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古代小商販養家科舉日常》第三十六章 府試
  第三十六章 府試
  春節前十天, 書院放假了,學子們可以到正月十五後再回來。

  為了多點學習的時間,黃寄北大年初五就回書院了。院長雖說平時很少給他們上課, 卻是允許他們去書房看書的。院長書房的書只看不借,黃寄北便早早的到來,一本本的抄下來回去慢慢咀嚼。等到正月十五過後,其他學子回書院的時候, 他已經抄完三本書了,這三本主要是有關策論和雜文的。

  關於策論黃寄北是不擔心的, 他一個歷史愛好者,即使在這個全新的朝代,對於正統的古代思想還是有點敏[gǎn]度的,多少都能做到言之有物,再鍛煉一下文筆熟悉一下文章框架,慢慢的也就上手了。

  雜文的話像是應用文, 寫的都是很實用的東西, 科舉的盡頭是做官, 官吏是要掌握好雜文寫作方法的。多學多練, 對於習慣了應試教育的黃寄北來說,只要給他時間鑽研,是能啃下來的。

  在抄寫了上百篇經典雜文後,黃寄北對這種體裁已有所領悟。當然這些都是紙上談兵,具體的還得真做了官吏後在實際工作中才能慢慢體會。

  現階段的黃寄北, 掌握了考試的技巧, 卻不夠深入, 但應付府試是足夠的了。黃寄北有感覺,越往後面走會越難。

  驚蟄過後便是春分, 在這大好春光裡,府試開始了。

  府試在管轄本縣的府城進行,由知府主持。

  去潤揚府坐車都要花上三天時間,黃長植覺得家裡驢車太慢,特地提前租了馬車。感念東家這些年的照顧,程遠提出一起前往。程遠這些年走南闖北的,比從未出過蒼梧縣的黃長植和黃寄北有經驗多了,有程遠在,黃長植也感覺輕松不少。

  卯時時分,太陽剛剛露臉,三人便出發了。

  第三天下午,終於到潤揚府了。好在是租了馬車,不然還要在路上顛簸一天。出門在外,真的是太不方便了。現在考府試就要走這麽長時間,以後去省城參加院試,想必會更加不便。那黃長楷竟如此折騰了十來年,也真是不容易。

  第二天用過早食後,三人再次出發了,黃寄北依舊是上車就睡,醒來後便坐在車前默背,再次查漏補缺。這天晚上沒再遇到驛站,他們便找了家客棧投宿。

  睡飽了的黃寄北不再想待在車內了,便讓黃長植回車內休息,自己和程遠坐在車前面,欣賞一路春光。

  整理好行李後,程遠就出去照看馬兒了,黃長植則去打點吃食。

  仰望著潤揚府那高大的城牆,黃寄北心裡默默感歎著。

  城門口人流絡繹不絕,三人交了進城費後,就往城裡走去。

  正值考試期間,考場附近的客棧基本上都住滿了,還好有書院提前安排,不然他們可做不到這麽悠閑。當時預定的時候黃寄北選的是中房,房間四百文一晚,好點的上房要六百文一晚,三餐另算。這價格是他家客棧的兩倍了,不愧是省城。

  知道孩子讀書辛苦,是以黃長植一路並未叫醒他。

  客棧是書院提前一個月就集中定好的,每人一間。橫波書院這次府試共有二十人參加,往屆的十四名,加上去年秋天剛過縣試的六名。在大淵,過了縣試後有兩次機會參加府試,若兩次皆不過,就要重新參加縣試。

  晚上三人選擇在驛站過夜,驛站雖簡陋但勝在安全,用過晚食黃寄北便開始看書,白天在車上有的是時間睡覺,故而晚上可以多看一會兒書,晚點睡也不要緊。

  書院今年依然是丁秀才帶隊,另有兩名童生協助。丁秀才雖然平時人看著冷冷的,辦起事來還是很靠譜的。

  黃寄北上了車倒頭便睡,黃長植和程遠在前頭輪流駕車,等他睡了一覺起來,已經是正午時分了,這些年他很少睡過這麽長時間的覺。

  黃長植加了張床和黃寄北住一間房,程遠則在離考場較遠處獨自尋了一間客棧。

  車上帶了足夠的乾糧,三人在路旁燒了開水,就著熱水吃了些。黃寄北沒吃太多,一路顛簸,吃太多了真的不舒服。稍作休息後三人便再次上路了。

  大淵人多食菜籽油,故每到春天,漫山遍野都是油菜花,金燦燦的一片,純粹而熱烈。遠處村落家家戶戶屋前種著桃樹,粉紅色的花雲掩映著白牆黛瓦,背後是湛藍的天空,好一派澄澈明亮的景象。

  微風拂面,楊柳依依,金黃的陽光灑在身上,黃寄北閉上眼睛感受著美好時光。

  黃寄北留在客棧開始看書,還有三天的時間就要考試了,他這幾天要把作息調整的和考試節奏一樣,考試的時間就看書寫字,考試時間過後就好好休息。

  整個客棧住的都是考生及其親眷,客棧裡的氣氛和縣試時比起來緊張很多,考生們情緒都緊繃得厲害。大家或是緊閉門窗埋頭苦讀,或是在大堂中與他人爭論不休,或是幾人密談嘗試著押中幾題……

  第二天一早,黃寄北他們就在丁秀才的帶領下去辦理了府試的手續,辦完手續後丁秀才又帶著他們去熟悉了考場的環境和來回路線。之後就是大家自由活動了,平時相好的同窗約黃寄北一同出去逛逛,黃寄北婉拒了,想著等考試結束再逛也不遲。
    三月二十日,府試正式開始。

  潤揚府下轄六個縣,他們蒼梧縣不大不小,除此之外還有三個小縣,兩個大縣。六個縣加起來有三百人參加府試,而官府只會錄取前五十名。

  參加府試的流程和縣試差不多,報名、保結,但保結的廩生要多一名。考試科目,分帖經墨義、雜文、策論三場,分別考記誦、辭章和政見時務,每次共錄五十人,分甲、乙兩等,前十名為甲等。府試通過後就可參加院試。

  卯時一刻,貢院開門,數百名考生依次接受初查,魚貫入場,他們在四名執燈小童的帶領下分別進入四個考場,又在考場門口再次接受軍士的搜身檢查後方可最後進入考場,按考引尋到自己的位子。

  這次考試除考引外,考生任何一物都不準帶入,筆、墨、特用紙張等都由考場提供,頭兩場各考一天,第三場策論需考兩天,過夜的棉被也由考場提供,每名考生都被隔開,各佔一席之地。

  一天裡可休息三次,有人會送來飯食和清水,要入廁的,也有人專門引導並監視。黃昏時分,開始有考生交卷,只要拉動身邊的小鈴、就會有兩人過來糊名,將考卷放入專用匣內,並收走一切物什,考生即可離開。

  第一場考試還是以帖經、墨義為主,最後一道則是經義。這個黃寄北已經很是熟練了,雖然選題的范圍比縣試廣了不少,他還是順利完成了。第一場過後黃寄北算是融入考試氛圍了。

  第二場雜文。雜文有點像現代的應用文和公文寫作,是這個時候的官吏所常用的篇、表、論、讚等體裁,屬於官吏所必備的技能。

  比如說《陳情表》就是李密寫給當時聖上大的奏疏,蘇洵的《六國論》是他的政論文代表作。雜文是非常貼合實際的,官場上日常辦公少不了寫各種文章,能寫的一手好文上司看起來心情也愉快,若是文章主旨不明,邏輯混亂,東拉西扯的,一件事情都說不清楚,任誰看了也不會喜歡這種下屬的。

  李密的這封《陳情表》不僅讓他順利的擺脫了當時的困境,得到了聖上的諒解,還流傳千古,令後人膜拜。我國古代的韓愈韓大家也是一位寫雜文的好手。黃寄北雖不像這些先賢能寫流傳後世的名篇,但也能做到文義通達,言之有物了。

  第三場策論。黃寄北覺得策論算是科舉考試中最重要的考察方式了。“策論”也叫“時務策”,考試的內容都是一些時事問題,讓考生寫出意見和建議,並根據回答評定出考生的成績高下,考察的考生的政治能力。

  這種能力很重要,對朝廷官員來說,文章寫得不好,只要不是禮部翰林院的官員,影響不大。如果政治能力不行,那治下的黎民就要受苦了。

  最後一場考完走出考場的時候,黃寄北已是筋疲力盡,雖然每天隻考一場還可以晚上回客棧休息,但在精神高度集中下人的消耗也就更大了。

  等候在外的黃長植一下子就看到了人群中的黃寄北。

  他和程遠在把黃寄北攙扶到了馬車上,然後給他倒了一杯仔細溫著的白開水。

  熱水下肚後,黃寄北才感覺稍稍緩過來了。

  “阿爹,我沒事,就是太累了。”黃寄北看著緊張的黃長植說道。

  “二郎,考完就別想了,我們回去好好歇歇。”黃長植道。

  對於黃長植夫婦來說,孩子的健康才是第一位的。

  相比於縣試,黃寄北這次不那麽有底了,潤揚府這麽大,有的是比他教育資源雄厚,資質比他好的。他畢竟應試經驗少,很難判斷他人的情況。

  晚上,整個客棧靜悄悄的,筋疲力盡的考生們沉沉的睡去了。直到早晨客棧大堂才嘈雜起來,大家都在討論這次考試的題目。

  用過早食後,橫波書院的學生們都聚到了一起,大家畢竟都還年輕,經過一晚的休息都恢復的差不多了。大家開始一起對答案,客棧的大堂裡熱鬧非凡,不時有人在爭辯試題,大家夥吵的熱火朝天。

  黃寄北在聽了丁秀才對試題的講解之後心中便有大數了,丁秀才講完就讓大家散了。學子們有的懊惱有的慶幸,黃寄北則陪著黃長植一起去逛街了,他們難得來一趟府城,總要買點禮物帶給大家的。

  小半天逛下來該買的也買的差不多了,黃寄北和黃長植打算回客棧了,正在這時,黃寄北看到了一個熟悉的身影,竟是許久不見的黃寄南,只見他衣著光鮮,身邊陪同的是一位富家姑娘,滿身綾羅,滿頭珠翠。兩人舉止親密,挽著手走進了一家銀樓。

  “阿爹,我沒眼花吧,那是大堂哥吧?”黃寄北被眼前的場景驚到了,轉頭向黃長植求證。

  黃長植歎了口氣,道:
  “唉,作孽呀,你沒看錯,那就是大郎,原不想讓這荒唐事打攪了你,現如今既被你撞破了,我也就不瞞了。”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