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香江大財閥》第160章 【自作自受】
  第160章 【自作自受】

  1月23日,匯豐銀行就將貸款撥入維港投資。

  與此同時,由維港投資及亞洲證券的一家海外注冊企業合資企業——寰宇發展投資,和卓見發展投資(在泰富集團內部辦公)簽署買賣合約:寰宇發展投資以20.01億港幣的價格,購入聯邦大廈和國際大廈。

  雙方完成簽約後,在當天晚上召開了新聞發布會,卓見發展的總經理陳偉忠出席了記者招待會,宣布了這個好消息。

  “在這次交易當中,泰富集團獲得5億港幣的利潤,而合夥人聯邦地產則分得15億港幣。”陳偉忠激昂的宣布道。

  現場記者一片震驚聲,畢竟不到一年的時間,泰富集團僅用了5億港幣的資金,就賺回來5億港幣。就這個投資的手段,難怪泰富集團會成為香港第五大地產公司,僅次於置地、長實、新鴻基、新世界發展之後。

  有記者隨即詢問道:“聽說這次買方是海外財團,能不能具體透露一下?”

  陳偉忠馬上說道:“這個我們有保密要求,不能透露。不過我可以告訴大家,是一家海外企業和本地企業的聯合企業。畢竟我們也只需要了解這些,拿到20.01億港幣的支票,便已經足以。香港是一個自有開放的地區,全球的投資者都可以來這裡投資,港府也表示歡迎,大家說是不是這個理。”

  理當然是這個理,畢竟香港也有日資、美資、澳資,至於英資都算本地投資商了。

  有記者繼續追問道:“聽說一開始卓見投資的要求是不低於22億港幣的價格,為什麽最終成交低了兩億港幣。”

  陳偉忠立即說道:“你的這個消息不準確,我們沒有設置過門檻,更無正式的公告。在我們泰富集團和聯邦地產的合作條約中,只需要滿足聯邦地產的回報不低於15億港幣。很顯然,我們做到了!”

  口說無憑,只有白紙黑字紅印才是法律文書。

  翌日周六,全港的媒體都報道了這一重大交易事項,畢竟20億的交易額,一年都很難碰到一兩次。

  媒體們紛紛誇讚泰富集團會賺錢,輕輕松松賺了5個億。同時,也刺激到本港的地產行業。

  唯獨聯邦地產的張玉良暴跳如雷,電話都打到林正傑的辦公室。

  “林生,你們交易不通知我們聯邦地產,屬於無效交易,我要求你們馬上撤回。”張玉良暴怒的說道。

  林正傑笑著說道:“張生,伱這是做什麽?這場交易中,我們應該雙方滿意才對,畢竟合約的要求全部達到。”

  張玉良急促的說道:“可是永安集團曾經想22.35億購入這兩幢大廈,你們怎麽可能如此便宜售出。”

  林正傑恢復嚴肅的聲調,說道:“張生,永安從未和卓見達成任何實質性的談判結果,所以22.35億時無稽之談。其次,在我們簽署的合約當中,明確規定卓見發展投資的主導權在他們泰富集團。所以在滿足我們簽署對賭合約的條件下,我們的交易是合情合理合法。不信你可以翻看合同看看,是否有這樣一條——泰富集團對於兩幢大廈有自主的決定權,在滿足上訴條件的情況下。”

  張玉良自然知道有這一條,他昨天晚上連夜翻閱了簽署的合同。

  但是他不死心,因為聯邦地產不僅僅損失了1.175億的收益,還需要賠償永安集團1個億。

  這一來一去,聯邦地產損失大發了。

  “林生,永安集團願意以更高的價格購入,而且你沒有提前告知我們,所以這個合約依舊無效。”

  “你是你的一派胡言,永安集團自始至終都是和我們在談判,從未真正表達過購入的意圖。而且卓見發展若是違約,需要賠付違約金10個億,也只能由我們雙方承擔了。所以,我們完全沒有任何問題。”

  “好林生果然好手段,那我們法庭上見!”

  “那就奉陪了!”

  掛完電話,林正傑有種說不出的爽快。

  就那份合同,泰富集團已經讓兩家律師事務所連夜研究過,大家一致認為聯邦地產沒有絲毫的勝算。

  另外一邊。

  永安郭家也緊急聯絡聯邦地產的張玉良,此時他們完全變了個嘴臉。

  “張生,你這事做的太差勁了,本來我們對這兩座大廈很喜歡的,都已經打算成交了,你這搞這麽一出。”郭志仁不慣著張玉良,直接說道。

  郭志權也在一旁呐喊,他們真的不該錯失機會,補充道:“事情既然成了定局,那聯邦地產應該按照協議,補償我們5000萬資金,並退回定金,總計1個億。”

  張玉良此時當然不甘心,立即說道:“兩位郭生莫要急,泰富集團不合規操作,事情是能挽回的,我打算起訴他們。不過需要麻煩你們一件事,那就是提供一份你們願以出22.35億港幣購入兩幢大廈的承諾書。”

  郭志權非常謹慎的說道:“張生,我們和泰富集團從未達成書面上的合約,這個承諾書是無效的。同時,一旦法院追究我們做假證的事情,我們豈不是引火上身。”

  郭志仁也不傻,馬上說道:“張生,這個事情不要再談,你還是按照規定,退了我們的資金和補償金,我們開始簽署了正式合約。你要是不履行承諾,不僅法律上要輸掉官司,而且名聲可也就爛了。”

  張玉良一愣,他當然在意名聲,特別是商界的名聲,這玩意一旦爛了,可就是難在香港商界立足了,以後誰敢和他合作。

  一時間,他都不敢貿然起訴泰富集團了,打算先找律師谘詢下再做決定。

  “好,該你們的賠償,我會一分不少的打入你們帳戶上。”

  郭志仁感歎道:“說實話,我們寧願購入那兩幢大廈,而不要這5000萬港幣的補償金。這一次,我們都小瞧了林正傑,以他如日中天的地位,匯豐銀行不會吝嗇20以貸款的。”

  張玉良恍然大悟,也懊悔不已。

  林正傑雖然年輕,但他和泰富集團的影響力卻實實在在(參考佳寧在1981年巔峰),別說匯豐銀行,就是其他銀行也可以在很短時間內,原因給予這筆貸款。

  他輸得不冤!
  不過張玉良又想到,林正傑也是被逼無奈才買下這兩幢大廈,現在利息那麽高,所以林正傑也不過是自損八百傷敵一千而已。

  林正傑趁著周六,又來到亞洲證券待一陣。

  “這周,一共就兩天有套現的機會,禮拜三至禮拜五都不達預期。”馬雅文有些擔憂的說道。

  林正傑淡定的說道:“我又不急著套現,不達預期就不要套現唄。要是跌到1300點,說不定我又會殺個回馬槍呢!”

  今年的六七八月,才是最佳套現的機會,林正傑前面只是見好就收而已。
    如今不一樣了,20億的貸款一年的利息就是2.6億,這還是優惠價。

  “我還不是擔心息口太高,賺的錢都給銀行了。”馬雅文坐在辦公桌上,說出自己的想法。

  她和林正傑一直配合,林正傑也需要這樣一位信得過的人,當然信得過歸信得過,但維港投資有自己的財務、審計、法務等部門。

  這次購入兩幢大廈,維港投資只出了19億,亞洲證券注冊的一家海外企業出資1個億。

  所以,林正傑安撫道:“不可能,等幾個月時間,我把這兩座大廈以25億的價格賣給永安集團,他們照樣買單。”

  在今年,商業地產一定會瘋狂。

  在前世,今年(1981)9月份放出‘中環地王(巴士總站)’那幅14.4萬平方尺的地皮消息時,置地總經理鮑富達給出70億的估值。言下之意,單價變成了4萬多每平方尺。因為這幅地皮直到1982年春季才正式通過投標的方式售出,那個時候商業地產已經是在調整階段,所以最終置地是以近50億港幣拿下。

  所以,今年的前三季度,商業地產還會瘋狂一把!
  馬雅文好奇的說道:“他們是不是非常想買?”

  林正傑點點頭,說道:“談判的時候,他們就有很好的誠意,結果被張玉良忽悠,因此上當。不過我既然收拾了張玉良,自然不會放過他們永安。到時候,你就等著分錢吧!”

  亞洲證券出資1個億,說不定賺回2000萬,回籠1.2億。

  “就應該狠狠的收拾郭家!”馬雅文笑著說道。

  長實集團。

  李家成看完報紙後,流露出得意的神情。

  “以彼之道,還施彼身。”

  “林正傑想必是通過借貸,來完成這筆交易的。這樣一來,高昂的息口,以及如今地產正處於高峰,有的他受了!”

  他雖然不知道地產會不會調整,但現在地產高峰是事實,息口高也是事實。

  想到當初林正傑讓他多佔用好幾億的資金,如今他總算報了仇。

  誰說‘超人’高尚無比?
  只要是人,就會有憤怒,林正傑一二再,再二三的狙擊他,李家成又怎麽會不想給林正傑製造點麻煩呢!
  所以這次的結果,他還是很滿意。

  說實話,換做是他,都要猶豫要不要私人企業買下,畢竟虧是公司的。

  大概率他不會如此冒險,前面就不會冒險。

  1月份最後一周。

  禮拜一股市開盤,泰富集團的股票再次被搶爆,畢竟輕輕松松炒樓獲得5億的利潤,這足以將業績提高一大截。

  目前來說,泰富集團的市值只有長實的六成左右,但今年上半年可能達到七成以上。

  就利潤而言,實際上泰富集團應該是比長實高,宣傳得也比長實高;但長實的淨資產顯然更高,所以不是所有股民都會盲目跟風。

  “老板,我們已經將10億零50萬的支票送達聯邦地產,他們沒有拒絕。”陳偉忠走進來匯報道。

  林正傑抬起頭,笑道:“給他們送錢,豈有拒絕的道理。不過張玉良聲稱要法庭上見,我倒是很有興趣,就看他舍不舍得那筆訴訟費了。”

  怎麽也得上千萬的訴訟費,張玉良舍不舍得丟進水裡,林正傑倒是喜聞樂見。

  陳偉忠也笑著說道:“確實.現在想想,張玉良恐怕也給永安郭氏好處,才讓永安放棄購買。這樣一來,張玉良可謂多出受損。”

  此時事情雖然沒有公開,但脈絡已經理清。

  在林正傑看來,這件事是由李家成點火,然後置之事外;張玉良力主達成,多方協調;永安郭家見錢眼開,配合聯邦地產。

  在這三家中,張玉良家族、郭氏家族和林正傑沒有厲害關系,故就是錢在作怪。李家成雖然號稱儒商,但被林正傑多次狙擊,故甘做小人。

  “這些事情不去理會,我打算將這次套現的十億資金,盡數用於償還債務,將債務降至20億港幣,你們馬上整理一個最佳的還貸方案。”

  “好,我馬上去安排。”

  20億的債務,是林正傑的心裡標準,這個債務可以一直保持。

  而且這樣的債務率,也不會遭到銀行的追還。

  這樣一來,泰富集團繼續套現資產和投資的話,預計還能套現40億港幣出頭(鐵行大廈4.5億、遠東金融大廈15億、股票15億、黃金3.5億、其余物業投資2億)
  這40億資金,今年收購港燈綽綽有余,預計還能剩下10億以上。

  當然,賣出這麽多資產,也意味著泰富集團逐漸演變成一家控股公司,而自身沒有什麽資產了,也就一家在建尖東五星級酒店、電影業、出版業。

  所以,泰富集團需要準備1982~1984年的抄底,重新購入大量的資產。

  這一賣一買之間,泰富集團便可以和新鴻基、長實、恆基、新世界在一個水平上。

  相反,若是沒有這‘一賣一買’,泰富集團便是佳寧地產,當然情況可能好一些,畢竟泰富集團買入資產的價格都不歸,而且也沒有亂擴張,所以可能不至於破產。

  香港經濟的周期性是非常明顯的,如果你能判斷出一個周期,財富就能翻幾倍;同理,如果你判斷錯一個周期,可能會因此破產。

  所以大浪淘沙,最後成功的人都不簡單。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