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混在三國爭天下》第229章 馬超西域之戰(一)
  第229章 馬超西域之戰(一)

  秦王劉宇七擒七縱孟獲,折服雲南之境上百蠻族,別人看不出其中隱含的高超智慧,但諸葛亮卻能夠看出來呀!因為這在歷史上本就是他的傑作。

  借七擒七縱孟獲,讓孟獲不斷將百族蠻兵從山林險地之中帶出來正面廝殺,好以最便利也是最有效果的方式,將上百蠻族挨個打一輪, 全部打服了,之後又仍讓孟獲為蠻王,統領百族,這簡直是最合以蠻治蠻之道。

  諸葛亮謀心之學隻稍遜郭嘉半分,他太懂得這樣做,益州之南至少數十年,甚至百年之內都不會再亂。而且劉宇將來對中原用兵,還可征大量百族蠻兵助陣, 相當於又得不下十萬兵力。

  “秦王劉宇, 早年便有割發代首,以振軍紀。現又有穿牛鼻,七擒七縱孟獲。皆可見其雄才韜略,遠勝吾主,以及曹操、孫權,哎……”諸葛亮暗暗一歎。

  如果說當年初出隆中之時,諸葛亮還是信心滿滿,自己能夠輔佐劉備橫掃天下。

  可是出了隆中數年,經歷益州之戰龐統、管亥身死,圖益州失敗。接著圖上庸三郡失敗,滅吳失敗,諸葛亮已經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亦認識到自己輔佐的劉備想做一個統一天下的雄主要差許多,至少他輔佐的劉備相比較能做出割發代首,七擒七縱孟獲的秦王劉宇智慧和魄力上差了太多了。

  沉靜了良久, 諸葛亮才突然雙目銳芒一閃,喃喃道:“吾今剛過三十歲, 而曹操五十有六,秦王劉宇亦四十有六,曹操必死於吾前,而若能撐到秦王劉宇身死,吾仍有橫掃天下之機。”

  做為天縱奇才者,諸葛亮沒那麽容易喪失鬥志,他還年輕,拚得過歲數遠大於他的曹操、劉宇等人。

  接下來的時間,諸葛亮全力輔佐劉備發展荊、交兩州,盡可能將兩州的潛力全部激發出來,將來若有時機,再圖謀滅吳,或者攻佔上庸三郡要地。

  曹操方面。

  反攻河北失敗,曹操也暫時熄了心思,全力發展農耕,恢復元氣,本來曹操已經恢復到了擁有近三十三萬兵力,但司馬懿領兵反攻河北與趙雲、張遼、徐庶在平原郡拉鋸,前前後後損兵兩萬,讓曹操現如今的兵力不過三十一萬,距離恢復到其治下人口潛力極限的五十萬大軍,還很遠。

  孫權方面。

  好不容易用莫大的魄力任用陸遜為大都督,擋住了諸葛亮,保住東吳不滅國。孫權當下全部殘存兵力不到十四萬,元氣大傷,他更加沒有心思和力量做其他什麽動作。

  他現在隻想能守住東吳這塊土地不失即可,最好連年無戰,讓他能夠盡快恢復元氣,至少也要先恢復到二十萬以上兵力,他才有底氣做些什麽動作。

  劉宇方面。

  剛剛自雲南之境南征歸來,加上甘寧、徐晃東出攻打襄陽、宜都郡,趙雲、張遼抵擋司馬懿反攻河北,幾番相加,損失也有五六萬兵力,以及大量糧草積累。

  劉宇暫時也不想有什麽動作。

  現如今,除了等秋收屯糧,便是關注馬超率軍一萬遠征西域,重開絲綢之路一事。

  距離馬超從長安城出發,至今已經過去了整整半年,其實第一份捷報早就傳回來了。

  ……

  話說馬超領騎兵五千,步軍四千,另有五百陌刀兵,五百飛龍騎,總共一萬大軍,配兩萬匹戰馬,西征西域。

  馬超大軍進入西域的消息,很快為西域各國所知。

  都說西域三十六國,實則三十六國為虛數,不提一些國早已被吞並,還有一些總人口只有幾百人,兵不過一百的小綠洲,也稱一國的水貨。

  西域的主要力量,還是看幾個大國。

  烏孫在西域各國之中最為強大,疆域最廣,有二十余萬人口,兵近五萬。其次是龜茲國,有八萬多人口,兵一萬七千多人。再次是鄯善國,也就是當初的樓蘭國,原本只能排在第六的,但近幾十年來發展壯大,現有人口近八萬,兵一萬五千,已經快趕上排第二的龜茲國了。排第四的是大宛國、第五的是焉蓍國,第六的是疏勒國,第七的是於闐國。

  排在第八的是車師國,原本只是西域的一個中小國,三十年前投靠當初的鮮卑雄主檀石槐,雖然檀石槐在二十幾年前就死了,但車師國王又嫁了公主給當代鮮卑單於連和,繼續得到鮮卑人的支持,三十年下來有所發展,現已有人口三萬多,兵七千多人,與烏孫、龜茲、大宛、鄯善、焉蓍、疏勒、於闐,並稱西域當代八大國。

  其余又還有精絕國、且末國、山國、車莎國等幾個人口一萬左右的中等國,再剩下的便都是一些人口幾千,甚至幾百的小國了,中等國尚能自立,小國就只有依附大國而生存了。

  說起來,西域諸國總人口加在一起不過七八十萬,可總兵力相加卻有十幾萬,幾乎每一個青年男丁都要充軍,與遊牧民族都相差無幾了。

  馬超領兵進入西域之後,便暫屯柳中城一帶。隨著劉宇先前派往各國的使者一一歸來,馬超得知哪國肯臣服大漢,支持大漢重設西域都護府,統轄西域,哪國反對。

  毫無疑問,支持者便是大漢的屬國,是大漢的朋友,而反對者便是大漢的敵人,是馬超即將要征討的對象。

  以八大國為主,其中龜茲國最為熱切,概因當年西域都護府便設在龜茲國境內,大大提升龜茲國在西域的威望,曾經龜茲國靠著西域都護府所在將人口發展到了十萬出頭,可隨著近二十幾年,大漢內亂,都護府撤離,龜茲國威望大減,人口和實力也不斷減少,可愁壞了龜茲國王,如今聽聞大漢欲重立西域都護府,龜茲國當然熱切,甚至提出幫忙修繕當年的西域都護府城池。

  大宛、鄯善、焉蓍、於闐等四國也表示歡迎。

  烏孫做為西域第一大國,大漢勢力撤走,烏孫著實從西域各國榨取不少利益,其中龜茲國的不斷削弱就有烏孫的手筆。誠然,大漢重立西域都護府,肯定傷害烏孫的利益。不過,大漢畢竟曾統治西域三百年,殘留的威懾力仍舊很大,烏孫國王不敢明著發對,因此態度曖昧,想先觀望一番。

  車師國早已投靠鮮卑,靠著鮮卑人的支持,不斷壯大。大漢重立西域都護府,肯定不會允許車師國繼續靠著鮮卑人而侵害其他西域諸國而不斷壯大,這無疑會大大傷害車師國的利益。

  有鮮卑人做為後盾,車師國王也頗有底氣,因此車師國明確反對。

  還有疏勒國也明確反對,倒不是怕西域都護府重立會侵害他的利益,純粹是疏勒國當代國王過於狂妄,仗著疏勒國遠在西域之西,隻比大宛國離大漢稍近一些,但也遠在幾千裡之外,不信現如今還處於內亂的大漢王朝會隔著如此遠距離征討他,總而言之,當代疏勒國王就是狂妄得不將大漢放在眼裡,並借此而心中充滿得意,心裡很爽。

  馬超雙目寒光閃爍,冷冷道:“車師國、疏勒國膽敢明目張膽不將大漢放在眼裡,當為吾威懾西域,首滅之國!”

  ……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