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家父諸葛亮,我打造了千年大漢》第215章 全忠義張飛殺於禁,應天命劉備立漢
  第215章 全忠義張飛殺於禁,應天命劉備立漢威(求追)

  天色漸晚,夕陽如血。

  黃昏的狂風吹動戰旗,獵獵作響。

  漢軍的戰鼓排成一列,五十余赤膊青巾的壯卒手持鼓槌,那鼓鼓的肌肉似有千鈞之力。

  劉備脫下了鎖子甲和紫金冠,亦是赤膊青巾裝扮。

  “陛下!”

  方正臉的鼓手,恭敬的將手中的鼓槌遞給劉備,雙眸中滿是崇拜。

  劉備要親自擂鼓,自然得有個鼓手讓出位置。

  “你叫什麽名字?”劉備的語氣如常的和煦。

  方正臉鼓手激動的道:“末下來忠見過陛下。”

  劉備仔細辨認來忠的樣貌:“你是來敬達的幼子?”

  來敬達即來敏,新野宿儒學士,曾為劉璋的賓客,最善研究左氏的《春秋》。

  劉備平定益州後,以來敏為代理典學校尉。

  劉備稱帝後,以來敏為太子家令,管理太子府的倉谷飲食。

  來忠見劉備辨認出身份,語氣更是激動:“正是家父!”

  劉備勉勵道:“君子之儒,忠君愛國,守正惡邪,澤及當世,名留後世。今後你傳承家學,不會後悔這次在軍中的歷練。”

  來忠恭敬再拜:“末下謹遵陛下教誨。”

  劉備讓來忠在身旁侍立,提起鼓槌來到軍鼓前。

  雖然已經六十了,但劉備常年戎馬的身子骨依舊健朗非凡。

  “咚,咚咚,咚咚咚.”

  鼓聲起。

  其余鼓手也開始配合劉備的節奏擂鼓。

  聽得軍鼓聲響起,馬超、張飛各執兵器,率領精兵衝在最前頭。

  趙雲、張南、陳式等將,亦是不甘示弱,各引精兵押後。

  旌旗雲動,殺氣騰騰。

  戰鼓雷動,號角聲聲。

  “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

  “陛下親自擂鼓,我等豈能不死戰?”

  “殺魏狗!”

  數萬漢兵往曹彰營寨衝殺嘶吼。

  這次的衝殺,比前幾日的強攻更加的凶猛。

  而在曹彰營中。

  用曹丕的聖旨臨陣換將的司馬懿,正組織軍士搬運糧草輜重。

  不能帶走的糧草輜重都被澆上了油等易燃物。

  張郃帶著麾下最精銳的戰卒,亦是凶猛的衝向諸葛喬和魏延的軍陣。

  “竟然是張郃!”

  諸葛喬和魏延紛紛目光一凜。

  跟張郃不是第一次交手了,對張郃的驍勇善戰,諸葛喬和魏延都是深有體會。

  諸葛喬的五部飛軍,曾在張郃手中折損了千余人,魏延的漢中勁卒亦是折損不少。

  相當的慘烈!
  如今再次遇到,亦是仇人相見,分外眼紅。

  “列陣,用八陣圖!”

  諸葛喬親自上陣發號施令。

  如今的無當飛軍,在薑維的演練下對八陣圖亦是相當的熟悉。

  在枹罕的時候,亦是以八陣圖跟魏平的騎兵對峙。

  魏延的漢中勁卒雖然不會八陣圖,但卻有劉備手把手教了戎馬多年領悟的戰陣。

  這兩支兵馬各有側重,並不會比張郃麾下的凶兵悍將差。

  張郃亦是不敢小覷諸葛喬和魏延,喝令道:“先破陣者,官升三級,賞良田百畝,牛羊十匹!”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張郃深諳其理。

  這兩支強兵撞到一起,迎接的只有:惡戰!惡戰!!惡戰!!!
  生與死的交錯下,每個士兵都在用生命書寫各自的信念和堅持。

  狹路相逢勇者勝。

  誰勝誰敗,誰也說不清!

  “奇怪,張郃似乎想強行撕開我和魏延的陣型。”

  “這是只是有突圍的時候才會用的戰法。”

  “曹彰現在並未出現劣勢,怎會選擇突圍?”

  諸葛喬注視戰場,心中多了幾分驚訝。

  正常而言。

  諸葛喬和魏延攻寨,張郃是據寨固守,正面抵擋和反擊。

  而現在。

  張郃的指揮是直接以鋒矢陣集中一點,為了破開諸葛喬和魏延的軍陣。

  這是想突圍而逃才會用的方式!
  張郃要逃?
  開什麽玩笑!
  曹彰會允許張郃逃嗎?

  魏延也覺察到了不對勁,策馬來與諸葛喬匯合。

  “輔漢將軍,不太對勁,張郃似乎想突圍去長安。”魏延面色凝重。

  諸葛喬沉聲道:“張郃沒有理由單獨突圍去長安,其中必有緣故。伱我將軍陣散開,再看張郃的目的。”

  魏延點頭,再次返回本陣。

  諸葛喬和魏延先後下令,無當飛軍和漢中勁卒分成了兩部,不再攔住主道。

  張郃見狀,立即下達了新的軍令。

  驍卒亦是分成兩部廝殺,隻留下中間一條通道。

  緊接著。

  魏兵自主寨中衝出,理也不理兩側的諸葛喬和魏延,推著輜重糧草往長安而去。

  諸葛喬臉色一變,已然猜到了魏兵的目的:“糜照,速速稟報陛下,曹彰要逃!”

  糜照不敢怠慢,立即引騎兵繞道去尋劉備。

  還未等糜照抵達,劉備這邊也出現了意外。

  卻見曹彰和夏侯霸引精騎直接往劉備的後軍衝來。

  “劉備,你的死期到了!”

  “鎮西將軍曹彰在此!”

  曹彰策馬持戟,殺氣騰騰。

  而此時劉備身邊,只有陳到和白毦兵在!
  來忠大驚失色:“陛下,還請暫避鋒芒!”

  “區區黃須兒,也配讓朕暫避?”劉備冷哼一聲,擂鼓的動作並未停止。

  不用劉備下令,陳到已經親率白毦兵結陣。

  “盾陣!”

  一個個的鑲鐵藤盾豎起,將曹彰的騎兵擋在百步外。

  幾個身高九尺的白毦兵更是拿著大號的鑲鐵藤盾,將劉備擋住。

  “又是你們!”

  曹彰心中忿忿。

  八百白毦兵直闖曹彰中軍的舊事,差點讓曹彰跟孫權齊名。

  這對曹彰而言,是恥辱!

  “破陣!”

  曹彰一馬當先,長戟在手仿若猛虎出山。

  那雙臂的神力,竟然直接將一個持盾的白毦兵給挑飛!

  “將軍神威!”

  魏騎激動大呼。

  曹彰亦是傲然大笑:“量爾等,又豈能攔得住我!”

  話音剛落。

  卻見剩下的白毦兵並未因為曹彰的神勇而驚懼,後排的白毦兵都不用下令直接就近前持盾補位。

  曹彰的笑聲戛然而止。

  白毦兵無聲的應對,讓曹彰的嘲諷變得蒼白無力。

  “可惡!”

  “給我衝破他們!”

  曹彰惱怒非凡,揮戟再往白毦兵衝殺。

  法正眉頭緊蹙:“曹彰作為軍中主將,怎會親提騎兵來奇襲陛下的後軍?”

  沉吟一陣,法正吩咐身邊侍立的少年小將:“趙統,速往前軍尋中護軍,召其回軍。”

  趙統今年才十四歲,這次隨軍出征是來見世面的。

  上陣殺敵自然是用不上趙統,當傳令兵是合格了。

  劉備的軍中,有不少的文武親族,視其年齡而出任一些不用廝殺的軍職。

  就如擂鼓的來敏之子來忠,當傳令兵的趙雲長子趙統和向寵弟弟向充等等。

  趙統得了法正軍令,策馬往前軍而去。

  此刻在前軍。

  馬超、張飛和趙雲遇到了負隅頑抗的於禁。

  “於文則,昔日兄長放你歸去,你竟然還敢與兄長為敵。”

  “何不速速離去!”

  張飛吼著大嗓門,試圖讓於禁羞愧而去,這樣就不用硬碰硬的廝殺了。

  於禁冷笑一聲,識破了張飛的詭計,大喝道:“張飛為偽漢車騎將軍,得張飛首級者,論軍功,當封關內侯!”

  張飛大怒:“於禁,俺必親取你首級!”

  盛怒的張飛,引兵與於禁廝殺;馬超亦是不甘落後,亦是催軍急戰。

  趙雲則是冷靜的觀察四方,見此地只有於禁一支兵馬扼守險要,趙雲不由心中起疑:“陳鳳,速將此地軍情報與陛下!”

  陳鳳領命,策馬往後方而走,中途正好碰到趙統。

  “陳將軍,中護軍何在?”趙統大呼。

  陳鳳勒馬而止,回應道:“可是有陛下軍令?”

  趙統應道:“曹彰引騎兵忽然出現在後軍,法侍中急召中護軍。”

  陳鳳大驚失色,慌忙返回尋趙雲。

  聽得曹彰出現在後軍,趙雲心驚不已,將軍情告知張飛和馬超:“曹彰出現在後軍,法侍中急召我返回,此地就交給益德和孟起了。”

  張飛心驚:“曹彰竟敢去後軍?子龍速往,此地有俺和孟起!”

  趙雲遂引張南等將返回。

  數萬大軍直接向曹彰迂回包圍。

  不管曹彰為什麽會出現在後軍,擒曹彰這個主將肯定是比直接破寨要強。

  曹彰見趙雲引兵到來,不敢再跟白毦兵戀戰,拉開距離,準備衝擊趙雲張南等將。

  法正見曹彰不僅不退,竟然還有衝陣的想法,心中更是驚疑:“奇怪,曹彰這是要尋死嗎?”

  “騎兵雖然機動力強,可若是陷入包圍,也是很難衝出重圍的。”
    驚疑間。

  糜照策馬而來:“緊急軍情,曹彰要逃!”

  法正更是驚訝:“曹彰就在這裡,怎麽會逃?”

  糜照有些懵:“怎麽可能?張郃在東面死戰,大量的魏卒運著輜重糧草往長安方向走了。故而輔漢將軍令我快馬來報!”

  法正微微一怔,下一刻面色大變:“不好!中計了,魏賊肯定更換了主將!曹彰只是誘餌!這是要掩護大軍撤回長安城!”

  驚訝間。

  卻見曹彰營寨中火光大起,卻是司馬懿直接讓人點燃了輜重糧草。

  曹彰的營寨中。

  張飛愕然的看向於禁身後的火光,這火光直接將於禁這幾千勁卒的後路也斷了!

  “於禁,你到底在做什麽!”張飛怒吼。

  於禁哈哈大笑:“張飛!你中司馬監軍的計了!”

  “關羽以詐計壞我名聲,讓天下人皆以為我於禁降了。”

  “我跟隨先帝征戰沙場多年,又豈會真的降!我忍辱負重這幾年,就是在等著今日!”

  “在這裡站著的,都是死戰勇卒,不是當日那群會裹挾我投降的屯田兵。”

  “今日一戰,有我於禁在,你休想再往前一步!”

  張飛又氣又怒:“你這個瘋子!”

  司馬懿臨陣換將,打了劉備諸葛喬等人一個措手不及。

  不論是劉備還是諸葛喬,計劃都是針對曹彰而準備的。

  而如今。

  曹彰當了誘餌,而司馬懿成了主將。

  導致這場針對曹彰的圍殲戰,已經達不成預期的目的了。

  “還真是狠啊!”

  “張郃、於禁和曹彰死戰斷後,又自燒主寨,就是為了掩護大軍撤回長安城嗎?”

  “曹彰沒有這樣的膽略!”

  “這種計策,只有司馬老賊能想得出來!”

  “曹丕對這個兄弟是一點信任感都沒有啊,竟然還準備了密旨。”

  自糜照口中得到曹彰在後軍死戰、於禁在營寨西門死戰的情報,諸葛喬也猜到了司馬懿這次作戰的目的。

  壯士斷腕,死保長安!
  即便沒有曹丕的假情報,司馬懿也果斷的對當前局勢做出了最正確的應對。

  此刻的營寨東門,只剩下張郃還在。

  司馬懿已經將大部分的兵馬和輜重糧草都帶走了。

  諸葛喬令旗一揮,無當飛軍不再跟張郃的兵馬死戰,而是讓開了道路;魏延見狀,亦是讓開了道路。

  張郃親自壓陣斷後。

  而在張郃的兵馬撤出後,諸葛喬又與魏延合兵封鎖了道理。

  “張郃,替我給司馬懿送個口信。”

  “我佩服他壯士斷腕的決心,然而此戰,家父在漢中尚未出手,望他好自為之。”

  “長安城,我必奪!”

  諸葛喬的話,令張郃心中疑惑。

  長安城必奪?
  難道長安城並未失守?
  諸葛亮在漢中尚未出手,這又是何意?

  疑惑的同時,張郃又對諸葛喬滋生了更多的忌憚。

  諸葛喬直接讓給司馬懿送口信,就意味著諸葛喬已經猜到了軍中的主將更換成了司馬懿了。

  “諸葛喬,你拿不下長安城的!”張郃冷哼一聲,引兵就走。

  魏延近前:“輔漢將軍,這是怎麽回事?”

  諸葛喬凝聲道:“在我們攻寨的時候,魏軍的主將已經換成了司馬懿。”

  “曹彰和於禁都在西寨死戰拖住陛下的大軍,張郃又在東寨拖住我等。”

  “兵法有雲: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

  “司馬懿善統兵,又深諳兵法,知道如何去保存軍力。”

  “這一戰,我們雖然贏了,但未能盡全功。”

  “想奪長安城,還得另外設法!”

  魏延驚道:“司馬懿讓曹彰和於禁斷後,這是要送曹彰和於禁去死?”

  諸葛喬輕歎:“曹彰率領的,應該是最精銳的驍騎,即便戰敗也未必會死。”

  “於禁曾被大將軍生擒,這次忽然被曹丕啟用,我猜這其中必有司馬懿的舉薦。”

  “司馬懿這是在給於禁最體面的死法,這一戰之後,於禁就能洗掉襄陽戰敗投降的恥辱。”

  “曹丕就算再小心眼兒,也不會再羞辱死戰斷後的於禁,於禁的後人也不用再背負恥辱。”

  “司馬懿深諳人性,我數次用離間計都未能除掉他,如今又以其過人的膽略,保全了這幾萬魏兵,也保全了長安城,更贏得了軍中的威望。”

  “孟達和曹彰與司馬懿相比,猶如豚犬比塚虎。”

  “此人今後,必是我等的勁敵。”

  塚,有的代指墳墓,有的代指山頂,塚虎,亦是山巔猛虎!
  魏延肅容。

  能讓諸葛喬稱為勁敵的,那絕對不可以小覷!
  頓了頓。

  諸葛喬嘴角又泛起笑意:“塚虎雖強,可又如何能與伏龍相比。”

  “任他是山巔虎還是下山虎,都得給我變成墳墓中的枯骨虎。”

  遇到關羽的曹仁,天人將軍變成善守將軍;遇到諸葛亮的司馬懿,亦是由猛虎變烏龜。

  如諸葛喬預料。

  司馬懿給了曹彰最精銳的騎兵,這能讓曹彰有足夠的軍力突圍。

  當營寨中火起時,曹彰就不再與趙雲等將戀戰。

  留下千余騎的折損,曹彰引其余騎兵突圍而走。

  司馬懿走了,張郃走了,曹彰跑了,剩下的於禁還在死戰。

  火光漸漸熄滅。

  諸葛喬和魏延自東寨而入,腹背受敵的於禁,地利盡失。

  張飛和馬超也不留情,趁此機會與諸葛喬和魏延強行攻破於禁的軍陣。

  眼見敗局已定,於禁策馬提槊,向張飛大喝:“張翼德,可敢與我一戰!”

  雖然是敵將,但張飛對於禁的死戰之心亦是欽佩,當即提矛應戰:“於文則,俺應你所求!眾軍聽令,任何人不得放冷箭!”

  漢兵拉開了包圍圈,剩下的魏兵則是聚在一起,盯著跟張飛單挑的於禁,眼中紛紛有驚懼。

  聞訊的劉備,也自後軍策馬而來。

  看著跟張飛廝殺的於禁,劉備長歎搖頭。

  於禁這是在求死。

  論統兵治軍,這是於禁的長處;論單挑鬥將,這是於禁的短板。

  張飛號稱萬人敵,這武勇不是自封的,而是敵人封的。

  一矛震飛於禁的長槊,再一矛刺穿了於禁的胸口。

  看著眼前滴落的鮮血,於禁的氣力也在飛快的流失。

  “先帝,末將不曾相負!”

  嘴唇微動,於禁最後的話語自腦海中誕生,並未說出口。

  張飛抽出長矛,不由歎氣。

  雖說斬殺了於禁,但張飛並無暢快感,更多的是同情和惋惜。

  曹魏五子良將,個個兒都是名震一時,一步一個腳印依靠軍功升起來的。

  即便是對手,亦值得尊敬。

  劉備翻身下馬,來到於禁的屍體前,看著於禁那尚未瞑目的雙眸,拱手一禮:“朕雖然跟曹操鬥了一輩子,但亦佩服曹操麾下能有眾多忠義之士誓死相隨。”

  “將軍雖死猶榮,朕會將你的棺木送回北方,讓你死後也能常伴舊主身後。”

  不知是否是巧合。

  劉備這話一出,天空竟然響起一陣驚雷,雷雲集結,陣雨在頃刻間落下。

  而於禁那尚未瞑目的雙眸,也在此刻合上。

  諸葛喬看了一眼天空,策馬喝道:“人間帝王,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大漢皇帝感念忠義之士,引動上蒼垂憐;天降雷雨,隻為洗盡這世間的汙穢。”

  “爾等本就是大漢子民,誤入歧途才為逆賊曹丕效力,此時不歸漢,更待何時!”

  眾魏兵本就驚懼,此刻又見劉備說了幾句話,就引得天雷雲動陣雨如珠落,心中更是畏懼。

  諸葛喬這幾句大喝,更是蕩滅了眾魏兵的最後一道心理防線。

  咣當。

  一個個的兵器掉落。

  眾魏兵陸陸續續的跪倒在地:“我等願歸大漢,請陛下垂憐。”

  劉備回身看向一個個跪倒的魏兵,亦是大喝:“朕,允許爾等歸漢!”

  大雨澆滅了營寨中殘余的火光。

  劉備引眾軍在曹彰的營寨中暫時棲息避雨,同時又令人打造棺木,如約裝上於禁的屍身。

  在諸葛喬的建議下,劉備對這一戰陣亡的漢兵將士和魏兵將士都一視同仁,除了掩埋外,皆立了碑文。

  這一舉動,讓投降的魏兵心中對劉備更加的敬畏了。

  帥帳。

  劉備召集眾將,對魏延兵出子午谷大加讚賞,有意封魏延為侯。

  魏延卻是拒絕了劉備的封侯,道:“陛下,我升任鎮北將軍時並無戰功;如今的戰功,正好將其補上。”

  魏延是劉備破格提拔的,昔日連張飛都有不滿。

  如今魏延用軍功證明了劉備的眼光,此刻又不貪功,劉備這心中是很得意的。

  這證明,劉備未看錯人!

  在培養了關羽後,劉備再次培養出了個魏延。

  假以時日,劉備相信魏延定能如關羽一樣,真正能獨當一面!
  劉備捋了捋美髯:“文長,你不僅立了功勞,還擒了潘濬,若是不賞,豈不是朕賞罰不明?”

  魏延又道:“能擒潘濬,功不在我,而在於尚書郎蔣琬。”

  “潘濬背叛陛下又與驃騎將軍結仇,蔣琬自知是潘濬親故而選擇避嫌,每日裡在尚書郎的位置上混日子。”

  “此人非百裡之才,而是社稷之器。若是因為避嫌親故而不能一展所長,我認為這是陛下的損失,也會令賢才不安。”

  “陛下若要封賞,不如封賞蔣琬。”

  劉備訝然:“文長,這可不是像是你能說的話。”

  魏延如實道:“這話輔漢將軍昔日在漢中時告訴我的。”

  見魏延如此實誠,諸葛喬不由乾咳了兩聲。

  你又不是阿鬥,這麽實誠作甚?
  劉備聞言大笑:“伯松,你倒是有心了。”

  對諸葛喬的用意,劉備自然是看得很明白的。

  希望蔣琬能發揮社稷之才是一個方面,希望魏延在朝中能有人作保亦是一個方面。

  魏延這個性格,平日裡得罪了不少人。

  劉備有時候都擔心,若哪天自己不在了,魏延會不會被某些陰險小人針對。

   本書的於禁,莫代入歷史的於禁。畢竟主角都是穿越者了,不可能人人都如歷史一般。求月票。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