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國潮1980》第470章 蝴蝶效應
  第470章 蝴蝶效應
  1983年的5月,對京城人而言其實是一個相當紛亂、相當熱鬧的月份。

  因為有許多前所未見的新鮮事兒,都是在這個月裡冒出來的。

  是既讓人興奮,感到刺激,又有點難以適從,手足無措。

  至於個中滋味,到底是甜是苦,是酸是辣,還真沒人說得清。

  但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這些事,無不在證明老百姓的日子與過去相比,變化越來越巨大。

  比方說,婚姻法修正後的效果開始凸顯。

  有三十六名婦女組成了一個“秦香蓮上訪團”,本月聯合到全國婦聯上訪,狀告她們的丈夫是“陳世美”。

  這些女性都是知識分子,她們在過去的歲月裡自覺地支持了丈夫的事業。

  可這些丈夫翻身後竟紛紛借助新《婚姻法》中的“感情破裂”一條,提出離婚,不要糟糠之妻了。

  在這一轟動事件中,不但官司打到了中央,京城人也是第一次聽到一個新詞兒——“第三者插足”,並且為之熱議了許久。

  而結局也是頗為耐人尋味的。

  盡管在最高權威的過問下,三十六個“陳世美”沒有一個在當時離成婚的,都表示會慎重的重新考慮。

  但在十年之內,他們還是全部離婚了。

  不能不說,是這個時代的特殊性跟這些家庭開了一場天大的玩笑……

  無獨有偶,相似的事兒還有。

  繼國家對勞動體制做出改革推出合同製之後,經營體制方面也出現了一個最新變化。

  為改善較小商業單位虧損嚴重的經營狀況,國家也要把承包製這個在我國農村發揮巨大作用的經營手段,引入城市商業體系中。

  從本月起,京城的每個區的服務局都派發了一定的試點指標,開始要求一般性商店嘗試實行承包製。

  這也就是說,政府開始允許一些規模有限、職工不多的便民商店和小飯館的負責人。

  在可以在保留公職的前提下,下海為自己賺錢了。

  從此交足國家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但哪怕這種現在都讓寧衛民眼饞的大好事兒,此時竟被大多數商店和飯館的負責人爭先抗拒。

  就沒有幾個人願意站出來自負盈虧的。

  捧慣了鐵飯碗的人坐享其成慣了,已經沒有獨立自主的勇氣了,就想趴在公家的背上活著。

  於是服務局和不少基層負責人之間,就因為這件事鬧得雞飛狗跳,關系緊張。

  由此產生的矛盾和衝突比各個單位硬性攤派國庫券還嚴重。

  過去再老實能乾的基層幹部一旦被點名要求帶頭,就都成了敢掀桌子的怒目金剛。

  而過去下基層一直被奉若上賓的服務局幹部們,無不遭受冷遇白眼,被視為要砸人飯碗的酷吏。

  瞧瞧,國家求著個人去發財,給出了相當的優惠和扶植條件,都沒人愛去。

  奇怪不奇怪?
  於是沒辦法,礙於推行艱難,底下的這些人大有牽著不走打著倒退的趨勢。

  服務局隻好進一步放開承包條件,也允許基層職工毛遂自薦來承包小店。

  原有負責人,如實在不願嘗試的,可另行安置崗位。

  這下可倒好,基層職工倒有不少人願意試試。

  有些人天生就是不安分的投機分子,篤定國家不可能真讓店黃了。

  一琢磨雖說自負盈虧,可自己花的是國家的錢,頭上還有公職呢,沒什麽實質風險。

  能混個經理當幹嘛不乾?

  那就閻王爺玩小鬼兒,舒服一會兒是一會兒吧。

  還有一些是隻想好好做事的正牌人,不會也不屑拍馬屁。

  這類人有點能力,早對店裡人浮於事意見大了,早就盼著自力更生,翻身農奴把歌唱。

  甚至還有一些是受基層員工推舉的老實人。

  大家只不過是對原有經理怨氣太大,盼著能隨便有個人把原領導換掉罷了。

  誰當頭兒都比過去強。

  不用說,這樣一來,就成了破局的關鍵。

  各個小店的原有負責人看到自己面臨著要被取代的局面,難免陣腳大亂啊。

  於是勉為其難的有之,灰心喪氣決定讓賢的有之,改旗易幟順應大勢的有之,跟服務局擺功勞講條件的有之,甚至用匿名信報復領導的有之。

  最終,承包製就在這樣的亂糟糟的環境裡,在各色人等不同的反應裡,艱難的啟動推行了。

  毫無疑問,這是特殊時代才能提供的歷史機遇。

  很多的人都是誤打誤撞,機緣巧合,甚至是稀裡糊塗,勉為其難才搭上這輛造富專列的。

  也有很多人是出於同樣原因,錯失這樣的發達機會。

  正因為這樣,從此之後的商業口兒,也就再沒什麽安寧之時了。

  因為一旦所有人明白過來,上面遞過來的這根看似要打人的棍子,原來竟是跟甜透了的甘蔗。

  仍舊還免不了另有一番你爭我鬥的紛爭啊。

  這就是人性……

  有意思的是,當老百姓的婚姻和工作出現了問題的時候,健康鍛煉的事兒上,居然也開始鬧妖兒了。

  本月,京城人民廣播電台正式宣布停播廣播體操音樂。

  這標志官方已經無需再指令性地宣傳與號召民眾參與體育健身了。

  人們群眾已經完全可以憑自覺性,主動努力掌控自己的健康。

  而鍛煉身體的方式,也開始呈現多元化發展。

  事實上從年初到目前為止,就有老年人體育協會,釣魚協會、風箏協會、龍舟協會等群眾體育組織先後問世。

  只是由於官方一下徹底撒手,民間完全率性而為,這樣的大好事竟然也能走了味兒,龐大的隱患隨之出現了。

  假借科學之名的氣功迷信,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在社會上流行的。

  各路不知從哪兒冒出來的功法和大師,以鼓吹包治百病,神乎其神的療效在民間招攬信徒,迅速壯大。

  這一年裡,光體育期刊上發表的健身氣功文章就有一百七十六篇。

  不用說啊,正是由於這種鼓吹之風越刮越大,才把人們對健康的追求誤導上了一條歧路。

  最終造成了遠比當年打雞血和甩手療法更加荒唐且嚴重的惡果。

  這只能說,盲從是萬萬要不得的。

  哪怕願望和動機是好的,是為了追求健康和幸福。

  可如果沒有判斷能力,別人說什麽信什麽,往往就會事與願違,造成惡果。

  反過來也是一樣的道理。

  正如盲目去相信權威未必是好事,其實堅持自我個性,不願意隨大流,也未必就是什麽壞事。

  不信就看看這個時候的京城的理發業吧。

  同樣是這個月裡,京城的胡同間驟然間出現了一些新型的私人理發館——個體發廊。

  這些小店的經營者都是小年輕,他們和傳統的理發館最大的區別就是新潮前衛。

  比如說,取名都是青春浪漫和洋派兒的風格。

  什麽“紛飛發屋”、“飄逸發廊”,又或者“威娜”、“夢莎”……

  再比如說,室內裝飾一定要把港台明星和外國明星的海報照片貼得滿牆滿屋都是,好奪人眼球。

  屋裡也一定要用四喇叭放著最時髦的流行歌曲,這叫背景音樂。

  甚至連理發師自己的髮型,那也是怎麽特殊怎麽來,要的就是個性的張揚。

  而且保證是人們以前從沒見過的,那說起來就是“港式”。

  所以盡管這些小店通常設備簡陋,衛生和安全條件與正規的理發館根本完全沒法比。

  哪怕有些店主手藝的確不佳,他們只是吹噓自己的手藝來自花城,其實不過是初學乍練的生手兒。

  可就憑著“洗剪吹”三位一體的套餐服務和全方位打造的時尚理念,他們仍然把不少青年男女都吸引到了自己的店裡。

  於是從此,電視上和雜志上的新式髮型便能很及時的“移植”到年輕人的頭上了。

  來發廊理發的人,大可以根據自己的臉型、頭型和個人喜好選擇髮型,甚至自創髮型。

  理發從此再也不是萬眾如一,平平無奇的基本生活需要。

  而是由此變成了一種演繹時尚的實在體現。

  不過在大多數中老年人眼中,這也是毫無道理可講的一件事。

  上歲數的人就不明白年輕人怎麽這麽傻,居然吃這一套。

  寧可付出比理發館多幾倍的價錢,寧可照樣排大隊,坐下來還得耽擱比理發館多一倍的時間。

  也要讓這些連推子都不大會用的主兒,把自己整出個不倫不類的頭髮來。

  這日子,可真是亂套了……

  當然,即使是時尚和流行,也是要分個層次高低的。

  不同於幾家剛剛冒出來,還屬鳳毛麟角,難以形成規模效應的小發廊。
    服裝模特行業在國內已經發展了兩三年,如今正在步入行業發展高速期。

  尤其是這個月,甚至發生了堪稱劃時代的裡程碑事件。

  越發使這個一向飽受爭議,本來就為民眾所熱切關心行業,徹底成為全國的焦點。

  怎麽回事啊?
  那得說是許多巧合都趕在一起了。

  一方面,是4月下旬,一場由輕工業部主辦的五省市服裝鞋帽展銷會,如約在京城召開。

  滬海時裝表演隊隨同滬海展團也來到京城。

  4月28日,展銷會開幕式在農業展覽館影劇院舉行,滬海時裝模特隊首次在首都登台對公眾表演,就取得了驚人的成功。

  再之後,就是為期二十天的演出如火如荼,場場爆滿。

  因為觀眾實在太熱情,輕工業部不得不決定加演十天,把展銷會延期至一個月。

  應該說,原本這就是歷史中實際發生的事兒,已經是夠轟動的了。

  但偏偏和歷史有所不同的是,寧衛民這小子還帶來了巨大的蝴蝶效應。

  同樣是這個月,皮爾·卡頓服裝公司策劃,聯合紡織部、經貿部和京城數家時尚雜志共同主辦的首屆模特大賽——“錦繡東方模特大賽”也正式對外官宣。

  初步定於在6月下旬在京舉行選拔賽。

  參賽標準囊括了全國所有省市地區,面向所有具備實際登台經驗的服裝模特。

  大賽報名簡章宣稱,只要具備基本的登台素質,符合身高一米七三以上,體重五十八公斤以下適齡女青年,攜帶演出單位的相關介紹信,均可前來參賽。

  進入初賽的所有選手,會由皮爾·卡頓公司報銷差旅費。

  並承擔三個月賽程內的食宿和培訓的全部費用。

  進入決賽的二十四名服裝模特,皮爾·卡頓公司會與之簽訂為期三年的勞務合同,負責進一步培訓和推薦相關工作。

  於是這場賽事就把服裝模特這個行業徹底帶熱了。

  尤其正在舉行的服裝展銷會,宛如烈火上澆了一瓢油啊,越發造成了一票難求的現象。

  明明只是一塊五毛的票價,竟然直接躥升到五塊了。

  而且因為輕工部的緊急磋商和強烈要求,首屆模特大賽,最終不但變成了三個部委共同主辦的大賽。

  紡織部出於業務交流目的,也臨時決定,在展銷會閉幕的當天,要把上次去日本西浦百貨演出的那批模特們組織起來,與滬海服裝表演隊舉行一次聯合匯演。

  這下可了不得啊,全國京滬兩個城市最好的模特共同演出。

  不用說,最後一天的票價那是一飛衝天,居然被炒到了十五元錢一張。

  京城的票販子們算是幸福了,徹底迎來了盛大的狂歡節。

  但這還不算完,因為更湊巧的是這個月,恰逢時任法國總統的弗朗索瓦·密特朗來華訪問。

  而且接風的宴會就安排在京城建國飯店。

  結果宴會期間就發生了一件極為意外的情況。

  敢情這位弗朗索瓦·密特朗蒞臨建國飯店的時候,從車上下來之後,在眾人簇擁下,一走進酒店大堂就瞅見皮爾·卡頓的專營店了。

  俗話說,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啊,這種情愫不獨國人有,外國人也一樣如此。

  這位法國總統完全沒有想到在這裡居然能看到法國的品牌,那叫一高興啊。

  就這麽一激動,他就臨時起意,在專營店待了得有十分鍾。

  那其他的人全程就得陪著啊。

  更讓人沒想到的是,這位法國總統興致還挺高。

  他不但笑呵呵的跟店裡的售貨員聊了起來,還進店相當認真的看了看羅列的商品。

  對寧衛民弄來的那些雕塑作品也很感興趣。

  和售貨員合影的時候,他甚至孩子一樣,當眾舉著大拇指給法國品牌站腳助威。

  外交部的人一看這位來簽署核電合作備忘錄的爺這麽高興,於是就把這件事重視起來了。

  後來專門跟法方的工作人員在私下裡溝通了一下。

  這樣一來,送別法國總統的答謝晚宴上,宋華桂就成了受邀的特別嘉賓。

  外交部請她來安排了一場十分鍾左右的小型的服裝表演來助興。

  不用說,模特們身著的服裝必定是兩國合作的產品。

  那想想看吧,法國總統在華的照片每天都被法新社傳到歐,這件事的後續效果又是怎樣的?
  肯定這不會因為法國總統簽署完備忘錄,離開共和國而結束的。

  結合到皮爾·卡頓公司在華投資越來越巨大,影響力也越來越大的實際情況,這件事甚至得到了中南海的重視。

  於是那些曾經為密特朗表演過的模特,還有來京的滬海模特隊,統統又被邀請到中南海去進行匯報演出。

  就這樣,得到了最高決策者的首肯,頗具共和國特色的時裝表演終於獲得了公開走向社會的許可證。

  在匯報演出的事兒敲定下來之後。

  已經再沒有什麽顧慮,能阻礙電視台來爭取模特大賽的直播權了。

  不但京城電視台此時閉口不談什麽資金有限,希望皮爾·卡頓能出資支援的問題了。

  就是國家電視台也跟宋華桂抱怨,說她不夠意思。

  明明在他們台做廣告,大賽直播卻另尋別家合作。

  可想而知,最終由兩家電視台共同轉播的趨勢已經很明顯了。

  所以毫不誇張的說,至此為止,皮爾·卡頓的名頭在整個共和國都響徹雲霄,簡直如日中天。

  只要是國人,肯定都會認可國內最高檔次的服裝,就是皮爾·卡頓。

  而且也因此,皮爾·卡頓公司上上下下簡直都快忙瘋了,全都是腳打後腦杓。

  宋華桂甚至因為局面大到有點失控,不得不跟法國總部求援。

  希望皮爾·卡頓能委派一些對舉辦模特大賽有經驗的人士,以及專業的形體老師赴華相助。

  再也無暇顧得上服裝主業和大賽以外的事兒。

  其實還別說總公司這邊了,就是曲笑、石凱麗她們這些模特也一樣啊。

  自打從日本回來,她們就沒好好休息一下。

  先是總結匯報,接受領導慰問。

  然後就是忙著走親訪友,饋贈帶回來的禮物。

  再之後就是她們從皮爾?卡頓公司的渠道,提前聽說了模特大賽的事兒。

  一邊繼續日常的演出任務,一邊提前報名,做參賽準備。

  還沒喘口氣兒,緊接著又先後出現了要為法國總統演出、和滬海模特隊的交流演出,以及中南海的匯報演出這幾樁重要的政治任務。

  結果曲笑這丫頭就因為這些突如其來,攤在她頭上的事兒,連見寧衛民一面,把從日本買回來的禮物送他都做不到。

  不但本來安排好的時間全被打亂了,甚至她的人身自由都暫時失去了。

  因為要集合在一起受訓嘛,而且還要接受安全部門的審查和安全培訓。

  就這樣,曲笑連班兒都徹底不上了。

  紡織部的人代為去和重文門旅館接洽,替她辦妥了停薪留職的手續。

  並且出具了一份紅頭文件,在曲笑的檔案裡做了相關記錄。

  以證明這是國家特殊需要走的程序。

  那可想而知,曲笑的父母會有多麽開心,現在的他們是完全對女兒的前程放心了。

  還真的如寧衛民所說的那樣,親眼看見女兒在時尚舞台上越走越輝煌。

  當然,也是因為這樣,寧衛民辦宮廷禦膳飯莊的事兒,還有他給北神廚墊款十五萬提前修繕的事兒,也根本沒有遇到總公司方面的任何阻力。

  誰讓這時機趕巧了呢。

  如今都已經不是別人不願意跟他為難了,是壓根沒空跟他為難啊。

  現在總公司那邊只要開會就是通告和商量模特大賽的事兒。

  宋華桂已經告訴寧衛民在大賽召開前,如無要事,公司例會不用再參加了。

  甚至他送上去的請示報告,宋華桂都沒過目。

  隻讓鄒國棟看過,轉述了個大概,就簽名批準了。

  要說對寧衛民還有什麽希望的,那就是他管好自己那一攤子事兒,別在給公司找事兒就足夠了。

  正所謂,時也命也運也啊!
  寧衛民自己都沒想到,在這樣一個重要的關頭,老天爺如此厚待他。

  竟然讓他擁有了完全可以自行其是的自主經營權。

  那他還不如魚得水,悶頭竊笑嗎?

  就一個字,美!

  那沒的說啊,資金幾乎是立馬迅速到位的。

  他已經按捺不住想要快些鋪開局面,大展拳腳的激動了……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