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星辰大遠航》第158章 畢宿五
  第158章 一去三百六十年
  空間如此空曠,在失去沃爾夫1061恆星系的襯托之後後,相比於星河璀璨,那看似無比明亮的艦隊尾焰在茫茫環宇中一根火柴的亮度都算不上,人類艦隊本身更是連塵埃都比不上。

  因為人類經常把地球比作宇宙的塵埃,恆河的沙礫,但其實所謂恆河砂礫壓根不能用作地球跟宇宙的對比比喻。

  那個大小對比還要放大數個量級。

  於茫茫星河之中航行的人類深刻地感受到了這一點,人類用自己引以為傲科技打造而成的艦隊,如同一隻螢火蟲一樣默默在虛無中加速。

  它那近看似太陽的光芒,甚至不能透過星際塵埃照耀到最近的任何恆星系內。

  十幾個小時之後,聚變推進器部分關機,僅留下了維持飛船最高速度與內部能量供應的反應堆。

  加速到10%光速之後,人類艦隊進入了勻速航行階段。勻速航行,也就意味著,人類不需要一直被壓在緩衝椅上了。

  自動程序為人們解開安全帶,放開人體安全穩定器。

  恢復正常生活的人們開始展開各自工作,該冬眠的冬眠,該做研究的做研究,該養娃的養娃,該造人的造人。

  人類本次的航行沒有十分明確的要去哪個恆星系,只是按照銀河系地圖,向著人馬座懸臂方向而去。

  盡管人類沒有辦法通過自己的觀測去判斷獵戶座懸臂是否真的是極為危險星域,但在過去的一段時間裡,人類又有幾次從分布在沃爾夫恆星系外圍的探測器中,接收到了同之前一樣內容的廣播信息。

  仍舊是銀心聯盟,不過不是同一個分艦隊。

  那種廣播信號似乎真的有智能,可以識別出某個接收器是否達到一級文明或以上。

  在幾次收到信號之後,人類也不得不開始相信,廣播的真實性。

  人類不知道廣播信號從哪裡發出,廣播所說的那幾個文明什麽時候來到獵戶座懸臂,但卻不影響人類要離開這片星域的決心。

  畢竟即便沒有廣播,也還有‘銀霧’的威脅在那裡。

  至於為何要向著人馬座懸臂方向,理由也很簡單,以目前人類的航行能力,只能按照有恆星分布的路線走。

  而獵戶座懸臂乃是人馬座大懸臂的一個凸出分支,宇宙空間是三維的,銀河系也是一個扁平的棒槌星系沒錯,銀河系中恆星大部分都分布在銀盤面上。

  如果將銀盤量級定義為上下,上下方向也有,但人類卻沒法從銀盤面向上飛,然後再像一個拋物線一樣返回。

  橫跨懸臂的航行更加是做夢。

  當然了,對於這條航線,人類也覺得十分不安全,故而也盡量往銀盤上方的恆星行駛,在航行技術允許的范圍內,盡量遠離恆星密集星域,以減少遇到外星文明的可能性。

  對了,人類始終只是想盡量遠離,並不覺得憑自己15%的航行速度能真正飛到人馬座懸臂。

  這不是忽然覺悟的自知之明,而是科技讓人類意識極難極難。

  太陽系的位置大概處於獵戶座懸臂的中段,距離銀河系中心大約2.6萬光年,而獵戶座懸臂的范圍也大約有2.6萬光年。

  而從人類觀測結果上看,從目前人類所處位置到獵戶座懸臂與人馬座懸臂交匯處,起碼也有1.3萬光年。

  以目前人類航行技術,一直飛個不停,起碼也要花86666年,這還不算中途在各恆星系內的補給、維修、發展之類的時間。

  況且就算設備都不壞,人也該老死光了,冬眠艙跟生命藥劑可頂不住如此長歲月的侵蝕。
    在宇宙尺度下,人類顯得極其渺小。

  用完兩種生命藥劑的人類壽命也不過六百年,眨眼之間便過去了,就算是嶽淵比其他人多了五百年的壽命,也不過區區一千一百年。

  如果不進行適當的冬眠,他一樣會老死在航行路上。

  所以在艦隊進入勻速航行狀態之後,嶽淵又繼續執勤了三年之後,他就去冬眠了。

  人類艦隊第一個補給目的地,是12.8光年外的一顆黃矮星。天文學家用凌日法、引力攝動法、重力微透鏡法、相對論法等等多種手段探測,判定那裡存在一顆大質量氣態行星。

  雖未有發現岩質行星的跡象,但是按照一般規律,大型氣態行星應該有不少岩質衛星。

  有了行星作為依托,人類便可以進行飛船維修整頓,補充航行過程中消耗的各種物資,當然還有氕氘氚以及氦三氦四這些作為核聚變的燃料。

  人類艦隊就這麽在群星中航行著,當嶽淵第二次從冬眠中醒來的時候,艦隊已經航行了八十五年。

  而他本人也又老了十五歲。

  八十五年的時間流淌,也讓人類所有戰艦都招滿了人,人類的人口也從當初的九十七萬,增加到了一百四十萬。

  航行期間人口的增幅比當初在沃爾夫恆星系的那四十年裡小了許多,但這也是正常,因為許多人都在冬眠狀態下度過,誠然有執勤四五十年的存在,但畢竟不是所有人,在這種情況下人們的生育欲望也不是很大。

  所以人口增長變慢也在情理之中,許多新生兒還是擦槍走火誕生的。

  人類像往常一樣,首先派遣探測器對目標恆星系進行探測,當然,這個過程在艦隊還未抵達目標恆星系的時候已經由無人斥候飛船完成了。

  宇宙很空曠,縱然可能普遍存在文明,但這次人類卻沒有倒霉到再次遇到另一個外星文明,也沒有幸運地再次遇到原始生命星球。

  對於這樣的結果,人類科學家覺得很合理,每抵達一個恆星系就遇到一個文明或者一顆生命星球,那才有鬼。

  抵達目標恆星系之後,人類並沒有像在沃爾夫恆星系一樣停留幾十年,而是稍微補充了一下能源、物資,然後便繼續啟程,前往下一個恆星系。

  這一走,又是七十一年。

  接著再繼續依托恆星系進行物資、能源補充,然後繼續啟程。

  五十三年、六十八年、四十七年、一百零一年。

  人類停停走走,一次又一次的依托著恆星系,走出了有史以來從未走過的星空航路。

  算上補給時間,人類離開沃爾夫恆星系已經三百六十年。

  整整六個甲子,人類總航程達到了52.7光年,然而離沃爾夫恆星系的直線距離卻只有36.6光年,這便是人類耗費六個甲子時間產生的有效航程。

  人類,再次體會到了宇宙的浩瀚、歲月的無情。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