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家父諸葛亮,我打造了千年大漢》第238章 孫十萬割地求和,諸葛喬智取江夏(
  第238章 孫十萬割地求和,諸葛喬智取江夏(加更求追)

  就本心而言,孫權是很想高呼一聲“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這皇帝劉備當得,我孫權當不得?”

  只是目前的局勢有些特殊。

  孫權想試探劉備的底線,卻被劉禪的橫插一腳打亂了計劃。

  而劉禪背後,又是諸葛喬在用謀設局。

  朱據生擒劉禪失敗,反而被諸葛喬割去了耳鼻羞辱。

  關羽的荊州水師規模也超乎孫權的預料,局勢的演變超出了孫權最初的計劃。

  叛漢稱帝?

  即便真的有這想法,孫權也不能在此刻明明白白的說出來。

  “諸葛喬,你生父諸葛瑾乃我最器重的俊傑。”

  “你胞兄諸葛恪亦是我的女婿。”

  “你昔日在江東時,我亦曾送了厚禮與伱。”

  “我的為人,難道你還不清楚嗎?”

  “不論是讖言還是祥瑞,皆是偽魏的陰謀,以你的才智怎會相信這等無稽之談?”

  孫權板著臉,堅決不承認叛漢稱帝的事。

  讖言不是我散布的,祥瑞不是我偽造的,我只是個受害者。

  朱據攻擊劉禪?

  那是私怨!
  畢竟劉禪都打著討伐朱據的旗號了,朱據不忿劉禪私自出兵,我最多算禦下不嚴。

  見孫權在這避重就輕的攀舊情,關羽身後的董恢、王甫等人皆感無語。

  孫權這睜眼說瞎話的本事爐火純青。

  雖然鄙夷孫權的為人,但孫權在這事上的確能甩鍋。

  諸葛喬輕搖羽扇:“曹丕故意讓出合肥和上昶城,又在江東散布讖言,偽造祥瑞,定是想慫恿吳王稱帝叛漢。”

  “如此,曹丕就能在江北坐收漁翁之利!”

  “吳王能識破曹丕的陰謀,可喜可賀啊!”

  孫權面色一僵,強調道:“上昶城是曹丕讓出來的,合肥是我親自率兵打下來的。”

  諸葛喬揮扇而笑:“些許細節過程不重要,重要的是吳王識破了曹丕的陰謀,避免了兩家因誤會而廝殺。”

  孫權咬緊牙關。

  什麽叫“些許細節過程不重要”?
  合肥,是我打下來的!
  合肥,是我打下來的!!

  合肥,是我打下來的!!!
  強忍內心的怒氣,孫權堆著笑容:“既然是誤會,那這事就到此為止吧。”

  “時辰不早了,我也該返回夏口了。”

  孫權不想多待。

  如今在江面上無地利優勢,狠話也說不出來。

  可返回夏口後,孫權就有膽氣說狠話了。

  有夏口山川之險,孫權還能囂張的喊“來啊,打我啊!”

  諸葛喬見孫權要跑路,猜到了孫權的用意:“吳王且慢!”

  孫權蹙眉:“還有何事?”

  諸葛喬佯裝惱怒:“太子受到驚嚇,如今臥病在床,可那朱據卻還在夏口逍遙法外。”

  “大將軍有意提兵去夏口緝拿叛逆朱據,想必吳王不會攔著吧?”

  孫權一口老血堵在喉嚨。

  朱據就在我身邊你瞧不見?
  你還想提兵去夏口?

  你要夏口你不會明說嗎?

  一旁的朱據也瞧出了諸葛喬的用意,喝道:“諸葛喬,你莫要欺人太甚!”

  “若非你慫恿太子討伐我,我又豈會引兵去攻太子的營寨。”

  “即便到了陛下面前,我也能與你分辨是非!”

  諸葛喬瞥了一眼朱據:“吳王,你若繼續讓這假朱據來糊弄我,這格局和器量就太差了。”

  “你不敢讓大將軍提兵去夏口,莫非是想窩藏真朱據?”

  “太子自幼喪母,陛下又常年出征,對太子多有愧疚。”

  “陛下對太子寄予厚望,北伐關中的時候也是以太子在成都監國。”

  “如今太子受驚嚇而臥病在床,陛下極有可能引兵來荊州。”

  “太子若是有個三長兩短,陛下就算得了中原也無濟於事。”

  “陛下老了。”

  “這人老了就容易感情用事,若陛下要與吳王開戰,吳王可願決戰?”

  關羽應聲而喝:“吳王,我本無意與你為敵,隻想北伐中原,討伐曹賊。”

  “可你卻縱容部將傷我侄兒,是可忍孰不可忍!”

  “這次我帶了五萬精銳水師,也想向吳王討教,是你的江東水師厲害,還是我的荊州水師厲害。”

  “今日這沔口,要麽我擊潰你的江東水師,要麽你擊潰我的荊州水師。”

  諸葛喬和關羽一唱一和,直接將孫權給詐唬懵了。

  決戰?

  我傻了才跟劉備決戰!
  我隻想稱帝,隻想跟劉備和曹丕平起平坐,這有錯嗎?
  我好歹是江東之主,豈能鬱鬱久居人下!
  “諸葛喬,你到底要什麽!”孫權陰沉著臉,盡力的克制怒氣。

  孫權也看出來了。

  雖然關羽是荊州水師的主將,但做決定的卻是諸葛喬!
  諸葛喬要戰,關羽就會戰!
  “我要江夏郡!”諸葛喬直接道出了核心目的。

  孫權臉色大變:“不可能!你一句話就想要江夏郡,你當我真的怕了你嗎?”

  諸葛喬語氣微凜:“吳王,格局要打開,器量要宏大。”

  “以前你只有夏口和樊口,若對荊州有異心,就會擔心上昶城的文聘乘機搶夏口。”

  “如今你得了上昶城,不用再擔心文聘搶夏口了,那江夏郡對荊州而言就是致命的威脅。”

  “大將軍為保荊州安危,就不得不分兵提防。”

  “你也別跟我提盟約,你背盟也不是一次兩次了。”

  “你不讓出江夏郡,大將軍在荊州寢食難安啊!”

  “陛下若得知是吳王牽製了大將軍的兵力,那麽北伐中原前,定會先解決掉吳王。”

  “陛下跟吳王軍爭,必會兩敗俱傷,屆時吳王剛得的合肥可就守不住了。”

  “相反。”

  “倘若吳王讓出江夏郡,大將軍就能盡起荊州之兵以向宛洛。”

  “屆時中原大戰,曹魏在淮南的兵力定會抽調。”

  “吳王你也可乘機去搶壽春,然後兵進徐州,全據淮南之地。”

  “我素聞吳王有項王之志,不肯苟安江東彈丸之地。”

  “可如今吳王得了合肥不去搶壽春,反而引兵來荊州,我認為這是不明智的。”

  “放棄江夏郡,吳王可立項王霸業;執著江夏郡,吳王就得先跟陛下分個高低了。”

  “吳王,你敢戰嗎?”

  孫權暗暗握緊了拳頭。

  諸葛喬言語咄咄、氣勢凌人,一副不同意就打的強硬姿態,讓孫權心中頗為煩躁。

  孫權強忍怒氣:“事關重大,我得回去跟眾人商議。”

  “十日後,我必會給你一個滿意的答覆。”

  諸葛喬哈哈大笑:“吳王,你我都是明白人,就別玩這些把戲了。”

  “哪怕今日你我在這裡前署了出讓江夏郡的盟約,等你回了夏口,依舊可以選擇不承認。”

  “夏口有山川之險,易守難攻,不論雙方誰得了夏口,另一方都無法強攻拿下夏口。”

  “我誘你到沔口,就不可能讓你輕易離去。”

  “要麽你與大將軍在這裡比一比誰強誰弱,要麽你就讓出江夏郡,沒有第三條路可走!”

  “吳王,你敢戰嗎?”

  關羽再次附和而喝:“如今正值冬春交替之際,漢江水流遲緩。”

  “即便你想揚帆順流而下,也無水流相助;我也想試試,荊州的戰船跟江東的戰船,誰跑得更快!”

  孫權氣得雙手發抖:“強奪江夏郡,就不怕我再跟曹丕結盟嗎?”

  諸葛喬再笑:“我當然怕你跟曹丕結盟,可你要跟曹丕結盟,就得歸還合肥。”

  “吳王,你舍得嗎?”

  孫權頓時愣住。

  到此刻,孫權終於意識到問題了。

  孫權也不是沒懷疑過合肥是曹丕主動讓出來的,只是孫權不願意承認。

  若是承認了,就等於在否認孫權的能力!
  孫權跟諸葛恪的想法其實差不多,不管曹丕用什麽詭計,到手的合肥才是最香的。

  然而。

  曹丕能讓出合肥,也能將合肥索回!
  只要孫權對曹丕有所求,就必須要付出代價!

  這合肥,不是孫權想拿就拿的!
  諸葛恪之所以沒這擔憂,是因為諸葛恪的想法是:拿合肥、搶壽春、據淮南、與諸葛喬一爭高低。

  孫權不同。

  孫權的想法是:三帝同天、三足鼎立。

  只是孫權沒料到的是,劉備尚未出手,局勢就已經變得不可控制了!
  若得了合肥和上昶城後,孫權能繼續效仿勾踐臥薪嘗膽。

  且將讖言和祥瑞的事徹查,一口咬定是曹魏的陰謀,主動請劉備定奪。

  哪怕諸葛喬有心算計,也拿孫權沒轍!
  一招錯,步步錯。

  孫權貪圖帝位而中賈詡詭計,以至於如今騎虎難下。

  朱據不忿:“吳王,戰就戰,難道我等還怕了不成!”

  孫權沒有理會朱據,目光死死的盯著諸葛喬:“無故讓出江夏郡,我在江東威望必會受挫。”

  諸葛喬徐徐而道:“吳王曾向陛下上表,求要長沙和桂陽。”

  “桂陽偏遠,吳王得了桂陽也無多大用處,就不給了。”

  “長沙本就是共治之地,倘若給了吳王,勢必會引起雙方商人的恐慌。”

  “商人恐慌了,這錢糧布匹的交易就斷了,對陛下對吳王都是損失。”

  “這長沙也不能給。”

  “可吳王有破合肥、得上昶城之功,有功不賞,難以服眾。”

  “倘若吳王能讓出江夏郡,我會與大將軍聯名上表陛下。”

  “增封淮南之地為吳王封國之地,再擢吳王爵位於諸侯王之上,奏事不稱臣,受詔可不拜。”

  “賜王冕十有二旒,乘金根車,駕六馬,設五時副車,王子皆為列侯。”

  簡而言之。

  讓出江夏郡,孫權除了沒有明面上加冕稱帝外,享受的也是天子之實。

  通俗來講就是:別想著另立門戶了,送你個子公司你隨便折騰。

  劉備要實利,孫權得虛名。

  得了江夏郡,哪怕孫權跑回建業稱帝,對荊州也沒什麽威脅了。

  卡住了水路咽喉之地,鎖死了孫權的水軍,孫權還能走荊南四郡玩步兵不成?
  若孫權真有這想法,諸葛喬不介意讓荊南四郡多幾個張遼。

  諸葛喬的提議,讓孫權的面容一松:“倘若我讓出江夏郡,你回頭不上表又當如何?”

  諸葛喬見孫權松了口,輕笑:“我若不上表,吳王就可借助讖言和祥瑞登基稱帝。”

  “大漢的威信也會受損,這豈不是正合了吳王之意?”

  朱據見孫權有答應的跡象,急勸道:“吳王,不可如此啊!”
    “若丟了江夏郡,今後再無圖謀荊州的機會了!”

  孫權臉色大變。

  不會說話就別說話!

  我什麽時候有過圖謀荊州的想法?

  “住口!”

  “再敢妄言,休怪我不念舊情!”

  孫權怒斥朱據,令甲士將朱據拖回船艙。

  諸葛喬略有遺憾。

  孫權若是反應慢點,還有機會讓孫權親手砍了朱據。

  很快。

  諸葛喬又釋然了。

  相較於江夏郡,朱據死不死就無足輕重了。

  諸葛喬目視孫權:“吳王,現在你可以告訴我,你的決定了!”

  孫權深深的吸了一口氣。

  這段因為賈詡毒計而驕盈的心氣也逐漸變得平和了。

  就如同被潑了一盆冷水,孫權終於意識到了現如今跟劉備的差距。

  劉備如今連戰連勝,銳氣正盛,不是孫權可以輕易撩撥的。

  衝動了啊!

  孫權懊悔不已。

  若不是滋生了稱帝的驕矜之心,孫權完全可以扮豬吃老虎,既得合肥又得江夏。

  如今雖然得了虛名,可卻丟了實利!
  若江夏郡在手,孫權還能暗中跟曹丕談判,譬如曹丕讓出壽春孫權就去偷荊州之類。

  而現在卻只有北伐一條出路了!

  良久。

  孫權咬牙切齒:“我會讓出江夏郡,你也要遵守承諾。”

  “雖然夏口易守難攻,但我如今得了合肥,未必就得走夏口的水路。”

  諸葛喬笑容燦爛:“陛下一向賞罰分明,又豈會吝嗇對吳王的封賞。”

  “吳王也別耍詐,天黑之前,若夏口還有一艘戰船,那此戰就只能分輸贏了!”

  “夏口若有帶不走的糧食、軍械,吳王都可擬一份清單,我等會照價賠付,絕不會讓吳王有一粒米的損失!”

  “大將軍主簿廖化會去夏口作交接的。”

  “我諸葛喬一生行事,向來都是追求公平公正!”

  孫權再次握緊了拳頭。

  諸葛喬是一點機會都不給孫權,只要孫權有違約的想法,那就一個字:戰!

  兩船分離。

  孫權回中軍向眾將傳達了軍令。

  聽得孫權要讓出江夏郡,潘璋、全琮、賀齊等將皆是大驚失色。

  “吳王,江夏不可讓啊!”

  “吳王,若無江夏,我等再無圖謀荊州的機會。”

  “吳王,那關羽是人,我等也是人,何懼那關羽,末將請戰!”

  “吳王,讓出江夏,今後再難與劉備爭鋒了!”

  “.”

  眾將紛紛急勸。

  興致勃勃而來,卻要敗興而歸,這如何能讓人接受。

  孫權板著臉,等眾將說完後,這才徐徐開口:“爾等隻知好勇鬥狠,如何知曉國之大事?”

  “合肥易守難攻,上昶城也是險地,我等卻輕易拿下了合肥和上昶城,諸位就不覺得奇怪嗎?”

  “我剛得合肥和上昶城,江東就有讖言和祥瑞,似乎我不稱帝就違背了天意。”

  “昔日西楚霸王佔據江東和淮南之地,也無讖言和祥瑞現世;我如今只有江東,豈會得到天命眷顧?”

  “我料其必是曹丕詭計,欲驕我心盈我氣,讓我跟劉備鷸蚌相爭,他好漁翁得利。”

  “我假裝中計,也只是為了迷惑曹丕在江東的細作,爾等還真以為我要跟劉備決裂嗎?”

  “讓你們平日裡多讀書,一個個都是見了書就喊頭疼,如何能與我商議大事?”

  “此事不用再議,我也不是來跟你們商量的。”

  “這是軍令!”

  “全琮,你速往夏口通知陸遜,讓其天黑之前近撤夏口和上昶城之兵去樊口。”

  “帶不走的糧食、軍械都列出清單,交給關羽的主簿廖化。”

  眾將被孫權唬得一愣一愣,面面相覷:如此興師動眾,只是演給曹丕的細作看的?
  然而。

  此刻孫權氣勢正盛,眾將誰也不敢再多問。

  待眾將退下,孫權雙手死死的按住桌子,忍住了將桌子踢飛亂砍的衝動。

  “諸葛喬,今日之辱,來日必報!”

  “你現在就猖狂吧!”

  “盛極必衰!”

  “劉備老了,關羽也老了,我還是壯年!”

  “勾踐臥薪嘗膽,最終擊敗了夫差。”

  “韓信受胯下之辱,最終成就千秋之名。”

  “先哲秘論,承運代劉氏者,必興於東南!”

  “等漢魏兩敗俱傷,就是孫吳興起之時!”

  孫權赤紅著眼。

  雖然這次輸了,可孫權並不服氣。

  只要江東十萬大軍還在,孫權就有叫囂的底氣。

  忍一時之辱,立萬事之名。

  全琮返回夏口,將孫權的決定告訴陸遜,語氣忿忿:“陸都督,吳王定是受了關羽威脅,不敢在沔口決戰。”

  “不如我等盡起夏口和上昶城的戰船,截斷關羽的後路。”

  “只要在江面上擊敗關羽,荊州唾手可得!”

  陸遜冷冷的盯著全琮:“你要尋死,別拉我一起!”

  “你若想讓我死,我不介意現在就一劍砍了你。”

  全琮嚇了一跳,不服道:“陸都督,你怎也懼怕那關羽?”

  “我聽聞,昔日呂都督勸吳王取荊州前,陸都督你也有過想法。”

  “難道江陵一敗,陸都督你就畏關羽如虎了嗎?”

  鏗鏘一聲。

  陸遜拔劍指向全琮的脖子:“全琮,莫非你認為,我的劍不夠鋒利?”

  “還是以為我是學儒的,就不會拔劍了?”

  感受著脖子前那寒冽的劍鋒,全琮的腦門兒也清醒了:“陸都督,誤會,這都是誤會!”

  “我只是不明白,為何吳王和陸都督你都能忍受這般的羞辱!”

  陸遜收劍回鞘,冷言道:“國事決策,本就要慎之又慎。”

  “犯了錯,就得認!”

  “亡羊補牢,猶未為晚。”

  “若吳王似你這般魯莽不知收斂,江東早就不複存了!”

  “執行命令,不可多言!”

  “提醒你一句:今日之事,爛在你的肚子裡。”

  雖然丟了江夏郡,但孫權能懸崖勒馬,這讓陸遜也暗暗松了一口氣。

  如今的江東,在綜合實力上是比不過劉備和曹丕的。

  想在夾縫中生存,就不能被當槍使。

  兩虎相爭必有一傷,最弱的第三方安安心心的坐山觀虎鬥就行了。

  便宜能佔就佔,不能佔就低調做人。

  陸遜嚴格的執行了孫權的軍令,在天黑之前將戰船都撤往江夏郡跟廬江郡的交界處樊口。

  又將帶不走的糧食和軍械封存,列了清單交給前來督視的廖化。

  “沒想到,你還真的撤了。”廖化看向陸遜,語氣有些遺憾。

  陸遜淡然而道:“若不撤兵,吳王就得在沔口跟關羽戰一場。”

  “若是勝了,自然最好;若是敗了,吳王在合肥剛樹立的軍威也就消失殆盡了。”

  “利弊權衡,僅此而已。”

  廖化斂容肅聲:“陸伯言,你有驚世之慧,為何要屈膝效力孫權?”

  “方今之勢,漢魏相爭,能得天下的定是我主。”

  “你若棄孫權而投陛下,以你之才,陛下定會重用。”

  “昔日令叔祖忠義將軍以七旬之齡也要守住廬江,不墜陸氏世代忠烈之名,何其可敬!”

  昔日劉協繼位,天下大亂,陸康冒險派孝廉進貢,朝廷因此加封陸康為忠義將軍,秩比二千石。

  又因袁術割據淮南,陸康認為袁術是叛逆,七旬之齡堅守壽春兩年。

  陸氏宗族百余人,因此而死了一大半。

  朝廷憐憫他守城的氣節,更是拜其子陸俊為郎中。

  廖化的話,讓陸遜微微動容。

  沉默片刻。

  陸遜徐徐而道:“廖主簿,交淺言深是為大忌。”

  “你我非親非故,這種話還是少說為妙。”

  “上昶城和夏口的戰船,我已經如約退走,帶不走的糧食和軍械也都封存了。”

  “相信你們也不會少了賠償。”

  說完。

  陸遜向廖化行了一禮,便揚帆離去。

  “果然失敗了!”廖化輕歎。

  本想用陸康的事來勸陸遜歸漢,不曾想陸遜竟然完全不理睬。

  “罷了!”

  “人各有志,陸遜寧可取孫策的女兒也要留在江東,定有其不得不為的原因。”

  “如今江夏郡到手,江東對荊州再無威脅。”

  “大將軍,可以北伐了!”

  “若能隨大將軍驅兵宛洛,即便戰死沙場,今生也無憾了!”

  廖化握緊了拳頭,心中頗為激動。

  孫權只是疥蘚之患,北方的曹丕才是大患!

   加更求月票,求求求,跪求跪求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