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人在綜武,開啟大航海時代》第9章 水太深看不出來
  第9章 水太深看不出來

  臨近酉時,燃燒一整天的太陽漸漸收斂光芒,落日的余暉,將大地裝點得如詩如畫。

  歸家的馬車緩緩地行駛在不甚寬闊的林蔭小道上,噠噠噠得馬蹄聲打破了原有的靜謐,驚起一群群晚歸的飛鳥。

  趙平安抱著呼呼大睡的安安靜靜的坐在馬車上,梳理著今天發生的事情,想著其中的得失,漸漸的陷入了沉思。

  吾日三省吾身。

  人是會思考的動物,這是人之所以為人的本質區別。

  學會思考,總結得失,人才會成長。

  趙平安是這麽想的,也是這麽做的。

  沒有開啟“金手指”的這三年,是辛苦的,是難忘的,它教會趙平安很多很多,在前世藍星快節奏的學習生活中形成的浮躁性格漸漸平複下來,重新變得波瀾不驚,宛如一口深淵。

  “青竹,你安排一下,把安安的同學都送回家,完完整整的送回去。每家送一斤糖果,一個大西瓜,還有把我們的麻辣小龍蝦給她們分一分,讓他們家人也嘗嘗鮮,聊表一下心意。”趙平安對青竹囑托道。

  “諾,少爺。”青竹應聲道。

  青竹做事雷厲風行,很注意細節,對人情世故很是練達,把瑣事交給她辦,趙平安很放心。

  ……

  “福伯,三年兩個月又七天,一千一百一十二個日日夜夜……我永遠都記得那一天!”

  趙平安雙拳緊緊,骨頭哢哢作響,指甲嵌入血肉中都沒感覺,血一滴一滴落下,卻還竭力壓抑自己的情緒。

  “福伯,據東京城神侯府調查,家父家母是出海貿易遭遇海盜而亡。你相信這是真的嗎?”

  趙平安咬牙切齒道,對於神侯府的調查,他從來都不相信,一個字也不相信。

  “唉!少爺,節哀!我也不願意相信。可是少爺你得活下去,我們只能選擇相信。”福伯也十分無奈。

  “老爺夫人在伱十三歲的時候就雙雙突破武道瓶頸,成就天象大宗師,一時之間傳為佳話,名震天下,連東海武帝城號稱天下第二的王仙芝都說老爺和夫人有望在五十歲之前突破凡人界限,成就陸地天人呢!”福伯說起這個,很是自豪。

  是啊,能夠在三十歲左右突破天象大宗師,即使是在這廣袤的綜武世界,也是天之驕子。

  大名鼎鼎的六扇門郭巨俠,還是在他四十五歲方才突破成為天象大宗師;
  昔年,帶領眾多武林門派打敗火雲邪神古劍魂的煙霞山莊莊主屠進瀕臨五十歲才一舉突破成就天象大宗師;

  聞名大宋武林的“北喬峰,南慕容”至今還是武道宗師;
  據說“五絕”之一的桃花島—島主東黃藥師就是在他三十歲那年成為天象大宗師,如今二十年過去,早已踏破凡人界限,成為陸地天人,逍遙於天下。

  “福伯,父母之仇,不共戴天。而今我十八歲,可以行冠禮,束發成年。”趙平安如今就只有這一個念想,那就是報仇,血債必須血來償。

  身為人子,不為父母報仇那就是不孝。

  喝不盡杯中酒,斬不盡的仇人頭。
    仇情似火,燃燒一切!報應不爽,誓不罷休!
  “唉,往事歷歷在目,宛如昨日,轉眼間少爺也長大了,是該告你真相。”福伯那滄桑的臉上滿是回憶。

  “根據這三年的調查,當日在東海圍攻老爺夫人的有三方勢力,分別是北離的殺手組織‘暗河’,漠北的”長樂幫“,以及東瀛柳生家族,表面上是這三方勢力,但我總覺得還有更深的勢力隱藏其中。”

  自從出事後,福伯雖然表面上相信神侯府的調查,但其實一直在暗中查探事情真相。

  “嗯,我也認為這三方勢力只是幕後之人拋出來的替罪羊。”

  趙平安冷靜的分析道,“‘暗河’本身就是北離境內的殺手組織,處於天下九州蜀州西部,大宋位於揚州,兩州相距四萬裡,和我們趙家任何沒有仇怨。”

  “漠北的長樂幫更是在九州最北邊的大漠裡,柳生家族是位於九州之外的東瀛,這三方勢力天南海北,毫不相乾,肯定是有人把他們串聯到一起的。”

  “少爺,我也是這麽認為的,可是調查這麽久,怎麽也查不到幕後黑手。”

  福伯對此也是很無力,很絕望,花費大量人力,財力來調查,結果卻連真正的凶手是誰都不知道。

  “這個幕後黑手肯定與我們家有很大的仇怨或者有很大的利益糾纏,或者父母行走江湖時結的仇家。“趙平安接著分析道:“仇怨的話,頂多也就是先祖建立大宋時留下的,其他的沒有如此大的仇恨。”

  可是這八百年來,趙家早就淪落為福州城的豪強之流,要想報滅國之仇,早就可以報了,不用等到三年前。

  “老爺夫人天生一副俠義心腸,行走江湖的時候時常行俠仗義,說不定招惹到仇家。”福伯成為趙府的管家,已有二十余年,對趙家人都很了解,尤其是趙平安的父親,兩人算得上是一起長大的。

  “最後一種可能那就是有很大的利益糾葛,我們趙家最大的利益糾葛就是帝位繼承權。如今太祖後裔就只剩下我們這一脈,天子膝下無子,聽說朝堂上有人建議……”

  “少爺”

  福伯趕緊打斷趙平安,抬頭四處看看,見沒有其他人,這才放下心來。

  其實福伯心裡也是這麽認為的,圍攻兩位天象大宗師,除非陸地天人出手,或者調集六位以上天象大宗師才行。

  能夠擁有這麽大勢力的,就只有位於東京城內的眾權貴,其中嫌疑最大的就是邑王和兗王。

  邑王年歲最長,子嗣眾多,很能生兒子,對於血脈單薄的宋室而言,綿延天家血脈最重要,從而不會出現這種皇帝無子嗣,太子之位空懸的局面,造成朝野動蕩,社稷不安。

  兗王,在朝野內外富有賢明,德行高尚,很受文人士大夫的追捧,被人尊稱為“八賢王”。

  仁宗皇帝是宋真宗趙恆第四子,大宋第四位皇帝,已經在位三百余年,早年間三個兒子接連早夭,十三個女兒也只有五位公主活下來。

  天子膝下無子,在群臣的直諫下,仁宗皇帝決定選一位宗室子弟,立為太子,其中邑王和兗王的呼聲最大。

  其中還有不少大臣奏疏:“太祖以神武定天下,子孫卻不得享,以至多遭艱難,凋零可憫。”

  因此向天子建議立太祖後裔,也就是趙平安的父親為太子。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