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慢熱烏龜》第三十五章 死亡與未知
  第三十五章 死亡與未知

  蔡由再次起立:“感謝主席。綜上所述, 無論有沒有這項能力,想要規劃人生做出更好成就的人都會努力,而不想要努力的人終究只會擺爛。

  “但是,如果我們有這項能力, 它就是個死亡倒計時, 它壓在你緊繃的神經上,無論你是選擇努力還是擺爛, 你都會因此而感到恐慌、焦慮。在此基礎上, 我們失去了對未來美好生活幻想的能力,因為我腦子裡所能想到的就是我什麽時候將會迎來死亡。

  “可假設我們不知道確切的死亡時間,死亡在我們的世界就是一個相當模糊的詞語, 這種模糊會淡化死亡帶來的恐懼,我們反而能因此更加安心地生活。哪怕我下一秒就要死去,那又怎麽樣呢?這一秒的我仍然可以想象著未來的美好願景, 懷揣著希望。

  “當死亡時間既定, 當我知道了我什麽時候會面臨死亡, 我的希望我對未來的美好幻想在那一刻戛然而止, 這種感覺的喪失難道就不可悲嗎?”

  “下面有請反方二辯進行小結, 時間為兩分鍾, 開始計時。”

  反方二辯:“您方剛才在小結裡提到, 哪怕下一秒我就會死去, 不知道死亡即將來臨的我在這一秒仍然可以幻想著未來的美好願景,但這終究只是海市蜃樓啊,這不過是一場虛假的謊言。你懷揣著希望迎來了這一秒, 那你死亡的那一秒呢?你只會後悔, 為什麽我前一秒沒有做更多有用的事情?為什麽我沒有趁那一秒抱抱我的家人我的愛人?為什麽我沒有趁那一秒做我喜歡的事情哪怕就那一秒?那一秒我做了什麽?我在空想。這才是真正可悲的。

  “假設我能得知死亡時間,我可以充分地規劃這些時間去做對我更有意義的事。比如, 下一個小時我就會死亡。我本來想著,這一個小時,我要刷短視頻!我要消磨時間!反正我的人生還很長!但如果我知道了一個小時過後我就會死亡,我會放下手機,去擁抱於我而言重要的人們,去唱一首於我而言重要的歌,去做一些我想要嘗試卻一直不敢做的事情例如蹦極。這樣的死亡明顯更有價值。”

  主席:“時間到。下面進入盤問環節。正方三辯可選擇反方任意辯手進行盤問,時間為三分鍾,開始計時。”

  孫琪琪起立:“反方一辯,剛才我方二辯提出的,有的人會產生一種思想,即既然我只能活這麽點時間了,那我乾脆擺爛吧,請您方對此做出解釋。”

  孫琪琪:“可是對於大多數人而言,只要你不知道具體的死亡時間,死亡這件事在你的眼中就帶有一種模糊感。反方三辯,我問你,那假設我是一個精神病人,我沒有行為能力,也壓根不知道自己的人生追求是什麽,您方要讓這個精神病人怎麽規劃人生呢?”

  孫琪琪提醒:“現在是我在盤問你,你應該……”

  反方二辯:“好奇怪啊,您方今天的例子和假設一直都是我快要死了,那假設我從一出生就知道自己能長命百歲呢?如果我不知道我能活到100歲,我可能會在心裡不停敲鼓,哎呀,會不會明天我就出意外啊?我半夜失眠在忐忑這個問題。但是,如果我知道,我就不用忐忑那些未知了,我就可以安定下來了。”

  反方一辯:“那不知道死亡時間的一些人也會覺得,啊,反正我還能活這麽久,那我先擺著唄。”

  反方三辯奇怪:“那您方憑什麽認為精神病人就沒有他眼裡自己想做的事?”

  孫琪琪:“那意思就是,您方並沒有考慮到這些人群,隻考慮到了那些因此奮發圖強繃緊了神經努力的人群。好,反方二辯,我再問你,因為知道了自己的死亡時間,像是趕DDL一樣,每時每刻繃緊了神經不停運轉自己,甚至有時候做夢都是——我快要死了,我得再往我的目標衝一衝,這真的是一件好事嗎?這段時間我真的過得幸福嗎?”

  鈴聲響起,主席打斷:“時間到。下面請反方三辯盤問正方任意選手,時間為三分鍾,開始計時。”

  孫琪琪剛要坐下,突然被點名。反方三辯揚眉:“正方三辯,我問你,您方憑什麽認為精神病人就沒有他眼裡自己想要做的事呢?”

  “……”孫琪琪剛彎下去的腿又直起來了,她深吸了一口氣,立即開始反駁,“他可能並不清楚自己究竟想要幹什麽,因為知道自己快死了著急忙慌做自己目前覺得想要做的事情,在做自己認為喜歡的事時仍是帶有恐懼的。他的心意千轉百轉,因為匆忙因為害怕反而什麽事又乾不好,等到了死前一秒,他可能又會突然發覺,不對,我要的不是這個。”
    反方三辯:“那難道您方覺得,他不知道自己的死亡時間,就能做到自己真正想要的事情了嗎,正方四辯?”

  許願站起來,聲音冷淡:“但是起碼在死前的那一段時間裡,我不會因為畏懼死亡而沒有來得及好好享受我當下的生活,哪怕是因為無知,起碼我活得快樂。”

  隨後反三又叫了正方一辯進行盤問,許願坐下,抿著唇,執筆繼續安靜聽著,筆在白紙上不停滑動,筆記記滿了半張A4紙。

  盤問環節結束後,就是自由辯論時間,時間較長,一共為五分鍾,前半場沒有明顯拉開勝負的攻擊點,因此自由辯論顯得更加重要。

  話題聚焦在——究竟是知曉死亡而規劃人生與未來更好,還是一切未知,活在當下更可喜?
  反三提出:“比起死亡,更恐怖的是未知。”

  許願立即站起,反駁:“生命最迷人的地方恰恰在於未知性。”

  鈴聲響起,自由辯論結束,主席坐在台上,關掉鈴聲:“時間到。下面進入結辯環節,先請正方四辯進行結辯,時間為三分鍾,開始計時。”

  “謝謝主席。”許願指尖掠過紙上的黑字,理了理思路,深呼一口氣,抬起眼,道,“首先,我們來打個比方,人什麽時候開始真正畏懼死亡?是當你得知你身邊有人去世的那一秒,是當你跳下天台的那一刻,是你坐在醫院聽著醫生說你只能活幾年的時候,是當你意識到原來死亡離你那麽近的那一瞬間,你會無比恐懼。為什麽?因為死亡在你眼裡從一個抽象的名詞轉化成了一個具體實在的存在。同樣的,假設我們一出生就知道了死亡時間,那麽死亡就會具化成一個頂在我們腦袋上的倒計時,需要我們不停抬頭看看,確認一下自己還能活多久。

  “您方今天的論點是,人一出生就知道自己的死亡時間,可以促使人更合理地規劃自己的人生。但是當我們被死亡催促著去趕我們的人生,我們腦中緊繃著一根弦告訴我們說別停,你已經離死亡越來越近了,你要耗盡一切努力去達成你想要的那個目標,畏懼就像一根刺,逼著你把有限的時間排得滿滿當當,去保證你死前的那一秒你為成功而欣慰,這真的可喜嗎?在此過程中我們快樂嗎?我們因為畏懼因為緊迫因為過分珍重度過的每一秒,難道單靠死前最後一秒的欣慰就能得到所有釋懷嗎?
  “您方今天跟我們談人生的意義。這個意義是誰定義的呢?是對誰而言的呢?人生的意義從不在於我在活著的時候完成了多少事情,做出了多少價值或者成就,而是我來這世上走一遭,闖一闖碰一碰,在旅途中見到了什麽樣的人經歷了什麽樣的事,我看著自己慢慢從懵懂走向成熟,我在此過程中不斷探索這個世界也探索自己,我發現,我在不斷蛻變。這個蛻變沒有節點,是一個不斷延伸向上的姿態。

  “無論我知不知道自己的死亡時間,我都有拚盡全力靠近理想的資格,未知反而能帶給我喘熄的機會、幻想的機會,您方說未知是非常恐怖的,我方卻恰恰不怎麽認為。未知是一份擁有無限可能的空白,我可以盡情地想象未知,永遠感受它帶給我刺激與驚喜,就像打開一份禮物。

  “人生的每一刻對我來說都非常重要,衡量人生價值的最大標準是,我懷抱著過去的經歷,享受著當下的快樂,擁有幻想未來美好的能力。”

  “時間到。”鈴響,主席道,“下面請反方四辯進行結辯,時間為三分鍾,計時開始。”

  反方四辯起立,對主席略一頷首:“謝謝主席。首先,您方有提,當你意識到死亡離你很近的一瞬間會感到恐懼,因為死亡在你眼裡從抽象轉為實體了。但我方得告訴你,對死亡的恐懼其實歸根結底是因為死亡對於我們而言是一場從未涉足的未知。你恐懼的是死時的感覺,死後留在這個世間的遺憾,以及死後你會變成什麽樣,你恐懼的是,這些你統統都不知道。也就是說,人真正恐懼的是未知。舉個例子,假設我生病了我站在CT室門口,我很恐懼,我不知道我病得有多重,片子拍出來多恐怖,我也不知道我還能活多久,也許我下一秒就會迎來死亡,我會在死亡之前不停猜測忐忑。但是當醫生告訴我究竟還有多久能活的時候,我反而能安定下來。

  “無論你知不知道你的死亡時間,死亡它就躺在那裡,你早晚要去面對。人從一出生就知道死亡時間,也就意味著,人從一出生就開始嘗試接受死亡這件事。您方為什麽會說當我們意識到死亡很近的時候會感到恐懼呢?因為死亡離你一直都很遙遠,突然的靠近讓你惶恐了。但如果有這麽一個死亡時間一直提醒你,死亡其實離你一直很近,你會在這麽一個大環境下慢慢變得有勇氣去直面它,去思考它的意義。接著你會發現,死亡,原來沒什麽大不了。

  “其實我感覺今天正方沒有很好理解我方的意思,我方沒有說過結果比過程更重要,也沒有說不要享受當下,我方自始至終的觀點都是要去規劃好你的人生。因為你知道了生命終止的時間,因為你變得更加有勇氣。你在這個過程中不斷思考生命與死亡的意義,接著你會開始想,那我呢?我存在的意義是什麽?您方說人生的意義不在於我活著的時候做出了什麽樣的成就,而是我在經歷中不斷蛻變,這點我方認可,但是為什麽您方就覺得,這種對死亡的直面,就不是一種蛻變了呢?
  “我擁有了這項能力,這項能力使我變得更加強大了啊,我能更加理智地看待我自己、規劃我的人生,在緊迫中、在規劃與實踐中尋求我自己的意義,我會更加灑脫地認可我自己,享受靠近理想的歡喜。我知道我終將死亡,但是我也將在精神層面上戰勝死亡。”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