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家父諸葛亮,我打造了千年大漢》第161章 劉備稱帝綏四海,孫權稱王領三州(
   第161章 劉備稱帝綏四海,孫權稱王領三州(求追)

  “夠了!”

  劉備的臉色變得陰沉。

  費詩和劉巴會直言反對,那是因為費詩和劉巴本就這樣的個性。

  以兩人的身份地位名望功勞,也有資格反對。

  劉備即便心中不高興,也得忍讓三分。

  可雍茂算什麽?
  一個掌管文書的小小佐吏,竟然也敢如此的肆無忌憚。

  是我平日裡太仁慈,讓爾等都以為可以為所欲為了嗎?

  “今日是招待吳侯使者的日子,不談國事。”

  “再有人敢宴前失儀,妄議國事,重罪論處!”

  有這千余義從騎兵在手,劉備才在亂世中爭得一席之地,昔日陶謙就是看中了這點。

  宴席不歡而散。

  武人大抵個性直率,沒那麽多彎彎繞繞。

  “可雍茂身為大王府中一主簿,不知為大王分憂,反而枉顧大勢隻想嘩眾取寵博得虛名,著實可惡。”

  “如今天下大勢,漢亡魏立,若無漢天子再續炎漢,最多三年,曹魏就會變成天下正統。”

  劉備沉吟片刻,默認了楊儀的提議,叮囑道:“不要牽連了無辜。”

  楊儀暗暗冷笑,道:“費詩和劉巴皆是荊益名仕,雖然不能明斷大勢,但二人是在誠心為大王設想。”

  昔日在公孫瓚麾下的時候,劉備就招募了千余胡人義從騎兵。

  “孝直何時才能返回成都?”劉備又問。

  “愚者不識大勢,只知道因循守舊,豈不聞世事變化無常,若不能因時變通,如何能定這天下大勢?”

  劉備深知。

  “等你再磨礪幾年,自然就能明白我的用意了。這也是為何,我每每出征在外,都會留軍師在後方的原因。”

  劉備搖頭:“如今正是用人之際,楊儀有才,又敢於承擔惡名,若我隻用不賞,今後還有誰願意為我效力?”

  若是拿不到好處,又有幾人會盡心盡力?
  隻談理想不談好處,那就跟資本家畫大餅剝削打工人沒什麽區別。

  劉備臉色舒緩:“威公言之有理,奈何眾人反對。人心不齊,我又如何能稱帝續漢?”

  楊儀見這情形,心中頓時有了猜測,遂上前道:“大王可是在煩惱眾人反對稱帝續漢?”

  是人就有私心,跟著劉備打拚的目的就是為了獲得錢權名利上的好處。

  劉備是很喜歡用義從的。

  楊儀在政治方面的嗅覺很靈敏,即便諸葛喬知道楊儀不可大用,暫時也是無法去動楊儀的。

  楊儀大喜,領命而去。

  劉備陰沉著臉:“威公可有良計?”

  “昔日商鞅變法,秦國反對的聲音不絕於耳,然而秦孝公卻始終如一的支持商鞅,這才有秦國的六世鼎盛。”

  “若是懲處二人,難免會讓荊益士民誤以為大王在阻塞言路。”

  劉備遲疑:“若是因為雍茂勸諫就嚴懲雍茂,也會讓眾人誤會。”

  諸葛喬仔細揣摩了時間,道:“若是途中沒有耽誤,法太守三日內是能抵達成都的。”

  諸葛喬暗歎。

  見諸葛喬面有異色,劉備提點道:“伯松年齡尚幼,對政務治理的理解還不夠深,人盡其才,不能隻憑喜好。”

  “若不嚴懲雍茂,這蜀中必然還會有宵小生事。我以為可嚴懲雍茂,以警眾人!”

  文人這心眼兒都髒,汲汲營營沒有下限。

  任誰都看得出來,劉備現在很惱怒。

  待楊儀離開,諸葛喬委婉勸道:“大王,楊儀為人狹隘,若是讓他身居高位,不是什麽好事。”

  劉備喝止了楊儀和雍茂的爭吵,也斷了眾人勸諫的心思。

  “伯松以為,是否可行?”

  待得宴席終了,劉備留下了諸葛喬和楊儀。

  劉備心有歡喜:“孝直去越嶲,也近一年的時間了;不僅極大的緩解越嶲的漢夷矛盾,又遷徙了萬余戶夷人入蜀郡。”

  “我有意許以錢帛屋田厚利,從這萬余戶中挑選五千善戰敢戰的夷人青壯成軍。”

  定西川後,劉備又以蜀西的羌胡青壯組建了白毦兵。

  楊儀看了一眼諸葛喬,見諸葛喬並未開口,心中更喜,進言道:“常言道,成大事者不謀於眾!”

  諸葛喬雖然不精通此道,但也理解劉備難處。

  義從取歸義從命之意,多指歸順於漢朝廷的羌胡等部落中的丁壯。

  楊儀笑道:“要對付雍茂這等小人,想找個由頭又有何難?我願為大王分憂。”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善戰者必是趨利者。

  相對於蜀中的漢人青壯會為義而戰,剛歸附的義從更願意為利而戰。

  義從並未受到大漢多少恩義,讓他們為義而戰未免強人所難。

  反之,只要給足了利,這群剛剛依附的義從,就會珍惜難得的利而奮勇殺敵。

  諸葛喬自然是讚同:“大王英明!”

  劉備又道:“雖說執行南中策的是孝直,但提出南中策的是伯松。”

  “伯松雖然在荊州參與了軍務,但一直都是以主簿的身份行事。”

  “這次軍師為北伐主帥,伯松若也只是以軍中文吏的身份行事,難以有太大的成長。”

  “故而我有意讓伯松來統領這五千人。”

  諸葛喬呼吸一緊:“大王真要讓我來統領?”

  這等於是將未來的無當飛軍直接交給了諸葛喬!

  那可是“所當無前,號為飛軍”的無當飛軍啊!
  無當飛軍初為利而戰,後為義而戰,在最後一戰,更是與數倍於己的曹兵戰至最後,包括主將張嶷在內全軍覆沒!

  劉備眼中滿是看後輩的關懷和鼓勵:“伯松今後要掌兵事,就必須要有一支善戰的精兵在手,方能令軍中眾將心服。”

  “雖說這些義從,目前需要許以錢帛屋田厚利來拉攏;但義從大抵心思直率,只要你能以誠相待,他們也會以死相報。”

  在拉攏軍心方面,劉備是頗有經驗的。

  白毦兵能對劉備忠心耿耿,可不單單是因為義從趨利,那也是劉備對白毦兵以誠相待的結果。

  諸葛喬按捺內心的激動,抱拳應命:“我必不辱沒了大王的厚愛!”

  劉備撫髯而笑,眼中有濃濃的欣賞:“伯松批閱公文數月,想必對這益州各郡的文武也頗為熟悉了。若有需要,你可任意征調良才出任軍中的將官文吏。”

  諸葛喬語氣一喜:“任意征調?大王此話當真?”

  劉備笑道:“看來伯松心中早有了人選,不知是何處良才,也讓我能替你參詳一二。”

  諸葛喬微微琢磨了一陣:“大王既然同意了那我就不客氣了。”

  “我需要征調益州從事張嶷、益州功曹書佐姚伷、巴西郡從事龔祿、巴西郡漢昌長馬忠、巴西郡都尉句扶、成都尉柳隱、議曹從事杜瓊之子杜禎、成都邸閣督柳伸。”

  一連八個人名,聽得劉備連忙叫停:“伯松,夠了,夠了。我讓你任意征調,沒讓你大量征調啊。”

  諸葛喬有些遺憾:“大王,這才八個,用大量來形容,是否不妥。”

  劉備瞪眼:“加上王平,就九個了!”

  諸葛喬眨了眨眼:“不如再加一個,湊十個。”

  劉備有些無奈:“你還想要誰?”

  諸葛喬征調一個地方良才,劉備就得再挑選一個俊傑去地方填補空缺。

  這要是征調多了,劉備也會很頭疼的。

  諸葛喬笑道:“安漢將軍長孫麋照!”

  若有可能,諸葛喬是準備將歷史上有名有姓且正好年齡合適的季漢年輕一代全部調入無當飛軍,不過看劉備這肉疼的表情,諸葛喬只能遺憾的放棄了這想法。

  能將王平、張嶷、姚伷、龔祿、馬忠、句扶、柳隱、杜禎、柳伸和麋照十人都調入無當飛軍,已經是諸葛喬的運氣了。

  尤其是王平、張嶷、馬忠、句扶,更是季漢後期的中堅大將。

  其余人雖然名望比不上前四人,但都是能青史留名的人物,不會太差。

  見諸葛喬提到麋照,劉備頓時有了遲疑:“伯松,這北伐凶險,子仲就這一個孫子。”

  諸葛喬沒有說話。

  劉備頓時反應過來問道:“是麋照親自找的你?”

  諸葛喬笑道:“大王,麋照與我年齡相仿,他若不是主動來尋我,我又豈敢征調麋照?”

  “麋照弓馬嫻熟,又不願習文經商,若能取得軍功,也是糜家之幸。”

  “大王若不願讓麋照隨我北伐,今後麋照來尋我,我只能說是大王的意思了。”

  劉備笑罵道:“伱自己答應的事,反讓我來替你遮擋。也罷,我先去問問子仲,若子仲舍得讓麋照去軍中闖蕩,我再讓他來尋你。”

  “你要統領五千義從,無軍職也不行,綜合論你荊州戰功和益州政績,就以你為輔漢將軍,統五部義從。”

  “待孝直返回,你就將手中的公務移交給孝直,專心軍務。”

  輔漢,取匡扶漢室天下之意,統兵的雜號將軍之一,多用於加官,即在原有的官職基礎上再兼領其他的官職。

  劉備不以其他將軍號任命諸葛喬,唯獨用輔漢將軍,對諸葛喬的期望不言而喻了。

  諸葛喬拜謝。

  輔漢將軍是諸葛喬的第一個正式職稱,既不是關羽臨時任命的軍中主簿,也不是劉備特殊任命的暫行軍師將軍事。

  有輔漢將軍軍職再加上五部義從,諸葛喬也算是正式走上了統兵的道路。

  楊儀的辦事效率很快。

  只花了三天的時間,就查出了雍茂違反蜀科的過往罪行,甚至還牽涉了命案。

  雍茂怎麽也沒想到,僅僅只是想蹭下劉巴的流量,就引來殺身之禍。

  雖說雍茂的死是違反了蜀科的規定,但以雍茂往日的功勞補過,也是罪不至死的。

  然而劉備默許了楊儀從重處罰雍茂,這讓蜀中的群臣心中多了幾分凜意:劉備這是在借雍茂的死來敲打群臣。
    少了反對的聲音,劉備再次召集了群臣。

  最終。

  群臣一致同意了劉備稱帝的決定,哪怕是反對聲最強烈的劉巴,也不再多言,更是親自起草了登基時所需的各種禱文、詔誥、文書。

  四月。

  成都,武擔山南。

  劉備率群臣祭祀天地,舉行登基大禮,宣讀禱文。

  “惟建安二十六年四月丙午,皇帝備敢用玄牡,昭告皇天上帝後土神祇:”

  “漢有天下,歷數無疆。前者王莽篡盜,光武皇帝震怒致誅,社稷複存。”

  “今曹操阻兵安忍,戮殺主後,滔天泯夏,罔顧天顯。操子丕,載其凶逆,竊居神器。”

  “群臣將士以為社稷墮廢,備宜脩之,嗣武二祖,龔行天罰。”

  “備惟否德,懼忝帝位。”

  “詢於庶民,外及蠻夷君長,僉曰'天命不可以不答,祖業不可以久替,四海不可以無主'”

  “率土式望,在備一人!”

  “備畏天明命,又懼漢阼將湮於地,謹擇元日,與百寮登壇,受皇帝璽綬!”

  “脩燔瘞,告類於天神,惟神饗祚於漢家,永綏四海!“

  莊重的登基大禮,在一片聲樂中推入了高潮。

  劉備再立國號為漢,否認曹丕改的年號“延康”,再改年號為“章武”。

  同時。

  劉備以諸葛亮為丞相、平尚書事、行征北將軍、都督雍涼諸軍事,假節鉞。

  又以許靖為司徒,法正為尚書令錄尚書事,設置百官,建立宗廟,祭祀歷代先皇。

  封關羽為大將軍,假節鉞,領豫州牧,增加食邑五千戶。

  封張飛為車騎將軍,假節,領司隸校尉,進封西鄉侯。

  封馬超為驃騎將軍,領涼州牧,假節,進封斄鄉侯。

  封黃忠為衛將軍,領雍州牧,假節,董亭侯。

  封魏延為鎮北將軍。

  封諸葛喬為輔漢將軍。

  劉備這封賞就有意思了,關羽領豫州牧、馬超領涼州牧,黃忠領雍州牧。

  這三州目前都不被劉備掌控,卻依舊以三州封關羽馬超張飛三人,其目的不言而喻。

  其余文武,亦是皆有封賞。

  劉備立夫人吳氏為皇后,劉禪為皇太子,以董允與費禕為太子舍人。

  同月。

  劉備履行跟孫權的約定,賜給孫權九錫,冊封其為吳王、領揚州牧,節督徐、揚、交三州諸軍事,又賜孫權徐州牧印綬和空白文書。

  徐州不在孫權手中,但劉備依舊在名義上給了孫權節督徐州軍事的權力,就差直接給孫權喊話“徐州是你的,趕緊發兵去取啊!”

  群臣中雖有人借高祖遺訓反對,但被諸葛喬以“大爭之世本就變化無常,豈能只顧因循守舊而壞社稷大事”為由駁斥。

  孫權也是聞弦歌而知雅意,傳檄三州諸郡,宣稱三州皆是大漢的領土。

  尤其是徐州,孫權甚至還專門委任了一個名仕當徐州牧,要去接管徐州。

  而在這期間。

  諸葛喬也征調了王平、張嶷、姚伷、龔祿、馬忠、句扶、柳隱、杜禎、柳伸和麋照十人,又自南中遷徙而來的夷人中挑選五千人成軍。

  所當無前,號為飛軍,又請劉備下詔,正式以無當飛軍為旗號。

  這是劉備麾下,除白毦兵外,第二個有特殊旗號的部曲。

  成都,帝宮。

  劉備、諸葛亮、法正、諸葛喬、馬超、趙雲、黃忠等文武齊聚。

  如今是章武元年五月初,距離漢水劃界已經過去一年多的時間。

  在諸葛喬的介入下,益州這一年休兵養民,不論是商品互通還是勸課農桑,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劉備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熱血,聚眾再議北伐。

  而這次。

  不論是馬超趙雲黃忠,還是黃權劉巴費詩,都沒有提出反對。

  只要劉備不提親征,眾文武都是踴躍支持的。

  劉備也很清楚。

  若是提親征,那這北伐就不用議了,基本可以說是全員反對。

  因此。

  劉備隻提了這次要跟著北伐出征的人。

  黃忠率先出列:“陛下,老臣常聞。自古名將,最遺憾的事就是死於床榻之間,然後被子孫用棺材斂屍埋葬;最驕傲的事就是戰死沙場,用馬的皮革裹著屍體回來埋葬。”

  “老臣半生無功,本以為會遺憾的死在床榻之間,未曾想幸運的遇上了陛下,這才有了殺敵立功的機會。”

  “老臣德才淺薄,卻承蒙陛下厚恩,受封衛將軍、董亭侯,又兼領雍州牧;有此殊榮,臣何其有幸!”

  “為報陛下隆恩,臣請命跟隨丞相北伐!”

  劉備不忍:“老將軍,你如今七十有余,又久居南州。這北方氣候卻跟荊益不同,倘若有個意外,豈不是墜了老將軍威名?”

  黃忠大笑:“倘若天意如此,老臣也只能歎惜。若老臣有幸能得到天意眷顧,替陛下奪取關中,雖死無恨!”

  劉備動容:“老將軍有此豪言,朕又豈能寒了老將軍的壯志熱血。”

  黃忠大喜而拜:“老臣,謝陛下!”

  受黃忠熱血感染,馬超不甘落後:“陛下,我自入西川已有數年,雖然位居驃騎將軍,卻實無驃騎將軍的功績。”

  “這次出征北伐,請允許我與丞相同往,我願為陛下取得涼州!”

  劉備笑道:“孟起驍勇,又熟悉涼州的風土人情,更是羌胡眼中的神威天將軍,我要興師北伐,豈會少了孟起!”

  馬超暗暗松了口氣。

  雖說有諸葛喬的承諾,又跟劉備有了姻親之情,但一日不能隨軍北伐,馬超這心中一日沒底。

  馬超請命後,趙雲也緊隨而出:“我征戰半生,卻鮮有功勞,承蒙陛下厚愛,不以我粗鄙,讓我宿衛左右。請陛下允許我與丞相同往,我雖肝腦塗地,亦會報答陛下的厚恩。”

  趙雲雖然驍勇,但大部分的時間或是留守後方,或是留在劉備身邊,很少擔任陷陣先等的危險任務。

  趙雲又不貪功,還時常喜歡分給部下。

  就比如上回馳援江陵城時,趙雲順手射殺了東吳的萬人敵謝旌,卻認為沒有陳鳳誘敵就殺不了謝旌,於是將功勞直接讓給了陳鳳。

  故而趙雲的戰功相對而言很少,直到現在也只是個翎軍將軍,還不如後起之秀、受封鎮北將軍的魏延。

  對此。

  劉備也是很愧疚的。

  畢竟趙雲在河北的時候就已經跟著劉備了,一直以來都是任勞任怨,在劉備最危險的時候也是舍命不棄。

  若無趙雲,劉禪都死兩次了。

  想到如今跟著的老兄弟,就趙雲的官職最差,劉備心中偏向了趙雲幾分:“子龍既有此意,可跟丞相同往。”

  趙雲大喜:“謝陛下!”

  就在此時,法正卻是提出了不同意見:“陛下,虎將皆去北伐,萬一這成都有了變故,又當如何?”

  北伐重要,這後方同樣重要。

  馬超、黃忠和趙雲的心頓時都提到嗓子眼兒了。

  生怕劉備讓三人中的一人留守。

  劉備見狀大笑:“孝直勿憂!有朕在成都,哪個宵小敢滋生事端?更何況,有你在成都助我,又豈會有變故?”

  這豪邁的大笑中,充滿了自信。

  馬超、黃忠和趙雲心中的落石紛紛落下,臉色也多了興奮。

  仔細商議後。

  劉備落實了北伐的具體名單。

  當選的興高采烈,落選的雖然遺憾但也沒什麽怨言。

  總得留些驍將在成都,不能全都跑去北伐了。

  更何況,劉備也在成都!

  待得眾將離去,法正卻是單獨留了下來。

  法正握緊了拳頭:“陛下,為何要留我在成都?尚書令我可以讓給劉子初,只求陛下讓我跟丞相同往,我要親自擒了孟達!”

  以前對孟達有多愛,現在對孟達就有多恨。

  說好了苟富貴勿相忘,調頭就給了法正一刀。

  若不是劉備對法正深信不疑,又專門給了法正去南中立功的機會,法正都不知道能在刀筆吏的口誅筆伐下活多久。

  在越嶲的時候,法正除了解決漢夷矛盾,執行諸葛喬的南中策外,無時無刻不在想如何拿下關中生擒孟達。

  而如今。

  劉備卻刻意的將法正留在了成都,這讓法正心中頗為苦惱憋屈。

  見法正如此模樣,劉備也是心疼不已:“孝直,莫要被仇恨迷了眼。”

  “朕知你跟孟達自幼交好,所以容不下孟達對你的背叛。”

  “只是北伐大計,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朕又答應了伯松要給丞相北伐期間完全自主的權力。”

  “若你跟著丞相北伐,又一心想拿下關中生擒孟達,反會壞了丞相的部署。”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