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混在三國爭天下》第228章 諸葛亮的震驚
  第228章 諸葛亮的震驚
  一應安排妥當,又犒勞了眾軍士,劉宇便準備班師回長安。

  臨走之時,孟獲與百族又送珍珠金寶、丹漆藥材、耕牛戰馬等大量財物,隻言上奉長安城伏皇后,表明雲南之境百族對長安朝廷,對皇后娘娘的尊敬。

  劉宇無理由拒絕, 便代伏皇后笑納。

  此南征一役,劉宇十六萬大軍,前後死傷三萬余,不過卻前前後後殺敗三十幾萬百族蠻兵,令百蠻族臣服,是一場絕對的大捷。

  回到蜀郡城,甘寧前來複命, 言先前奉命東出牽製劉備宜都郡之兵一戰的詳情。

  劉宇寬慰了一番, 又將破烏戈國藤甲兵留下的六千套藤甲交給了甘寧,做為其部下水軍之用。藤甲雖然怕火,但水軍多戰於江上,船燒不起來,藤甲也無事。船若燒起來了,藤甲和鐵甲都是一樣的,而藤甲卻比鐵甲更輕便,士兵墜落水中還可以不沉,水戰之中的效用遠超鐵甲。

  甘寧得此六千套藤甲,大喜過望,連連拜謝道:“大王恩德,賜如此神甲,令水軍眾將傷亡減少,戰力大增,吾等眾將士必不負大王期望。”

  在蜀郡城待了兩日,劉宇便又繼續班師回長安城。

  回到漢中, 徐晃亦來複命,言收復新城郡和進兵襄陽城牽製劉備襄陽之兵一戰的詳情。

  劉宇亦嘉獎了一番。

  在漢中隻停留了一日, 又五日後,劉宇回師至長安城。

  雲南大捷的消息早已傳到長安城,劉曄、呂虔、田豐等‘朝廷’百官,親至城門迎接劉宇凱旋。伏皇后亦連連下詔書向天下昭示劉宇的功績。

  ……

  荊州,江陵城。

  話說諸葛亮東征吳國失敗,回到江陵之後便向劉備告罪。

  劉備雖然也極其希望能滅了吳國,佔了江東之地,對於諸葛亮沒有能達成此事,心中頗為失望。

  但是,他也清楚諸葛亮是他最重要的左膀右臂,無諸葛亮他守不住荊州與交州,更談不上將來擊敗諸雄成就偉業,因此,劉備自然是不能怪罪諸葛亮,反而好生安慰了諸葛亮一番。

  而後,劉備才問諸葛亮道:“軍師以為,這陸遜之才幾何?”

  諸葛亮道:“絲毫不差昔年周公瑾,吾雖亦遠勝過此人,然有此人在,東吳不易滅。今東吳虛弱,也尚需二十萬以上大軍方可滅之,未來東吳實力有所恢復,或許更需三十萬甚至更多大軍方可滅之!”

  劉備聞言,歎息了一聲,隻無奈孫權能在最危急的關頭找到陸遜此人,更有莫大魄力讓陸遜領兵,孫權保住了東吳,而他也失去了吞並東吳的最佳良機,乃天不助他呀。

  雖然可惜,不過劉備心情倒也沒有太過難受,畢竟他當前實力比原先有了極大增長。

  想當初,孫權擁兵二十五六萬,而劉備只有十五六萬兵,差了孫權十萬。現如今,劉備有兵二十三萬,將來甚至可以增長到三十萬,而孫權只有兵十三四萬了,將來最多也只能增長到二十萬出頭,劉備反比孫權多十萬左右兵力,兩人的實力短短幾個月時間倒轉了過來。

  當今天下四大諸侯,孫權成了最弱的一方。

  戰後無疑便要休養生息,整頓武備,發展農耕,以期來年再戰。

  諸葛亮不僅謀略過人,在民政、農耕方面的才能同樣遠超他人,哪怕與劉曄、田豐等相比都絲毫不差。荊州富庶,在於可耕之田眾多,雖然當前荊州的人口只有二百六十萬左右,遠遜於劉表時期的近四百萬人口。但諸葛亮卻能讓荊州一年產出的糧食數量達到當年劉表時期的八成,再加上攻佔的交州,兩州之和產出的糧食已經不遜於當年劉表時期的荊州。

  可見諸葛亮才能之厲害。

  突然有一日。

  一名中年人拉來一頭穿了牛鼻的耕牛到江陵,要諸葛亮前來看牛。

  諸葛亮聞之,遂出去看牛。

  一見那牛,諸葛亮神情便呆住了,死死的盯著那中年人拉著牛轉圈,牛很聽話,絲毫不見狂躁,中年人往何處拉,牛便往何處走。

  諸葛亮之才,自然看得出來,不是這牛本身聽話,而是牛鼻穿了銅環牽了繩子的緣故。

  諸葛亮激動的問道:“此牛從何處尋來?”

  中年人答道:“自上庸郡牽來,乃秦國之牛,秦國百姓今年皆用如此之牛耕種。”

  諸葛亮忙問道:“此牛耕種之力幾何?”

  中年人道:“可省下一人力,只需一人便可同時控牛控犁。”

  諸葛亮忙令人將此牛牽去實驗一番。

  結果,真如中年人所言,隻一人就可以同時控牛控犁,不止是省下一牽牛的人力,而且牛犁地的速度明顯更快,這一消一漲,形成的效率是巨大的。

  諸葛亮震驚了,又叫人告知劉備,讓劉備亦前來觀看。

  劉備正在看望病體愈來愈重的劉璋,聞之消息,趕忙前來。

  諸葛亮將事情詳細告知劉備,劉備亦大為震驚,還親自下地牽牛犁了一段。

  親身感受到牛穿了牛鼻之後的便利和效率,劉備神情變化了一陣,方問那將牛牽來的中年人道:“秦國何時開始已用如此之牛耕種?”

  中年人道:“春耕之時已用,秦兵嚴控邊境,小人也是近來才偷得時機將牛牽來。”

  劉備再問道:“若所有牛皆如此做法,死傷幾何?”

  諸葛亮道:“百頭牛不過死其一,然相對於其帶來的便利和效率萬分值得。”劉備來之前,諸葛亮已經把事情都問清楚了,此時由他說出也是一樣的。

  諸葛亮又道:“今已近秋,隻得先推廣此事,明年春耕可用,但也比秦國差了一年。”

  劉備歎道:“差了這一年,足以讓劉宇多積累一倍的糧草,秋收之後,他可繼續征戰。”

  不管怎麽樣,差的時間補不回來,劉備只能下令先讓治下百姓穿好牛鼻,待來年春耕,再慢慢趕回來,至少讓同等數量的人口,產糧效率不能比秦國低了。

  諸葛亮、劉備這邊發現了劉宇之秦國皆已用穿牛鼻之牛耕種,而產生的便利和效率。曹操那邊,也沒晚多少時間,隻晚了半個多月。

  曹操和司馬懿亦大為震驚,很快以天子劉協的名義下詔在統治境內皆穿牛鼻,為來年春耕做好準備。

  倒是孫權那邊,因為隔著劉備和曹操,以及劉備、曹操有意封鎖,原本孫權還要比劉備、曹操又晚一年才得知此事的。

  不過,好在劉宇知劉備、曹操皆已在其統治境內施行穿牛鼻,以待來年春耕,他便也令青衣衛主動將此事情傳達給了孫權,好歹也讓孫權統治境內的百姓趕上了來年春耕,不至於再差劉備和曹操一年。

  除了穿牛鼻提升耕種便利和效率,劉宇南征結束之後,伏皇后下詔向天下昭示劉宇的功績,七擒七縱一事亦天下皆知,諸葛亮聞之除了震驚,又覺得遍體生寒。

  ……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