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我從頂流塌房了,系統才來?》第474章 王默和西樓的合作,音樂文學的衝擊
  舞台上。

  王默閉目思索了一會兒。

  眾人以為他是在調整呼吸,但其實他是在系統商城中找合適的故事和音樂。

  這樣的故事很好找。

  不到一分鍾,王默就睜開了眼,他看向旁邊的工作人員:“古箏!”

  “是。”

  工作人員連忙點頭,然後開始準備將古箏抬上來。

  在這個時間。

  王默再次對著台下開口:“接下來,我會演奏一首古箏曲。這首曲子,同樣是根據西樓寫的一個故事譜寫的曲子。”

  “快點說吧,什麽故事?”

  “能不能先講故事啊?這樣聽音樂更有代入感。”

  “啊啊啊,期待。”

  “是的,先說故事,再聽音樂。”

  “有故事、有音樂……兄弟們,我先去整點酒,這個夜晚完美了。”

  王默看了一眼旁邊裁判,得到了肯定的眼神後,他才微笑道:“既然大家想聽故事,那我就來講一講。這個故事叫‘梁山伯與祝英台’。”

  台下。

  名流們漸漸安靜下來,目光定格在他身上。

  直播間,網友們同樣露出好奇表情。

  “梁山伯與祝英台?”

  “聽起來好奇怪的名字。”

  “這還是我第一次聽華夏故事。”

  “不知道怎麽樣。”

  王默已經開始講故事了:“在東晉時期,祝家莊的祝員外家有個女兒,叫祝英台,她從小喜好詩文,一心想出外求學……”

  他說的是英語,畢竟這一次他目的是為了讓國際上的民眾喜歡上華夏的音樂,如果自己講普通話,那天然就給聽不懂華夏語的人多了一份隔閡。

  至於聽不懂英語的華夏同胞?

  直播間有同聲翻譯在呢,別慌。

  講故事時,他給自己疊加了一個BUFF:文人氣質。

  在眾人看來,舞台上的他一下子變成了文質彬彬、溫文爾雅、學識淵博的內斂神態。故事從他嘴裡娓娓道來,讓許多人很快就聽入了神。

  當聽到梁山伯不知道祝英台是女子時,不少人焦急得有些抓狂。

  當聽到祝英台被父親強行許配給太守之子時,大家更是心浮氣躁。

  直到後面……

  兩人私奔。

  梁山伯在對抗追捕中不幸身亡,祝英台以身殉情跳入了墳墓。

  聽到這裡,不論是現場觀眾還是網友們都淚眼汪汪。

  但沒想到後面發生的事情更是讓眾人心中大慟:天空狂風大作、雷雨交加。當雷雨停了以後,墓前出現了兩隻翩翩起舞的蝴蝶,仿佛是英台和山伯的化身。這一對癡心戀人終於在死後團聚在了一起,並且化為了蝴蝶,在人間翩翩起舞,永不分離。

  王默的聲音不大,卻仿佛一聲聲巨鍾撞入了眾人心靈深處。

  當聽到兩人化為了蝴蝶,永世不分離的時候,不知道多少感情脆弱的少女淚腺決堤,淚水浸濕了衣衫。就連不少男子也眼眶微微通紅。

  問世間情為何物?
  直教生死相許?

  彈幕幾乎沒了,大部分網友都沉浸在這個悲傷的故事中,被深深觸動。

  惟有很少的網友,在感慨著:

  “好淒美的愛情故事。”

  “天哪,最後兩人化為了蝴蝶,太感動了吧?”

  “想著那個畫面,我心都碎了。”

  “嗚嗚,為什麽讓我聽到這麽感動的愛情故事?”

  “忠貞不渝的愛情。”

  “西樓果然還是西樓,如此淒美動人的愛情故事,也只有他才能寫出來了。”

  “西樓不是童話作家嗎?怎麽寫愛情故事也寫的這麽好?天哪,那一對戀人真的太觸動心懷了。”

  “……”

  就在大家心潮起伏的時候。

  “叮叮叮~~~”

  一股古箏的旋律打破了現場的寂靜。

  它是如此的優美動聽,以至於當許多人還沒有從故事帶來的衝擊中回過神時,馬上又被古箏的演奏吸引了過去。

  王默已經輕輕彈響了古箏。

  華夏千古名曲,被譽為古箏曲中巔峰之作的:《梁祝》!
  古箏的音色柔和而醇厚,宛若一名柔情似水的女子在訴說著自己的心聲,如同初戀的羞澀和純真。

  聽眾們仿佛聽到了梁山伯與祝英台首次在書院中相遇的畫面。

  兩人的目光交織。

  那一刻,少女的祝英台便對梁山伯產生了深深的情愫。

  這種意境,讓許多人聽得如癡如醉。

  這就是王默為何要先講故事的原因,如果自己直接演奏古箏曲《梁祝》,那不說歐美的觀眾了,即便是華夏的民眾,也沒辦法從旋律中聽出什麽樣的故事。除了只會覺得這首古箏曲優美之外,並無其它的感觸。

  但現在不同了。

  聽完了《梁山伯與祝英台》的淒美愛情故事。

  此刻再聽到王默的演奏,幾乎每一個人都自然而然將自己代入了那個令人心碎的千古愛戀之中。

  “這感覺絕了。”

  “美到窒息。”

  “天哪,王默真的將那個淒美的故事寫成了音樂?”

  “關鍵還如此的動聽。”

  “……”

  趙樹坐在台下。

  此刻無數人的目光齊刷刷看向了他,有震驚、有羨慕、有不可思議。

  這些人中,甚至包括了西蒙和羅曼多等音樂大師。他們沒想到王默能妖孽到這樣的層次,真的將一個淒美的故事寫成了音樂,還寫的如此貼切。

  面對眾人的注視,趙樹攤了攤手,表示自己也不知情。

  是的,他一點都不知道,甚至此刻他人都是懵的。

  因為在之前的籌劃中,根本就沒有這麽一個故事和音樂,可沒想到王默被眾人喊上台後,來了這麽一個大事。

  這家夥,腦袋裡到底裝了多少音樂啊?

  他可以肯定,在郝明興背著的那個碩大背包中,根本就沒有《梁祝》這首古箏曲。所以它大概率是王默臨時從腦海中拿出來的。

  還好其他人不知道,否則恐怕會再次掀起狂瀾。

  不過可以肯定的是,王默這麽做的效果不錯。

  因為趙樹看到了現場名流震驚的表情,看到了他們對華夏音樂的內心震撼和崇拜。

  “如果你們知道王默和西樓是一個人,估計會更加震驚。”

  趙樹心道。

  舞台上,王默依然在傾情演奏。

  此刻的音樂開始變得激昂起來,如同山間瀑布呼嘯而下,氣勢磅礴。

  顯然這是描述梁山伯和祝英台相知相戀的過程,旋律的跳躍和激昂,展現出了他們情感的熱情奔放、對愛情的熱烈和追逐。

  有人聽得迷醉。

  有人感慨不已。

  有人暗暗讚歎:“美得令人心醉,尤其是古箏這個樂器的音色跟意境太契合了。”

  終於。

  第三段的旋律開始響起來了,變得低沉而憂傷,如同秋風掃落葉一般的淒涼。

  聽眾暗暗點頭,一顆心也變的憂鬱。

  他們知道,這一段演奏的是兩人遭遇困境、被迫分離的痛苦。古箏的演奏變得沉重而哀傷,每一個音符都仿佛是滴落的淚水,訴說著無盡的悲傷。

  “催人淚下。”

  “我哭了。”

  “我也哭了。”

  “……”

  淒美的旋律變得越來越低沉,讓人似乎看到了祝英台告別梁山伯的情景,心中的痛苦隨著音樂一起釋放了出來,整個歌劇院都彌漫著傷感。

  故事讓人觸動。

  音樂讓人崩潰。

  當故事和音樂結合後,對人的衝擊力幾乎是成倍的疊加。

  這時候,旋律忽然又變的高昂起來,如同鳳凰般涅槃重生。

  王默的演奏也仿佛傾入了全部的情感,動人的旋律幾乎將每個人的心神都淹沒。

  恍惚中,眾人似乎看到了這一對戀人化蝶雙飛、永不分離的畫面。

  從王默指尖流出來的旋律愈發高亢,似乎在為他們的愛情歡呼,為這一對經歷了生死後,最終化為蝴蝶相伴在一起的結局而感動。

  在音樂的最後。

  旋律緩緩落下,如同晚霞般緩緩散去,給人留下了無盡的遐想。

  古箏的旋律也扁的柔和而悠長,繼而漸漸消失在虛空中。

  全曲終!
  王默將手上佩戴著的假指甲摘下來,剛剛站起,便聽到台下響起了轟鳴般的掌聲。

  哪怕是趙樹。

  哪怕是華夏音樂代表團的成員。

  這一刻也熱淚盈眶,一邊鼓掌一邊看著台上王默的身影,滿眼的光芒。

  “太好聽了!”

  “默哥太神了啊。”

  “西樓的故事寫的好,王默的曲子譜的妙。兩者結合,堪稱神話。”

  “完全不比‘艾文與伊莎貝拉’的故事差啊。”

  “是的,絕對能媲美‘艾文與伊莎貝拉’的故事了。”

  艾文與伊莎貝拉是西方流傳的一對戀人,它們出自於偉大的文學家文森特的作品《霧都》,其在藍星的影響差不多等同於地球上的羅密歐與朱麗葉。

  所以能將梁山伯與祝英台跟艾文與伊莎貝拉這對情侶對比,足以看出歐美網友內心的震撼有多大。

  就連西蒙都讚歎道:“了不起!從樂器到演奏者,再從故事到音樂,全都堪稱完美。古箏的音色絲毫不比鋼琴差,再加上它獨特的東方特點,讓它彈奏出來的旋律自然就多了一絲特殊的東方古國韻味,讓人回味。而這首《梁祝》更是將梁山伯與祝英台的愛情故事演繹得淋漓盡致,每一段旋律都如同精心設計過場景,讓我們仿佛置身故事中。與故事中的人共同經歷著喜怒哀樂。所以毫不誇張地說,當故事和音樂結合起來後,它們綻放出來的魅力幾乎讓人無法抗拒。”

  極高的評價。

  極致的讚譽。

  可以說,就憑西蒙的這番話,以後華夏的古箏在國際上定然會名聲大漲,即使沒辦法跟鋼琴相提並論,但也至少可以在國際上聲名鵲起。

  王默給西蒙投去一個感激的眼神。

  他知道,就憑西蒙這番話,自己便欠下了對方一個人情。

  不過僅僅只是演奏了一首《梁祝》,顯然不會讓觀眾們滿意。

  登時,現場又爆發出了巨大的呼聲。

  “繼續演奏!”

  “繼續講故事!”

  “我還要聽,王默大師,還有故事嗎?還有音樂嗎?”

  “……”
    見到台下熱烈的場面。

  王默當然是趁熱打鐵,大聲道:“有!”

  “啊啊啊!”

  “真的有!”

  “太激動了。”

  “還是王默大師帶勁啊,我最不喜歡的就是那種按部就班的演奏,王默大師這種演奏方式,才夠意思。”

  “……”

  在台下的歡呼聲稍稍平息,王默才笑了笑,忽然問了個問題:“我們在生活當中,你們覺得什麽朋友最重要?”

  登時,一堆人出聲。

  “交心的朋友。”

  “仗義的朋友。”

  “能為自己排憂解難的朋友。”

  “懂得感恩的朋友。”

  “……”

  各有各的答案。

  王默點點頭:“你們其實說的都沒錯。但是在我們音樂人的眼裡,什麽朋友最重要呢?我想肯定絕大多數音樂人都有一個答案:知己。

  是的,知己最重要。

  如果有這樣一個人,他通曉音律,可以懂得自己演奏時的心情,能夠對自己每一個作品都感同身受。自己只要演奏什麽音樂,對方馬上就能夠從音樂中聽出自己所想。請問這樣的知心朋友,你們想要嗎?”

  今天來現場的名流,基本上都是喜歡音樂的名流。

  再加上各國的音樂代表團。

  所以可以說除了一些工作人員和記者,其他人基本上都是音樂人。

  聽到王默這番話,許多人眼睛大亮。

  尤其是以音樂為生的一群人,更是心中變得熱絡。

  “還能有這樣的朋友?”

  “如果一生中有一個能完全理解我想法的人,死而足以。”

  “這樣的知己,世界上不可能存在吧?”

  哪怕是西蒙和羅曼多等人,眼裡也露出向往:“能從自己演奏音樂中聽出自己所想的知己,這樣的人不可能存在吧?如果真有這樣的知己,絕對是我等音樂人一生最渴望的朋友。”

  頓了頓。

  西蒙忽然表情一愣:“王默先生,您說這樣的話,莫非有什麽深意?”

  還是西蒙老小子上道!
  王默對這個老頭越來越喜歡了。

  他打了個響指,笑著道:“正巧,前一陣子西樓就講了這麽一個關於知己的故事。”

  “啊?”

  “快說!”

  “什麽故事?”

  王默深吸一口氣,轉頭看向工作人員:“古琴!”

  “好的。”

  工作人員心領神會,馬上上台將古箏撤下,同時將一台古琴搬了上來。

  趁著這個時間,王默已經開啟了他的故事:“這是一個名為‘伯牙與子期’的故事。”

  他的聲音變得渾厚而磁性:“伯牙是一位出色的琴師,他的琴聲悠揚動聽,能夠表達出各種情感和景象。然而,他內心深處一直渴望能夠找到一位真正能夠理解他琴聲的知音……”

  “終於,有一天他遇到了子期。”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伯牙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聽到這裡。

  普通的民眾感觸倒是沒有特別大。

  可是一眾音樂人士卻聽得眼裡生出向往,世界上真的有這樣懂得自己內心的人?
  如果有,那將是何等的激動!
  “就這樣,兩人結成了生死之交。但戰亂時期,兩人被迫分開。在很長一段時間後,伯牙去拜訪子期,卻得知子期已經因病去世。伯牙聞言悲痛欲絕,他奔到子期的墓前彈奏了一曲充滿懷念和悲傷的曲子。曲畢,伯牙割斷了琴弦,將心愛的琴扔了出去,並且發誓終生不再撫琴。因為他覺得世界上再也沒有人懂得他的音樂了……”

  王默講故事的節奏十分的好。

  娓娓道來的故事,讓現場一眾人聽得十分沉迷。

  當最後聽到伯牙因為子期而斷琴弦,一輩子不再碰琴的時候,許多人內心咯噔了一下,表情變得複雜。

  “這才是真正的知己吧?”

  “擁有知音是多麽的幸福,但知音的離去又是多麽的痛苦!”

  “又是一個讓人難以忘懷的故事。”

  “如果我能有這樣的知音,一生也知足了。”

  “……”

  許多人聽得感慨不已。

  故事完畢。

  王默已經坐到了古琴面前,輕輕說道:“這首‘高山流水’,演奏的便是伯牙與子期的情誼,請聽……”

  古琴的聲音響了起來。

  在當初面對十一國的挑戰時,王默都沒有拿出“高山流水”,他覺得用漁舟唱晚和十面埋伏等那些曲子就足夠秒殺對方了。

  而作為華夏堪稱音樂曲第一的“高山流水”,根本就沒必要拿出來。

  但今天,在這場世界級的殿堂音樂之夜。

  為了宣揚華夏的音樂傳承,王默終於開始開啟了王炸!

  是的,對於他來說,這首古琴曲就是能碾壓一切的王炸般存在。

  雖然許多人分辨不出古箏和古琴。

  但這兩樣樂器其實差別很大。

  其一:古箏需要帶假指甲,古琴不需要。

  其二:古箏聲音清脆響亮,古琴聲音古樸典雅。

  其三:古琴只有7根弦,古箏卻又二十多根弦。

  此刻,隨著古琴古樸而輕緩的旋律響起,眾人一下子就被它悠遠典雅的意境給吸引住了。

  “嗯?這就是華夏的古琴?”

  “看起來更古箏差不多,居然意境完全不一樣。”

  “是的,古箏好像更適合於高貴,古琴卻更加內斂。”

  “關鍵不應該是這首曲子嗎?好美啊!”

  “……”

  是的,在許多學過音樂人的耳朵裡聽起來,他們馬上就察覺到了這首《高山流水》的不一般,幽靜卻不深遠,典雅且不張揚。

  在華夏的歷史上,古琴一般都是自娛自樂,古箏則是對外表演。所以古琴一般都是自己或者朋友間交流才用來演奏的。

  此刻,王默的演奏幾乎是完全將這種意境表達了出來。

  恍惚中。

  有一名老者在撫琴,旁邊一名樵夫在讚歎。

  一人演奏,一人欣賞。

  知音。

  知己。

  這種意境,讓諸多的音樂人士都聽癡了。

  “意境絕了。”

  “似乎比剛才的《梁祝》還要好聽。”

  “天哪,這樣的音樂,結合剛才的故事,真的讓我有種渾身戰栗的感覺。”

  “這曲子聽起來好舒服。”

  “……”

  其實王默說的故事只是其次,他主要目的還是讓人喜歡上古琴,喜歡上華夏的音樂。

  隨著時間的推移。

  他開始秀技!

  泛音、滾、拂、綽、注、上、下等各種各樣的指法,將高山流水的意境展示的淋漓盡致,精湛的實力看呆了眾人。

  優美的琴聲仿佛化為了高山之間的瀑布,從深山裡面飛流直下,穿越了寂靜的森林,在崇山峻嶺之間若隱若現,雷鳴般的聲音透過了森林。但最後又流入了深潭中,化為了寂靜無聲的清泉,沿著溪流緩緩消失在遠處。

  音樂專業人士,早已被這首曲子強大的意境征服。回想起王默之前說的知音故事,更是有一種渾身泛起雞皮疙瘩的悸動。

  至於普通人,此刻也徹底跟著琴聲進入了物我兩忘的境界。不少人閉上了眼睛,臉上露出陶醉的表情,顯然十分的享受。

  直播間,彈幕無數。

  “喜歡上古琴的聲音了。”

  “剛才我就愛上了古箏,現在又愛上了古琴。”

  “原來華夏有著這麽多好的樂器,天哪,我要對這個國家癡迷了。”

  “買買買!全都買回來。”

  “……”

  直到王默停下了演奏,眾人才露出悵然若失的表情。

  尤其是音樂界的人士,這一次算是大開眼界。

  原來音樂和文學結合後,能夠迸發出如此不可思議的吸引力。

  兩個故事,兩首曲子,它們結合後產生的化學反應,遠遠超過了單純去演奏曲子產生的衝擊力。

  感受著梁山伯與祝英台的淒美愛情、聽著伯牙和子期的知音之交,再去聽兩首曲子,其內心蕩漾起的悸動,是他們以前從未感受過的。

  “開眼界了。”

  “沒想到文學跟音樂的合體,會如此美妙。”

  “王默又開創了一個全新的音樂演奏和聆聽方式啊。”

  “我敢肯定:以後的每一屆國際音樂殿堂之夜,都會出現這種故事+音樂的表演形式了。”

  “這還用說?必須有!”

  “實在是這樣的組合,殺傷力太大了。我感覺以後我看到一對蝴蝶飛,就會想到梁山伯與祝英台這對可憐的戀人。”

  就連裁判團都似乎被驚到了。

  其實在音樂盛典上講故事,本來是不符合規定的。只不過王默如今的威望太高,他們才同意了對方的請求,可沒想到誤打誤撞,讓王默在表演上開辟了一條全新的道路。

  “或許,下一屆的音樂盛典,可以考慮加入這種表演方式……”

  幾名裁判聽著台下的議論,彼此對視一眼,心中有了主意。

  而此刻的王默,也在考慮一件事:自己已經在舞台上佔據了差不多半小時之久,不能再待下去了。

  他已經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想必此刻全球的不少觀眾,都會因為自己的故事和曲子,而喜歡上華夏音樂。

  這就夠了。

  所以,他不需要再繼續表演。

  他要將更多的時間交給後面的演奏。

  因為根據目前的表演來說,華夏在單個樂器方面的表演已經足夠,那只剩下大型演奏了。

  大型演奏,才是真正絕對華夏能否斬獲“音樂之鄉”的最終因素。

  既然這樣!

  那就準備開啟大型演奏吧!(本章完)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