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混在三國爭天下》第115章 荊襄戰起
  第115章 荊襄戰起
  曹軍從北,孫權從東,二十萬大軍兩面夾擊荊州,荊襄戰起。

  首先接戰的是孫權與鎮守江夏郡的黃祖。

  孫權的十萬江東軍雖然都是身經百戰的精銳,實力數倍於黃祖的五萬江夏守軍,但黃祖一方畢竟是守方,且黃祖麾下有一名悍將甘寧, 甘興霸。

  甘寧是益州巴郡人士,不僅本身勇猛,且通書史,文武雙全。他好遊俠,曾招攬亡命之徒,縱橫於西川江湖之中,被百姓稱之為‘錦帆賊’。

  賊者常為小人, 甘寧素有英雄志向, 豈甘心為賊?
  於是兩年前甘寧痛改前非, 率部沿長江東進出益州投靠劉表,被劉表安排在了黃祖的部下,黃祖令甘寧防守夏口。

  孫權大軍先是在江面上與黃祖首戰大勝,但卻在攻到夏口的時候,前鋒大將凌操被甘寧一箭射殺,並且前鋒兵馬也被甘寧斬殺大半,而後,孫權猛攻夏口亦不能破!
  甘寧不僅射殺孫權的前鋒大將,大勝孫權一場,且牢牢守住了夏口,使孫權攻勢受挫,這是絕對的大功。

  立下這樣的大功,黃祖怎麽也要重用甘寧吧。

  可惜,黃祖不僅沒有重用甘寧,有問他為何, 他反而道:“甘寧區區劫江水匪, 豈可重用?”

  黃祖的這句話傳到甘寧耳中, 再沒有比這更扎心, 更令人惱怒的了。

  甘寧對手下眾人道:“黃祖匹夫,言吾乃水匪出身,便不肯重用吾,氣煞吾也!”

  眾人也群情激奮,他們與甘寧來投劉表,就是為了乾一番事業,謀一個前程。初來投時,不得重用也就罷了,可立下大功,卻依舊不得重用,還被蔑視水匪出身。

  部下言道:“既蔑視吾等,不願重用,那吾等豈能還繼續為之效命,不如早早離去,也免戰時,吾等再有傷亡,多有不值。”

  甘寧深以為然,不得重用,還被蔑視,在繼續賣命那就是腦子有坑。

  甘寧當前有三條路,第一是直接離去,重新做回自己的水匪。第二是投靠吳侯孫權。第三是投靠秦侯劉宇。

  不錯,劉宇早前便派滿寵秘密拉攏甘寧。

  劉宇意在統一天下,甘寧水匪出身被黃祖嫌棄,劉宇卻反而無比看重,因為出身水匪的甘寧熟悉水性與水戰,劉宇將領圖謀荊州與江東,必須要有熟悉水戰的大將統軍,甘寧再合適不過。

  相比較劉宇,甘寧內心深處更偏向孫權的,畢竟孫權麾下水軍強大,而甘寧自知自己更善水戰,若投孫權,眼下自己鎮守夏口就是一個投名狀,將來入孫權水軍之中,也更容易發揮自己的才能。

  只是,甘寧崇拜英雄,也想成為一名英雄,劉宇昔年三騎奪城而崛起,十九路諸侯之一,敗董卓,誅殺李傕、郭汜,佔據漢中、關中、涼州等地,若論天下諸侯,曹操為最,但論天下英雄,在甘寧眼中劉宇才是第一。

  在甘寧還有一絲猶豫的同時,是夜,滿寵又秘密來見甘寧。

  滿寵對甘寧說道:“我主公秦侯素有大志,黃祖嫌甘將軍,而秦侯卻言甘將軍乃有將帥之才,善水戰,若將來秦侯有機會統一天下,甘將軍可為水軍大都督。且秦侯聞甘將軍與益州劉璋有怨,若有一日秦侯取益州,甘將軍也可為一先鋒大將。秦侯若取得益州,而益州順江而下是荊州與江東,甘將軍勿憂無展水戰之長。”

  聽滿寵此言,甘寧有些激動:“秦侯真如此看重甘寧?”

  滿寵笑道:“秦侯是真英雄,統領雍、涼,自識得甘將軍這樣的美玉。寵知甘將軍也有投孫權之意向,但孫權據江東乃借父兄兩代余烈,自身並非英雄,豈能與秦侯相比!且孫權麾下善水戰者眾多,他們都是孫權的親信,甘將軍若投去也僅是孫權麾下善水戰者之一,可若是在秦侯麾下,甘將軍卻是唯一!”

  甘寧掙扎片刻,已有決定,秦侯劉宇是世之英雄,若真有攻取益州,且奪得益州,那麽益州與荊州毗鄰,沿江而下又是江東,這都是水網密集之地,他不愁沒有展現自己水戰才能的機會,且秦侯還許下將來水軍大都督之職,相比較孫權,真英雄的秦侯更值得投奔。

  甘寧拱手道:“既然秦侯如此看重甘寧,甘寧願投秦侯,生死效命,無怨無悔!”

  既然做出了決定,當夜甘寧掛印與部下離開夏口,直奔關中。

  黃祖得知甘寧負氣掛印離去,他冷哼一聲:“走便走吧,我黃祖麾下,豈缺一區區水匪?”

  孫權得知甘寧離去,卻捶胸頓足:“甘寧有大將之才,若非甘寧,我已攻破江夏。本也有招他之意,卻不想終是晚了一步,悔哉,痛哉!”

  孫權不如他的父兄孫堅與孫策,卻也算得上是一明主,深知人才難得,聽到黃祖竟然嫌棄甘寧水匪出身,不肯重用,他心裡不知道有多麽激動,正準備派人接觸甘寧,卻終晚了滿寵一步。

  雖未能招攬甘寧到麾下,但甘寧也離開了夏口,孫權自然不放過這樣的良機,下令再攻夏口。

  沒了甘寧,夏口守軍怎是孫權江東精銳的對手,隻一日時間便被孫權攻克。

  夏口失守,孫權大軍直撲江夏城。

  江夏黃祖大戰孫權的同時,新野、樊城,夏侯惇十萬也殺至。

  夏侯惇的曹軍勢大,而劉備只有三萬大軍,不過是曹軍的三成,正面交戰肯定不敵曹軍。

  諸葛亮用計引曹軍至博望坡,而後火燒博望坡,燒得曹軍大亂,自相踐踏。而後,張飛、管亥、魏延三路伏兵盡出,殺得曹軍大敗,死傷近四萬,且糧草輜重或被燒,或被遺棄,無奈曹軍隻得敗回許都。

  博望坡一戰以三萬兵力敗曹軍十萬,不僅成就了劉備的威名,更成就了諸葛亮的威名。

  先前,諸葛亮雖然為軍師,但張飛、管亥、魏延等人並不服氣,如今一戰,以不到四千人傷亡的代價斬殺曹軍近四萬,張飛、管亥、魏延等將對諸葛亮再無不服。

  而夏侯惇雖敗回許都,且有當初軍令狀,但曹操卻也未真殺了夏侯惇。

  當然,曹操也不可能放棄奪取荊州,隻繼續集結更多兵馬,等待時機再次南征。

  關中。

  諸葛亮火燒博望坡大敗十萬曹軍的細節通過在新野的細作傳到關中。

  劉宇整理後,傳於麾下眾將,令眾將務必警醒。

  如果說先前劉宇版三十六計當中的地形分析,火攻戰例等,有些將領還不太相信,不夠警醒,那麽諸葛亮火燒博望坡一戰讓十萬曹軍大敗與三十六計當中列舉的戰例如出一轍,眾將無不心中凜然,深深警惕,將來帶兵作戰時不敢大意。

  ……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