,嘴上不說,心裡卻佩服得五體投地。

  但這也只能說“形勢已成”,不代表撚匪就完全沒有逸出包圍圈的可能性。

  畢竟以軒軍為主的前線部隊不過數萬。亞特蘭大戰役的時候,北軍十幾萬還圍不過來一個亞特蘭大城,現在官軍和撚匪對陣的區域,又遠遠大過了亞特蘭大一城。

  以前剿撚,官軍總是落後撚子一步,結果一步遲,步步遲,總也追不上撚子。一個重要原因,是官軍的紀律差,說是“剿匪”,有時候比匪還匪。於是當地的老百姓不但不幫忙,還通撚。官軍耳目閉塞,撚子消息靈通,怎麽追得上人家?

  這個局面必須徹底扭轉過來。

  關卓凡想:俺來自二十一世紀,搞“軍民魚水情”,正是俺那個位面所長呀。

  軒軍開拔之前,頒布了極嚴格、極細致的軍紀,主要以下幾個方面:

  嚴禁一切搶掠。

  “征集軍需,按價給償”。

  戰鬥結束之前,不可以撿拾戰利品。

  調戲、奸淫婦女更是厲禁。

  在假座直隸總督府召開的軍務會議上,關卓凡聲色俱厲,“摸手砍手”,壞了人家清白的,“大頭小頭一齊砍掉”。

  下面的將領有人想笑,不敢,都知道爵帥是來真的。

  總之,這不是在美國,更不是在敵國,百姓都是良善子民,王師吊民伐罪,救民水火,可不是來發水放火的。

  軒軍入魯,果然軍紀嚴明。華爾挖空心思,好不容易抓住一個倒霉蛋,說他調戲民婦,就在一個圩子前,當著村民的面,綁在了一個車輪上。

  這位老兄是第三師白人團的一個士兵,可憐他不過天性熱情,誇讚大閨女生的“美麗”,而且人家女孩還根本聽不懂他說啥?

  當地士紳和當事女孩父母都向“遠帥”求情,華遠誠一概不準,做足了姿態後,到底抽了這個士兵十五鞭子。

  於是三軍肅然。當地村民更是瞪大了眼睛,這麽一點小事就要挨揍?打得還是一個黃頭髮、綠眼睛、高鼻子的洋人!

  這件事一傳十、十傳百,這個山東都轟動了。老百姓都說,關公爺是嶽武穆再世,軒軍是嶽家軍重生!

  時已入冬,這一萬五千套棉衣,更是雪中送炭,不但應了老百姓的急需,甚至可能救命。

  這一帶靠近沂蒙諸山,素來貧瘠,有的人家,闔家只有一套棉衣。大冬天的,不分男女,誰出門誰穿。家庭其他成員,隻好縮在家裡,瑟瑟發抖。

  數量有限,發放的時候,尤其當心。關卓凡特別交代,不可以像舍粥一樣,由民眾排隊自領。那麽做冷熱難均,也難保撚子不會混入其中搗亂。必須事先弄清楚附近有多少圩子,每個圩子大致多少人口,按比例分配勻當,然後由各圩子派人過來領取。

  事後還要派人“抽查”,看看有無人從中中飽。

  對各圩“代表”訓話的時候,張勇面目猙獰:“若有人匿了良心,私下截留,沒說的,一件棉衣,一顆腦袋!莫說爺的刀不利!”

  *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