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穿越古代逃荒發家記》第六十三章 他不是個好人
  第六十三章 他不是個好人
  三月冬雪消融, 春雨連綿萬物複蘇。

  種在江家院子裡的小樹都抽了條,各種花也打上了花苞。

  田野裡多了勞種的人,今年不光是杏花村, 幾乎整個富陽縣的百姓, 都比往年更加積極。

  還未到播種時候,大家都迫不及待地扛著鋤頭下地了, 家底好的還帶上了江家人改良過的新型農具。

  他們要趕在清明前把剛解凍的荒地開荒出來, 修成梯田, 這樣的話今年準能收獲比往年多數倍的糧食。

  紀珩手下的土匪大營也沒閑著,到處開荒, 整個富陽縣的人都出動了, 往年裡無人問津的一些偏僻地方和大山溝裡,都被人爭搶,除了地勢險峻的原始森林, 幾乎沒什麽人類到不了的地方, 有人的地方就能種地。

  種地基因是刻在人類骨子裡的。

  另外, 在過年的時候紀珩還頒布了詔令,乾活踏實的土匪攢夠了一定的勞功, 就可以憑借勞功換取生活物資和建房的物資, 就可以搬出大通鋪建自己的房子,還可以把自己曾經的家人接來一起住, 從此擺脫土匪的身份,當然了這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 沒有個三五年完不成, 卻大大地提升了土匪們的積極性, 讓他們有了生活的奔頭。

  而勞功這東西是從軍功借鑒而來的,有點類似於七八十年代的掙工分。

  江父江成山江成原是種地好手, 江成傑是全能木匠,做家具頂頂好,做農具也不在話下,江笙還在位面商店買了農具製作的書給江成傑,照著書上寫的,兩個人搗鼓了一個冬天,終於製作和改良了很多後世才出現的農具。

  江成傑和陳秀雲的婚事定在三月底,婚事忙完後就該正式農忙了。

  在江笙和官府的幫助下建房和開荒,只不過戶籍還在清河縣,類似於外來務工人員。

  林氏給自己的大兒子二兒子都操辦過婚事,有經驗,且江成傑是入贅的,比娶媳婦要簡易一點,只需要辦一場酒席即可。

  清河縣是第一個爆發農民起義的南方縣城,在二月末,整個梧州都迎來了倒春寒,凍死的人和牲畜不計其數,清河縣令卻還要強製勞役去修城牆,導致死傷加重,百姓暴動。

  過年後,陶家就帶著自己的同村人和親戚朋友逃來了富陽縣,落戶在杏花村和附近的幾個村子。

  為此,官府還特地將江家父子幾個聘為“編外人員”,每月發放一些銀錢。

  他並不打算壟斷富陽縣的青磚市場,畢竟自己精力有限,而是在江笙的指點下,嘗試弄連鎖企業,把自己的徒弟派出去在各地建磚窯,自己收分紅,這樣的話既能減輕他的壓力,又能讓更多的百姓能買到青磚。

  這日天氣終於暖和起來了,江笙把自己換下來的厚衣服洗了晾曬在竹竿上,又把春天的衣服找出來曬曬。

  但開荒雖然自由,也不是完全自由,官府會派人專門管控每個地方新開的荒地,及時登記造冊,免得出現為了搶地大打出手的事,霸佔著地不開荒也是不行的,只有開荒出來了這地才算是你的。

  本來這事兒是定在杏花村的,但後來官府的人通過走訪了解到,想來聽課的百姓實在太多,便改了個法子,由官府出面組織,每個村派一個人來縣城學習,學習之後再回去教村裡人。

  去年過年前江家承諾過,今年會開一場大會,講解種地的各種事,包括梯田,育種,種植,施肥,除草,除蟲,儲存等等,只要願意學的都可以來聽,這些知識既包括了江家人從北方帶來的祖輩積累的東西,還包括江笙從位面商店買來的農書上講授的一些先進理念。

  今年地多,要種的東西也多,土豆水稻小麥紅薯玉米是必備的,除了水稻小麥,其他三樣都是從位面商店買來的種,除此之外江笙還打算種點辣椒茄子一類的蔬菜和佐料。

  靠著賣農具,他們就狠狠賺了一筆錢,但這並不是賣得貴,而是賣得多,和普通農具價錢差不多,尋常家庭都是負擔得起的。

  如今南方也不太平了,梧州下面的好多縣城以及其他的省都嗅到了危險的氣息,大家都不是傻子,這時候能做的第一是提升自己的力量,第二就是做個牆頭草哪裡風大往哪倒,各地隱約有了割據的雛形。

  而一些地勢實在太險峻不適合修梯田的山坡,也不要浪費,可以種果樹,既可以收獲果子,還能鞏固水土,防止水土流失,預防滑坡泥石流啥的。

  此外,宋堯的青磚生意也好得不得了,單子都排到年底了,他並不吝嗇自己的技術,將自己的手藝對徒弟傾囊相授,也不要求徒弟七八年才能出師,只需一年就夠了,出師後的收入分成不需要五成,兩成即可。

  上面的官員已經自顧不暇,來不及管清河縣的事,反而還褒獎紀珩,說他安撫了暴動的百姓。

  趁此,更多的百姓往外跑,來得最多的就是富陽縣。

  富陽縣本來的面積並不小,只是人跡罕至,除了縣城和宜居的村落,更多的地方都是荒山野嶺,哪怕再來幾十萬人都住得下。

  婚禮的事兒江家有條不紊地安排著,江笙則是去土匪大營繼續當自己的顧問身份。

  總之富陽縣一整個興興向榮的好景象,就連縣城裡的一些富貴人家,包括李家在內都不甘示弱,紛紛加入開荒大軍,誰會嫌地多呢。

  距離婚期已經很近了,院子到處都開始貼囍字,掛紅綢,林氏也是忙得腳不沾地。

  劉滿娘幫江笙把衣服曬好後道:“工坊快要完工了,要去看看不?”

  江笙聞言笑道:“成,走啊,等三哥的婚事結束後就可以通知大家來賣桑葉了。”

  兩人說說笑笑地出了院子後往屋後的山坡走去,此處修了很大一片工坊,分別有養蠶織布的,釀酒的,製糖的,培育蘑菇的。

  每個工坊都很大,等正式投入使用後,江笙還準備招工人來幫忙。

  桑葉就靠從村民那兒收購,甘蔗既靠自己種植,也可以從外面收購來,總之原材料是不缺的。

  養蠶織布和釀酒都交給劉滿娘管理,製糖的話還早,要等甘蔗收獲,不過蘑菇倒是可以開始培育了,這部分由江笙自己負責。

  她還準備和官府合作開辦養豬場,養雞場,實現規模化養殖,降低肉的價格,讓百姓能有更多的機會吃肉,自己也能從中賺錢。

  她已經把那本《母豬產後護理》和《養豬十八式》交給紀珩了,讓他派人先學習著。
    “太好了,我真的不敢想象,我們能夠有這麽大一片工坊。”

  劉滿娘看著看著,眼睛有點溼潤。

  如今江家賺的錢,五成上交充公,五成則被林氏拿來分給大家,每個人都可以攢錢買自己的東西了,不管賺多賺少,都按勞動力人數來分,小孩子分得要少些,當然了家裡也沒人偷懶,大家都很努力。

  江笙笑道:“我看你從過年後就有點鬱鬱寡歡,可是因為林家的事?”

  劉滿娘一愣,摸了摸自己的臉,“有,有這麽明顯嗎?”

  “有。那呂氏給你臉色看了?”

  劉滿娘聞言垂眸,“也沒……她畢竟是孩子的親娘。”

  呂氏沒來杏花村時,劉滿娘經常去找林浩和林月,給他們帶吃的,幫他們乾活,梳頭髮,縫衣服。

  呂氏來了後,她也去過幾次,都被呂氏夾槍帶棒的話惹得很不開心,漸漸地也就不去了。

  但她真心喜歡那兩個孩子,兩個孩子也和她親近,但不管如何,人家親娘在,她確實不能去得太過了。

  江笙道:“昨日我從縣裡回來,在村口見到林月了,她專門在等我。”

  劉滿娘愕然,“等你?”

  “嗯,她問我你什麽時候出門,她想見你,她知道你不想去林家了,她也不敢來咱們家,會被呂氏罵。”

  呂氏剛來杏花村時,住在棚子裡,唯唯諾諾的,沒過幾天就暴露本性了,仗著自己是親娘,對兩個孩子管得很嚴。

  興許是林浩死活不願意把自己學到的木匠手藝傳授給呂家吧,是以呂氏覺得林浩兄妹親近江家不認她這個親娘,多半是劉滿娘挑唆的。

  聽了江笙的話,劉滿娘心裡更難過了,伸手捂著眼睛,“我……我不該再見他們了,我之前,之前是覺得他們沒有娘親,可憐才……”

  “我知道,你別自責。”江笙摟住她的肩膀,“見就見唄,呂氏她還能把你怎麽樣,再說了她連林家門都進不去,她要敢罵林月,林浩和林阿婆,再不濟還有我們,都能給她撐腰。”

  劉滿娘內心動搖起來,眼睛紅紅道:“你真的覺得合適?”

  “合適!”

  “好……”劉滿娘嘴唇有些顫唞,“我明天就去給她們買點東西送去,上次見她,她還穿著我去年給她縫的衣服,衣角破了都沒人給她補。”

  “唉。”江笙拍了拍她,兩個人在外面轉了一圈就回家去了,剛走到坡頂,就見下面的院門口站著一個人,正猶猶豫豫地躊躇著。

  江笙定眼一瞧,這不是幾個月沒見的蘇年麽,莫非是來找她一起去挖鐵礦的。

  “蘇年,你怎麽來了?”

  江笙兩人走了下去,一邊推開院門一邊領他進去,但蘇年卻沒動,而是看了看劉滿娘,道:“我……我有兩件事想跟你說。”

  劉滿娘也是個機靈的,見狀道:“進屋裡說吧,我去給你們泡茶。”

  江笙也道:“進來說,我爹娘他們都出門去了。”

  蘇年這才抬腳進了院子,兩個人在堂屋裡坐下,蘇年握拳,鼓起勇氣道:“第一件事是關於縣令大人的。”

  江笙眉頭一挑,“紀珩……縣令大人他怎麽了?”

  蘇年有些害怕道:“王家,縣城裡那個做糧油生意的王家你知道嗎,他們家被查出來霸佔別人的地打死了人,強佔良家婦女,將舊糧摻進新糧裡以次充好,還曾經勾結土匪……”

  江笙用了幾秒才想起王家是誰。

  那個想把自己癱瘓的侄兒說給她不成,聯合了梧州的何家,對紀珩下藥的王家。

  她聲音一冷,“王家怎麽了?王老爺要死了?”

  蘇年磕巴道:“差,差不多了,全家都被縣令大人下大獄了。”

  “這是好事啊,和你有什麽關系,你怎麽好像很害怕的樣子。”

  蘇年簡直快哭了,“說明和他有仇的都沒好下場啊,我……我祖上和他有仇啊,下一個會不會就是我家啊。”

  江笙心頭一震,心道果然,蘇年就是那個流放的蘇年後代,但他為何把這事告訴自己?

  蘇年道:“我聽說你和你家人現在在給官府辦事,你,你快些叫你家人別去了,他不是個好人啊啊!你們快離他遠點!”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