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國潮1980》第467章 眼光獨到
  第467章 眼光獨到
  “這個飯莊的項目,打一開始就是我的主意,有勞各位捧場。在座的各位能這麽信任我,幫著我把這項目爭取了下來,還一直陪著我走到這一步,實在是感謝各位啊!”

  寧衛民停頓了一下,先表示了一下場面上的客氣。

  該做的姿態總要做一下的,這是必須的程序。

  否則身為一個年輕人,他下面說的話恐怕就有輕狂之嫌,不會受到歡迎。

  “這兩天,我們大家一起去實地考察了一下兩家經營宮廷餐飲的飯莊情況。確實,發現我們和人家比差距較大,可這並不打緊。”

  “因為發現問題才能解決問題嘛。哪怕暫時解決不了,也能讓我們更清楚的看到自己的不足,才能去想對策。”

  “所以無論怎麽樣,頤和園聽鸝館和北海仿膳都給我們提供了一個較好的樣板模式,讓我們能更全面的看待自己,這樣才能盡力揚長避短,把項目做的更務實。”

  說到這兒,寧衛民再次停頓了一下,這是為了給大家留下點兒思考的時間。

  跟著才打開天窗說亮話,真正去陳述客觀。

  簡短截說,寧衛民是認為仿膳和聽鸝館兩家飯莊比起他們來,優勢主要在於四點。

  其一,就是房屋建築的規製與格局。

  無論是聽鸝館還是道寧齋、漪瀾堂,因為都是舊日清皇室日常消遣居住的場所。

  房屋的屬性,天然就是考慮舒適和華美為主。

  是既寬綽,風景又秀麗。

  這一點,別說北神廚比不了,就是天壇之內可供帝王祭天時駐蹕的齋宮也得低頭。

  不為別的,臨時使用和長期使用完全是兩回事。

  其二,就是房內古董家私的擺設鋪陳。

  這方面,道理和第一條幾乎是一樣的。

  聽鸝館和漪瀾堂、道寧齋,任何一處留存下的家具和擺設,瓷器和字畫,其價值都不是天壇裡的舊物可比。

  何況兩家飯莊開辦了許多年,國家也一直在盡力為他們提供文玩擺設,豐富這兩處的文化內涵。

  不誇張的說,到目前為止,兩個飯莊儼然成了兩個小型博物館啦,一大半都是真玩意。

  而且上至房屋藻井彩畫,下至桌椅板凳。

  大到戲樓門窗,小到餐具碗碟,樣樣精美。

  這樣的底蘊,即使是寧衛民他們不惜斥巨資追趕,也不是短期內能追上的。

  其三,就是宮廷禦膳的名目噱頭和菜色。

  要知道,聽鸝館和仿膳飯莊都是打民國時就開始對外營業的。

  建國後,兩處又在政府的促進和幫助下,對大量宮廷飲食資料進行研究,逐步完善了宮廷飲食體系。

  甚至於能把湖光山色的自然景觀利用起來,直接用河鮮活魚現殺現賣。

  可以說,如今這兩處飯莊不但擁有了屬於他們自己獨特的禦膳名目和菜肴特色,也培養出來了相當雄厚的廚師力量。

  以至於旁人只能效仿,只能崇敬。

  誰都得承認,他們就是宮廷菜當之無愧第一和第二。

  其四,就是綜上所述,全部這些優勢匯集在一起,導致這兩家飯莊名滿京華,甚至享譽海外。

  別說京城人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就是許多在外國流傳的華夏美食書籍和紀錄片,也幾乎都有這兩家飯莊的名字和其代表菜。

  那都是名氣大的好處,有人主動給做免費的廣告啊。

  所以在遊客的客源上,這兩家飯莊可是佔足了便宜了。

  來華的外國人,有許多都是奔著這兩家飯莊而來。

  那麽作為新辦的飯莊,想要從中分一杯羹,與之比肩,實屬不易。

  在陳述這些的時候,寧衛民的語氣和平常一樣淡然穩定,就像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一樣。

  大概也正因為他是以這樣坦蕩灑脫的態度。

  哪怕他這番言論,是直接把己方的短處和對方的優勢,毫無遮蓋的羅列了一遍。

  說得比剛才在座的這些人直接得多,也詳細的多。

  但在座的都自持身份,不願在氣度上被一個年輕人比下去。

  無不在耐著性子在聽,情緒保持得都相當穩定。

  這樣一來,氣氛已經不像會議最初那樣呈現出滿滿的悲觀和消極了。

  反倒能夠讓人理智的去思量,大家也就逐漸都感覺到了一點——寧衛民應該不會無緣無故自曝其短,大概還有下文。

  果不其然,只聽話鋒一轉,寧衛民真的開始挑動大家的神經,觸碰到人人期盼的興奮點了。

  “不過呢,在我看來,聽鸝館和仿膳飯莊雖然優勢明顯,可反過來這些優勢也會對他們的經營方式造成一定的限制,甚至是拘束。我認為換一種思考方式,倒是可以為我們的經營方向提供了指引。我們大可以從他們的不足之處,作為我們的突破口……”

  這話,其實正是大家夥想聽的。

  可問題恰恰在於寧衛民的口氣有點太大了。

  現場就沒有一個人,會想到像這樣一個全沒相關經驗的小年輕,居然敢挑兩家行業魁首的不是。

  那豈不是有點太膽大包天,自不量力啦?
  於是,大家實難保持鎮定。

  或張大了嘴,或是瞪大了眼,不約而同都發出了感歎詞。

  “嗯?”

  “啊?”

  “哦?”

  好家夥,會場仿佛一下改了動物園。

  人人都不會說人話,全都只會叫喚哼唧了。
    好在寧衛民對此似乎早有預料,一點沒被干擾。

  他就跟沒事人似的,還是坦坦然的講了下去。

  這也就讓現場無論聽的,還是說的,都避免了由這次失態所帶來的尷尬。

  只聽寧衛民說道,“咱們就先說說人家在房屋上的優勢吧。房子好不好?肯定好,雕梁畫棟,遊廊抱廈。但太好了,也就成了負擔了。這樣房子本身就是文物,必然得好好保護,那還能充分加以利用嗎?顧慮當然就多。這就導致辦大型宴會很難。”

  “別看他們隨便一家都是五百多人就餐的規格。可百八十人的宴會,他們辦著都費勁啊。就因為房屋格局限制了,漪瀾堂和道寧齋這樣的房屋,原本幾桌就只能幾桌。因為房子是有碧紗櫥、門窗和大件家具的,他們當然不能像使用普通房子那樣搬開這些東西,隨意利用空間。”

  “而且他們的周邊沒地方了,也就更別提擴充、加蓋,彌補空間的不足了。甚至他們都沒辦法按照客人的特殊需求布置現場,誰也不敢動房子裡面的布置擺設。從功能上來講,這飯莊不能辦大型宴會,是不是差點意思?”

  還別說,有一說一,寧衛民的論調倒是有點辯證法的意思。

  大家這次沒驚歎出聲,可也忍不住互相對視了幾眼。

  人人都變得饒有興致了些,互相流露出的神色,一下子就讓現場達成了某種共識。

  尤其喬萬林的上司,這位姓金的處長大人還挪了挪屁股,很有點要正襟危坐,洗耳恭聽的意思。

  不用說,這就是對寧衛民的一種肯定。

  把大家的反應收於眼底,寧衛民心裡當然會很欣喜。

  他也就有了更多的自信,來繼續闡述觀點,分析局面。

  “那些房間裡擺的東西也一樣,古董、字畫、擺件、宮燈、屏風,每個都很精彩,每個都有價值,每個都有故事,每個都是精品。可問題是除了剛才已經說過的,東西太多太好會有不便,影響房屋的使用功能之外。關鍵是從美學角度而言,一樣顯得散亂無章,小氣死板,而且壓抑了。”

  “我說的這些毛病都是以視覺角度出發的。那些屋子裡的各類東西,要單獨拿出來每一個都那麽美,耐看。可放一起未免就互相影響,讓人眼花繚亂了。其實這不奇怪,因為過去皇上也沒擺過這麽些的東西,畢竟過去用不著都擺上飯桌啊。再加上後來又有不少各處搜羅來的東西,原本就不是這裡的。那過猶不及,湊一起還不熱鬧,不擁擠嗎?”

  “我們國人尚紅,紅是最刺激的顏色,皇室又用明黃,最鮮亮的顏色,再加上硬木的顏色,翡翠、浴室、玻璃、宮燈、各色瓷器,那多少種顏色。也就沒法有個統一視覺概念了。顯得太傳統,太瑣碎了。以至於聽鸝館和仿膳都沒能突出自己的特色,單看屋子裡,感覺都差不多。”

  “再加上不少東西都是老物件,過去人的審美又是委婉的。這些東西製作雖精,雖貴氣,卻不鮮亮。於是陰冷,壓抑感也就分外突出。說白了,怎麽都顯得不乾淨。要說句誇張的話,讓我都覺得有點陰風嗖嗖,鬧聊齋的意思了……”

  這番言論牽涉到審美問題,應該說是比較虛的。

  而且由於這個年代國內還沒有“CI設計”的概念,國人很難充分理解寧衛民所闡述的企業形象識別系統的現代商業理念。

  所以效果並沒有寧衛民所想象的那麽好。

  像天壇的副園長就不理解的笑了。

  “小寧同志啊,你這話我就不認同了,古物古物,如果不傳統還算古物嗎?多點又有什麽不好?你說的散亂無章,大概是你不了解過去人的生活?那都是按照過去皇家起居樣式陳列的,這個沒錯。當然,如果要不放那麽多桌椅,也確實要舒服許多了。”

  服務局的金處長也開起了玩笑。

  “年輕人,不要老看聊齋嘛。看看三國,水滸,多點陽剛氣,你就不胡思亂想了……”

  這當然引發了一陣帶有特殊意味的紛雜笑聲。

  寧衛民倒也不強求,僅僅解釋了一句,就奔下一個主題了。

  “怪我沒講清楚,可能讓大家誤會我意思了,我的意思其實是認為,這樣的擺設缺乏相關主題性。打個比方吧,我就在想,如果那兩家飯莊,所有擺設的古物,甚至字畫,都能跟‘吃’這件事有關,那是不是更好呢?”

  然而就這幾句話,因為簡單明了,比什麽都管用。

  深受啟發的眾人不禁再次沉默,又集體深思起來。

  “咱們再說說這烹飪上,沒錯,仿膳和聽鸝館是第一和第二。咱們是小字輩,跟人家壓根沒法比。可這又有什麽不好呢?要知道,烹飪這東西是可以學的,可以拿走的啊。”

  寧衛民再接再厲又說上了,“前人栽樹後人乘涼,天下廚子是一家。就像金處今天說過的,廚藝有個樣子照著來就行。咱們能有這個仿膳和聽鸝館的樣子照著學,如果能再有仿膳和聽鸝館的人教咱們,那就是吃現成的。短期內效仿個七七八八是沒問題的。”

  “可是反過來呢,發掘菜譜,形成系統,研究來源,反覆實踐和驗證,仿膳和聽鸝館卻都是下了大功夫的。不知費了多少人力和財力。這麽想想,咱們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啊,那能佔的便宜,簡直太大了。如果咱們繼承了對方的技巧,再集中精力繼續發掘,或者創作點獨一無二的特色菜,滿可以在烹飪上站住腳,與他們分庭抗禮。甚至如果能相應改進一下……”

  說到這兒,寧衛民有點不好意思往下再說了。

  但他流露出那股子“抄作業很開森”的流氓勁兒已經很明顯了。

  於是把所有人的情緒都吊了起來,再次集體大笑。

  此時,就連喬萬林都在心裡想要嘶叫一聲,“妙啊!著啊!”

  不用說,這一點是人人都認可,也最有把握,具有較高可操作性的一招了。

  “那麽剩下的我再說說名氣這件事。聽鸝館和仿膳的名頭是多年的積累,確實不是短期內旁人可以撼動的。可盛名也是一種拖累啊。因為當慣了老大老二,舒服日子過久了就不愛改變了。專吃現成的了,他們就是龜兔賽跑的兔子,會一直等著我們去追趕。”

  “另外,名氣大買賣就好,這不用說。可他們的接待能力是有限的啊。咱們在仿膳不是碰了壁嘛。我就發現去仿膳的官員是最多的,歐美客人最多。而且都是大有來頭的,像咱們就得溜邊兒站。但這也導致了服務員鼻子眼朝天,招待不周。還別說咱們,有幾個日本人和港城人,不也受到了冷遇,坐冷板凳等了半天嘛。”

  “從客人的角度來說,其實許多人都不會喜歡這種政治掛帥,店大欺客的感覺。這不管是國內來的還是國外來的。事實上外國人也有許多只是來旅遊,不是公務出差。那人家花錢了不受重視能樂意嗎?外地出差的幹部,地方上再是人物,跑這兒也得看白眼。當然會不舒服。這些人就是咱們盤裡的菜,是咱們拉走客人的機會啊……”

  在座的都是管人的人,官僚習氣或許多少有之,但絕沒有一個是無能之輩。

  聽到這裡,大家心裡已經非常清楚,寧衛民是下真力氣做這報告的。

  研究調查工作做得充足,分析的情況合理可信。

  盡管是建立於對聽鸝館和仿膳的優劣分析。

  可這小子還真是眼光獨到,居然真弄出了點“可行性”的意思。

  只不過,在座各位領導礙於身份,還是不便馬上表態。

  因為大家還有最後一個顧慮。

  那就是能找到可以發展方向是一回事兒,但具體操作又是另一回事。

  總得想好了確實可行的辦法才好說啊……

  所以現在最迫切的是,大家應該好好碰碰意見,消化一下剛剛接受的信息,也豐富一下彼此的思路,看看能不能列出一些切實可行的著手點。

  但沒想到,寧衛民又想到大家的前頭去了。

  這小子的話,到這兒居然才說了一半,他根本就沒給大家合議的機會,就又把大家的目光牢牢吸引住了。

  “至於我們自己,其實真不用太過妄自菲薄。因為反過來看,我們自身的客觀條件,也具備一些獨到的優勢。我認為,同樣是這幾點,如果我們能善加利用自身優勢,我們的飯莊要辦起來,其實不比仿膳和聽鸝館差……”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