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穿越之玩轉大宋》四九七 東京保衛戰(四)
張邦昌一聽大喜,本來他剛剛為拿出去10萬貫金錢難受,現在又讓他負責籌集給金軍的賠款,這足可以讓他大發一筆橫財的。

李邦彥卻心存不滿,本來這次議和是他「千辛萬苦」的去金營爭取回來的,如今有發財的機會卻便宜了張邦昌。雖然他和張邦昌的關係不錯,兩人在政見也相同,但是畢竟張邦昌是當朝丞相,自己太宰雖說名義上與丞相品級相同,其實是低了一些。如果他們二人一起籌集賠款,只怕大頭都會讓張邦昌摟走了。在宋朝丞相是有實權的,宰相很多時候都是一種敬稱,李邦彥為太宰,也可以被稱為宰相,但是實際權利比張邦昌還是小了一些。

李邦彥急忙奏報道:「陛下,金人讓2日後要請丞相和一位親王去金營做客。這籌款之事張大人恐怕難以勝任。」

張邦昌此時把李邦彥的祖宗十八代的女性親屬問候了一遍,張邦昌急忙跪倒在地道:「陛下,老臣體弱多病,若勉強去金營,為國盡忠算是榮耀,耽誤了議和大事,那就不值了,李大人為太宰也是宰相,又去過金營,知道如何與金人打交道,還是李大人親自前去為好。」

欽宗皇帝見張、李二人竟讓相互傾軋起來,心中不悅,道:「張、李二臣皆朕之左右手,需在京中準備議和大事。可有其他朝臣願意去金營一趟。」

此刻朝廷之內突然靜悄悄的,不少大臣都看向了李綱。李綱早就心灰意冷了,他已經對大宋君臣完全失望了,看來這大宋江山恐怕要落入他人之手了,對此李綱趕感到無能為力。他見眾人都看自己,無奈的垂頭喪氣地,道:「老臣願意赴金營。」

欽宗皇帝聞聽,大喜道:「愛卿真乃為朕之股肱之臣,朕便加封兵部侍郎掛太宰銜,作為我大宋國欽差大臣,出使金國。」

李綱鎚頭喪氣的道:「遵旨。」

李邦彥道:「還需選擇一位親王共同前往。」

李邦彥話音未落,親貴們殺人的目光就投向了李邦彥。不過這次李邦彥卻沒有害怕,他知道這些親貴們都是知道吃喝玩樂的廢物點心,在朝中沒有半點實權。因此他並不懼怕。

欽宗皇帝想了想道:「就讓康王為國解憂吧。」

康王趙構目前還在軟禁之中,並沒有上朝。諸親貴聽說要讓康王前去,都長出了一口氣。此時種世仁眼珠轉了幾轉,心中泛起了想法。

種世仁出班奏道:「陛下,臣有本奏。」

要是平常欽宗皇帝都可以不理這種空頭的侯爺,但是今日不同,如狼似虎的2萬西軍就在東京城內,所以種世仁的地位自然提升了不少。

欽宗皇帝道:「平西侯,你要要給康王講情嗎?」

種世仁道:「非也。臣以為這東京守衛非李綱大人莫屬,臣願意代替李綱大人出使金營。」

種世仁一說,眾人皆驚。大家都知道種世仁跟康王關係不錯,但是沒想到種世仁竟然願意陪同康王送死!李綱更是驚訝,因為就是在前一段時間,種世仁還因為自己在兵諫之時沒有支持康王登基,跟自己生了離析。今日竟然要替自己去金營,不知是何道理。種師中更是不明所以,眉頭緊皺。

欽宗皇帝也不想讓李綱去送死,畢竟李綱剛直不阿,立主抗金,也是他需要的能臣,而且種世仁發動兵諫就是要立康王,既然這兩個人要去金營「送死」,就讓他們去了也好。於是道:「愛卿既然願意為國分憂,朕也加封你為太宰,陪同康王出使金營吧。」隨即欽宗皇帝宣佈散朝。

散朝之後,張邦昌、李邦彥立刻顯示出了少有的高效率,他們率領著禦林軍,頻繁出入諸大臣的府邸,索要金銀。如果大臣們無法交出金銀,張、李二人就開始強行搶奪官員家中的金銀器皿,然後統一融化城金磚銀錠。一時之間,東京汴梁城讓張李二人折騰的烏煙瘴氣,亂成一團。

百姓們知道朝廷再跟金軍議和,原本緊張的情緒緩解了不少。如今又看到,朝廷的禦林軍查抄個大人的府邸,百姓們平時常常受到這些大臣們的欺凌壓榨,此時都懷著一種看笑話的心情在各位大人官邸前微觀,殊不知他們自己將面臨更更為慘痛的經歷。

種師中回到府中就將種世仁叫了過來,有些埋怨道:「溪兒,你深入虎穴勇氣可嘉,但是你是我種家長子,作出如此決定怎麼不跟我商量一下。」

種世仁道:「叔父大人融稟,趙官人指派康王出使金營,我才臨時起意,冒險陪康王入金營。」

種師中道:「這是為何?」

種世仁道:「叔父,我觀如今朝廷君臣,比起道君皇帝重用六賊之時還要荒唐,這大宋江山只怕難保了。」

種師中道:「我也看出來了。雖然大宋江山難保,但是我們西軍去向無憂。真有那麼一天,我帶領大軍返回潼關便是,爾父的西征主力也不日回歸,屆時咱們家正好可以割地稱王,然後在再整頓武力,東征驅除韃虜,重整乾坤。」

種世仁道:「此事若成最好。不過在咱們重整乾坤總是有些名不正、言不順之嫌。我在接替平西侯職位之時,父親大人跟我說到了東京多多交好2人,便是李綱和康王。」

種師中吃了一驚,道:「阿兄多次說過中原要大變,如今大便來臨,難道阿兄早就預見李綱和康王能助我種家城大事。」

種世仁道:「這個我不敢說,但是這些年跟二人交往過程,發現李綱剛正不阿,是個正直之臣,只是不通人情、不懂軍事,卻是能臣。家父已經稱王,李綱之輩正好為家父所用,只要用人得當也就是了。那康王在諸王當中最為果敢,頗有帝王之相,如果金人滅掉大宋,女真人少,不能在中原久住,必然扶持一新帝登基。如今康王有機會進入金營,若能被金人扶持為帝,我是保駕之臣,又跟康王交好,未來定可把持朝綱。」

種師中聽了一驚,道:「沒想到,溪兒竟然有如此見識。不過即使金人立了康王為帝,那也是偽皇帝、兒皇帝,保他何用。」

種世仁道:「叔父之言差矣。若能把持住朝綱,我種家就有了用天子之名征討四方,只要打敗金國,恢復天下,讓天下百姓都看到是我種家重整了乾坤,那時節請康王行禪讓之事,天下可定也。」

種師中聽了,覺得雖然有些異想天開,但是也並非不可行,於是點頭道:「你此番出使金國要萬事小心。」

種世仁畢竟沒有種師道的見識,他的想法很豐滿,但是實現起來卻是困難重重,充滿了不確定性。要是種師道在他身邊,肯定不會讓他這麼做的,但是此時種師道還遠在玉門關。

正在種師中和種世仁商量出使金國的時候,門衛稟報說是李綱求見。種世仁道:「今日李綱在朝堂之上頂撞大官家,受到懲戒,想必對朝廷有些不滿,若真是如此,正好招攬一番。」

種師中道:「此人耿直,看看來意再說。如果能投效我種家最好,不能也不可能強求。」

李綱來見種世仁是表示感謝的,畢竟是他主動代替自己出使金營。去金營這種危險之事誰也不願意招惹,何況李綱和種世仁在推舉誰當皇帝上還有矛盾。

李綱給種師中和種世仁見禮過後,道:「今日平西侯爺能夠替下官去出使金營,不勝感激。」

種世仁道:「李大人哪裏話來。這些年你我相交非淺,何況東京的守衛更需要大人上心。」

李綱嘆了口氣,道:「如今官家和諸大臣一心隻想議和,東京早晚落入夷狄之手。」

種師中此刻道:「如真是如此李大人有何打算。」

李綱道:「一起困守孤城,不如鋌而走險,或有一生。若此計能成,必可退敵。」

種師中和種世仁原本以為李綱會唉聲嘆氣抱怨幾句,然後他們就可以行招攬之事,沒想到李綱竟然想出了退敵之計。

種師中也來了興趣,問道:「計將安出。」

李綱道:「這也是我找侯爺的原因。這金人在牟駝岡,那裏有大量的馬草。後天王爺和康王待閘大量金銀去宋營,金軍自苦寒之地來,這些金銀是原來賜給遼國歲賜(遼國稱歲貢)30倍,這金山銀海的放在面前,他們肯定會沉迷其中,放鬆警惕。此時我軍派兵火燒草料場,定可大獲全勝。我軍偷襲之時侯爺和康王在金營之中,還望能接應一番。」

種師中一聽,大失所望,道:「李大人,你是評話聽多了不成。此地出城到牟駝岡一馬平川,無山無川,五溝無壑,軍馬一出城就會被發現,如此貿然出擊萬難成功。」

李綱道:「所以要用險招。可派遣精銳夜間行軍,狼奔鼠行,悄然而至,定可成功。」

種師中只是覺得此時風險太大,搖搖頭道:「依堅城,待援軍才是萬全之策,金人遠來,糧盡自退,然後掩殺才是上計策。」

李綱見種師中反對,隻道種師中擔心種世仁的安危,才不敢發兵。李綱於是不在爭論,又跟種氏叔侄聊了一會,也就告辭了。

種師中看著李綱的背影,搖搖頭道:「此君實在難以招攬。」

種世仁卻擔心道:「他可別真的去劫金營,那可真的麻煩而來。」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