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古代小商販養家科舉日常》第三十七章 騙子
  第三十七章 騙子
  在黃長植看來, 黃寄南大可不必如此,如今他已經過了院試成了秀才,年紀輕輕, 前途似錦。可黃寄南偏偏選擇了這麽條路。

  半年前,黃寄南成了秀才,喜訊傳出來還沒幾天,隨後就傳出了黃寄南休妻的消息。

  天可憐見, 薑氏雖然不是什麽大家閨秀,配黃寄南是綽綽有余的, 尤其是這幾年來她為了黃寄北幾乎熬花了一雙眼,萬不該被如此對待的。

  薑秀才本來就因為兒子的去世深受打擊,在聽聞了愛女被休棄後一時承受不住,一口鮮血噴出,徹底倒了下來,如今躺在床上, 已是只剩最後一口氣了。

  至於薑秀才的兒子薑啟為什麽會死亡, 黃寄北是最清楚不過的了, 這和當初黃二郎的去世是何其相似呀, 都是思慮過度,精氣耗盡而亡,這個狀元養成系統,真的是害人不淺!
  如今整個蒼梧縣,提起黃寄南都是不恥的, 偏他自己渾毫不在意, 隻覺得區區蒼梧縣, 根本不必放在眼裡,一心想要攀高枝, 如今見到,才知他竟是來了府城。

  “二郎,以後我們家都離長房那夥人遠點,這種沒有良心的人,不知道什麽時候就會□□一刀。”

  黃長植真的是心有余悸,想那薑秀才一家對黃寄南多好呀,不僅把自己唯一的女兒嫁了過來,還讓黃寄南免費在自家學堂學習,課余時間更是傾囊相授,如今薑家家破人亡,黃寄南卻連門都不上,聽說是被府城的有錢人家小姐看上了,才迫不及待要休妻。

  黃長植多慮了,這世上沒有誰比黃寄北更知道黃寄南的可怕了,看著黃寄南已經完全脫離了原書的軌跡,他隱隱的有些不安,現在的黃寄南,更加的沒有底線了。

  黃寄北回到客棧後找到了程遠,請他留下來幫忙打聽一下黃寄南新攀附上的那戶人家,在知道了薑氏一家的遭遇後,他沒辦法再袖手旁觀了。

  第二天一早,黃寄北和黃長植退房回家,而程遠則暫時留了下來。

  十四歲這年,黃寄北正式成為了一名童生!
  聽到消息後,黃家人喜極而泣,他們的二郎,是童生了呀!

  對於這個結果,黃寄北是有心理準備的。他接觸雜文和策論的時間畢竟還短,尚不能融會貫通,能有這個成績,已是借助了他前世的知識儲備了和文學素養了。

  白氏眉開眼笑,幫黃寄北輕輕撣去身上的紙屑,道:“二郎,娘就知道你可以的。”

  “阿兄,你好厲害!”黃四娘一臉的崇拜。

  謝婆婆則是給了他一個沉甸甸的香囊,黃寄北正要推辭就被賞了個大白眼,隻好悻悻的收下了,謝玉這才恢復了笑容。

  十幾天后,府試的結果出來了,書院這天一早就得到了消息,這次蒼梧縣有十名考生過了府試,其中四人就讀於橫波書院,趙從安和黃寄北都榜上有名,還是甲等!

  這次,黃寄北沒得第一名,第一名是隔壁容中縣的一位才子,第二名是趙從安,而他自己排在第五名,而歐陽文則是不在榜上。

  “劈啪劈啪”聲中,紅色的紙屑漫天飛舞,一幫子小孩在圍著歡呼,過路人都忍不住駐足觀看。

  趙從安有著趙書吏從旁指導,對於雜文和策論,肯定比自己有基礎。而歐陽文,他這種只顧死記硬背的風格在縣試時還好,到府試就不夠看了。

  阿娘早早的包好了餛飩,等黃寄北他們一到家,立馬燒水下鍋。黃寄北端著熱騰騰的薺菜餛飩,上面還臥著一個煎蛋,旅途的疲憊一下子就消散了。

  黃長植這回兒終於可以拿出之前買好的一千發的鞭炮了。

  書院隻給他們放了一天的假,黃寄北第二天一早就回到了書院。

  回程又是三天的路程,黃寄北歸心似箭。出門不過半個月的時間,黃寄北就有一種恍如隔世的感覺,直到回到了家中,他的心才安定了下來。

  黃寄北好不容易才從大家的包圍圈中掙脫出來。

  報喜人得了喜錢後,喜滋滋的離開了。消息傳得很快,黃家不一會兒就擠滿了來賀喜的村民。

  雖然沈院長平時不經常給他們授課,但對於書院的管理還是很有一套的,是以書院的學生能省去很多麻煩,少走很多彎路。

  今天的最後一堂課是沈院長的課。

  “現在你們考上童生,就要開始準備院試了,院試還要增加兩個新的內容,一個就是老夫之前說過的算學,還有一個就是詩歌,這兩門很大程度上是要看天賦的,但也不必灰心,勤能補拙,多學多練,總會有收獲的。”沈院長諄諄教誨道。
    說著,他頓了一下,表情嚴肅,接著道:
  “不要松懈,今年秋天還有一場院試等著你們,如果學習中遇到了難處,可以來找我,老夫給你們解答,切不可閉門造車,要多向別人請教,你們可以去參加一些文會,多和別人交流,這樣水平才能提高。”

  “但是!”沈院長說到這提高了聲音,“也不要什麽聚會都去參加,有些文會打著交流的名義附庸風雅,浪費了錢財不說,還會磨平你們學習勁頭,不要想著投機取巧,要知道天道酬勤。”

  學子們連連應是。

  院長走後,大家各懷心思。窗外的柏樹在晚風中沙沙作響,黃寄北閉目養神。他要重新想想,後面的路要怎麽走。按他現在的水平,如果還是這般按部就班的學下去,他是沒有信心能順利通過院試成為秀才的,而且就算過了院試,那就夠了嗎?他真的隻滿足於做個秀才嗎?

  他知道自己的差距在哪,但又苦於沒辦法彌補,這讓他很是焦慮。作為一個平民百姓,想要一步步考上去真是太難了,就算已經解決了錢財的問題,教育資源卻不是錢可以買到的,這也是為什麽世家大族一直屹立不倒的原因,他們內部資源的傳承保證了後代的成才率。

  教室裡的人漸漸的走光了,天也黑了下來,黃寄北焦慮的心漸漸的平靜了下來。

  焦慮是沒有用的,只有往前走才能找到出路,他現在的情況已經勝過許多人了,既然院長已經給他們指明的方向,那就先朝這個方向努力吧。

  就目前來看,同窗當中,趙從安的優勢是值得他請教學習的,老師當中,三位秀才,尤其是丁秀才都是有真才實學的,沈院長也說了可以去找他請教,這些現有的資源他都要盡可能的利用起來。

  過了童生後就可以接受小班授課了,課業並不是很滿,書院給大家留了足夠的自學時間。

  新增加的兩門課業對黃寄北來說也算是一種優勢了。算學對於黃寄北來說是遊刃有余的,這個朝代算學只需答案正確,並不要求列明計算過程,是以他可以套用現代數學解決難題。他很快成為了書院中算學最好的一位。

  詩詞也沒有拖他的後退,只要學會這種體裁的運用,加強韻律的學習,這樣他就能用詩詞的形式表達出自己的思想了。不是自誇,黃寄北覺得自己還是有點才氣的,生活並沒有磨平他的棱角,他是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兼顧,婉約派和豪放派都可一試的類型。

  黃寄北沒有寫日記的習慣,現在卻養成了每天作一篇詩詞的作風,他真是越來越適應這個朝代了。

  黃寄北在橫波書院的日子,忙碌而充實,也結交了脾性相投的朋友,趙從安。

  趙從安的算學一直是老大難,黃寄北便一道道的和他耐心講解,幫他歸納總結,總算把他從快要崩潰的邊緣拉回來了。

  而趙從安也會把他爹爹從縣令那求來的四書五經名家注解本拿出來和黃寄北一同研讀。縣令收藏的這套藏書是本朝的一位大家的注解版,很是珍貴。兩人分工合作,先是抄錄下來,再一本本研讀。

  這些珍藏本讓黃寄北有醍醐灌頂之感,他之前的想法還是不夠成熟,比起這些先賢真的是差遠了,真的不能小看古人的思想深度。

  他如饑似渴的看著前輩們在書中留下的注解,格局一下子就打開了,這也使得他對知識的渴求進一步加深了。如果他能接觸到更多的這種書籍,那該多好呀!

  半年時光匆匆而逝,秋風起,桂花香,院試的日子來到了。

  這半年裡,黃寄北沒有一天是在虛度年華,曾經吃過的苦讓他珍惜現在在書院的每一天。

  院試就是考秀才,只有過了縣試和府試才有資格參加院試,中了秀才,就脫離了平民階層,走上了仕途的起點,地位比普通百姓高一等,見了知縣可以不用下跪,官府也不能隨便動以刑罰。

  這次橫波書院帶隊的不再是丁秀才,他要準備明年的鄉試了。鄉試三年一次,若能中舉,那才是真正的魚躍龍門了。院試則是三年兩次。錯過今年的話,就要等後年才能參加了。

  院試也是在府城舉行。不同的是府試的主考官是知府大人,院試的主考官則是學政,學政是由聖上任命進士出身的翰林院、六部等官員到各省任職,任期三年,任期內要依次到所轄各府主持院試。

  正逢秋收時節,客棧裡又忙,黃寄北心疼阿爹來回奔波,便勸黃長植留在家中,他和程大叔兩人前往即可。程大叔經歷過上次也有了經驗,他們兩人足夠了。

  再說程遠,半年前他一人留在府城待了十來天,果真探聽到不少消息,黃寄南新攀附上的那家似乎有些貓膩。

  這家人姓趙,據說是做絲綢生意的,家裡有錢的很,但他們家中並沒有讀書人,看上黃寄南也正是因為他秀才的身份。可奇怪的是,這家人看起來每天都很忙,但實際上什麽實事都沒做,程遠十幾天觀察下來,一個念頭產生了:這家人可能是騙子!
  這個結果讓黃寄北哭笑不得,看來黃寄南這次是遇上對手了。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