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星辰大遠航》第25章 大建設
  第25章 大建設

  “難道我們還是免不了滅亡的命運?既然如此,那現在努力有什麽意義?”聽到這樣的消息,有悲觀者立刻就有點受不了了。

  “那要看木衛四的裂變礦產儲量了,只要木衛四鈾、鈈、釷等礦藏儲量夠,我們還是能熬到宇宙空間塵埃雲變稀薄之時的。”許真義一絲不苟地回答。

  難道我們還在木衛四上呆上百年甚至數百年?可要是儲量不夠呢?一起死在木衛四上?
  一股悲觀的情緒在蔓延。

  “如果.我是說如果,如果我們可以在三十年內搞出可控核聚變呢?原來的地球可以,沒理由我們不行啊!”一位年輕的研究員的話驅散了蔓延的悲觀情緒。

  許真義挪了一下自己用了四十三年的屁股,然後深深地看向這位研究員,以十分認真的口吻道:“常溫超導項目我倒是參與過,許多核心技術研發我也有幸參與了,雖然後來來了木衛四,但也就後十年的事.”

  “豈不是說在這方面,我們最多也就比之前地球落後個十年?”

  “可以這麽說。”許真義自信的回答。

  可問題是核聚變的磁約束核心技術基本都丟光了,木衛四可沒有參與過這方面並且還是領軍人物的物理學家或者工程師。

  太難了。

  眾人這才意識到,自己這幫人,並沒有完全繼承原來地球人類的科技成果。

  這是肯定的,畢竟木衛四基地又不是為延續人類文明準備的,不可能什麽都有。

  “車到山前必有路。”這時候嶽淵講話了,他繼續說道,“既然常溫超導有望追回來,那就去研究它。科技有相互關聯性,我們只是丟失了部分科技,又不是全部都沒了。

  我們沒有參與過磁約束核聚變項目的科學家,但它的理論我們都有,而且除了核心技術資料,其他的我們都有資料。

  就如剛才年輕人說的一樣,原來的地球可以,我們沒理由不行!我相信我們一定能渡過難關!”

  嶽淵的話雖然沒有給出具體辦法,但卻起到了鎮定的作用。

  “對,我們一定能渡過難關。”

  一眾人紛紛給自己加油打氣。

  事實就是如此,同樣一句話從不同人嘴裡說出來,可能就有不同的效果。

  在本次擴大會議中,雖然從始至終都沒有討論出解決可控核聚變的具體辦法,但卻依舊確定了很多事情。

  比如新人類政府的確定,比如‘躺平’法案的通過,比如大建設的方向,再比如確定了人類需要離開木衛四尋找新恆星的決定.
  還有其他一些零碎但卻關系到整個文明的事,也一件件被確定下來。

  比如確定名稱:人類文明。

  不是新人類文明,因為這群人覺得自己是承載了地球人類的希望,並且永遠以先輩為榮,故而不用加新字來分開彼此。

  也正因如此,人類文明也沒有使用新的紀年,而是沿用公元紀年。

  其實也有人提出過改用新紀元,理由還挺冠冕堂皇,說人類剛從木衛四基地破土而出就像當年哺乳動物剛從恐龍滅絕的災後獲得新生一樣,應該從那一天起記為新紀元元年。

  還有人提出說要使用黃帝紀年的,這個建議有不少支持者,畢竟大部分都是種花家的,但最終大會還是選擇了延續之前的公元紀年。
    原因嘛.差不多就剩下種花家的人了就不能大度一點?人類是一體的,沒有必要什麽都改改改。

  在未來的時間裡,嶽淵除了組織開展各種會議,就是在處理決策文件的路上。

  一件件決定人類文明未來方向的大事被確定下來,一個個木衛四建設新項目從紙面到動工,一個個關於宇宙背景的猜想也在這樣的環境中開始醞釀。

  在一個絕對聲音的領導下,身處滅絕危機的人類爆發出了超強的力量,將木衛四變成一個熱火朝天的工地。

  一台台勘探機器人從基地飛出,它們噴出的藍色火焰在完全黑暗的木衛四上猶如一隻隻黑夜中的螢火蟲,將災後的木衛四各種信息傳給人類。

  地表圖片、熱學影像,礦物分布特點、儲量.
  除此之外,這些小型機器還起到了前期臨時網絡節點的作用,為外出挖礦的工程隊提供精確定位。

  之後就是各種采集機器人行動了。

  災難後的木衛四環境與之前相去甚遠,此刻它已經從一個冰冷衛星,變成了一顆暫時熾熱的星球,故而為了適應當前木衛四的環境,工程師們對這些采礦機器進行了改造。

  原本的橡膠輪換成了更耐高溫的履帶式,其他傳感設備、開采刀口也、電路設計也被做了相應的處理。

  漸漸的,荒蕪一物的木衛四上又出現了工業建築的雛形。

  第一座電站、第一座鋼鐵冶煉廠、第一座化學原料生產車間、第一個配套零件生產廠房.
  在各種各樣工程機械的忙碌中,工業再次回到木衛四地表,人類文明曙光再次從黑暗中燃起。

  從礦物開采到原料加工,從原料加工到零件組裝,從零件組裝到產品出廠。主料加工、副產品提取,一條條工業生產線重新開工。

  鋼鐵冶煉生產出來的鋼原料被拉進各種二次加工工廠,然後變成一批批性能各不相同的合金,再被運送到精加工廠房變成特種鋼、合金鋼、複合材料、以及各種零部件。

  副礦以及其他在冶煉過程產生的副產品也如此這般流入各種類型的化學工廠,然後產出一批批有機材料、無機材料、還有各種廢了氣體。

  在這個過程中,塑料和人工合成橡膠也在化工廠中被生產出來。

  當一個嶄新機器人從自動化機械工廠出來的那一刻,人類工業力量開始滾雪球般壯大,機器生產機器,生產的機器再去開采更多礦物原料生產機器。

  在進行了三年的熱火朝天基礎建設後,人類終於再次抬起了邁向星空的腳步——軌道質量加速器項目正式動工。

  因為木衛四的逃逸速度只有2.4km/s,表面重力加速度只有1.24m/s2,再加上不需要考慮空氣阻力問題,所以這座建設在木衛四上的軌道質量遠比地球上的規模要小得多。

  況且現階段的軌道質量加速器主要用於貨運,故而因考慮人類承受重力加速度極限的冗長軌道也省了。

  這無疑大大降低了建設難度。

   感謝大家每天給的推薦票,你們的支持是我的動力

    
  

  (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