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明末文豪從抄書開始》169.第168章 下棋的神仙
  第168章 下棋的神仙

  這年代的圍棋連開局、中局、官子的概念都還沒提出,更別談每一步的具體方法了,王文龍的圍棋視野以及定勢思維在這年代都是頂尖的,指導這年代的棋手還真不算困難。

  隨著王文龍點評圍棋的評論一篇篇推出,他的評棋水平也漸漸為人所樂道。

  錢謙益對於王文龍棋評和阿爾法狗五局棋譜的評論也終於傳出:“天下第一棋評,配上天下第一棋譜。”得到許多人的讚同

  其實王文龍對於阿爾法狗此局圍棋的點評並沒有到阿爾法狗的真正實力,但相比於此時人對圍棋的理論研究深度,王文龍對於圍棋的理解已經是人類頂尖了。

  王文龍的評論和阿爾法狗的棋局一個是此時人類頂尖一個是超越人類,對於站在地上的人來說都高於他們遠甚。

  而這五局棋的影響遠非到此為止,還要隨著人們圍棋實力的日漸增強棋手們才越來越發現阿爾法狗這五局圍棋的厲害。

  萬歷年間的棋手雖然驚訝於這局棋的實力,但他們以為伴隨著圍棋技術的發展,過五十年後大明的棋手就能看出王文龍留下這五局圍棋的缺點。

  然而到了五十年後,棋手依舊看不出這五局圍棋的缺點,如此反覆幾次之後:棋手們終於驚訝的發現,似乎無論他們的圍棋水平進步到何等程度,他們居然都沒有看出這五局圍棋相對弈雙方有什麽棋路上的問題。

  當年下棋之人的圍棋水平已經超過後世百多年的圍棋發展,這如何可能?
  要直到這個時空的圍棋AI橫空出世,大家把這五局棋譜放進AI中推演,才驚訝發現這五局棋的真實水平,已經超越了當時的人類頂尖棋手三子以上——這絕不是明代圍棋能夠達到的高度。

  於是這五局圍棋究竟是誰下的直接成了個世界未解之謎,說是後人作假都不可能,因為正常人根本下不出這樣的棋來。

  倒是在AI時代這五局棋譜鼓勵了一些樸素的圍棋愛好者,他們以這五局棋譜為證據,堅稱人類的棋力是有可能打敗AI的。

  這五局棋譜影響之深遠,以至於許多人終究只能將之推給神仙所做,甚至因此衍生出一個道教流派。

  百年後王文龍已經成為一個著名歷史人物,再加上王文龍和許仲林一起編纂了諸多劍仙故事,鄉野愚民將之聯系起來,穿鑿附會,便為王文龍編出一段神仙掌故:
  王文龍幼時在南洋遭遇歐洲人屠華父母雙亡,之後他被歐洲人擄掠做奴仆一起遠航,遇見大風浪漂流至一荒島,島上有一仙人,鶴發童顏,教授王文龍諸多神奇本事。

  王文龍從此仙翁學藝五載,從此通曉天文地理、經濟農商,而後被仙翁巧送出海。

  而此仙翁乃是中華後裔,在海外仙島上不知已居住多少歲月,當時見到中華子弟受洋人欺負憤而出山,看中王文龍年少孤苦,又極其聰慧,所以加以傳授。

  王文龍所學不過仙翁腦海中知識百中之一而已,而此公傳授王文龍之後又即隱去,入海中仙島不可複見也。

  這段故事編出來時王文龍都已經作古許久,而學藝內容明顯就是照著王文龍、許仲琳寫的劍仙小說情節改編的。

  但在百年後還真有人信。

  在本時空百年後的南洋已經是華人社會,那時南島民族也普遍歸化,只是終究還被中原人物所歧視,南洋人民需要能夠抬高自己地位的漢民族信仰,於是真將王文龍和那仙翁的故事做成一種道教流派。

  那仙翁也有名有姓,正是葛洪當年所教化之交趾土民,南洋漢人普遍信仰的黃大仙的弟弟,名叫黃也人。

  而黃也人出生交趾,本非漢人,乃是南島民族,人們叫做“黃弈公”的。

  當地人繼而又編造傳說說王文龍的母親也是南洋人士——因此在中原享有赫赫聲名的王文龍也有南島血統,在他們本地的道教流派中將那黃弈公奉為主神,連帶著受到傳授的王文龍也被燒香祭拜。
    黃弈公和王文龍成為南島民族漢化之後推舉出來的本土神仙。

  甚至有人以為黃奕公到那時還未死,依舊生活在印尼群島中某處仙山之上,印尼當地人為了爭搶神仙出生地還互相打官司,各自搶修“黃弈公文化園”“黃弈公故居”,還有人傳說自己曾見過黃弈公,以此開館收徒騙人。

  至於王文龍所傳下來的這五局棋譜,自然被作為是王文龍見過神仙的證明。

  ……

  一陣秋風吹過,終於來到了萬歷二十八年的立冬時節。

  作為中國傳統上的四時八節之一,立冬在這個時代是頗受重視的節日。

  雖然福建地處南方,立冬時還不算寒冷,但是因為此時立冬日子的重要,照例是要慶祝的。

  農村家家戶戶蒸新稻,城裡則是打醮、做新衣、吃席面。

  去年的立冬王文龍毫無感覺,因為那時他剛剛來到這個時空和周圍人都沒有實質上的聯系,人家家中熱熱鬧鬧的,而王文龍工作回家之後隻感覺一陣冷清。

  可是今年立冬就全然不同,節日來臨之前蠟紙和油墨作坊的工頭就一起提著禮物來東家拜節。

  這時習俗,立冬時佃戶、工人要給東家拜節,送的東西不多,只是一點意思而已,照例是一塊豬肉加一瓶酒或者一包洋糖。

  而王文龍對於這個時代潛移默化的影響也已經出現,有人不送洋糖,而是照著時興的習俗在市面上買了一包紅薯粉絲送來。

  幾個月的時間,紅薯粉絲已經在福州推廣開了,因為地瓜粉的價錢比綠豆粉更低,甚至比不上米粉的價格,老百姓漸漸嘗試將地瓜粉用於製作各種節令食物。

  立冬那日,王文龍又在自己家裡開宴席,請了報社同僚以及作坊裡頭的頭面來吃飯。

  吃的菜卻不是自家整治的,福州習俗立冬之日要吃羊肉泡麵線,以為羊肉溫熱,可以為即將到來的寒冬補足中氣。

  福建地方此時早就流行吃豬肉,王文龍家羊肉還真吃的少,連馬婆子也不會整治,於是在本地人介紹下王文龍專門讓王平保去定來福州有名澳橋薩家的羊肉席。

  薩家是色目人,祖上姓“薩都”,所出雁門薩家乃是福州的名門望族,在福州居住兩百多年,家族開枝散葉,子弟中有幾支開的羊肉店在萬歷年間十分有名。薩家中科考成名者也不在少數,薩琦當過宣德年間的禮部侍郎,後世人最熟悉的該是近代中國海軍將領薩鎮冰。

  有現成的羊肉席可吃,馬婆子倒是歇了,和張氏一起招呼來客女眷,李國仙在王文龍這裡還沒個名分,但是吃飯那天李國仙也來了。

  她快十七歲,也要學習待人接物,大抵上大夥兒也知道李國仙在王文龍家中的身份,將她紅著臉讓到主母位上。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