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曝光歷代皇帝六維圖,老祖宗慌了》167.第163章 速通北魏的前半生
  第163章 速通北魏的前半生

  【西晉末年,中華大地上戰火紛飛,狼煙四起。】

  【因最終被迫南遷,定都建康,史稱東晉。】

  ……

  西晉·武帝時期
  抱著兩個妃子的司馬炎黑著臉。

  這事不是已經過去了嗎!

  還提!有完沒完!
  ……

  【而北方大地則上演了朝代更迭最為頻繁的一幕,十多個胡人政權陸續登場,歷史進入五胡十六國時代。】

  【紛擾的歲月持續了一百多年,直到一支來自草原的部落出現,紛爭局面才宣告結束。】

  【北方建立了中華大地上第一個由胡人統治的穩固政權,史稱北魏。】

  【建立北魏的這支部落就是來自草原的拓跋鮮卑。】

  ……

  大漢,

  劉邦摸著胡須若有所思。

  自古華夷之辯是繞不開的話題。

  北方士族雖然南遷,但應該還是有個別一些沒有走掉。

  做為一個一手建立穩定政權的開國君主,劉邦很清楚叔孫通那幫人設置的“禮儀”有多麽的直衝當權者的人性。

  所以,劉邦露出個莫名的微笑。

  你這北魏怕是來得了中原,出不去中原!
  ……

  天幕上繼續播放著,

  畫面極速推進,如雄鷹捕食般衝向疆域圖的東北方向。

  最後停在大興安嶺一個崇山峻嶺、松海林濤之中。

  一個古老的山洞,上面刻著鮮卑祭文。

  『嘎仙洞』

  ……

  【嘎仙洞位於內蒙古呼倫貝爾市鄂倫春自治旗。】

  【這裡是鮮卑拓跋氏的祖地】

  【因原始的狩獵生活不能滿足部落需求後,他們沿著大興安嶺西麓向西南方向進發。】

  【此時正是東漢初年,北匈奴西遷,南匈奴保塞,草原上出現了真空狀態,鮮卑部在拓跋推寅的領導下“南遷大澤,方千余裡,厥土昏冥沮洳”】

  【來到了今天內蒙古呼倫湖一帶,然後又進一步南下,進入匈奴之地,成了匈奴別部。在茫茫的大草原上逐水草而居,過著遊牧生活。】

  【到東漢末年,則進一步居住在上黨郡、河內郡。】

  【公元258年,三國的歷史進入尾聲,拓跋氏二十萬人馬在首領拓跋力微的帶領下,到達了定襄盛樂(今內蒙古和林格爾)】

  ……

  炎漢·光武帝時期

  劉秀怎麽也想不到,那個年年攻打匈奴,總是送來人頭接受東漢賞賜的鮮卑,最後居然能成為北方的霸主!
  ……

  炎漢·和帝時期
  劉順腦袋一蒙。

  等會兒!
  北匈奴空虛。

  那不就是金微山之戰嗎!

  ……

  炎漢·靈帝時期
  劉宏盤算著。

  皇甫嵩、朱儁、盧植。

  曹操、劉備、孫堅、公孫瓚。

  猶豫片刻,劉宏又加上了呂布。

  也不知道這些人能不能掃蕩鮮卑。

  ……

  大漢·獻帝時期
  曹操捋著胡子,眯著雙眼。

  鮮卑……

  心裡默默計算著打他們需要多少兵力。

  反正,總不會比烏桓難打吧?
  ……

  【公元310年,拓跋猗盧在定襄盛樂定都,國號為代。】

  【公元386年,被前秦滅亡的代國,乘淝水之戰後北方大亂之機在盛樂重新建國。開國皇帝是拓跋珪。】

  【重建後的代國,不久又改國號魏,史稱北魏。】

  【公元397年,拓跋珪打敗了慕容寶統治的後燕,將後燕的兩萬多“公卿尚書將吏士卒”予以收編。】

  【公元398年,北魏把都城從盛樂遷到平城(今山西大同)】

  ……

  北魏·孝文帝時期

  元宏看著天幕上先祖的篳路藍縷的過往。

  慕容氏是最早進入中原的鮮卑族人,漢化程度比較深,若非打敗慕容氏吸取了他們的統治經驗。

  我大魏也不能快速的提升在中原的統治。

  隨即低頭看了看手中寫好的改姓詔書。

  “一切都是為了千秋萬代。”

  ……

  【初入中原,拓跋鮮卑就實施了“一國兩制”。】

  【胡漢分治這個創始於十六國漢趙時期的治國手段,成功緩解了鮮卑與漢族的矛盾,使這個新興王朝在這片土地上站住了腳。】

  【同時朝廷開始任用漢族官員,北魏形成了由鮮卑貴族和漢族士人共同執政的政權。】

  【中原大地上胡漢雜居的區域不斷擴展,僅當時的都城平城地區,在建國短短五十年內就有一百多萬漢人遷入。】
    【胡風漢俗,相互雜糅,是北魏王朝普遍存在的現象。】

  ……

  季漢·懷帝時期

  諸葛亮看著天幕,思考著。

  看這胡漢分治跟南中自治差不多。

  但這需要當政者在雙方的團結和矛盾上保持微妙的平衡。

  但粗觀那拓跋燾行事,他們還是保持著野蠻的胡人風格。

  矛盾不減啊。

  ……

  【公元423年,北魏的第三位皇帝、年僅十七歲的拓跋燾繼位,繼位後的第三年,建立文廟祭祀孔子。】

  【建立太學,要求鮮卑和漢族貴族的子女必須在此學習儒家經典。】

  【征請數百名漢族士人為官治理朝政。】

  【經一系列的漢化改革,北魏王朝出現了相對穩定的局面,國力不斷增強。】

  【拓跋燾指揮北魏鐵騎先後滅掉大夏、北燕、西涼,使喧嘩紛擾達一百二十余年的北方重歸統一,形成了南北朝對峙的局面。】

  ……

  東晉·明帝時期
  正在打著五禽戲的司馬紹歎口氣。

  永嘉之亂後,跟隨司馬氏南遷的大族都是與皇室最親近、地位最高的世族。

  那些留在北方的世族日子也不好過。

  就算以塢堡自守,那也是有的守得住,有的守不住。

  最後也只能與胡人合作。

  “唉,一切都是為了家族,都是為了活下去。”

  ……

  天幕上繼續播放著
  平城,

  市口處一大片綿延不斷的血跡,述說著此處曾發生過什麽。

  ……

  【公元439年,三朝元老崔浩奉命編修北魏《國書》】

  【公元450年七月,因《國書》揭露北魏拓跋族“國之醜惡”,三朝元老崔浩及其家族,以及與崔氏聯姻的其他北方望族,被滿門抄斬,牽連者多達三百余人。】

  【史稱“國史之獄”。】

  【在這次打擊中,許多北方世家大族幾乎遭到滅頂之災。】

  【拓跋燾本想通過撰寫《國書》褒揚鮮卑的光輝歷史,卻最終為了平息鮮卑貴族的怒氣,誅殺了漢人四大家族,再次激化了漢族和鮮卑之間的矛盾。】

  【漢化失敗的拓跋燾就如大霧草原上的雄鷹,找不到方向。】

  ……

  南梁·武帝時期
  剛剛用過素齋的蕭衍嘲弄一聲:
  “史家素有不虛美、不隱惡、秉筆直書的良史傳統。”

  “自己屁股乾不乾淨,你們這幫胡人心裡是一點數都沒有啊。”

  ……

  大唐,

  “阿耶……這?”

  李承乾欲言又止。

  李世民無奈道:

  “拓跋燾的漢化傾向引起了鮮卑貴族元老的不安,漢人大臣權力的擴張也造成了他們的疑懼。”

  “編修國史,是由來已久的傳統。”

  “拓跋鮮卑進入中原以中原文化正統自居,自然希望用國史的形式記錄自己輝煌的歷程。”

  “鮮卑雖有自己的語言,卻沒有自己的文字,他們的歷史只能依靠口耳相傳。”

  “那用文字記錄北魏國史,必定要任用既了解鮮卑歷史又效命於朝廷的漢族士人。”

  李世民臉色怪異。

  “但記錄史書又向來是不隱惡……崔浩又詳細賅備而無所隱諱。”

  李承乾恍然大悟。

  “所以,原本拓跋燾是彰顯對鮮卑的輝煌歷史,但其中記載的拓跋鮮卑早期許多不光彩的歷史,招來了眾多鮮卑大臣的不滿!”

  “因為此時的鮮卑大臣早就不是原始的鮮卑了,他們也接受不了自己的祖先那麽不光彩!”

  李世民感歎道:

  “是啊,所以崔浩纂修的《國書》遭到了鮮卑貴族的強烈反對。”

  “他們認為《國書》是漢人對鮮卑人的公然挑釁,是對北魏的侮辱。”

  “崔浩想不死都不行了。”

  ……

  【隨著國史之獄後矛盾的激化,拓跋燾的生命也無奈地走到了盡頭,由於宮廷政變拓跋燾被太監所殺。如何讓拓跋鮮卑融入中原文化,是太武帝拓跋燾的未竟事業,只能等待後人來解決。】

  【接下來的二十多年中,北魏一度陷入混亂局面,繼任的北魏帝王拓跋濬、拓跋弘也都沒有找到答案,情況反而愈演愈烈。】

  【直到拓跋宏的出現,挽救了岌岌可危的北魏政權。】

  ……

   書寫到這也不可能從拓跋珪開始寫了,不然這一章的內容就得寫十多萬字。

    按我這碼字速度,得五月份能進展到南梁。

    然後又得罵我水,三國篇我可長記性了嗷!
    就從拓跋宏開始寫吧。

    題外話,
    作者本人是內蒙呼倫貝爾的,但太爺那輩是從山東闖關東過來的,然後現在是居住在黑龍江。

    最後,歡迎大家去呼倫貝爾玩,去吹吹那的大狂風!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