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混在三國爭天下》第372章 為鮮卑人追本溯源
  第372章 為鮮卑人追本溯源
  為了讓鮮卑人從心底裡更接受大漢的統治,接受漢文化,最終將鮮卑人同化成為漢人。

  劉宇還為鮮卑人追本溯源,言鮮卑人其實與當年的匈奴人一樣,都是夏朝時大禹帝的一支。

  當年大禹家天下建立夏朝,分封諸子鎮守四極,大草原一直到北寒之地都是當年的夏朝北之極, 有大禹的一支遷移鎮守,加之夏朝被商朝覆滅時,又有一支夏朝遺民進入大草原,因此當年的匈奴人與如今的鮮卑人,嚴格來說與中原漢人出自一個祖先,都是炎黃後裔, 華夏血脈。

  這個論斷,劉宇當然不會自己告訴鮮卑人, 甚至下旨到大草原去直接定論,強行讓鮮卑人認同。

  而是先令青衣衛密探以私下的形式到大草原上傳播開來,讓鮮卑人自己認同,最終反過來‘推動’大漢朝廷也認同,只有如此鮮卑人才從內心底深處不會生出抵觸的心理。

  於是,不知道從那一日,不知道從什麽地方開始,以營造中的八個郡城為核心,在大草原百萬鮮卑人之中流傳,鮮卑人與當年的匈奴人一樣,都是夏朝大禹帝的一支。與中原漢人都是一個祖先,炎帝與黃帝的後裔,同宗同祖的華夏血脈。

  這個說法,在所有鮮卑人當中引發了巨大的轟動。

  所有鮮卑人都是震驚的,都發懵。

  他們,他們鮮卑人竟然是夏朝大禹帝的一支,而大禹帝是中原上古三皇五帝之一, 是炎黃的後裔, 追本溯源,他們鮮卑人其實與中原漢人一樣都是炎黃的後裔,是華夏血脈。

  這一刻,所有鮮卑人都像是溺水之人抓到了一根救命稻草一般,甭管真相究竟如何,這件事情從傳播便是一定的,一定是這樣,就是這樣,他們鮮卑人與中原漢人追本溯源是同一個祖先,同一個血脈。

  不怪鮮卑人像是溺水者抓住了救命稻草的心情。

  鮮卑諸部被漢軍擊潰打殘,如今所有鮮卑人都成為了漢軍的俘虜,在鮮卑人的意識之中,俘虜就等於奴隸,是完全失去希望的,對未來是無邊恐懼的。

  可是現如今,有言原來鮮卑人與漢人是同一個祖先,同一個血脈,那麽這就讓鮮卑人有了可以與漢人平等的希望,鮮卑人只有得到漢人的認同,才能擺脫俘虜與奴隸的身份,融入漢人之中,甚至成為漢人的一員,享受與漢人同等的待遇。

  至於說因為大量鮮卑騎兵戰死,大量部落被打散過程中也死了很多人,眼下殘存的每一個鮮卑人幾乎都有親人在這場戰爭之中死去,眼下殘存鮮卑人是否就對漢人的仇恨。

  這完全是想多了,鮮卑諸部之間也常年爭鬥,部落之間相互殺戮、吞並、分裂不斷發生,每年死的人也不在少數,怎麽就沒有仇恨。

  細細辯論起來,當代遊牧民族特別是女子,都以生存為第一目標,依附青壯男子,為青壯男子繁衍子嗣生存,原先的男人死後,如物品一半轉而被其子或者其弟‘繼承’。亦或者隔兩天就嫁給另一個男人,若有子嗣便將子嗣也帶去,新嫁的男人會將帶去的孩子視如己出,有時候一個草原女子一輩子,前前後後跟了七八任丈夫都很正常,最終養大的孩子,真正的親生父親自己都記不得究竟什麽時候戰死在部落外面了。

  如果說原先的部落被別的部落征服,青壯男子幾乎死絕,隨著命運融入另一個部落,為了生存,當日就嫁給新部落裡面的青壯男子,甚至就是殺了她們原本男人或兒子的青壯男人,也並不是什麽稀奇的事情,一切為了生存,哪來那麽多仇恨,跟隨與依附強者罷了。

  昔年檀石槐統一鮮卑,期間殺了多少人,踏破多少不服從的部落,可有幾個鮮卑人仇恨他,還不是視他為天神來尊敬,這就是草原的殘酷。

  為了生存,追隨能夠保護自己的更強者,才是草原一直以來的信仰。

  大漢閃擊鮮卑諸部,短短不到兩個月就以前所未有的強大姿態征服了諸部,征服了整個大草原,這就是神一般的強者,是沒有希望反抗的,更是值得諸部所有人敬仰與追隨。

  唯一的隔閡是鮮卑人與漢人身份上的不同,鮮卑人下意識認為他們融入不進漢人之中去,或者漢人不會接納他們鮮卑人,會將他們鮮卑人終身視作奴隸,他們看不到自己的未來。

  同時,漢人方面也會一直視鮮卑人為蠻夷,下意識抵觸鮮卑人,難以與鮮卑人有任何認同,也會致使鮮卑人無法真正融入。

  有了鮮卑人原是大禹的一支,跟漢人一樣傳承自炎黃,也是華夏血脈的說法,這就讓鮮卑人與中原漢人之間有了一個可以相互認同的共通點,鮮卑人緊巴著想要漢化,學習漢文化,而漢人也願意認同開始漢化的鮮卑人。

  說來,當年的南匈奴人、烏桓人、羌人、氐人等,還都是劉宇以這樣的方式成功漢化的,有了當初成功的典范,劉宇相信現如今的鮮卑人也會很快漢化,打心底裡自願漢化,忘記自己原先鮮卑人的身份,將來大草原上沒有鮮卑人,只有同宗同血脈傳承的漢人。

  隨著時間的發酵,越來越多鮮卑人呼籲,希望能重回華夏的大家庭之中,他們拜呼漢天子神武皇帝萬歲,供奉當今漢天子神武皇帝為神明。

  據說很快鮮卑人的呼籲‘傳’都長安城,傳到天子耳中,天子大為感動,終於下旨至大草原,允許鮮卑人重歸華夏大家庭,不過聖旨也言鮮卑人當盡快學會周禮,漢話,敬孔子,尊道教,與中原漢人禮儀言語衣冠,皆為一家。

  與這道聖旨一同傳來的,還有天子的口諭,郡守、駐地漢軍士兵、差役等不得區別鮮卑人與普通漢民。且城池營造完成後,原鮮卑人可以自由選擇居住城中與在外放牧,朝廷稅收也會遠比當初各部落首領更低。

  聞得聖旨與口諭內容,大草原之上,百萬鮮卑人激動的山呼萬歲。同時以無比積極的熱情學習漢語,改漢人服飾,融入漢人的熱情高漲,更都以此為榮耀,一時之間,整個大草原竟瞬間變得生機勃勃,喜氣洋洋,絲毫看不出剛剛經歷了一場殘酷的大戰,甚至有死了男人的鮮卑女子大膽的追求漢軍士兵,希望能嫁給漢軍士兵為他們繁衍子嗣。

  自匈奴時代,甚至更早的時期,這片大草原上的女子都是沒有地位的,都是猶如物品一般的存在,為了生存,她們能夠被父死子繼,兄終弟繼,她們做為物品被草原上的男子‘繼承’。這便造成了大草原上的女子最是崇拜強者,因為只有強者才能帶給她們真正的安穩,而漢軍在這些鮮卑女子眼中,便是真正的強者,能夠真正保護她們的安全,給她們安穩,值得她們依附。

  消息通過青衣衛的情報迅速傳到劉宇耳朵裡。

  鑒於這一點,劉宇鼓勵漢軍士兵與鮮卑女子通婚,如若有漢軍士兵與鮮卑女子通婚,朝廷會在將來營造好的城池當中劃撥房舍,以供居住。

  在劉宇的種種政策大力推動下,鮮卑人漢化的速度遠遠超過當初的南匈奴人、羌人、氐人、烏桓人等,相信只要在解決草原駐軍糧食供給的問題,這片幾乎與漢地十三州差不多大小的大草原便將真正成為大漢疆土的一部分。

  ……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