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家父諸葛亮,我打造了千年大漢》第106章 關羽威震華夏,徐晃自銘心志(求追
  第106章 關羽威震華夏,徐晃自銘心志(求追)

  徐晃追隨曹操十余年,南征北戰,屢立戰功。

  雖然在官職和權柄上不如於禁,但論用兵和武勇卻是不輸於禁。

  能在於禁兵敗的劣勢下,還能佯築長塹破郾城、長驅直入破四塚、解樊城之圍;不亞於昔日樂進丟了襄陽後,偷走臨沮威脅江陵、尋口設伏箭射關羽。

  曹操的良將以五子為先,任何一個都不容小覷!

  如今樂進早逝,於禁被擒,張郃遠在陳倉,張遼遠在合肥,曹操在許都以南最善用兵的就只有徐晃了。

  只要破了徐晃孤軍,即便曹操的各路援軍抵達,也難以形成有效的指揮。

  考慮到徐晃為人謹慎沉穩,未必會引兵來救樊城。

  諸葛喬這才提出“在樊城外虛設旗幟布疑兵,提兵郾城佯攻許都”的戰術。

  經過戰事錘煉後,諸葛喬對“集中優勢兵力殲滅敵人有生力量的”戰術思維理解更深刻了。

  要集中優勢兵力殲滅敵人的有生力量,其中很關鍵的核心就是要牽著敵人的鼻子走。

  戰場的節奏得由諸葛喬和關羽來掌控,避免被徐晃反奪了節奏。

  關羽仔細聽了諸葛喬的部署,徐徐而道:“曹仁和滿寵也不是愚人,雖不敢冒險出城,但也會派遣探子打探。”

  “若只是虛設旗幟,恐生意外。”

  “荊州刺史胡修和南鄉太守傅方既然降了,可令二人引本部兵駐扎四塚。”

  “董衡兵少,可在圍頭虛設旗幟以作疑兵,一虛一實,可阻曹仁出城。”

  “新寨需留人防備,漢江上的戰船和輜重糧草也需留兵看守。”

  “再加上大雨過後道路泥濘,糧草運輸變得艱難,若不能引徐晃南下,關某也只能撤回新寨。”

  “故而去郾城的兵也不能太多,以免突發意外導致糧草受限。”

  “郾城本有兩千駐兵,關某再引三千人前往郾城,若能引徐晃南下,五千兵足矣!”

  “若徐晃不肯南下,郾城兵再多也無用。”

  關羽認可了諸葛喬的戰術部署,又對諸葛喬的戰術部署進行查漏補缺。

  諸葛喬也清楚,徐晃並非莽夫,這次制定的戰術也未必就能奏效。

  仔細斟酌考量後,關羽留關平和諸葛喬守新寨,胡修傅方駐兵四塚,董衡駐兵圍頭,隨後親率三千人前往郾城。

  郾城離得遠,受山洪波及較小。

  到了郾城後,關羽遂將斥候全部分散出城,在許都以南大肆的造勢。

  隨著輿論的發酵,“漢江水神山洪助漢”“漢壽亭侯半日破於禁”“於禁率軍投降”“荊州刺史胡修投降”“南鄉太守傅方投降”“樊城已被山洪淹沒”“曹仁戰死”“滿寵戰死”“關羽欲攻宛城”等半真半假的消息瘋狂的在許都以南的官吏士民中流傳。

  早就遙受關羽印信的梁、郟、陸渾等地義民也紛紛響應,許都以南的官吏人人自危,陷入了恐慌中。

  關羽之威,威震華夏。

  宛城。

  徐晃大馬金刀的坐在主位,眉頭緊鎖,那雙虎目中看不清是喜還是怒。

  宛城的文武官吏早就慌作一團,七嘴八舌的驚呼吵鬧。

  “將軍,據聞關羽已經破了於禁七軍,於禁、胡修和傅方都投降了;又有傳聞說樊城被山洪淹了,曹仁和滿寵都戰死了。”

  “將軍,派去樊城的探子只能看見樊城外全是積水,根本入不了樊城。”

  “將軍,關羽在郾城駐有大量兵馬,看樣子是真的準備來打宛城了。”

  “將軍,宛城都是新兵,根本不是關羽的對手啊,要不放棄宛城退守許都吧。”

  “將軍,聽聞關羽有漢將水神助陣,神威豈是人力能及啊。”

  “將軍,你快拿個主意啊!”

  “.”
    嘈雜的聲音此起彼伏,顯然這群宛城的文武官吏早已被嚇破了膽。

  於禁、曹仁、滿寵,是曹操麾下的重將;胡修、傅方都是地方大官;龐德又是軍中猛將。

  然而這些人都敗了,都被關羽給擊敗了!

  這如天神下凡般的戰績,誰聽了不驚懼?
  然而。

  不論文武官吏如何驚呼吵鬧,徐晃始終都是一副古波不驚的沉穩模樣,仿佛泰山崩於前臉色都不會有任何的變化。

  良久。

  隨著驚呼吵鬧聲的漸漸變小,徐晃那如洪鍾般的聲音才堪堪響起:“都說完了嗎?”

  “若是說完了,就去處理軍政諸務,朝廷給你們的俸祿不是讓你們在這裡大呼小叫的。”

  眾人紛紛錯愕。

  我們在這裡慌得一批,伱讓我們回去處理軍政諸務?

  都火燒眉毛了,誰還有心思去處理公務啊!
  “將軍!”

  “講。”

  “敢問將軍如何退敵?”

  “敵人來了嗎?”

  “關羽已在郾城大量駐兵!”

  “那就是沒來。”

  “可郾城到宛城不到兩百余裡,關羽若要奇襲宛城,三日內就能抵達。”

  “兵來將擋,來了再說。”

  簡明扼要的回答,直接將問話的宛城從事給答懵了。

  來了再說?

  這是什麽狗屁對策!
  驚呼吵鬧聲再次想起,然後徐晃卻是直接閉上了雙眼,當著眾人的面閉目養神。

  不多時。

  一陣如雷般的呼嚕聲自徐晃的鼻息間響起,很快就蓋過了眾人的驚呼吵鬧。

  眾人無奈,只能各自退去。

  待得眾人都離開,呼嚕聲也隨之消失。

  徐晃的虎目猛地睜開:“真是一群蠢貨,若關羽真的破了樊城,又豈會在郾城駐兵。”

  “兵貴神速!等爾等知道樊城已破,關羽的兵早就已經抵達宛城城下了,豈容爾等在這裡妄自猜疑。”

  “這必定是關羽的虛張聲勢之計,欲引我去郾城,我又豈會中計?”

  想到關羽,徐晃的眼神中又多了幾分無奈。

  昔日關羽在曹營時,因為跟徐晃都是河東人,又都是降將,故而彼此間交情不錯。

  又因徐晃年長,關羽更是以“大兄”稱呼徐晃。

  如今舊人故交成了敵人,徐晃這心中是很難受的。

  良久。

  徐晃起身,看向郾城的方向長歎:“我受魏王大恩,又豈能因為私事而廢國家公義。”

  “雲長,你我的兄弟之情,看來也到盡頭了。”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