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我從頂流塌房了,系統才來?》第473章 百般樂器,嗩呐為王!
  舞台中央。

  王默眼神深處迸發出了一縷特殊的色采,嘴角也勾起了淺淺的弧度。

  他心中很清楚,這些歐美的觀眾大概率是被華夏那幫翻牆來到國際上評論的王八蛋給忽悠了,所以才做出蓋白布、聽嗩呐的事情。

  畢竟論忽悠本事,十個西方人也比不上一個華夏網友。

  再加上東西方文化風俗的不同。

  在東方,蓋白布就代表著喪事。

  而西方,白布卻在喜事、喪事中都很常見。就好比哪怕是結婚,西方都崇尚白色婚紗、白色簾子,送葬的時候也是白色居多。

  因為白布在西方文化中代表著純淨、高潔。沒有華夏那麽的滲人。所以拿一塊白布搭在身上顯得也不是那麽突兀。

  既然這樣,那就好辦多了。

  王默心中有了主意,他伸手一招,便有工作人員送上來了一支古銅色的嗩呐。

  他拿在手裡,對著全場微笑道:“看來各位的欣賞水平很高,一下子就選中了嗩呐這個樂器。在華夏有句話:百般樂器,嗩呐為王。所以嗩呐在華夏又被稱為樂器之王。”

  聽到這話,西方觀眾眼睛變亮。

  樂器之王?

  哇!
  夠帶勁!
  可很快,他們就愣住了。

  因為王默又道:“不過,其實嗩呐只能算是冷門樂器。”

  啥?
  嗯?
  西方一眾人都聽懵了。

  既然是冷門樂器,為何又是樂器之王?

  這不自相矛盾嗎?
  很快,就得到了完美的解釋:“為何嗩呐是樂器之王?因為在華夏的歷史中,嗩呐只會在婚喪嫁娶中出現,一把嗩呐吹一生,出生、滿月、高中、結婚、生子、去世……因為嗩呐並不是給人欣賞的,而是來營造氛圍、拉扯人生的。”

  他只是簡單說了幾句,畢竟文化背景差距太大,說的再多,西方人也不懂。

  但僅僅只是這幾句,許多西方觀眾還是聽得一愣一愣的。

  還有樂器演奏的音樂不是用來欣賞的?只是為了氛圍和人生?

  有點理解不了。

  各種樂器不都是為了享受而創造出來的嗎?
  王默並沒有給他們多少思考的時間,而是簡單說了一句:“接下來,我就會演奏一首《百鳥朝鳳》,讓大家感受一下。”

  華夏網友一聽,露出了然的笑容。

  “果然是《百鳥朝鳳》。”

  “哈哈哈,默哥在嗩呐上開創奇跡的曲子。”

  “說的沒錯,有了這首曲子,我們才知道嗩呐也能吹出這麽歡快的曲子。”

  “想當初在對戰十一國的時候,就是這首曲子讓所有人都顛覆了認知。”

  “只是西方那麽多笨蛋蓋上了白布,默哥吹《百鳥朝鳳》是不是有點不應景?”

  “肯定不應景啊,但你總不能真的讓默哥吹一首送葬曲吧?”

  “嗯,也是……”

  在華夏網友的議論以及西方觀眾的期待中。

  王默終於吹響了嗩呐。

  高亢、嘹亮的聲音,幾乎是瞬間就傳遍了全場。

  論音色。

  論穿透力。

  別說華夏了,哪怕放眼全球,恐怕都沒有哪個樂曲能夠跟嗩呐相提並論。

  所以只是刹那間,眾人就被嗩呐的聲音吸引,繼而露出驚色。

  “這樂器?”

  “這聲音太通透了吧?”

  “不過好好聽啊,真的有種感覺到成群結隊的鳥兒一起歡快飛舞的意境。”

  “天哪,一個簡單的吹奏樂器,卻讓我聽到了不輸於交響樂團的氛圍?”

  “難怪它被稱為華夏的樂器之王。”

  “……”

  倒是許多蓋著白布的歐美人,感覺這首音樂的意境跟自己身上白布有些格格不入。想了想,許多女孩將白布改成了婚紗頭套戴在頭上,而男子卻見將它們變為了圍巾圍在脖子上。

  嗯……這下似乎舒服多了。

  不過還是有一些性子急躁的歐美人罵道:“那幫華夏網友欺騙了我,這音樂跟蓋白布有什麽狗屁關系?”

  有人接著罵:“沒錯,完全沒關系!王默的演奏雖然也還不錯,可這件樂器也完全稱不上樂器之王的稱號,看來這幾天媒體對華夏樂器的報道太浮誇了,根本就是名不副實。王默也是信口開河,樂器之王?屁!”

  然而。

  正當他們憤憤不平的時候。

  只見舞台上的王默吹嗩呐的頻率慢了下來。

  如果說之前吹的速度是10的話,那現在最多只有3,速度一下子慢了三四倍。

  一般來說,在音樂中,這種快慢結合的演奏十分常見,基本上每一首曲子中都有。

  剛開始,大家也只是以為這是這首《百鳥朝鳳》的特點。

  然而。

  僅僅只是幾秒鍾,許多人臉色就開始變了。

  又過了幾秒,眾人慢慢瞪大眼睛。

  隨著時間的推移,全場觀眾已經瞠目結舌,滿臉不可思議。

  至於直播間,網友們同樣驚得目瞪口呆。

  “我天?”

  “這……這怎麽回事?”

  “媽呀,我聽到了什麽?”

  “上帝!怎麽會這樣?”

  只見之前還歡快無比的《百鳥朝鳳》,讓許多人聽得心情愉悅、仿佛真正在經歷著婚嫁的喜慶日子。此刻在王默的演奏速度慢下來後,意境突然就變了。

  不是簡單的變化。

  而是從大喜,漸漸變為了大悲。

  本來歡快跳躍的音符,此刻卻化為了一段深沉的哀樂。音符緩緩流淌,如同秋日的落葉,帶著無盡的寂寥和哀傷。

  嗩呐的聲音低沉而悠長,仿佛可以觸摸到心底最柔軟的地方,讓人不禁淚目。

  許多人聽傻了。

  哪怕是西蒙等音樂大師,此刻都驚得幾乎懷疑人生。

  明明是兩段一模一樣的音樂。

  明明是同樣的旋律。

  只是一個快,一個慢而已。

  可快的音樂下,他們聽到了小鳥的歡呼、喜樂,聽到了人生的快樂和喜樂。

  而慢的音樂下,這些本來歡呼的小鳥,卻似乎各自多了一段故事。

  有的淒婉。

  有的悲涼。

  它們不再是歡騰的使者,也不再是婚姻的喜報者,而是化為了哀愁的化身,用歌聲訴說著生命的無常和離別的苦楚。

  淒涼的旋律,在偌大的歌劇院盤旋。

  剛剛的喜慶早已經被驅散的無影無蹤,強烈的悲切和哀愁籠罩了每一個人。

  明明演奏者還是王默。

  明明樂曲還是嗩呐。

  明明旋律都沒變。

  然而……意境卻是一個天、一個地。

  一個喜,一個喪。

  一個歡快,一個悲傷。

  驚了。

  傻了。

  呆了。

  現場每個人幾乎懷疑人生,有人使勁掐著自己眉心,有人揉了一遍又一遍眼睛,以為自己此刻經歷的是幻覺。

  但!
  不是幻覺!

  而是真實發生的事。

  ……

  華夏,本來還一直在看歐美網友笑話的一眾網友笑聲戛然而止,然後開始化為了雕塑。

  是的。

  不僅僅是西方觀眾,哪怕是華夏的每一個人,也是第一次聽到這樣的音樂。

  他們在以前聽到王默吹響的《百鳥朝鳳》,一直都是快樂愉悅的旋律。甚至在這幾年,《百鳥朝鳳》已經在華夏大地遍地開花。不知道多少人在喜事上都會吹響它。被譽為婚慶第一曲子。

  可是,他們做夢都沒有想過,在《百鳥朝鳳》的吹響速度變慢以後,其意境會有如此驚人的改變。

  直接從喜樂變成了哀樂。

  每個人見到這一幕,人都是傻的。

  “我的媽,還能這樣?”

  “天哪,只是速度變了,意境直接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剛才還喜氣洋洋,突然就變成了哀怨悲傷?”

  “明明曲譜都沒有改啊?這是怎麽回事?”

  “……”

  不僅僅是普通網友。

  哪怕是此刻華夏許多精通嗩呐的人,包括趙樹這名華夏音樂大佬在內,全都是一副難以置信的表情。

  這簡直就是神一樣的變化。

  超出了他們的想象范疇!

  超出了他們的理解范疇!

  許多人回想起來,在幾年前,王默曾經也寫過類似的歌曲,同一首歌唱出了兩個迥然不同的意境。

  那首歌叫《海底》。

  第一個意境是:致鬱。

  第二個意境是:治愈。

  但兩首歌本質上卻是有著不同的旋律,因為旋律的不同以及演唱者歌喉的差異,才讓它們產生了不同的意境。

  然而這首《百鳥朝鳳》卻不同。

  它前後的曲譜一模一樣,沒有一分一毫的改變。它發出來的聲音也是同一把嗩呐。真正不同的也只是速度的差別。

  可就是這點差別,卻產生了迥異的結果。

  如此的不可思議。

  甚至不可思議到了讓眾人頭皮發麻的地步。

  饒是見多識廣的趙樹,此刻都有種後背發涼的錯覺。

  聽著台上越來越憂傷、越來越悲切的音樂。

  這一刻,無數的歐美網友都陷入了沉默,謾罵和叫囂聲也消失得無影無蹤。他們只是感覺後背冷汗涔涔。

  王默的吹奏還在繼續,但氛圍卻似乎變得陰森森的。

  仿佛有著陣陣陰風,透過了虛空,穿透進入了眾人的心靈深處。

  現場,許多人下意識收緊了衣服。

  而網絡上,許多歐美的網友更是手心發汗。

  之前買了白布的人,不知不覺就將布蓋到了自己身上……嗯,這些安心多了。

  聽著越來越悲傷的旋律,忽然發現這塊白布還真好用。

  “華夏網友沒有騙我。”

  “蓋上白布,總感覺自己已經靈魂脫體。”
    “好吧……這是要送走我?”

  “感覺自己前一秒才結婚,下一秒就入土了。”

  “……”

  一首《百鳥朝鳳》也就六分多的時間。

  終於。

  在一連串的哀樂緩緩傳出來後,王默放下了嗩呐。

  代表著這一次他的演奏正式結束。

  只不過,許多人依然沉浸在那種不可思議的意境中,神色十分的複雜。

  那種衝擊力。

  那種穿透力。

  良久後,西蒙才喟歎:“看來王默沒有說大話,百般樂器,嗩呐為王,就憑這種神乎其神的意境轉變,嗩呐就是我見過的最不可思議的樂器。”

  史蒂芬同樣搖晃著腦袋:“天哪,喜樂直接變成哀樂?還轉變的天衣無縫?如果不是親耳所聽,我根本就不敢相信它是真實的。”

  這些音樂大師都如此震撼。

  其他普通人就更不必說了。

  一顆心久久難以平靜。

  當然,更震撼的是另外一件事:華夏的音樂底蘊到底有多雄厚?只是這樣一件看起來更小號差不多模樣的樂器,就能演奏出如此神奇的曲子,那其它的樂器呢?

  無法想象。

  登時,又有人開始喊了。

  “王默大師,那個棍子一樣的東西怎麽演奏?”

  “王默先生,那個像葫蘆的樂器,能否演奏一番?”

  “……”

  有人想聽竹笛。

  有人想聽葫蘆絲。

  有人想聽編鍾。

  歐美網友這些天對華夏樂器的好奇,在這一刻全都爆發出來了。

  本來許多人還以為華夏擺出這麽多樂器,都只是徒有其表,但此刻這些想法早已沒了,只有對各種沒見過樂器的極度渴望。

  王默既然上台了,當然就沒有這麽快準備下台。

  反正是展示華夏的音樂傳承,如果他能做的更好,他肯定卻之不恭。

  所以聽到台下的呼聲,他在給了趙樹一個眼神後,便確定了第二件樂器。也是現場名流呼聲最高的樂器:二胡。

  二胡對於歐美人來說,這種樂器十分的不理解。

  僅僅只是兩根弦,如何拉出好的曲子?

  王默也不廢話,

  起手就是一曲《二泉映月》。

  二胡曲中的王炸。

  號稱史上最悲傷的曲子。

  當初王默在舞台上演奏出《二泉映月》後,不僅僅只是驚動了整個華夏的樂團,也讓十一國的音樂家全都心甘情願認輸,再也不敢有半點覬覦華夏的心理。

  無它!

  實在是這首曲子,一定程度上已經達到了音樂上的極致高度。在憂傷意境上沒有任何其他旋律能超越它。

  果然。

  當一曲結束,現場許多名流都聽得眼眶通紅,淚水婆娑。

  “兩根弦,能彈出如此悲傷的曲子,實在是不可思議。”

  “太悲傷了,是我這一生中聽過最憂傷的旋律。”

  “天哪,華夏這些樂器真的全都是寶藏!”

  “國際音樂的官方都是吃屎的啊!華夏如此厚重的音樂傳承,以前居然沒有拿到過音樂之鄉的稱呼。別說音樂之鄉了,甚至連進入前十都沒有過。如果不是這次王默爆發出了前所未有的音樂天賦,我們要知道這些樂器和音樂,天知道得到何年何月。”

  “……”

  本來在舞台上,王默還想將《賽馬》演奏出來的。

  讓這些沒見過世面的家夥見識一下二胡另外一個極致。

  但想了想,還是放棄了。

  他的時間有限,不能在二胡上浪費太多時間。

  因為二胡在華夏的地位畢竟不是太高,而且這個樂器也很難入門,在它上面消耗太長時間得不償失。

  王默內心的想法還是希望華夏的古琴、古箏、笛子……等這些在普及度足夠高、入門也相對簡單的樂器,能引起國外民眾的喜歡。

  雖然現在外界已經知道了華夏音樂底蘊很深厚。

  可是這種底蘊不能孤芳自賞,需要傳承出去,需要被國際上其它國家接受並且願意學,這才是最終的目的。

  現在,既然自己已經成功勾起了這些西方民眾的好奇心,那就好辦多了。

  正當他要進行下一步動作時。

  西蒙站了起來,詢問道:“王默先生,我發現華夏的這些曲子,每一首的意境都十分的濃厚,能讓人一下便沉迷進去,這種意境對我們的衝擊,遠超西方樂器,這是為什麽呢?”

  王默心道:因為我們演奏的這幾首曲子,全都是華夏的千古名曲,意境當然強了。

  但是,他當然不能這麽說。

  心中念頭一轉。

  有了主意。

  他微笑道:“因為華夏每一首曲子裡面都蘊含著一個故事。而音樂就是將這個故事用演奏的方式表達出來。由於故事動人,音樂展示出來的意境才強。”

  “真的?”

  西蒙咦了一聲。

  這就有點意思了。

  每一首音樂背後都有一個故事?
  他們西方音樂家作曲,幾乎全都是靠即興靈感。雖然有一些音樂也蘊含了一些簡單的故事在裡面,但大部分只是自己對某個場景、某個畫面的描述。

  誰吃飽了撐著在每一首音樂中嵌入一個故事?
  所以聽到王默的話,許多人都報以懷疑的態度。

  登時。

  就有人喊道:“那請問王先生,您剛才演奏的《二泉映月》,裡面有什麽樣的故事?”

  嘿!
  王默眉毛一挑,還真是瞌睡就有人送枕頭。

  如果這人問《百鳥朝鳳》有什麽故事,他估計還得現編一個。

  但《二泉映月》嘛……

  王默做了一下表情管理,便將阿炳的故事講了出來。

  這是他第一次講阿炳的人生,所以即便是華夏民眾也是第一次聽到。

  “從前,有一個人叫阿炳,他從小就是一名音樂天才……後來他眼睛瞎了,為了求生計,每天都在街頭賣藝,過著悲慘的生活。可即便是這樣,他依然衣不裹體、食不果腹。也就是這樣的情況下,他創作出了《二泉映月》……”

  王默講的是真實歷史。

  只不過藍星沒有阿炳,而且大家都都以為《二泉映月》是王默創作的,所以許多人都以為王默在講故事,可即便如此,眾人還是被阿炳的悲慘經歷所打動。

  “天哪,這麽慘。”

  “聽得我心中發堵。”

  “我終於明白王默為何創作出了《二泉映月》了。肯定是他先創作出了這個故事,然後將自己代入了阿炳的人生。剛好王默之前也經歷過一段黑暗的時光,所以才寫出了這種悲傷的曲子。”

  “阿炳的人生是虛幻的,王默的人生才是真實的。”

  “這就是他之所以能寫出《命運交響曲》的原因。”

  “……”

  許多歐美的網友,同樣很會腦補。

  結合之前在油管上關於王默人生經歷的視頻,在聽完阿炳的故事後,許多人在腦海中自動生出了諸多王默淒慘過往的故事。

  羅曼多同樣思緒萬千:“常言道:音樂中蘊含故事,故事能讓音樂更加精彩。道理大家都懂,可是為了一首音樂去特意創作一個故事,寫的故事還如此精彩的人,我想放眼整個藍星,也只有王默先生一人了。”

  聞言。

  王默心中忽然又是一動,他笑著道:“羅曼多大師,您太高估我了,其實我可沒有創作這等故事的能力,其實它們都是別人寫的。而我則根據這些故事寫成了音樂。”

  這下,台下一陣躁動。

  “別人寫的?”

  “是誰?”

  羅曼多同樣露出疑問的表情:“請問,這人是?”

  王默開口:“西樓。”

  西樓!

  許多人剛開始還沒反應過來,但很快就有驚呼聲響起了。

  “西樓!那個童話大王?”

  “一人連續拿出了十篇童話,鎮壓全球童話界的傳奇人物?”

  “那個寫出了白雪公主、灰姑娘的童話家?”

  “是他?”

  “……”

  聽到驚呼聲,眾人都回過神了。

  王默剛才講述的阿炳的故事,竟然是童話大王西樓創作的,然後王默再鋪寫成了音樂!
  大家也終於明白王默一個音樂家怎麽會有這麽好的文采。

  這下破案了。

  尤其是華夏網友,更是明白西樓遠不是童話大王那麽簡單,他可是一個人碾壓了整個山水社的文學大神!
  那樣的文學底蘊,那樣的想象力,要寫出幾篇好的故事太輕松了。

  登時,一片熱議。

  “這是強強聯合啊!”

  “音樂家和文學家的配合。”

  “王默是世界音樂大師,西樓是世界童話大王。一個音樂一個文學,碰撞出了不一樣的火花。”

  忽然有人出聲:“嗯?既然西樓跟王默走到了一起,那西樓不會隻給王默寫了一個故事吧?會不會還有其它故事?”

  瞬間,許多人激動了。

  “對啊,西樓肯定不會只寫了一個故事。”

  “那豈不是代表著王默還創作了其它的音樂?”

  羅曼多也想到了這個可能,馬上問:“王默先生,那您跟西樓先生還有沒有合作其它的故事,並將它譜寫成音樂?”

  成了!

  聽到羅曼多的話,王默臉上露出了燦爛的笑容。

  他這個時候提起西樓,就是想到了一個辦法:
  第一,提升西樓在國際上的知名度,讓國際上明白西樓並不是簡單的童話家,還是一個文學家。

  第二,將音樂和文學結合起來,或者說將華夏音樂和華夏文學結合在一起,給眾人來一次不一樣的音樂震撼,讓外界對華夏的文化有更深一步的了解。

  現在,這些人果然上鉤了。

  所以,在羅曼多說完後後,王默毫不猶豫道:“有!”

  台下名流眼睛變亮。

  “果然有!”

  “天哪,這是文學大佬和音樂大佬的結合啊。”

  “我從未見過這樣的合作方式。”

  “好期待西樓寫了什麽樣的故事,王默又根據故事創作了什麽樣的音樂。”

  羅曼多問出了他們心中的期待:“那王默先生,能否列舉一兩個例子?讓我們見識一下音樂和文學結合後,能產生多美妙的碰撞?”

  “好!”

  王默再次毫不猶豫點頭。

  他的目的達到了。

  那接下來,就讓這些國際友人感受一下華夏文學和音樂碰撞下會產生怎樣璀璨的火花吧!(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