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混在三國爭天下》第419章 駐兵大宛國(一
  第419章 駐兵大宛國(一
  大漢一直在關注諸葛亮的消息,自然很清楚諸葛亮當下取得的成就,劉禪‘南楚’之國,今已不下荊交兩州大小,滿朝都將諸葛亮與‘南楚’視作巨大的威脅。

  其實早在諸葛亮剛剛滅掉林邑國與扶南國的時候,朝中就有不少文武官員諫言再次出兵南征,剿殺諸葛亮與‘南楚’反賊勢力的聲音, 只不過當時劉宇並沒有采納。

  當下,朝臣亦不斷上奏,諫言速速發兵南下,不使諸葛亮與‘南楚’繼續擴張壯大。

  劉宇依舊沒有采納,全部壓了下來。

  當年他無動於衷就是等待諸葛亮統一交州與益州之南的那大片區域,諸葛亮這些年所作所為很得他的心意, 那裡的蠻人歸到諸葛亮治下後,多多少少都有漢化,諸葛亮與南楚便是他的前驅。

  這些年, 隨著諸葛亮每征服一處,青衣衛扮做的商人等都繪製那裡的地圖,近來青衣衛諜報還探得諸葛亮身體愈虛,經常咳嗽不斷。

  果然,如同當年劉宇所想,諸葛亮一力撐著‘楚國’,嘔心瀝血,加上交州與益州之南炎熱多雨的氣候,諸葛亮的壽命絕難有歷史上那麽長,怕是還要早死個一兩年,如今也差不多了。

  到時候沒了諸葛亮,魏延、馬謖、廖化、鄧芝、李嚴等也都老了,劉宇甚至還憂心諸葛亮能不能在死前把最後的撣國、驃國、盤越國給滅了,統一交州與益州之南。

  出於這樣的‘憂心’,劉宇還令青衣衛扮做的商人朝楚軍輸送了一批糧食、鐵等物資, 以稍稍增強諸葛亮楚軍的實力。

  神武二十年四月,六十歲的皇后蔡琰病重,神醫華佗也束手無策, 只能以藥物暫吊性命。

  去世之前,蔡琰單獨留了皇貴妃甄洛,言道:“吾雖佔皇后之位,然卻難擔皇后之責,一直都是你在承擔,你本是比我更適合當這個皇后的。”

  皇后之責,僅是管理后宮諸多嬪妃這一項,每日便無數雞毛蒜皮,拈酸吃醋,勾心鬥角的事,蔡琰就不願承受,她隻想一心文學,琴藝,書畫等,她比甄洛強的,只因為她最早跟劉宇,而甄洛後來一些。

  “我會請陛下在我死後,封你為新皇后……”

  甄洛卻緊緊的握住了蔡琰的手,不願她繼續說下去,甄洛道:“你是陛下的原配,我乃袁紹治下出身,本將在袁家為媳,也將隨袁家覆亡,全賴陛下看重,轉而成袁紹義女,嫁來長安,方有今日,已是滿足,不作他想,隻願姐姐快些好起來。”

  甄洛就如同她口中說的那樣,她確實非常滿足了,她不是皇后,可地位也只在皇后之下,乃陛下祖訓輕易不可封的副後皇貴妃,且掌皇后幾乎所有的權力,她的兒子還是陛下長子,封了當今太子,將來承繼陛下皇位,她就算生前不做皇后,死後一樣會加封皇后、太后,真的沒有什麽可以滿足的了。

  蔡琰感受到了甄洛的心裡,她點了點頭,沒有再說下去。

  當夜,蔡琰病逝,留下傳世琴曲三首,與諸多文學大作,劉宇悲痛,下旨將她留下的琴曲,文學大作等遍傳世間,並刻碑文銘錄。

  原本看在甄洛這麽多年的操勞,加之太子劉睿,劉宇是欲封甄洛為新皇后的。但甄洛不願在蔡琰剛去世,就佔她皇后之位,引後世多舌。皇后之位只有一個,皇貴妃之位同樣只有一個,原本她就擁有皇后幾乎所有的權力,她沒佔皇后之位,卻形同皇后之實。

  甄洛親自前來回絕,劉宇便只能暫且壓下此事,今後再議。

  ……

  著注軍事方面。

  軍製改革已經完畢,劉宇又沒有準備對交州與益州之南的諸葛亮用兵,便欲趁貴霜帝國與安息帝國雙雙內亂,兵出天山山脈。

  而欲兵出天山山脈,必須首要控制大宛國,經大宛國才能西出康居、貴霜帝國。

  大宛國只是小國,就算有這些年,絲綢之路中轉站的獲利,兵也不過兩萬出頭,與大漢這樣的龐然大物根本沒有絲毫可比性。

  昔年漢武帝就曾從長安城出兵遠征大宛國。

  今劉宇之大漢,不僅在北提海,在西域與烏孫都駐有重兵,其中陌刀軍就有一萬,飛龍騎有兩萬,另有五個常備軍團,其他郡縣守軍等,林林總總加在一起超過二十萬大軍。

  劉宇若要征大宛國,完全不需要從長安城出兵,直接就近從西域、烏孫、北提海等地出兵即刻,而以三地這樣的實力,要踏滅大宛國,也不過是抬手之間。

  大宛國位於天山山脈與帕米爾高原之間的一個方圓三百裡左右的平原,這裡是錫爾河的上遊,土地肥沃,水草豐美,汗血寶馬便是在這樣肥沃且水草異常豐美的土地養育的。

  大宛國雖然名義上屬於西域,但那是因為當年被漢武帝征服,大漢地圖強行將大宛國劃進了西域范圍,實際上大宛國往東的西域有天山山脈與帕米爾高原阻隔,往西反而可以沿錫爾河連接康居與貴霜帝國一馬平川,在地形地理上大宛國其實並不屬於西域。

  總而言之,大宛國之於大漢,就是自西域與烏孫居高臨下進攻容易,可真佔領之後,防守成本卻非常之大。因此在劉宇一開始的戰略規劃之中,大宛國並不在大漢固有疆域之中。

  大漢要西出康居、貴霜帝國與安息帝國等,並非一定要滅大宛國,令大宛國臣服大漢接受大漢駐軍也是可以的,大漢要不要滅掉大宛國,完全取決於大宛國的選擇會不會讓劉宇失望。

  大宛國的選擇顯然還是讓劉宇失望了。

  細說起來,這也不能怪大宛國,因為完全是被大漢吞並烏孫事件給嚇的。

  對於大宛國開始,自從大漢重啟絲綢之路,大漢便野心勃勃,先是一步步吞並了西域諸國,又吞並了鮮卑諸部。當年以烏孫不尊大漢為由,兩次攻打烏孫。第二次更是攻下烏孫赤谷城,雖然沒有滅掉烏孫,隻給烏孫換了一個新王,可是才多少年,竟然有廢烏孫王,正式將烏孫也吞並了。

  大漢神武皇帝對擴張的欲望遠超歷代,大宛國如若屈服大漢,也一定沒有好下場,遲早被大漢所吞並,大宛國不如拚死一搏,或許能抵抗大漢呢?

  基於這樣的想法,大宛國才做了最終讓劉宇失望的選擇。

  ……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