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來登入喔~!!
《大燕宮詞》第十五章:站隊
是夜,李家祖宅正堂。

李傳家高居上首,左右坐下了李忠和、李青舟爺倆,二叔李錫章坐在了李忠和的下手。

這是一場家宴,一場只有祖孫四人的家宴。

「孫兒敬祝爺爺壽比南山、福如東海。」

李青舟提杯,起身欲拜被李傳家拉住。

「今日就不要多禮了。」

「是。」

李青舟站定身子,仰脖一飲而盡,看的李傳家連連點頭。

「不愧我李家子孫,雖說寒窗十年,骨子裏仍有豪情。」

李忠和在一旁附和道:「父親所言極是,我李氏子孫,哪怕是習文,也當有三分沙場銳氣,這可是咱們李家的立業之本。」

「大哥說的不錯。」李錫章也跟著幫腔,卻見李傳家眼神瞥過,頓時緘口。

李傳家沉吟道:「忠兒,軍伍確為我李家立業之本,但你要記住一句話,自古成功易、守功難,疆場立功可做一軍主帥,但若想再進一步,又豈是軍功可及的。」

見李忠和面露思索,李傳家問道:「你可知你這次,緣何能做關隴總督。」

前者看了一眼對面而坐的李青舟,便是不願意承認也隻好嘆氣道。

「兒子知道,是因為青舟討好沈相的緣故。」

「愚蠢!」

李傳家猛然頓了一下酒杯,厲聲呵斥嚇的李忠和六神無主。

「難道,你只能看到表面不成。」

見李忠和茫然無措,李傳家恨鐵不成鋼的說道:「你以為那沈伯璉如此大方,真真是個投桃報李之人?」

「難道、不是嗎?」

李傳家嘆了口氣,先是看向李錫章,但很快又轉頭看向李青舟。

「青舟,這事你怎麼看。」

李青舟低頭道:「孫兒愚鈍,不敢妄言。」

「不敢妄言,意思就是有看法,大膽說。」

「那孫兒就鬥膽了。」李青舟拱手,沉吟片刻後一咬牙:「孫兒認為,沈相此番這麼做,應是和陛下有些關係。」

「若是再大膽些,便是說皇權與相權之間,就快到了拔刀相向的地步!」

此話一出,李忠和兄弟倆無不驚容,連忙看向李傳家,發現後者一臉的讚許,當下心中驚怖。

李青舟竟然說準了。

「你看的不錯。」

李傳家開口肯定道:「這次沈伯璉之所以急著給你父親晉總督銜,就是為了此事。」

「你自入京之前,才情便已經名滿京華,很多詩詞在京城膾炙人口,在那個時候,沈伯璉就已經盯上了你。」

李傳家彷彿洞悉人間的仙佛,一言一句都讓李青舟三人心跳不止。

「所以才有菜市口斬盧傳道一事。」

李青舟大驚:「盧教諭是因我而死?」

「京畿府鄉試,盧傳道獻媚於沈伯璉,若不然,那沈知白連鄉試都過不去。」

李傳家說道:「此番甲辰科,沈伯璉對狀元勢在必得,但他又不想拿的那麼輕巧,你明白這其中的意思嗎。」

「爺爺的意思是,沈伯璉殺了盧傳道,為的就是讓孫兒拿下會元?」

「盧傳道坐科舉舞弊之罪而死,一來死無對證,再無人知曉沈知白作弊,二來也正如你所說,為的就是讓你得會元,讓你的才名享譽天下。

如此一來,殿試的時候,沈知白力壓你奪得狀元,更能凸顯他沈伯璉權勢滔天,翻雲覆雨。」

李青舟覺得自己腦子有些混亂,難道自己的今日,早早就已經安排好了,自己還未曾入京,便已經成了沈伯璉棋盤上的棋子了。

「這些事,爺爺怎得知曉。」

「京畿府尹陳伯高早年在咱們關隴道述職過,後做過一任兵部右侍郎,是老夫的人。」

盧傳道是死在陳伯高手裏的,陳伯高則是受了沈伯璉的命,但卻不忘將此事通知給李傳家。

李青舟閉上了眼。

果然如此,自己還沒入京便已經入了局。

「無論誰拿會元,沈伯璉都會這麼做。之所以選中你,一是因為你才名遠揚,已是此番甲辰科公認的狀元人選;二來,你又是我們李家之人,沈伯璉想要拉攏咱們李家。」

「他知道咱們李家必然會放棄,如此,沈伯璉便有了借口投桃報李,這次他急不可耐的就晉你父親關隴總督更是坐實這一點,讓全天下的人都以為,咱們關隴李家早已經倒向了他沈伯璉。」

「如今陛下年歲漸長,雖然仍未親政,但依然使得天下諸道人心浮動,沈伯璉再不有所動作,他日就成了砧板魚肉,三族覆滅頃刻之間。」

李青舟跟了一句。

「所以當日殿試,沈伯璉一來是為了炫耀權力安撫人心,讓天下效忠於他、依附於他的人覺得沈伯璉依舊大權在握。

二來也是為了拿咱李家當招牌,讓天下人知道咱們李家也是他沈伯璉的爪牙,同時又起到千金市馬骨之用,凡忠心效忠他沈伯璉的人,都會得到立竿見影的豐厚回報。」

「吾孫甚慧。」李傳家滿臉的欣慰,頷首道:「不錯,沈伯璉便是這個打算,老夫曾經與沈伯璉共仕二十餘載,對其還是很了解的。

沈伯璉此人性本謹慎,先帝在位之時,沈伯璉堪為忠臣孝子之典範,而今卻頻頻行險峻之招,可見也是被逼到了絕路之上。」

「誰有能力逼沈伯璉上絕路?」李青舟詫異不止:「皇帝嗎?」

「沒錯。」

李青舟有些不信:「若是皇帝有這麼能力,又為何任由沈伯璉擺佈,同理,若是皇帝有權在握,沈伯璉早已伏誅,陛下何至於還任由沈伯璉通過殿試之事立威呢。」

「陛下無權。」

李傳家搖頭一嘆:「政權、兵權陛下都沒有。」

這時性子急躁的李忠和開了口。

「既然陛下無權,那豈不是說政權兵權皆在沈伯璉之手,沈伯璉大可逼宮謀逆,緣何還要如此行徑。」

「既以利聚、必因利散,沈伯璉看似大權獨掌,實際上,他僅有政權而無兵權,所謂的兵權,沈伯璉和陛下都沒有,各道的督軍不過有奶就是娘罷了。」

李傳家不屑一笑。

「沈伯璉門生故吏遍天下,陛下沖齡踐祚,太后垂簾聽政,中樞和地方的事都委於沈伯璉一手,因此多年來,地方各道的總督、督軍;邊軍、衛軍都是沈伯璉在養著。

因此,說天下兵權皆在沈伯璉之手也不算為過,可這些督軍們不傻,他們投靠沈伯璉沈伯璉會養著他們,同理,他們若是倒向陛下,難道陛下會不要這百萬大軍?一樣會養著他們。」

「所以,他們倒向陛下,則皇權壓倒相權,若是他們倒向沈伯璉,則沈伯璉謀朝篡位不遠矣。」

「那麼多年了,各道督軍為何遲遲不投沈伯璉?」

李青舟眼前一亮:「爺爺方才說,既以利聚、必因利散,各道督軍因為沈伯璉可以給他們利,故而這些年來圍攏在沈伯璉麾下,遲遲不向陛下效忠。

可他們同樣忌憚,一旦沈伯璉真的謀朝篡位,他們這群人就會狡兔死、走狗烹,因為沈伯璉和他們並沒有什麼交情,沈伯璉的根基在士林,因為沈伯璉掌控中央到地方的行政、財政,所以才能有錢養各道督軍。

一旦沈伯璉做了皇帝,沈伯璉豈會繼續由著各道督軍再像現在這般索求,更不會放心將兵權繼續交付各道督軍之手,他有那麼多門生故吏,必安排親信奪回軍權。

這便是因利而散,沈伯璉亦知此理,所以他選中了孫兒,選中了咱們李家,想要拿咱們李家來做一個招牌,表示他是個知恩圖報的人,安撫各道督軍的驚惶之心,也藉此催促各道督軍早下決心。」

「哈哈哈哈。」李傳家仰首大笑,欣慰至極:「吾孫狀元之才,老夫一直擔心你是個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隻讀聖賢書的儒生,現在看來,老夫可以寬心了,朝堂詭譎你亦知曉,天佑我李家啊。」

「不錯,如今天下之勢便是如此,各道督軍騎牆觀望、左右搖擺,而陛下年長,已經開始著手欲剷除沈伯璉在士林中的根基,這就讓沈伯璉愈加驚惶失措。

這次殿試,沈伯璉有他的打算,陛下何嘗不也有打算。

沈伯璉霸道至此,全然不顧及你的顏面,他傷的可不是你一人之心,而是天下士林學子之心。

唇亡齒寒,杏林士子皆因你而共情,便是瞧不起你的同時又何嘗不對沈伯璉咬牙切齒呢。

士林一旦倒向陛下,則沈伯璉多年耕耘之根基頃刻瓦解,兵權遲遲沒能掌控,再失了政權,沈氏一族便覆滅在即了。」

李傳家老神在在的說道。

「沈伯璉比起陛下來,終究還是吃了虧的,陛下雖然沒權,到底是陛下,佔了一個名。

陛下以帝王身份佔了一個天時,沈伯璉以多年耕耘之根基佔了一個地利,而這人和,就是杏林士子和各道督軍,誰奪了這人和,誰便贏下這一局。」

李忠和雖然聽的不甚太懂,但卻嗅到了危機的味道。

「父親,此番天下大局,咱們站在哪一邊?」

「陛下!」

李傳家毫不猶豫的脫口而出:「青舟聰慧機敏,日後必可延我李家百年富貴。

而只有投靠陛下,咱們才能延續這百年富貴。

這是鳴兒的選擇,如今也是老夫的選擇了。」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問題
內容不符
內容空白
內容殘缺
順序錯誤
久未更新
文章亂碼
缺失章節
章節重複
其他訊息