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混在三國爭天下》第344章 段部鮮卑殺戮兩縣
  第344章 段部鮮卑殺戮兩縣

  張遼這邊進展順利,昌黎郡北部卻又出事了。

  襄平城,趙雲大軍圍城已有二十三日,城中糧草日漸消耗,為了支撐得更久一些,公孫康下令普通百姓每日隻食一頓稀飯,士兵則兩頓。

  這樣的方式, 雖然能讓城中糧草還可以再撐兩個月,但也讓城中人心惶惶,對公孫康日漸不滿起來。

  士兵每日兩頓稀飯都有怨言,普通百姓每日隻得一頓稀飯,許多人餓得連站都站不穩。

  觀城樓上遼東軍士兵神態舉動,徐庶已知城中情形。

  徐庶對趙雲笑道:“公孫康已開始在城內限制糧草消耗, 此舉必然城中百姓怨聲載道,守城士兵士氣愈發低迷。”

  所謂當兵吃糧,本身普通士兵對公孫康就沒有幾個死忠的, 做為士兵,除了必須應征充軍外,便是圖每天有飽飯吃,現在連飯都不給敞開吃飽了。更何況誰都知道,漢軍圍城,襄平城內無余力,外無援兵,敗亡是遲早的事情,你讓守城士兵還有多少戰心。

  徐庶繼續道:“公爺若急於破城,十天后開始攻城,兩千到四千傷亡可破城,若不急破城,再圍兩個月,城中自亂,可不費一兵一卒拿下城池。”

  趙雲沉吟,不管怎麽選擇, 至少要再圍十天。

  好一會,趙雲做出決定道:“那便十五天后開始攻城。”

  徐庶看向趙雲。

  趙雲解釋道:“十五天后開始攻城,或許還是會付出一定傷亡,但若是等到兩個月後,城中糧草耗盡,百姓恐怕也不剩多少了,城中算上遼東軍士兵,可有七八萬人。遼東五郡也是大漢疆土,城中百姓亦是大漢百姓。”

  總而言之,趙雲覺得,如果就為了少兩三千傷亡就任由城中數萬百姓餓死,過於殘忍,他做不出那樣的選擇。

  徐庶敬佩道:“公爺大義!”

  趙雲剛決定最後攻城時間,鮮卑騎兵突襲昌黎郡扶黎、賓徒兩縣,殺戮百姓的消息傳來。

  趙雲大怒:“鮮卑也敢來挑釁大漢,定要將所有侵入之鮮卑人留下!”

  遂派張郃分一萬五千騎兵火速馳援昌黎郡,同時打擊鮮卑人。

  ……

  突襲昌黎郡的鮮卑騎兵屬於六大部中的段部,人數不到一萬,只有七千多人。而且他們不是為了攻城略地,純粹就為了擄掠人口物資罷了,便是所謂的‘打草谷’。

  鮮卑六大部,除了段部,其余五大部分別是慕容部、宇文部、拓跋部、禿發部、乞伏部。

  說來,自從當年連和單於被馬超一箭射殺於交河國,鮮卑六大部名義上的共主便沒有了,六大部徹底分裂,各自為政,同時也相互爭鬥。

  段部與慕容部毗鄰,同時兩部皆連接烏桓。而烏桓當年被劉宇攻滅,由於當時劉宇還沒有統一中原,無暇顧及地處塞外的烏桓領地,便隻遷走了烏桓人口,而放棄了烏桓領地,這便便宜了毗鄰的鮮卑段部與慕容部。

  要知道,烏桓立足上千年,其領地當著著實有不少水草豐美之地,段部與慕容部怎麽可能不眼紅,兩部為了爭奪烏桓領地的控制,大打出手。

  經過長達十年的爭鬥,慕容部漸漸佔據上風,段部損失慘重,加之被慕容部擠壓,這段時間日子越發難過。

  為了讓這個冬天日子好過一些,便趁漢軍兵圍襄平攻打公孫康,昌黎郡邊防空虛的間隙,出動劫掠物資與人口。

  段部鮮卑不是不知道大漢強大,不可輕易招惹,當年強盛一時的匈奴就是前車之鑒,鮮卑還遠沒有當年匈奴強悍。不過與公孫康一樣,段部鮮卑覺得中原剛經歷幾十年戰亂,漢天子未必會為了一次劫掠就大動乾戈。再說,人都有僥幸心理,遊牧民族更屬於賊匪性質,就如同中原劫道的山賊,他們不知道朝廷強大,劫道是犯法的嗎?他們當然是知道的。可他們依然要劫道,朝廷真要圍剿,大不了躲進山中。段部鮮卑也覺得,大漢如果真為了這一次劫掠而大動乾戈,大不了遁入草原深處。

  張郃率軍趕到昌黎郡的侍候,扶黎、賓徒兩縣遭難前後已經過去了七天時間。

  只見官道上隨處可見一些逃難的百姓。

  這是一家五口,一對年輕夫妻,帶兩個孩子和一個老婦,臉上只有驚慌而非麻木和恐懼。

  看這樣子,應該是極為幸運的一家人都保住了,在這一家五口周圍,還有更多一家隻保住一個兩個,家破人亡,他們神情麻木、恐懼、仇恨。更有沒有出現的在這裡的,一家全部遇難,一個都沒剩下的。

  轟隆隆……

  突然,大規模騎兵馳騁的聲音傳來,遙遠可見東面有塵煙飛揚。

  “大家快跑!”逃難的百姓驚恐的撒丫子竄逃,想要尋找地方躲避。

  但他們忽然絕望了,因為他們現在所在的這個地方極為空曠,根本沒有什麽足夠隱蔽能躲藏的地方。包括那一家五口,一個個瑟瑟發抖,他們好不容易逃到這裡,怎麽也沒有想到鮮卑騎兵會出現在這裡。

  正當他們一個個恐懼的瞪著雙眼,慌亂無措的時候,遠方戰旗隱約閃現。

  一家五口中的老婦大喜道:“不是鮮卑人,不是鮮卑人。”因為她認得,鮮卑人沒有用戰旗的,而遠方戰旗上還繡了一個‘漢’字,是大漢的騎兵。

  “是公孫將軍的大軍嗎?”有人並不識字,而且遼東五郡被公孫氏統治四十余年,這裡的許多百姓隻知公孫氏而不知朝廷。這些年,公孫氏雖然也壓榨百姓,但不可否認,遼東五郡在公孫氏的保護下,鮮卑人輕易不敢犯。

  “不,是朝廷的大軍,朝廷征討公孫將軍,聽聞公孫將軍被圍困在襄平,想必已經覆亡了,今後昌黎郡都該是朝廷統管了。”老婦歎息了一聲,頗有見識的道。

  “朝廷的大軍?朝廷也不是好東西。”有人忿忿的咬了咬牙道。

  朝廷征討公孫康,期間不可避免的擊殺大量公孫康麾下的士兵,而這些士兵出自遼東五郡的百姓,不巧,這人的兄長就被征入公孫康的遼東軍當中,聽說已經被朝廷的大軍斬殺了。

  同時,此人下意識的還認為,若非朝廷大軍打垮了公孫氏,鮮卑騎兵根本不會抓住空隙肆虐扶黎、賓徒兩縣,以至於他的老父被鮮卑人殺了,妻子和兒子也都被鮮卑人擄了去,一家子就剩了他一個。

  周圍眾人沉默,到底昌黎郡被公孫氏統治了四十余年,而今剛被朝廷收回,顯然現在的遼東百姓許多都仍念著公孫氏,要想民心歸附朝廷,還需要一段時間的整頓。

  張郃大軍至此,見到逃難的百姓,不可避免停下詢問一些情況。

  百姓雖然忐忑,各種情緒不明,不過不管是公孫氏的大軍還是朝廷的大軍,都是來驅逐鮮卑人的,倒沒有人會不配合。

  當然,逃難的百姓一心逃難,並不知道具體情況,張郃問出的東西有限。

  一路接近扶黎、賓徒兩縣,隨處可見被鮮卑人殺害的百姓屍體。

  進入縣城,兩座縣城幾乎都成了廢墟,不僅屍體遍地,能被搶走的物資都被搶掠一空了,年輕女子與年幼男童也基本上絕跡,只剩下少許老人與女童還有幸存。

  比土匪還土匪,太慘了。

  “將軍,兩縣遭難的人數恐怕不下於七八千人。”

  張郃怒道:“鮮卑蠻賊,吾張郃不教爾等血債血償,誓不為人。”

  副將沉默了一下道:“將軍,看此情形,鮮卑人應該已經劫掠夠了人口物資,退回了草原。”

  張郃咬牙道:“那就追去草原!”

  沒有一絲猶豫,張郃領一萬五千騎兵悍然追入草原,這是自黃巾之亂以後,大漢鐵騎第一次主動深入草原對鮮卑人的擄掠進行報復。

  ……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