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國潮1980》第472章 不合常理
  第472章 不合常理
  下一步,寧衛民又拿出了天壇北路87號那小二樓的改造方案。

  這份方案的效果圖初稿同樣不負眾人的期待。

  那可是工藝美院裝潢系副主任親自捉筆,一絲不苟精心繪製的。

  手法成熟,透視關系準確,極富藝術表現力。

  盡管還不能在圖上完全展現出所有的裝潢細節。

  可從那些色彩搭配、企業標識等VI視覺元素組合方式上。

  大家已經可以初步感受美輪美奐,富麗堂皇,又不乏色彩關聯統一性的整體效果了。

  所以無論是天壇園方還是區服務局都對這個方案滿意極了。

  金處長甚至當眾表態,說很期待看到施工完成後的樣子。

  只要現實效果和圖紙上差距不要太大就好。

  不過,這套方案哪怕在視覺上取悅了所有人,也並不是完全沒有問題了。

  最具爭議的矛盾點恰恰集中在了上下兩層樓規劃布局的平面圖上。

  寧衛民對各種功能區域的面積劃分,可是和諸位領導想象的太不一樣了。

  完全就是顛覆了大家的認知。

  怎麽回事啊?
  敢情廚房面積和營業面積比例上實在有違常理啊。

  87號的二層樓,一樓將近七百平米的面積。

  他寧衛民居然把將近六百平米的面積都打算用來做廚房。

  這還不算,他仍嫌空間不足,要往地下繼續延展面積。

  打算大動乾戈,要讓人挖出二百平米的地下室來,做土建冷庫用。

  乖乖,這麽大面積,而且還是一樓,統統用於烹飪。

  這下別說是管著整個重文區飲食業的金處長了,即使是天壇公園的園長這樣的外行人都看得出,這太不正常了!
  明擺著的啊!大好的面積都讓廚房佔據了,待客的面積不就大大減少了嗎?
  這麽乾的話,絕對影響飯莊的營業水平!
  於是看著寧衛民的平面圖,大家全都驟緊了眉頭。

  每個人都恨不得馬上開口問問寧衛民,卻又都有點不好意思開這個口。

  因為就憑大家對寧衛民的了解,認為像他這麽有商業頭腦的人,就不可能犯這樣的糊塗啊?這到底是為了什麽呢?

  好在寧衛民沒讓大家這麽乾等,他很快就為大家解釋了自己一番良苦用心。

  他自稱做的這套規劃方案,更多的是考慮到日後的發展方向了,那是連同北神廚的需求一同規劃在內的。

  的其目的就是為了要把87號建設成一個中央主廚房。

  以便於日後好同時承擔起園外和園內兩處的供餐需要。

  之所以要把廚房完全安置在一層。

  除了考慮到烹飪製作對於空間面積的需要,也是為了便於出入、儲存、運輸和搬運。

  在寧衛民的設想裡,北神廚今後才是盈利的主要方向。

  可既然那邊是冷莊子,就不可能天天派人駐守經營。

  那麽一旦舉辦大型宴會,當然要在87號這邊提前做好菜肴,再於宴會當天用車輛搬運過去最為合理。

  那麽到時候,也只有需要現場臨時加工的菜肴,才會在北神廚的廚房去製作。

  毫無疑問,這樣規劃諸多好處是顯而易見的。

  首先能夠讓大型宴會的準備工作事半功倍。

  廚師不會因為不熟悉環境家什而著急,耽誤不了上菜的速度。

  宴會現場準備充足,所有的工作人員才能有條不紊,心裡有底。

  其次,廚師、煤火、灶具、食材,一切廚房的資源全都可以集中使用,還避免了北神廚無謂的日常消耗。

  經營成本會因此降低,工作效率也會因此提高。

  最重要的是,這麽乾還有利於保護古建,減少消防隱患。

  北神廚畢竟是古建啊。

  好不容易修繕好了,真燒了誰能負得起這個責任?
  那動火的情況當然是越少越好。

  完全沒必要在北神廚開個大廚房,什麽都在那邊忙和,一開宴會就得好幾天煙熏火燎的。

  真要那樣的話,不但太過耗費園方的安保力量,光熏也能把房子都熏壞了。

  所以為此,也就不得不把87號的營業面積犧牲掉一些了。

  這番話一說完,誰都得承認寧衛民的思路說得通了。

  他闡述的這些理由,無論從功能上、安全上看,還是為了日後發展的長遠性考慮,都可圈可點。

  可問題是,真要是這麽乾的話,87號這邊的營業面積犧牲實在太大了。

  真把一層都用於廚房,那87號剩下的面積,也就樓下的一百二十平米和樓上七百平米了。

  可就這些面積,仍舊不能都用於待客。

  還要刨去一摟的接待空間,和原有的樓梯。

  再加上寧衛民還要買三個電梯,一個客用,兩個是廚房用來往樓上傳菜和運貨的。

  此外樓上樓下還要各修建兩個客用廁所,樓下還要增加一個供暖的鍋爐間。

  職工還要在樓上有更衣櫃,換衣間,各類雜物家具的儲藏間。

  最後還要有個帶電話的辦公室,便於管理者和財會人員辦公對帳。

  所以滿打滿算,能夠真正用來待客的實際面積,也就僅有樓下的七十多平米,和樓上的五百二十平米左右了。
    全部加起來還不到六百平。

  偏偏寧衛民為了賺人氣和口碑,做變相的廣告。

  還堅持要把一摟作為便民性質的點心店,不做炒菜。

  隻為出入天壇的遊客和附近的老百姓提供一些快當的粥面和宮廷小吃類。

  這樣一來,樓上再設立出兩排的包間,那最多最多,也就能擺下二十六張大圓桌了。

  也就是說,牟足了勁頭,87號今後也就能同時接待三百人左右。

  而且還得刨除樓下五六十人,那是微利。

  真能賺錢的也就二百六十人左右。

  毫無疑問,將近減少了一半的營業面積。

  這對於一個一千三百平米的餐廳來說,簡直是不可思議的空間浪費。

  另外還有一點,付出這麽大的代價,不確定性也很大。

  說句實話,除了寧衛民,就沒人能肯定宮廷禦膳高檔菜的市場前景一定光明。

  那自然也就無法確定北神廚最後到底能不能開門營業。

  而且關鍵是大家不但信心沒寧衛民高,期待也遠不像他這麽高。

  其實寧衛民這些合作夥伴們,所圖的不過是能從高檔餐飲市場裡分一杯羹就足夠。

  營業額每年過百萬,就足能讓他們對各自的單位交待得過去。

  每年要是各方都能從中分個十萬八萬的利潤,就挺好。

  既有利於大家積攢點小金庫,給單位弄點經費,也方便自己吃吃喝喝啊。

  這就夠了,他們還真不敢想,這個飯莊能最後像寧衛民描繪得這樣火爆,能靠幾百人上千人的大型宴會牟利的地步。

  所以他們就很猶豫了,到底是要今天的銀子呢?還是要明天的金子呢?
  其實要按通常的規律來說,官僚多數都喜歡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選擇。

  現場的幾位也一樣,如非必要,也不願意走出奇製勝,劍走偏鋒的路數。

  但偏偏這次的情況還就是不大一樣。

  因為什麽事兒都是人做出來的。

  這個宮廷禦膳飯莊的項目,從無到有,可都是寧衛民一步步去策劃、鋪墊、組織、聯絡,甚至出資到位的。

  他把事情做到了這個份兒上,所展現出的魄力、審美、才華和商業頭腦,都屬於實打實的本事啊。

  已經由不得合作夥伴們不對其產生充分的信任感了。

  別的不說,這次的方案種種意想不到的驚豔之處就夠大家好好掂量掂量的。

  都說聰明人有自知之明,在場人每一個人,其實心裡都清楚他們和寧衛民的差距。

  也都清楚如按正常方式經營,真的很難追上另外兩家宮廷風味的飯莊的格局。

  其次,哪怕人情上,眾人也都有所虧欠啊。

  像天壇園方拿著寧衛民給付的十五萬去修房,怎麽都是個賺啊。

  有什麽理由說“不”字?

  甚至金處長也一樣得承情。

  別忘了,那兩頓仿膳飯莊和聽鸝館的飯可不是白吃的。

  寧衛民好幾千塊不眨眼的扔了,就為了讓金處長體會一把熊掌和燕窩的滋味。

  他哪兒能一抹嘴兒,就翻臉不認人啊?
  更何況三方出資,天壇和區服務局都只是各自出了十萬塊。

  三十萬的大頭是寧衛民代表齋宮掏的。

  反過來利益上三方卻約定好均分。

  寧衛民都這麽大方了,誰又好意思在這件事上站出來反對?
  所以最終,大家權衡再三,還是選擇了保留各自的意見,決定充分給予寧衛民信任,就陪他冒這麽一次險試巴試巴。

  沒有人去幹預他的計劃,一概全部聽之任之了。

  這不能不說,是寧衛民能力使然,也是他做人的成功。

  不過,寧衛民同樣得承認天壇的園長和金處長都是很會就坡下驢的老狐狸啊。

  他們的手腕兒更讓他發自內心的佩服不已。

  像天壇園長就能把話說的冠冕堂皇。

  “年輕人有想法,有衝勁,想做事,應該支持。小寧同志,經營上的事兒當然以你為主,你們公司出資最多嘛。可咱們能不能先把最糟糕的情況想在前頭?如果開業後,經營狀況不理想怎麽辦?你得給我句話啊。我心裡有了底,才能為你頂住各方面的壓力和干擾啊……”

  金處長則拿下屬喬萬林說事,不問寧衛民,直接問喬萬林。

  “小喬啊,這件事我真得谘詢一下你的意見了。你認為咱們是不是應該支持寧經理拿出來的方案?你們是老朋友了,只要你對這件事有信心,那我就有信心。你了解寧經理,我最了解你嘛……”

  結果天壇園長就從寧衛民的口中得到一個軍令狀。

  寧衛民對其承諾以開業後一年為期,如不能扭虧為盈。

  他就退位讓賢,把飯莊交給大家公推的人選管理。

  而金處長所表達出的信任與看重,不但變相的把拍板這件事的責任分攤出去,還順便收獲了喬萬林的赤膽忠心。

  甚至喬萬林還因此責任心激增,越發認真地督促寧衛民的工作進展。

  瞧瞧吧,高不高?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