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從曹賊開始的無限戰爭》第305章 竟陵之戰
   第305章 竟陵之戰
  計劃不如變化快。

  在李斯等使者返回各國匯報出使成果,賈詡等人規劃南征北戰大計的時候,大虞的西線,已經取得了重大戰果。

  秦國南郡、巫郡的指揮官可沒有那麽秦國中樞的袞袞諸公那麽有戰略眼光。

  南郡的郡守直接命令各地縣令、縣尉整軍來救援郢都。

  原因很簡單,郢都不僅是控制大江中遊的重鎮,還是南郡郡治,郡守、監禦史、郡尉、郡丞等主要官員可都在郢都呢!

  屁股決定腦袋。

  只要守住了郢都,堅持到大秦主力到來,那麽就算是其他地方都丟了,他們也是有功的;相反,如果郢都丟了,那麽他們就算是能活下來,恐怕也是活罪難逃。

  在這種情況下,西陵(夷陵)當然也不得不出兵了。

  西陵為數不多的主力出城後不久,甘寧所部便利用水軍優勢機動到西陵附近,趁著夜色對西陵發動偷襲,近乎空城的西陵不能抵擋,被甘寧趁勢攻陷。

  在奪取西陵的之後,甘寧所部馬不停蹄,在周泰所部水軍的配合下,利用諸葛亮借來的東風,再次逆流而上,在鮫鯊以及水軍江豚等的幫助下,平安過西陵峽,進入巫峽,兵臨秦國巫郡郡治巫縣。

  在此時,卻只有一個小漁村。

  佔據此地之後,擅長築城的賈逵和擅長防守的霍篤、霍峻兄弟立刻行動起來,指揮軍隊建立城防與水寨。

  如今這些蠻子也都張羅著準備提供士兵了,要不是糧草不足,大虞立馬又能拉起幾十萬大軍。

  這番操作,很顯然與大虞之前的戰略構想有所出入,但大虞又不是趙家皇帝,還得在戰爭開始前給前線將領陣圖,大虞軍的一線將領有著絕對的自主權。

  此時,大虞軍也只能勉為其難的收了五萬蠻族精銳和上萬蠻族少女。

  總之,荊南形勢一片大好。如今五溪蠻、湘水一帶的蠻人基本平定,正跟更南方的蠻人在打交道。

  盡管說黔中郡算是邊地,邊地駐軍自然要比普通的郡縣兵強一些,甚至有一部分是中央軍,但空間兵也有著將領的加成,就這還正面打不過,那就很說明問題了。

  安營扎寨的位置,對應後世就是白帝城的位置。

  同時,大虞軍還公平的向各部落購買肉食,不僅極大程度上滿足了大虞軍的肉食需求,還贏得了蠻人上下的好感,進一步建立起了信任。

  在與黔中郡秦軍以及蠻族交戰的過程中,諸葛亮就發現了大虞軍空間兵連秦軍郡一級駐軍的軍陣都打不過的事實。

  所以諸葛亮的建議是揚長避短,就是要發揮大虞軍水軍強大的優勢,能不正面作戰就不正面作戰。

  巫郡可沒有那麽多的軍陣兵馬,也沒有什麽能夠隨隨便便組成軍陣的武將,在這種情況下,哪怕甘寧隻帶領了十萬空間兵,也很有威脅。

  大家再一吹噓董璜的好,諸葛亮、祝融女王、木鹿大王等人再裝神弄鬼一番,蠻人本來就信這個,又見到兀突骨這樣打服了所有部落挑戰者的強者都對董璜心服口服,自然也就越加服氣。

  然後,就慘被甘寧圍點打援,最終包圍了成為孤城的巫縣

  此處地處瞿塘峽口大江北岸,白帝山上,東望夔門,南與白鹽山隔江相望,西臨扞關,北倚雞公山,地處長江三峽西端入口,是一座山城與江心島合一的防禦體系,後世是兵家必爭之地。

  蠻族精銳分別進入了各個蠻人軍團以及諸葛亮的無當飛軍,少數蠻王直接加入的,還能獨立領軍;蠻女本來是想按照“法孝直評定南蠻之策”送到宮裡的,結果被祝融女王截胡。

  另外,對於南蠻的勸降工作也很順利,董璜雖然沒有親自出手,但是祝融女王、諸葛亮、沙摩柯、兀突骨、木鹿大王、鄂煥等人對蠻人的親和度實在太高,尤其是沙摩柯,在黔中郡蠻人中簡直如魚得水。

  既然郢都方面問題不是很大,那就該考慮如何擴大戰果了。

  自從白起打贏了鄢郢之戰後,巫郡其實就已經成了秦國的大後方,倒不是說多麽軍備廢弛,但兵馬真的不多,而這次大虞運送的人馬就有十萬人。

  頗有進取心的張任還嘗試進攻了一下扞關。

  不過,只要秦軍想要救援郢都,那就只能夠強攻,否則大虞完全可以慢慢耗死郢都守軍。

  雖然世界不一樣,但大家都是蠻子,習俗、語言啥的基本相同,再讓兀突骨帶著上萬象兵走一圈,殺了幾個刺頭、喝上幾場酒,大家就開始其樂融融了。

  黔中郡的蠻夷其實就是後世沙摩柯的五溪蠻,說起來還勉強算是沙摩柯的祖宗。

  不過,因為世界地圖的關系,江心島也更加巨大,完全可以獨立建一座軍事堡壘。

  秦軍主力才剛剛集結完畢還沒有出關,郢都決戰還遠未正式展開,大虞軍便利用水軍優勢來了一場大機動,不僅將巫郡鎖死,還直接斷了秦軍出巴蜀支援郢都的可能。

  巫縣守軍大驚。

  大虞軍打算在這裡建造兩座城寨,用以扼守秦兵出巴蜀之路。

  戲志才顯然也是這個想法,而且戲志才喜歡用奇計,而諸葛亮則非常具有戰略眼光,二人都覺得,對於郢都最好的辦法就是圍而不攻,做出長久圍困和圍城築堤引水灌城的姿態,同時在郢都城外有利位置深挖營壘,堅壁清野,靜候秦軍來攻。

  巫縣守軍跟郢都守軍作出了同樣的選擇,要求各地縣城增援,並向巴郡送出求援信。

  但不管怎麽說,佔據白帝城之後,巫郡與巴蜀的聯系被徹底切斷,秦軍巴蜀之兵想要東出,也將面臨巨大的挑戰。

  在甘寧攻略巫郡的時候,大虞軍最擅長伏擊的張任所部與擅長山地作戰統帥無當飛軍的王平所部,也在水軍的支持下,進軍瞿塘峽安營扎寨。

  攻城戰最難以發揮出軍陣的作用,也最容易消耗敵軍。

  不過,因為扞關軍事要地的特性,在楚國與巴蜀交戰的時候就已經是楚國重要關隘了,此時也並不像許多受郡守直接管轄的縣城那樣出兵,且地形確實易守難攻,最終張任只能作罷。

  雖然說蠻人軍隊不敢多要,但是大虞軍錢多啊,精美的金銀製品、金條、元寶與各種東海的珍珠、玳瑁、珊瑚之類的大方的拿來送給各部落,讓各個部落的貴族感恩戴德。

  這個策略是戲志才、諸葛亮和高順商量後,結合實際共同制定的。

  周圍縣城自然只能夠集結兵力前來救援巫縣。

  這是一個陽謀,對大虞而言,支撐這一戰略的最大問題就是糧草的消耗。

  既然秦軍野戰厲害,而我軍軍陣還不完善,那就先防守,同時打野發育,發育好了再和秦軍野戰,現在就是主打一個嚴防死守。

  為了減輕糧草壓力,大虞不得不將所有輔軍打發到荊南去屯田,今年還能夠再搶收一季。

  大虞軍還邀請各個部落派人到昊京聖地覲見偉大的大虞帝國皇帝陛下·倭奴之父·高麗爸爸·南蠻王·天可汗,並承諾不會損害結盟的蠻人的利益。

  總而言之,後方一片穩定,輔軍和各個被攻佔的城市也在抓緊種田,還有江東的支撐,西線軍團一兩年內還能夠跟秦軍耗下去。

  南郡除了郢都外,其他北邊的城市並不好打,主要是大虞軍沒有絕對的信心在野戰中正面擊敗秦軍,如果無法大量殲滅秦軍有生力量的話,打下來也守不住。既然如此,能夠攻擊的目標就只有巴蜀。

  諸葛亮和戲志才定下了奪取巫郡的方案,並讓鮫鯊、江豚等就水文情況展開偵查,最終一錘定音。

  如今雖然還沒有拿下巫郡,但事實上,巫郡已經成了甕中之鱉,被甘寧拿下只是時間的問題。

  至此,在地圖上,大虞的國土基本上沿大江呈一字長蛇陣,這其實是一個很危險的布局,但因為大虞絕對的水軍優勢,讓大虞可以從容保證長蛇的安全。

  而現在對長蛇威脅最大的地方,就是郢都。

  大虞的行動,讓大秦上下憤怒無比。

  接連丟失兩個郡,這可是大秦立國以來從來沒有過的損失,但偏偏這兩個地方大秦鞭長莫及,黔中郡基本上是沒救了,但是巫郡必須要搶救一下。

  於是,蒙武被要求盡快進入巴蜀,在巴(重慶)整備軍隊,盡快奪回巫郡。

  王齕、麃公也被要求迅速出兵。

  王齕、麃公所部共三十萬,其中有五萬銳士,還有一部公輸家的機關獸部隊。輔兵則有上百萬之眾。

  秦之銳士是戰國時代諸國的最強精兵,這次秦國也是下了血本。

  值得一提的是,這些輔兵大部分都是秦國戰爭代行者的士兵。

  秦國的戰爭代行者倒了血霉。

  在別國的戰爭代行者,大部分都能夠成為小封君啥的,還頗有自主權,能夠帶著自己的兵馬打仗,但是秦國卻不允許封君有自己的大量兵馬,也不會讓封君率領自己的部隊成為秦軍的建制單位,更要命的是,秦國要出兵,會直接要求哪些人去服兵役。

  這些戰爭代行者大都有爵位,結果大部分沒有找到足夠有力靠山的戰爭代行者就被強行征召成了秦軍的基層軍官,往往還是那種打不過屬下的軍官。

  這意味,一旦遇到戰事,這些之前作威作福當過高官的戰爭代行者必須要像普通的秦軍基層軍官那樣衝鋒陷陣,而且還沒有原本屬於自己的武將、士兵的保護,危險度猛增。

  不過有失必有得,這些人因為是被編入了正規軍中,因而可以全面系統的學習秦軍的基層軍陣,雖然是從行伍這個最基本的單位入手,但這種系統學習的機會卻很難得。

  毫無疑問,如果日後立下軍功能夠升職的話,甚至可以全面系統的學習更高層面的軍陣組合。

  聰明的戰爭代行者立馬想方設法讓自己手下的武將、自然人士兵加入秦國正規軍,哪怕都被分散開來,也在所不惜;他們的空間兵也被盡可能的送到輔軍中。
    更聰明的戰爭代行者則在征兵的來之前,就砍了自己的手腳之類,形成殘疾的事實,從而躲過了征兵,然後把自己的手下送入軍中。

  最聰明則成了大臣、武將們的門客,也將手下送入了軍中。

  總而言之,因為秦國的特殊體制,不僅從某種程度上“消化”了戰爭代行者的軍隊,還最大限度的激發了戰爭代行者們的鬥志。

  因為理論上講,只要立下足夠的功勞,那可是連秦之銳士的軍陣都能夠學到手啊。

  試想一下,就算是秦國只有一萬戰爭代行者,只派了五千武將進入秦軍之中,那也為秦國增加了五千起碼能夠指揮幾千人馬的人才啊。

  更何況,加入的隻多不少,如果加上戰爭代行者以及戰爭代行者麾下不可能只有一個武將的現實,秦國起碼多了三五萬有不錯的軍事指揮水平的將領加入,這些人除了不會軍陣、實力境界也不是特別強力之外,不論是指揮水平還是戰略眼觀、格鬥技巧都十分優秀。

  再加上各個戰爭代行者積累的七階、八階兵和自然人的大批量加入,以及數以萬計戰爭代行者城邑的出現,秦國得到增強可想而知。

  與秦國相比,楚國、燕國對戰爭代行者的利用就堪稱兒戲,燕國是直接反目成仇,楚國則是讓戰爭代行者成了小諸侯。

  小諸侯看似比秦國的戰爭代行者實權重,但能夠學到強大軍陣的可能也會更低。

  二者相比,很難說孰優孰劣。

  但能夠系統的學習軍陣,絕對是戰爭代行者夢寐以求的事。

  加入秦國的這些戰爭代行者的將領們,如果能夠一路大戰活到秦始皇完成統一,那麽恐怕都能夠成為中級乃至高級將領,甚至學到了秦銳士的軍陣,到時候該有多強大,可想而知。

  而這條路,或許才是空間給戰爭代行者們安排的最正統的出路。

  這個任務空間其實主要是為了練將。

  現階段的戰爭代行者,其實還達不到與土著爭鋒的程度,與土著緊密合作才是最好的出路。

  能夠最大限度消化戰爭代行者潛力的大秦,絕對強的可怕。因為他們的輔兵,其實就已經跟董璜軍的空間兵相差不大,換言之,王齕所部的輔兵,就能夠對應大虞軍的主力。而高順所部的十五萬初見成效的軍陣,也不可能打得過包括五萬銳士的三十萬秦軍精銳。

  這次諸葛亮他們穩了一波,是真的穩對了。

  當大秦軍隊終於出武關進入南陽郡的時候,並派偏師進軍楚方城方向的時候,楚國也終於與韓國達成了協議,楚國將陳都、楚方城一帶的的十五座城池,和上百座小邑、軍事據點給了韓國。

  原因是,魏國、韓國、齊國真的出兵了。

  韓國兵鋒直指陳都;齊國再次對李園軍發動進攻,意圖奪取整個淮北,魏武卒擊敗了楚國的邊防軍,兵鋒直指楚國新的首都钜陽。

  王卒傾巢而出的钜陽,能夠擋得住魏武卒嗎?
  答案是否定的!

  楚王顧不得剿滅春申君的殘部,只能夠選擇帶領精銳再次渡過淮水,救援钜陽。

  同時,為了防止秦國假道伐虢,也是為了最大限度的收攏軍隊,穩住基本盤,楚王最終只能夠選擇相信誠意滿滿的韓王,與韓國達成了交易。

  十月三日,韓國大將“姬無夜”接受楚國僅剩的西線防禦工事,在楚方城就地布防;同月,韓國大將“白亦非”進入郢都,並支援了楚軍部分糧草兵器。

  十月五日,秦國假裝沒有認出楚方城上韓國的旗幟,偷襲楚方城,然後被典韋擊退。

  秦軍將領大怒,但被典韋依托防禦工事強硬的頂了回去。

  秦軍考慮到不能三線作戰,所以吃了這個啞巴虧,繼續南下,而這個時候,秦軍南下的主力接到了楚國要以竟陵相送的消息。

  王齕以為這一定是李斯和楚國的談判終於有了成果,於是派遣麃公率領一萬銳士、四萬正軍急趨拿下竟陵。並派小將楊端和率領兩萬正軍、十萬輔軍作為後援,協助麃公攻佔江漢平原沿線。

  竟陵者,陵之竟也,即山陵至此終止。

  此地北抵大洪山,南瀕漢江,背山臨江,扼守江漢平原和漢江口,控制此地,則大虞水軍就不敢沿漢江北上,從而進一步保證秦國漢江流域的安全,保證上百萬大軍的糧道。

  然而,王齕所不知道的是,大虞軍得知楚軍撤退的情報甚至比楚國還要早,程昱早就把他操控韓王安與楚國達成的協議告知了。

  大虞軍也早早做出了準備。

  當麃公所部渡漢江的時候,大虞軍半渡而擊,蔣欽部、韓世忠部、三蔡部水軍浩浩蕩蕩直插江面,輕松碾壓了秦軍少量的護航水軍,截斷了沿江浮橋,將措不及防的秦軍分割成了兩部分。

  麃公親所部四萬余人,被分割在了漢水東岸,而秦軍的大部分輜重則被隔離在了漢水西岸

  “結陣,結陣!”

  顧不得思考大虞水軍怎麽會恰到好處的出現在這裡,麃公的第一反應是指揮大軍結陣禦敵。

  然而,秦軍還沒有結成有效陣勢,嶽飛、楊再興、牛皋、嶽雲、高寵、張憲等率領三萬背嵬軍及五萬騎兵已經衝了過來。

  “騎兵衝鋒?”

  麃公冷笑。

  這個半架空世界本來其實是有馬鐙的,就算原來沒有,那麽多戰爭代行者來了三年,也倒逼出馬鐙來了,況且趙國的胡服騎射也是威名赫赫,秦軍對於騎兵並不陌生,甚至意識到對方可能會射擊一波。

  但是這種射擊在秦國的重甲軍陣面前,只是毛毛雨而已。

  麃公一點兒都不怕。

  可接下來大虞軍的表現,直接把秦軍打蒙了。

  大虞軍沒有直接硬衝秦軍軍陣,而是紛紛掏出了諸葛連弩和各種強弓硬弩。

  眾所周知,諸葛連弩兵並不珍貴,珍貴的是空間出品的諸葛連弩和弩箭。

  五階的諸葛連弩兵,一匣子十支箭矢就要十戰爭點,八階的諸葛連弩兵,一匣子十支箭則達到了一百二十戰爭點,萬弩齊發一次就要一百二十萬戰爭點,一場仗下來,就得千萬戰爭點起步。

  絕對是在燒錢。

  如果是在江都之戰時期的大虞軍,可能會考慮性價比的問題,因為諸葛連弩在那場戰鬥中表現並不亮眼,甚至有些令人失望。但是如今諸葛亮升到神話一階巔峰之後重新訓練、升級的諸葛連弩兵和諸葛連弩,卻不可同日而語。

  大虞軍現在一共就三萬諸葛連弩兵,這次就帶出來了一萬。

  剩下的兵馬所帶的諸葛連弩則是仿製品,因為世界的升級和材料的進步,仿製的諸葛連弩也有正版諸葛連弩六成的威力,也很可觀。

  一萬正版諸葛連弩,兩萬盜版諸葛連弩和其他弓弩,一輪齊射就是三十五萬支箭矢,且都是破甲重箭,有的平射有的拋射,直接形成了火力覆蓋,哪怕秦軍是在軍陣之中,最大限度的激發軍陣的威力,且很多都有盾牌保護,但也給秦軍帶來了五六千傷亡。

  不過秦軍的反擊也很快就到了。

  秦軍自從白起擊敗韓國弓弩軍陣之後,就破解了弓弩軍陣的秘密,如今秦國的弓弩之強,冠絕七國。

  秦國的反擊,也給大虞軍造成了三四千傷亡。

  但嶽飛卻不驚反喜,因為秦軍已經暴露了他們弓弩兵的位置,接下來,董璜軍的弓兵拋射全部集中在那一處位置,頓時給秦國的弓弩兵造成了巨大的傷亡。

  “騎兵,衝過去,驅趕虞軍!步兵方陣跟上,弓弩兵不惜一切代價掩護,車兵,抓緊時間組裝!”

  麃公下達了冷酷的命令。

  他知道這個時候少量的騎兵出陣意味著什麽,但是為今之計,只有迅速組裝好車陣,才有一線生機。

  秦軍三千多騎兵立即領命出擊,自知軍陣弱項的嶽飛當然不會跟秦軍騎兵正面作戰,而是指揮諸葛弩兵對準騎兵齊射。

  兩輪齊射之後,秦軍的三千騎兵頓時崩潰,不過秦軍剩余的弓弩兵也給嶽飛所部造成了一定的損失,而再次暴露位置的秦國弓弩兵也遭受了滅頂之災。

  “撤退吧!”

  又補了一波箭雨後,嶽飛下令全軍撤退。

  “不再衝一波?我看秦軍也不過如此。”

  大將楊再興有些躍躍欲試。

  “我觀敵軍似乎在準備什麽,可能是有後手,不用急,反正敵軍是一幫沒有補給的殘兵,而且過不了漢江,他們唯一的逃亡路線就是北上鄢(湖北宜城),沿途我們早就做好了準備。”

  嶽飛自信道。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