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家父諸葛亮,我打造了千年大漢》第232章 劉禪再現昭烈風,劉備擲杯罵孫權(
  第232章 劉禪再現昭烈風,劉備擲杯罵孫權(求追)

  劉禪臉上的驚愕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凝重。

  劉備很少稱呼劉禪太子,平日裡更多用的是“阿鬥”這個小名。

  若稱呼“阿鬥”,那麽這軍中歷練可能就只是劉備的一句玩笑話,劉禪去與不去都沒多少區別。

  可用“太子”來稱呼,那麽劉禪的回答就得慎重了。

  劉禪的思緒變得駁雜,逐漸陷入了沉思。

  劉備也不催促,只是靜靜的看向劉禪,靜待劉禪的回答。

  張飛馬超趙雲、諸葛亮許靖李嚴劉封等文武,亦是靜靜的看向劉禪。

  太子,國之重器,未來的天子。

  亂世之中,君擇臣,臣亦擇君。

  劉禪的回答,亦會影響眾文武今後的行事準則。

  就如歷史上的諸葛亮。

  前期選擇集權丞相府,並非諸葛亮有篡權欺主的心思,而是諸葛亮深知劉禪當時的威望和能力不夠,鎮不住朝中的文武。

  唯有集權丞相府,諸葛亮才能助劉禪穩住朝局。

  而到了北伐時,諸葛亮認為朝局穩定了,自恃功勞左右橫跳的也被收拾了,其余諸事劉禪可以應付了,於是又將大部分的權力歸還給了劉禪。

  擔心劉禪親政不能樹立君威,又嘔心瀝血的寫了《出師表》七百余字,如老母親遠行前的叮囑。

  如今的劉禪,因為諸葛喬的存在,不僅文武同修,更因為劉備出征關中而當了半年的監國太子。

  雖說監國離不開朝中文武的幫襯,但這也能讓劉禪獲得遠超同齡人的感悟。

  劉備這次發問,既是在問劉禪的選擇,也是在對劉禪這半年監國的考核。

  劉禪想了很多。

  甘糜二夫人早逝,劉備又常年出征,劉禪的幼年跟大部分的留守兒童相差無幾。

  不僅缺乏父母的關愛,受到委屈也隻敢藏在心底。

  雖然在荊州有關羽諸葛亮等人關懷,但依舊免不了滋生自卑心,變得內向敏感。

  入川後,本以為可以跟劉備多待些時日。

  卻不曾想,劉備又去征討漢中。

  劉禪只能按部就班的接受許靖等人的教導,學習禮儀,學習儒術,學習如何當劉備的繼承人。

  生活十分的枯燥,也極少有朋友能吐露真心話。

  看起來是個很乖巧的少年,實際上內心十分的孤單寂寞。

  直到諸葛喬的到來,劉禪的命運才有改變。

  諸葛喬的前世也是個留守兒童,歷經磨難挫折最終才變得成熟睿智。

  因此在看到劉禪的第一眼,諸葛喬就看穿了劉禪的內心。

  故而。

  當別的人都隻敢勸劉禪好好學習天天向上時,諸葛喬會給劉禪捉蛐蛐解悶,亦會偷偷帶著劉禪翻牆爬樹掏鳥蛋、下河玩水捉泥鰍等等被許靖稱為粗俗之舉的趣事。

  讓劉禪的自卑且敏感的內心,逐漸多了幾分如劉備少時一般的豪邁之風。

  想到諸葛喬,劉禪又想到了黃忠。

  昔日黃忠在成都作別霍弋時,劉禪全程目睹。

  亦記得黃忠那日的關切與豪言壯語。

  【太子仁厚,今後必能成為一代仁君。老臣只是粗鄙武夫,當不起太子這般大禮!】

  【陛下有太子在,漢室複興有望了!】

  【太子,小弋,就此拜別。他日長安城上見!】

  【大丈夫當馬革裹屍,豈能老死於此地,可願隨老夫埋骨秦川,讓篡漢逆賊,見證老卒熱血!】

  又有跟著黃忠的老卒大呼【將軍在,我等便在!】【此生之幸!】

  如今劉禪來到了長安,然而黃忠卻已經逝去。

  經歷的多了,人的感悟就越多。

  想到黃忠,劉禪又想到了劉備。

  幼時的劉禪,多多少少對劉備是有怨念的。

  那種別人都有父母在身邊、我的父母卻是一年到頭只能見幾面甚至見不著的怨念。

  如今的劉禪,心中早已沒了怨念,更多的只是歎自己不能為劉備分憂,只能眼睜睜的看著年過六旬的劉備親征上戰場。

  想到劉備,劉禪又想到關羽、張飛、諸葛亮、趙雲、糜竺等人。

  老一輩的辛苦,為的只是小輩們能少受些苦。

  劉禪又想到了劉封,想到了劉封為劉備征戰差點身死,而太子卻是從未替劉備舍命征戰過的自己,這心中又多了幾分愧疚。

  種種駁雜的思緒,逐漸的消散,劉禪的氣質也在這一瞬間有了變化,雙目也再次變得清澈而自信。

  卻見劉禪鄭重一禮,語氣中亦有劉備年輕時的幾分豪邁:
  “諸軍將士在前線舍命廝殺,孩兒身為太子,豈能躲在深宮大殿而不知將士疾苦?”

  “父皇年過六旬依舊親征在外,孩兒身為兒子,豈能不入軍歷練替父皇分憂?”

  “父皇,孩兒雖然年幼,可這腰間長劍,也未嘗不利。”

  “請父皇下令,準孩兒入軍!”

  聽到劉禪這慷慨激昂的回答,劉備心中懸著的落石也穩穩落下。

  在向劉禪提問的時候,劉備的心也是懸著的,生怕劉禪的回答不盡人意,惹來輕視。

  要知道。

  此刻在這城外的,有丞相諸葛亮、司徒許靖、尚書令李嚴、零陵王劉封,有驃騎將軍馬超、車騎將軍張飛、中護軍趙雲等朝中大將,亦有吳懿、吳班、魏延、陳到等軍中地位不低的驍將悍將,亦有久隨劉備廝殺的勇卒死士。

  劉禪的表現越好,今後在軍中樹立威望就會更容易。

  而現在。

  劉禪的表現,遠超劉備的預期。

  劉備眼中有讚許,又問:“太子,你真這般想的?”

  劉禪的語氣更是洪亮:“好男兒一言既出,駟馬難追,孩兒乃父皇之子,大漢的太子,豈能無父皇之風!”

  這句話,直接說到了劉備的心坎。

  劉備不由放聲大笑:“太子有此志氣,朕無憂了!”

  許靖愣愣的看向劉禪,似乎有些不太確定方才的所見所聞。

  雖然是劉禪的老師,但許靖教的多是禮儀和德行方面,在其他方面許靖是極少涉及的。

  在許靖眼中不完美的太子劉禪,忽然間多了幾分帝王的的豪邁,這讓許靖一時之間有些轉不過彎來。

  張飛卻無許靖這般的想法,聽到劉禪那豪邁的語氣,張飛不由想到了初遇劉備時。

  一樣的滿腔熱血,豪邁非凡,仿佛任何事都能輕易解決。

  “兄長,這下你可安心了。”

  “俺就知道,阿鬥不會讓兄長你失望的!”

  不僅僅是許靖張飛,諸葛亮、李嚴、馬超、趙雲等文武,亦是對劉禪刮目相看。

  唯有這半年一直跟劉禪待在一起的劉封,對劉禪的變化早有了解。

  由於劉封跟著劉備的時間最多,劉禪時常向劉封詢問劉備在軍中的言行舉止儀態氣度,時常會去模仿。

  劉禪那有劉備風格的馬術也是這半年跟著劉封學會的。

  諸葛亮微微捋髯,心有更是感慨:我對阿鬥的了解,不如伯松啊;倘若我真的截留了伯松這封信,陛下就不會知道阿鬥如今的成長。

  在眾人驚訝間,劉禪又向司徒許靖行了一禮:“恩師,伱的授業之恩,我亦銘記在心。”

  “以前是我頑劣,屢屢惹恩師生氣;如今我已知事,方知恩師的用心。”

  “我亦知,恩師是在擔心我的安危。”

  “伯松兄長曾對我言:潛龍騰淵,鱗爪飛揚。乳虎嘯谷,百獸震惶。鷹隼試翼,風塵翕張。”

  “我雖年少,但也願繼承父皇之志,不墜漢家兒郎驍武之風。”

  許靖看向眼前儀態端正、出語豪邁的劉禪,心中的驚訝逐漸散去,化為一句關切:“太子若要從軍,當知軍中主將職責是臨陣指揮、居中調度,不可輕率的上陣廝殺而讓將士擔心憂慮。”

  見許靖不反對,劉禪再行禮:“謹遵恩師教誨。”

  劉備更感欣慰:阿鬥監國半年,在愛德下士上已頗有我的七分風采了;今日表現,足令軍中將士對阿鬥心生敬意。

  劉備心中高興,讓劉禪和劉封左右相隨,父子三騎在最前方,向長安城策馬而奔。

  若是袁紹曹操劉表在世,見到劉備父子三人竟然如此的和睦,怕是要羨慕嫉妒恨。

  到了長安城後,劉備又興衝衝的喚來法正,將劉禪的表現告知法正。

  那心中的喜悅,饒是養成了喜怒不形於色的習慣也掩飾不住。

  法正亦是欣慰。

  到了劉備這個年齡,就會對繼承人很頭疼,擔心繼承人不能繼承未完成的事業而徒留遺憾。

  而現在,劉禪讓劉備看到了未來的希望。

  雖然劉禪現在的稚氣尚未完全脫去,但假以時日必然能歷練成才。

  “孝直,朕若遷都長安,便會長待在長安。”

  “只是讓阿鬥去何處軍中歷練,卻也頗為煩惱。”

  劉備心中其實有好幾個人選,譬如關羽、張飛,亦如趙雲、陳到,以及提出讓劉禪去軍中歷練的諸葛喬。

  法正笑道:“陛下何必為此事而煩憂,時機到了,太子自然會來請命。”

  “屆時,太子想去何處,陛下就讓太子去何處。”

  “雛鷹要展翅飛翔,就不能一直受到雄鷹的庇護。”

  “何不讓太子盡情的展翅,是跌倒山崖還是衝向雲霄,陛下靜觀其變就足夠了。”

  劉備仔細想了想,也是這個理,遂不再為這事而煩惱。

  遷都長安的決定得到了諸葛亮、許靖、法正、李嚴、張飛、馬超等文武一致認同。

  選擇支持劉備的,誰隻想待在益州啊!

  不能佔中原的,又如何能稱得上複興漢室!

  由於劉禪要去軍中歷練,劉備又新得了雍州和涼州,這人事的任命就得重新分配。

  在與眾人商議後,劉備劃天水郡、南安郡、廣魏郡、隴西郡、金城郡、西平郡、武威郡、張掖郡、酒泉郡、敦煌郡、西海郡十一郡為涼州郡屬。

  這十一郡中,西平郡、武威郡、張掖郡、酒泉郡、敦煌郡、西海郡六郡,目前屬於名義上歸屬涼州。

  天水郡、南安郡、廣魏郡、隴西郡和金城郡,目前由劉備在實際控制。

  劉備又正式任命假涼州刺史王連為涼州刺史,轄呂乂、杜祺、劉乾、遊楚、梁緒、尹賞、梁虔、上官子脩、李撰、浦元等文官。

  令佐漢將軍薑維督涼州軍事,轄馮習、張翼、張著等將。

  令驃騎將軍馬超兼任西域都護、以費詩兼任長史,授命其在西域諸國中征討不服、屯田錄籍、推行大漢的政令等。
    而在雍州。

  劉備劃安定郡、扶風郡、京兆郡、馮翊郡、北定郡,增設新平郡,以六郡為雍州。

  以李嚴為雍州刺史,恢復六郡民生;以張飛為督雍州軍事,征討六郡不服。

  法正複為尚書令,與丞相諸葛亮共掌朝政。

  又令庲降都督李恢為益州刺史,率益州文武督漢中、西川和南中三處軍政。

  其余各級文武,多有調動。

  劉備的政治軍事重心,正式由成都遷到了長安,益州則作為劉備的大後方而存在。

  據雍涼益荊四州的劉備,雖然人力比起曹丕差了一大截,但這地域卻也變得遼闊。

  尤其是新增的渭水平原,讓劉備能招募更多的民眾來渭水平原聚居。

  民以食為天。

  有田有糧,才有無限的可能。

  十一月下旬。

  孫權的使者張溫也一路跋涉抵達了長安城,送上了孫權的戰報。

  “咦?”

  “曹丕竟然丟了合肥和上昶城?”

  看到孫權的戰報,劉備心中是驚訝的。

  尤其是上昶城,那原本是劉備想讓關羽去伺機爭搶的,卻不曾想落到了孫權手中。

  不僅劉備驚訝,諸葛亮和法正也是驚訝。

  孫權這份戰報中,將射殺張遼、擊敗曹仁奪取合肥城、擊敗文聘奪取上昶城,寫得十分的震撼。

  甚至還用上了“威震淮南”“威震江夏”的詞語。

  哪怕是相隔數千裡,眾人也仿佛能看到孫權那驕矜自傲的表情。

  “張遼雖然死了,可曹仁也不是能輕易擊敗的。”

  “看來曹丕身邊有高人啊。”

  法正在仔細讀了戰報後,道出了心中的猜測。

  諸葛亮亦道:“曹丕這是在向孫權示弱,故意驕孫權之心,盈孫權之氣。”

  “示敵以弱,誘敵深入,用謀者,必是深諳兵法的。”

  “用這麽大的代價向孫權示弱,曹丕的目的必不會小。”

  “陛下可要謹慎!”

  劉備點頭,又問向張溫:“吳王可還有其他囑咐?”

  張溫又取出一封上表呈遞給劉備。

  劉備一看這上表,眉頭瞬間緊蹙,語氣也變得不善:“孫權倒是好算計!”

  “得了合肥和上昶城,不提將兩城移交給朕就罷了,竟然還敢跟朕要封賞?”

  “想要長沙郡和桂陽郡可以,先將合肥城和上昶城的給朕送來!”

  張溫不敢開口,驚得兩腿都在發顫。

  諸葛恪這家夥,也沒跟我說過吳王的信中有這要求啊!
  這不是將我推到刀尖上嗎?
  “陛下,這其中或許有誤會。”張溫硬著頭皮的解釋。

  劉備冷哼:“誤會?你莫非想告訴朕,你對此是不知情的?”

  張溫委屈地道:“陛下,臣真不知啊!”

  劉備將孫權的上表甩給張溫:“既然你不知道,那就回去問問孫權,到底誰是君誰是臣!”

  “朕可以將合肥和上昶城給孫權,這是孫權應得的。”

  “可孫權若想要染指長沙和桂陽,那就形同叛逆!”

  “來人,將張溫轟出長安城!”

  若不是看在張溫是江東名仕的份上,劉備就不是將張溫轟出長安城,而是將張溫亂棍打出了。

  “且慢!”

  諸葛亮和法正紛紛出聲阻止。

  “陛下,不可衝動。”

  “陛下,且聽我一言!”

  張溫被驚得不敢妄動,有苦難言。

  劉備眼中有殺意:“孫權小兒,覬覦荊州之心不死!”

  “丞相,孝直,為何阻攔?”

  諸葛亮讓陳到引張溫到殿外靜候。

  法正凝聲勸道:“陛下,看來我跟丞相的猜測方向是對的。”

  “曹丕故意放棄合肥和上昶城,是想趁機破壞陛下跟孫權的結盟。”

  “倘若陛下轟走了張溫,孫權自覺受辱,恐怕又要撕毀盟約。”

  劉備冷哼:“孫權小兒,出了名的反覆無常,昔日呂布都不及他半分!”

  “他都敢向朕索要長沙和桂陽了,朕辱不辱他,他也會撕毀盟約!”

  “若不是朕要在長安盯著曹丕,定要親征江東,砍下孫權小兒的首級!”

  “曹丕讓個合肥,就如此驕矜,真以為他自稱孫武之後,就有孫武之能了嗎?”

  “他還真以為是憑本事拿下的合肥嗎?”

  劉備心中惱怒不已。

  一而再再而三的撕毀盟約,真把信義當狗屁話了!
  劉備戎馬半生,見了不少英雄奸雄,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
  見劉備怒氣不減,諸葛亮勸諫道:“陛下暫熄雷霆之怒。”

  “雖然孫權是小人行徑,但陛下的大敵依舊是洛陽的曹丕。”

  “曹丕用此法,是想贏得喘息的機會,坐收漁翁之利。”

  “陛下要跟曹丕比休戰養民,是比不過的。”

  “若無江東的糧食,陛下想要北伐,至少得養民五年。”

  “若讓曹丕也養民五年,他能籌得的糧食,是陛下的數倍!”

  “這對陛下而言,是極為不利的!”

  劉備怒氣不減:“難道就真的要將長沙和桂陽讓給孫權?”

  諸葛亮搖頭:“我並非此意!”

  “孫權是假借戰功來提出要求,意味著孫權並未真的想跟陛下決裂。”

  “既然孫權有所求又有所懼,就先與孫權談判。”

  “可遣人入江東,試探孫權的具體用意,再做打算!”

  劉備怒氣漸消:“丞相以為,可派誰去江東?”

  諸葛亮薦道:“學士秦宓,機敏善辯,又有膽氣,可跟張溫同往江東。”

  劉備遲疑:“江東到長安,往返太久,若有意外,朕也難以策應。”

  諸葛亮笑道:“伯松在成都,安逸太久,容易懈怠。可讓伯松去荊州策應。”

  法正亦薦道:“陛下,我認為太子也可去荊州。”

  “論輩分,孫權只是小輩;論身份,孫權只是吳王。”

  “讓太子出面,足以彰顯陛下對孫權的皇恩浩蕩。”

  法正這話暗藏諷刺。

  孫權再怎麽折騰,也只是兒子輩,用不用劉備親自出面。

  劉禪要歷練,那就讓劉禪跟著諸葛喬去荊州。

  王對王。

  兒子輩對兒子輩,這才是皇恩浩蕩。

  劉備下場,那不就是老子欺負兒子嗎?
  法正對孫權的諷刺,正合劉備心意。

  劉備剩下的怒氣,也隨之消散,大笑道:“丞相和孝直言之有理!”

  “孫權小兒,何須朕親自出馬!”

  “讓伯松和阿鬥去應付就可以了,嗯,讓公仲也同往荊州。”

  法正又道:“既如此,不如讓張苞、趙統、霍弋、董允、費禕等人,也同往荊州。”

  “倘若孫權要動武,也讓張苞等人可以跟隨歷練。”

  劉備撫掌大笑:“孝直之言,甚妙啊!”

  “不如朕詔問群臣,所有子嗣願意跟著阿鬥去荊州的,皆可前往!”

  “讓這些小輩們,跟阿鬥培養些情義,今後可以助阿鬥掌軍。”

  跟諸葛亮和法正商議了細節後。

  劉備召來了秦宓,讓秦宓跟張溫一同去江東探探究竟。

  同時,劉備又囑咐秦宓,所有反饋,不用回長安,直接去荊州尋諸葛喬。

  待秦宓和張溫離開後,劉備又詔問群臣。

  聽聞劉禪要去荊州歷練,需要小輩同往,這長安群臣紛紛上表。

  除張苞、趙統、霍弋外,魏延也舉薦了兒子魏昌,李嚴舉薦了兒子李豐,法正舉薦了兒子法邈,許靖舉薦了孫子許遊。

  有兒子的舉薦兒子,有孫子的舉薦孫子,兒孫年齡不夠的舉薦侄兒族人。

  白毦兵中的,亦有將士舉薦自家子孫入軍。

  甚至於劉備的庖廚馬夫都將兒子給舉薦了。

  太子要入荊州歷練,身邊需要人,這種好事,平日裡打著燈籠都見不著。

  自然是沒人願意落後。

  只要年齡符合,劉備是來者不拒。

  劉禪還未去荊州,這名單上都有五百余人了!
  有文有武,有軍卒有庖廚有馬夫有軍醫,年齡最大的二十來歲,最小的十三歲。

  看著名單上的五百余人,法正忽然多了幾分調侃:“丞相,你說伯松見到這五百人,會不會高興的跳起來?”

  諸葛亮微微一笑:“伯松好為人師,在成都又搞了個什麽講武堂!”

  “五百人,我都覺得少了。”

  而在心底,諸葛亮卻是笑得極歡。

  讓你催我給你生弟弟,看你今後還有什麽心思來催我。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