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家父諸葛亮,我打造了千年大漢》第250章 助偽魏劉曄獻計(16求追)
  洛陽有八關。

  入南陽的大小路徑中,能走大軍的,須走伊闕關沿伊水南下,再轉太谷關和廣成關沿汝水南下到魯陽,進入南陽盆地。

  約六百裡。

  受限於地形,曹真的大軍若是直接走洛陽出兵增援南陽,短則半月,長則一月。

  若是遇上大雨,曹真的大軍都未必能走出太谷關。

  劉曄的擔心也不無道理。

  如今長安的劉備打通了武關,大軍可走丹水順流而下直接抵達南鄉郡。

  比起曹真,劉備的合兵速度要快上一倍不止。

  若是屯兵伊水,曹丕就能節約一半的時間。

  事有兩面。

  司馬懿考慮的是民生,劉曄考慮的是軍爭。

  就軍爭而言,劉曄的提議是沒問題的,對軍爭而言,時間往往會是決定勝負的關鍵。

  然而。

  就民生而言。

  曹真幾萬大軍入伊水,這途中的消耗可不少!

  去年曹丕親征耗費了大量糧草,兵敗又折損大量糧草,若是再讓曹真屯兵伊水,洛陽的糧草就要吃緊了。

  雖說洛陽有不少的屯田民,但也禁不起這樣的折騰。

  即便走冀州運糧入洛陽,那也是需要消耗時間和大量的人力的。

  這違背了司馬懿休戰養民的初衷。

  陳群也是支持司馬懿的一方:“陛下,劉備在關中師老兵疲,不太可能走武關入南鄉。”

  “即便劉備真的走武關入南鄉,大將軍十萬大軍在南陽和南鄉,也是能守住的。”

  “當務之急,是休戰養民,讓士民能安心農桑,而非跟劉備和關羽一較高低。”

  “袁紹前車之鑒,陛下不可不察啊!”

  劉曄駁道:“大將軍雖然有十萬大軍,可這十萬大軍不是扼守一處。”

  “防守的地方多了,分的兵也多了。”

  “兵法有雲:久守必失。只有千日捉賊,哪有千日防賊。”

  “昔日孟達亦有十萬大軍,不也被諸葛亮給生擒了嗎?”

  陳群怒道:“劉子揚,大將軍豈是孟達能相提並論的?”

  “你沒管過民政,可知洛陽這幾年收成如何?賦稅如何?民心如何?”

  劉曄臉色一沉。

  哪壺不開提哪壺是吧!
  是我不想管民政嗎?

  你倒是分權給我啊,將你那論出身的九品改改啊!

  爭執間。

  曹丕有了決斷:“三位皆是朕信任的賢臣,莫要傷了和氣。”

  “仲達和長文所言,也有道理,若是洛陽兵馬擅動,會讓糧草吃緊,百姓因徭役而受累。”

  “只是這南陽戰事也不能不理會,可調許都的驃騎將軍(曹洪)入魯陽,策應大將軍。”

  曹洪這人貪財,有錢,卻又極為吝嗇。

  曹丕少時向曹洪借錢被拒絕,對曹洪懷恨在心。

  稱帝後。

  曹洪雖然是驃騎將軍,但早已遠離朝政核心。

  美名其曰鎮守許都,其實就是將曹洪發配到許都,縱容曹洪貪贓枉法,好讓曹洪在瘋狂中滅亡。

  此刻想起曹洪,並非曹丕對曹洪有多重視,而是覺得曹洪也該出出力了。
    關羽都舉兵了,曹洪這個驃騎將軍不能老在許都享受。

  司馬懿、陳群也不再和劉曄爭吵,只要不動在洛陽興師動眾就足夠了。

  劉曄也不再爭吵。

  既然曹丕都讓曹洪出兵策應了,再爭也沒不會有什麽大的改變。

  商議一陣後,曹丕單獨留下了劉曄。

  司馬懿和陳群都是大族子弟,背後的家族牽涉太大。

  劉曄就不同了。

  背叛了漢室的後裔,除了給曹丕當寵臣近臣外,幾乎不會有別的出路。

  本質上,劉曄跟孟達是差不多的。

  都屬於背後沒家族且背叛了漢室,只能跟著曹丕才有榮華富貴。

  劉曄也非常擅長揣摩聖意,時常能說到曹丕心坎上。

  去年曹丕兵敗,劉曄跟著眾人一起勸曹丕休戰養民,那是因為曹丕內心其實也是不想再打。

  今日反對司馬懿和陳群,也是揣摩到曹丕不想一直忍,故而據理力爭。

  見曹丕單獨留下自己,劉曄暗暗高興,這意味著今日準確的揣摩到了曹丕的心意。

  “陛下。”

  劉曄行禮,靜靜的立在曹丕前方,等著曹丕下令。

  曹丕琢磨半晌,道:“子揚,驃騎將軍最近幾年在許都聚財納妾,也不知道昔日的本事是否還在。”

  “關羽驍勇善戰,大將軍未必是關羽的對手。”

  “你有膽識,也能料事,可替朕去許都宣旨,我亦會給你節令。”

  “倘若驃騎將軍恃功而驕,怠慢了軍機,你可見機行事。”

  劉曄大喜。

  給曹丕當寵臣,不就是為了走最便捷的路升官加爵嗎?
  劉曄對自己的能力是很自信的。

  只是礙於身份,劉曄始終無法在曹操麾下得到重用,不是司空倉曹掾、就是主簿、侍中一類。

  這些職位看起來高大上,其實只能算家臣一類。

  劉曄要的是能如司馬懿和陳群這般在朝廷上擔任要職,而不是隻當一個家臣。

  可走正規的途徑,劉曄的出身就注定無法身居高位。

  尤其是陳群的九品中正製出現後,劉曄這種漢室後裔就更尷尬了。

  只要看到漢室後裔四個字,劉曄再有能力都只能在下三品混著。

  “臣必不會令陛下失望!”劉曄信誓旦旦。

  曹丕又道:“子揚,朕昔日提拔了桓階、司馬懿、孟達、潘濬、吳質和朱鑠等良才。”

  “然而桓階早逝、孟達兵敗被擒,潘濬又中計被斬,吳質和朱鑠也是難當大任。”

  “仲達雖然能力不俗,可他的背後有蟠根錯節的河內大族,朕不敢委以重任。”

  “你雖然是漢室後裔,但朕並不在乎你的出身。”

  “希望你不要跟孟達、潘濬、吳質和朱鑠一樣,讓朕失望啊!”

  軍爭雖然不行,但籠絡人的手段曹丕是很在行的。

  這大餡餅往劉曄腦袋上一砸,即便是正常出身的士子都得被砸暈,更別提出身尷尬的劉曄了。

  劉曄更是激動:“陛下對臣有知遇之恩,臣又豈能不以死相報!”

  “陛下的心腹之患,臣都會替陛下一一掃除。”

  曹丕大笑:“說得好!朕果然沒有看錯你!你若功成歸來,朕就安排你為尚書,讓你有協助尚書令理政之權。”(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